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冷魅狂拽菜 > 第41章 第 41 章

冷魅狂拽菜 第41章 第 41 章

作者:荀霂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12:26:23 来源:文学城

第四十一章盛世初现

引语:

"登基三周年的庆典上,当我看着那些昂首挺胸的女官与男子同列朝班时,李师师在我耳边轻声道:‘看,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世界。’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艰难都值得。"

---

新朝建立的第三个年头,汴京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时值金秋,丹桂飘香,皇宫内外张灯结彩,为即将到来的登基三周年庆典做准备。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次庆典将首次允许百姓入宫观礼,这在历代王朝都是闻所未闻的。

清晨的曙光刚刚洒满皇宫的琉璃瓦,宣德门外已经聚集了数万民众。他们中有衣冠楚楚的士绅,有布衣草履的百姓,更有许多特意从外地赶来的女子,想要一睹这位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位女皇帝的风采。

"娘,你看!"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指着宫门内列队等候的女官,"那些姐姐穿的衣服真好看!"

女孩的母亲,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人,眼中含着泪光:"是啊,她们都是女官。娘小时候,从来不敢想象女子也能当官。"

这样的对话在人群中比比皆是。三年的时间,足以让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辰时正刻,宫门缓缓开启。在礼官的唱喏声中,燕青身着九龙十二章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缓步登上承天门城楼。阳光洒在她身上,龙袍上的金线熠熠生辉,却不及她眼中的神采明亮。

"万岁!万岁!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震天动地。百姓们自发地跪拜,许多老人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他们经历过花石纲的苦难,忍受过生辰纲的盘剥,如今终于迎来了一个真心为民的君王。

燕青抬手示意众人平身,清越的声音通过特制的传声筒传遍全场:"朕登基三载,全赖天下百姓同心。今日特许万民入宫,既为共庆盛世,也为共商国是。"

这话一出,不仅百姓震惊,连随侍的文武百官也都面面相觑。与民共商国是?这可是亘古未有的奇闻!

庆典的第一项是阅兵。在礼炮声中,新整编的禁军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承天门。最引人注目的是飞凤营的女兵,她们红衣银枪,英姿飒爽,所到之处引来阵阵喝彩。

"真没想到,女子从军也能如此威风!"一个老秀才捋着胡须感叹。

他身旁的年轻人笑道:"老先生有所不知,去年边境告急,就是飞凤营率先击退了来犯之敌。如今谁还敢小瞧女子?"

阅兵式后,是百官朝贺。令人瞩目的是,文官队列中赫然站着数十位女官。她们或着绯袍,或穿青衫,个个气度不凡。为首的正是女科状元林婉清,如今已是礼部侍郎。

"陛下万岁!"百官齐声叩拜,男女声音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前所未有的朝堂新声。

李师师站在燕青身侧,轻声道:"看,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世界。"

燕青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那些昂首挺胸的女官。三年前的今天,她们还被困在深闺之中,如今却已经能够与男子同列朝班。这样的变化,足以告慰这一路走来的所有艰辛。

接下来的万民宴更是盛况空前。在皇宫的广场上,摆开了上千张桌子,无论士庶贵贱,皆可入席。更令人惊叹的是,宴席的侍者中也有许多女子,她们举止得体,谈吐文雅,显然都受过良好教育。

"这位姐姐,"一个农家女孩怯生生地问一个正在布菜的女侍者,"您也是女子学堂出来的吗?"

女侍者微笑着点头:"是啊,我在城南女子学堂读了三年书,如今在太学做文书。今日是特意来帮忙的。"

女孩的眼睛顿时亮了:"我...我也能上学吗?"

"当然可以。"女侍者温柔地说,"如今各州县都有女子学堂,贫寒人家还能免学费呢。"

这样的对话在宴席间随处可见。许多百姓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读书识字的女子,原有的偏见在不知不觉中消融。

宴席进行到一半,燕青突然宣布要举行一场特别的考试——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士庶贵贱,皆可参加,题目只有一个:如何治理天下?

这个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顿时引起轰动。很快,太监们抬来纸笔,在广场上设下数百个考位。

令人惊讶的是,最先入场的竟是一位白发老妪。她在孙女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到考位前,提笔写道:"老身今年七十有二,历经三朝。以为治国之道,首在重农..."

紧接着,一个卖菜妇人放下担子,也来应试:"民妇以为,当今天下最要紧的是平抑物价..."

最让人动容的是一群女子学堂的学生,她们虽然笔迹稚嫩,却都写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建议广设医馆,有的主张整顿吏治,还有的提出要保护工匠权益。

这场别开生面的考试一直持续到黄昏。收上来的答卷堆成了小山,燕青命人立即整理,许诺三日内必给答复。

"陛下此举,真是亘古未有啊。"礼部尚书王文正感慨道,"只是...如此是否太过儿戏?"

燕青正色道:"王爱卿,你可知这些答卷中,有多少真知灼见?百姓终日劳作,最知民间疾苦。他们的建议,往往比朝堂上空谈更切实际。"

当晚,皇宫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夜宴。不仅文武百官,连白日里那些参加考试的平民代表也被邀请入宫。这是大宋开国以来,第一次有平民踏入皇宫参加御宴。

宴席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对母女。母亲是个普通的农妇,女儿却在女子学堂读书,如今已是太学生。母女二人并肩而坐,一个说着田间的辛苦,一个谈着学堂的见闻,构成这个新时代最生动的写照。

"三年前,老臣还坚决反对女子读书。"赵明诚端着酒杯,对燕青深深一揖,"如今看来,是老臣迂腐了。老臣的孙女如今在太学读书,前日写的策论,连太学博士都称赞不已。"

燕青扶起老臣:"赵爱卿能够与时俱进,才是国家之福。"

这时,林婉清起身奏道:"陛下,臣有一事启奏。近日各地女子学堂上报,要求增设算学、律学等实用科目。臣以为,女子既已读书,就当学以致用。"

"准奏。"燕青当即应允,"传朕旨意:各地女子学堂除经史外,增设算学、律学、医学等科。另在京城设立女子医学院,专门培养女医。"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女子们欣喜若狂。一直以来,女子生病都不便请男医诊治,如今能够培养女医,无疑是解决了大问题。

夜宴进行到**时,燕青命人抬出一面巨大的屏风。屏风上绘着大宋疆域图,但与众不同的是,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各地女子学堂的位置。

"诸位请看,"燕青指着屏风,"三年前,这上面还是一片空白。如今,北至幽云,南至琼崖,东至海滨,西至陇右,处处都有女子学堂。这是天下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她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朕知道,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有人反对,有人质疑,甚至有人以死相谏。但是今天,当我们看到这些女子能够读书明理,能够自食其力,能够为国效力,所有的艰难都值得。"

李师师适时接话:"陛下,臣建议将今日定为'开智节',每年此日,天下女子都可放假一日,参加各类讲学活动。"

"好主意!"燕青当即准奏,"自即日起,每年九月十五为开智节。"

这个消息通过快马传遍天下,无数女子闻讯喜极而泣。这个节日不仅是对她们身份的认可,更是对她们价值的肯定。

庆典持续到深夜。当最后一批百姓离宫时,星月已经西斜。

燕青与李师师并肩站在宫墙上,望着渐渐沉寂的汴京城。

"还记得三年前,我们站在这里时的情景吗?"李师师轻声问。

"记得。"燕青点头,"那时我们说,要让天下女子都能读书明理。如今这个愿望,总算实现了一部分。"

"只是一部分?"

燕青微微一笑:"是啊,只是一部分。女子虽然能够读书,但要做官仍受限制;虽然能够工作,但薪酬往往不如男子;虽然能够自主,但还是要面对诸多非议。"

她转身看向李师师:"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至少,我们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远处,太学的灯火依然通明。那里,正有一群女子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苦读。她们或许还不知道,自己正在书写历史,正在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陛下,"李师师忽然郑重其事地说,"您开创的这个盛世,必将载入史册。"

燕青却摇头:"这个盛世不是我开创的,是千千万万不甘被命运束缚的女子共同开创的。朕不过是...为她们推开了一扇门。"

晨光初现,照亮了这座千年古都。宫墙下的汴京城正在苏醒,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每一个女子都有了追求梦想的权利,都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

(第四卷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