Silicon Core的市值刚破千亿,林渊还来不及敲响收盘钟,系统已经把下一张猎杀名单推到他视网膜角落:全球第三条量子芯片量产线——欧洲NanoQ,负债34亿欧,专利127项,政府补贴即将到期,现金流断裂倒计时90天。他合上文件,抬头看向落地窗外飘雪的曼哈顿,轻声道:"欧洲,也该姓林了。"
苏清瑶的航班在凌晨四点落地纽瓦克,她拖着行李直奔交易室,把一份慕尼黑地方法院的裁决书拍到林渊面前:NanoQ的债权银行已申请破产保护,下周一公开竞标,起拍价12亿欧,折价不到净资产的一半。林渊扫完裁决,指尖敲在桌面:"资金?"
"清禾 离岸LP,可动40亿欧,剩下缺口你找华尔街要。"她抬眼,眸里映着屏幕冷光,"我要NanoQ的127项专利,一个都不能少。"
天亮前,林渊把Silicon Core最新专利池打包抵押给高盛,拿到30亿欧过桥贷款,利率6%,期限30天。系统随即解锁"跨国并购绿色通道",他连夜飞往慕尼黑,雪幕中的机场跑道像一条银色量子带。破产竞标会上,他举一次牌,就把价格抬到15亿欧,直接吓退两家欧洲本土财团,德国经济部代表连敲三次锤,落槌定音,NanoQ易主LinChip Global。
消息传出,欧洲半导体股价集体跳水,媒体头条惊呼"东方量子风暴登陆"。林渊却在慕尼黑郊外古堡办了一场低调酒会,邀请NanoQ原技术团队,把期权池10%摆在桌上:"专利继续留欧,研发经费翻倍,跳槽到我这里,工资三倍。"一句话,挖走127名核心工程师,其中包括量子纠错算法发明者赫尔·施耐德。老头儿把实验室钥匙拍在林渊掌心:"年轻人,你给的不仅是钱,还有战场。"
回到江城,LinChip Global宣布投资100亿欧,在莱茵河畔建欧洲最大量子芯片基地,预计三年内量产2nm量子比特阵列。系统面板跳出金色提示:跨国并购收益 35亿欧,解锁"量子专利运营"顶级权限,可收取全球专利许可费。与此同时,苏清瑶把NanoQ的127项专利反向授权给Silicon Core,形成专利闭环,任何想用量子纠错技术的厂商,都必须向LinChip交买路钱。华尔街空头彻底傻眼,QCC股价再涨21%,市值突破1500亿美元。
夜里十二点,壹号顶层,江风猎猎。林渊把最后一页文件签完,抬头看对面NanoQ的旧logo被吊车缓缓卸下,新标识"LinChip-EU"亮起蓝白霓虹。苏清瑶端着两杯香槟走来,举杯与他轻碰:"欧洲姓林了,下一站呢?"
林渊望向远处黑暗里闪烁的东方明珠,眼底燃起更野的火:"量子赛道才开闸,下一站——让全球芯片,都刻上这个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