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冷魅狂拽菜 > 第46章 第 46 章

冷魅狂拽菜 第46章 第 46 章

作者:荀霂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12:26:23 来源:文学城

第四十六章青史留待后人说

引语:

"她在太学立了一块无字碑,说功过自有后人评说。那夜我们并肩站在碑前,雪花落满肩头:‘不必千古流芳,但求问心无愧。’"

---

新朝九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都要早些。才过冬至,细密的雪花便纷纷扬扬地洒落,将汴京城装点成一片银装素裹。太学新辟的"清韵园"内,一块丈许高的汉白玉碑静静矗立在雪中,碑身光洁如镜,未刻一字,只在顶端雕着展翅的凤凰纹样。

燕青伸手轻抚冰冷的碑面,指尖在玉石上留下淡淡的水痕。这块无字碑是李师师的主意,说是要留给后人评说这个时代的功过是非。

"还记得《左传》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李师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撑着一把素面油纸伞,为燕青挡住飘落的雪花。伞面上已经积了薄薄一层雪,映得她的面容格外清丽。

"这三立之中,你最看重哪一立?"燕青转头问道,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氤氲开来。

李师师微微一笑,伸手接住一片雪花:"我啊,最看重立言。德会随时间而变,功会随世事而迁,唯有言能穿越时空,启迪后人。"

雪花在她掌心慢慢融化,化作一滴晶莹的水珠。燕青望着她专注的侧脸,忽然想起这些年来推行新政时遇到的种种阻力。那些守旧大臣们总是援引古训,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却不知时代在变,治国之道也当与时俱进。

"你在想什么?"李师师轻声问道。

"在想三年前我们推行女科时,那些老臣们痛心疾首的模样。"燕青的嘴角泛起一丝苦笑,"他们说我们这是在动摇国本,说什么'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李师师将伞又往燕青那边偏了偏:"可现在呢?去年科举,女进士占了三分之一的席位。今年各地推荐的女子官吏,已经可以编成厚厚一本名册了。"

她从袖中取出一本装帧精美的名册,书页用上好的宣纸制成,墨香犹存。燕青轻轻翻动着书页,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挣脱束缚的女子:

"林婉清,礼部侍郎,主持编纂《女科医典》;

杨八妹,兵部郎中,整理《边关舆图》;

赵清韵,工部侍郎,著《江南水利考》;

......"

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她们或出身名门,或来自寒微,但都在这个新时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有时夜深人静,我也会想,"燕青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若是当初我们退却了,今日会是什么光景?那些女子,是不是还要被困在深闺之中,终其一生都无法施展才华?"

"没有若是。"李师师的语气坚定如铁,"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只能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记得《孟子》中说过:'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雪越下越大,无字碑渐渐披上银装。李师师忽然解下自己身上的孔雀羽斗篷,仔细地披在燕青肩上。斗篷内里衬着柔软的貂绒,还带着她的体温。

"你总是这样,"她的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对待什么易碎的珍宝,"为国事操劳,却不知爱惜自己。"

燕青握住她尚未收回的手,轻声道:"有你在身边,我才能放心地往前闯。"

这句话她说得极轻,却让李师师的眼中泛起温柔的波澜。

"走吧,"李师师反手与她十指相扣,"带你去个地方,看看这些年的成果。"

太学新建的藏书阁共有三层,飞檐翘角,气势恢宏。此刻阁内烛火通明,宛如白昼。最显眼的位置,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这些年来女子著述的典籍。除了那些政论文章,还有诗集、医书、农书,甚至还有几位女子合著的《九州风物志》。

"三年前,这里还空空如也。"李师师的手指轻轻拂过书脊,像是在抚摸孩子的脸颊,"如今却快要放不下了。前些日子,司业还来请示,说是要再建一座副楼。"

燕青在一卷《江南水利考》前驻足。这是赵清韵的著作,书中不仅详细记载了江南水系的治理方案,还配了精致的舆图。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特别提到了如何在水患来临时保护妇孺。

"清韵上月来信,"李师师笑道,"说要在太湖畔建一座女子书院,专门教授水利工程之学。"

"她倒是比你我还心急。"燕青也笑了,眼角泛起细密的纹路。

"这才是盛世该有的模样。"李师师的目光扫过满架图书,语气中带着欣慰,"每个人都有机会施展才华,不论出身,不论性别。"

阁外的雪声渐渐小了,取而代之的是学子们的诵读声。这些年,太学的规模扩大了三倍,其中女子就占了一半。每当夜幕降临,藏书阁总是灯火通明,直到宵禁时分。那些刻苦攻读的身影,成了太学最美的风景。

"有时我深夜路过这里,"燕青望着窗内那些专注的侧脸,"总会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在梁山,我连读书都要偷偷摸摸,生怕被人识破身份。"

李师师轻轻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都过去了。现在的你,可以光明正大地做自己。"

是啊,都过去了。那些艰难岁月,那些质疑目光,都化作了前进的动力。燕青想起《庄子》中的一句话:"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那些固步自封的人,又如何能理解这个正在发生巨变的时代?

二人并肩走出藏书阁,雪已经停了。月光洒在雪地上,映出一片皎洁。无字碑静静地立在月光下,碑面上的雪花闪着细碎的光,宛如撒了一层银粉。

"要不要在上面题个字?"李师师忽然问道,"比如'开万世太平'之类的?"

燕青摇头轻笑:"既然立了无字碑,就让它无字吧。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我们但求问心无愧。"

她走近石碑,伸手拂去碑顶的积雪。冰冷的触感从指尖传来,让她想起这些年推行新政时遇到的阻力。每一次改革,都像是在冰雪中前行,但终究还是走到了今天。

李师师站在她身侧,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投在雪地上,紧紧相依,不分彼此。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李师师忽然问道,声音轻柔得像是在吟诗。

"在樊楼。"燕青的眼中泛起温暖的笑意,"你一眼就看穿了我的伪装,却还是选择帮我。"

"不是看穿,"李师师纠正道,伸手为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发丝,"是看见。看见了那个被困在男子身份下的你,看见了你的挣扎与坚持。"

雪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梅花的冷香。燕青深深吸了一口气,忽然觉得这些年的艰辛都值得。她想起《诗经》中的句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能得一人知心,此生足矣。

"回去吧。"李师师为她系好斗篷的带子,动作娴熟自然,"明日还要早朝,听说边境互市的事还要再议。"

二人沿着来路往回走,雪地上留下两行并排的脚印。走到宫门前,燕青忽然回头,最后望了一眼那座无字碑。

碑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又仿佛在等待着什么。这块无字的石碑,将会见证这个时代的变迁,也会见证她们为之付出的一切。

"你在想什么?"李师师轻声问道,伸手拂去她肩头的落雪。

燕青收回目光,望着太学方向依然亮着的灯火:"我在想,千年之后,当后人站在这块碑前,会如何评价我们这个时代。他们会理解我们的选择吗?会明白我们为什么要顶着这么大的压力推行新政吗?"

李师师笑了,笑声在寂静的雪夜里格外清脆:"何必想那么远。只要我们无愧于心,就够了。《论语》中不是说吗:'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宫门在身后缓缓关闭,将无字碑留在清冷的夜色中。但藏书阁的灯火依然亮着,那些苦读的身影还在为这个时代添砖加瓦。历史的车轮,正在她们的推动下,缓缓向前。

这一夜,雪落无声,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

(第四十六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