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兰台纪 > 第7章 状首(1)

兰台纪 第7章 状首(1)

作者:青湘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09:55:21 来源:文学城

三场试毕,为此忙碌大半年的举子们都松了口气。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至少可以在放榜前稍微放纵一下。

这日几位相熟的女举子约好同游都中名胜。也不知谁把邓游叫上了,以致他做为唯一的男子夹在里面,颇显突兀。好在各位女举及邓游本人都不介意,出游时的气氛倒也融洽。邓游尤其感激丁莹初试时大方出借韵书的事,趁这机会再次向她道谢。

然而丁莹听了却没反应,耸拉着眼皮,也不知在想什么。

“怎么了?”梁月音扯了一下丁莹的衣袖,“别人同你说话呢。”

丁莹这才醒神,随口答道:“些些小事,不足挂齿。”

“这怎么是小事?”邓游不同意,“其实我去看初榜时十分不安,怕你因我之故落榜。万幸你我都过了初试,否则真不知以什么面目见你。”

“不过当真神奇,”梁月音笑着插话,“我还是第一次见人在科场都不用书策。你怎么做到的?”

丁莹笑笑:“其实说穿了也无甚神奇之处,手熟而已。”

“这是怎么说?”另一名女举子问。

“十余年前家父仙逝,”丁莹回答,“除我之外,家中便只有寡母、幼弟,生计无人支撑。虽说尚有几亩薄田,亦只够几口人勉强糊口,远远算不上宽裕。幸而家父在世时曾教我读书识字,又有个开书肆的故交。他见我书写尚可,便时不时拿几卷书与我抄写,以此赚些钱帛补贴家用。我做书手时,抄得最多的便是《切韵》。”

“原来如此!”众人恍然大悟。

“那你是只抄《切韵》,还是别的书也抄?”先前那位女举子又好奇地问。

“别的也抄,”丁莹回答,“连农书、医书都抄过,但最多的还是《切韵》。”

毕竟这天下的读书人,案头总得备着韵书。需求大,价格也不低,抄熟以后速度还快。若为求财,抄写韵书无疑是最划算的。她抄了这许多年,把《切韵》记得滚瓜烂熟,根本用不着再去查阅。不过因为人人都带书策入试,她这才带上一卷以防万一。

梁月音在心里算了一下,丁莹丧父时恐怕只有十一二岁,不由感叹:“你这些年也是大不易啊。”

那么小的年纪即要抄书养家,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丁莹却很豁达:“倒也没你想的那么艰难。我借抄写之机读了不少书,也算增长见闻。何况近两三年,我替人撰写书碑墓志,钱粮上又宽裕不少,不然也无法进京应举。”

她提到应举,不免勾起诸人心事。

“你们说,”有人幽幽问道,“这一次,我们之中能有几人及第?”

大家都沉默了。向来科试,能取得解状的已是少数。即便成功取解,入京赴试,最后能登第的也不过二三十人。今年不中,明年又要重新取解。不少人便在州府与京师反复来回,蹉跎到须发皆白,依旧一事无成。众人念及此处,多少有些灰心。

“难得我等一道出游,该高高兴兴的,说这些干什么?”最后还是梁月音首先开口,“有什么事都等放榜以后再说。”

丁莹笑道:“是我的不是,不该扫大家的兴。”

“没事没事,”梁月音豪迈地一挥手,“话说回来,我近日听闻有举子设局,赌萧述和崔景温,谁是今年的榜头。不知诸位是何想法?”

此言一出,之前的低落气氛一扫而空,大家立刻兴致勃勃地议论起来,到最后更是分为两派争论不休。这场辩论只有丁莹没参与。她不认识崔景温,对萧述也谈不上熟悉,实在无从判断。是以众人据理力争时,她却心不在焉,脑子里浮现的反而是那位谢主司的面容。究竟谢妍是不是当日庙中的女子?可那时匆忙一瞥,除了一颗泪痣,她也没有别的信息可以确认。她倒也考虑过是不是直接上门问明身份,再将罗帔送还,但转念一想,她现在是入试的举子,谢妍却是主司,且正忙着阅卷,这时机未免有些敏感。贸然前去拜见,也许会被看成别有用心。不过放榜应该就在这几日了,还是等那时再作计较吧。丁莹想着,略带怅惘地叹了一口气。

*****

“阿嚏!”身处贡院的谢妍忽然打了个喷嚏。

“主君是不是着凉了?”白芨关切地问。省试开始之后,谢妍经常连夜阅卷排榜,甚少休息。偏这几日又赶上倒春寒,让白芨格外担心她的身体状况。

“无妨。”谢妍摆摆手,继续低头誊写名单。直至及第进士的名字录完,她才将笔放下。等待墨迹晾干的间隙,她又重新浏览一遍名录,确认无误后,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是把终榜排出来了。然这还不能算最后的结果,之后还须经过一系列如宰相复审之类的手续,方才可以放榜。

今次负责审核的宰相是高岘。可在去见高岘这件事上,谢妍显得十分踌躇。然而不管她怎么犹豫,这一面终究无法避免。迟疑许久,她到底还是轻咳一声,吩咐白芨:“你遣个人回家一趟,取我们带回来的那瓶……咳,那瓶山泉水。”

她提及“山泉水”时的语气已有些异样,白芨听到后,神色更是古怪。但她对谢妍向来顺从,最后还是默默领命,转身出去了。

半个时辰后,白芨捧着一个封了口的银瓶返回。要说这银瓶做工考究,不仅以纯银打造,瓶身还錾着精美的卷草花纹,瓶肚贴着纸笺,上有谢妍亲笔书写的“惠山泉”三个字。

谢妍目光复杂地盯着这银瓶看了一阵,终于命小吏接了,随她一起去中书省呈榜。

不巧的是,高岘这时并不在中书,而是已经回归府邸。这显然不是谢妍希望看到的走向,可事已至此,她也只能认命地前往其私第求见。

高府的人似乎预料到谢妍会来,她人一到,立刻便有人引她去高岘所在的茶舍。这又是谢妍不愿意去的地方。

高岘喜好茶道,虽然已贵为宰相,却还是喜欢亲手烹茶,家中甚至有一处单独的茶舍专供他使用。谢妍一进茶室,便见一名年过半百、脸形圆如面团并且身材微微发福的男子坐在席上碾茶,正是高岘。

听到响动的高岘抬起头,第一眼却越过了谢妍,径直落在她身后小吏捧着的银瓶上。看清“惠山泉”三字,他更是双目放光,不等谢妍行拜谒之礼,已笑着招手:“我方要煎茶,此物来得倒是时候。”

竟然这么不凑巧?谢妍几欲抚额,觉得今日果真走背运,连番哪壶不开提哪壶。尽管如此,她还是试图再挣扎一番,想直接呈进手中名榜:“本次春榜已备,请相公详之……”

高岘摆手:“不急不急。你一回京我就想讨要这惠山泉,奈何你忙于贡举,我不便相扰,只好勉强忍耐。今日既拿来了,便先吃上一盏,再看不迟。坐坐坐。”

谢妍只好硬着头皮在下首入座。

高岘将碾好的茶末过筛,然后将谢妍带来的水倒入釜中烧至微沸,加入少许细盐。待水二沸,他从釜中取了一瓢沸水待用,再以竹夹搅动釜中之水,同时投入茶末。三沸之时,以二沸时取出之水浇点止沸,以育汤华。不多时,高岘微笑着将分好的一盏茶汤放至谢妍面前:“来,尝尝这天下闻名的惠山泉煎出的茶。”

谢妍心知她带来的水并非真正的惠山泉,只草草饮了一口,就急不可耐地想将话题引开:“关于本次春闱……”

“咦?”高岘充耳不闻,且在浅尝一口茶汤后面露疑惑之色,“这茶味吃着怎么倒像是江心水煎出来的?”

谢妍心里咯噔一下。以前有人说高岘舌头灵敏,她还不信。没想到他真能分辨出泉水与江水的细微差别?她刚想开口,却被高岘抬手制止。

他一边转动杯盏一边端详茶汤,又仔仔细细地饮了一口,很确定地说:“没错,就是江心水。”

把戏被当面拆穿,谢妍不免尴尬,讪讪笑道:“此次回京甚急,来不及取相公请托的惠山泉水,只好在过江时装了一壶江心之水。”

“哦?”高岘挑眉,“我怎么听说你还有空去看望前夫?”

谢妍更头疼了。怎么连这老头都知道了?高岘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她也不好再继续抵赖,只得承认:“好吧,是我忘了,过江时才想起来。”

“你啊,”高岘也不着恼,只笑着数落,“就喜欢耍这种小聪明。不但煞有介事地拿银瓶装这江心水,还企图借呈榜之机蒙混过关。”

“这不是知道你肯定会跟我讨要么?”谢妍嘀咕。

“嗯?你说什么?”

谢妍果断低头:“华英知错,以后再不敢了。还望相公恕罪。”

高岘本也没打算认真同她计较,大度地笑道:“罢了。我知道你这半年在外奔忙,颇为辛苦。这等小事不必放在心上。”

见他不予追究,谢妍松了一口气,又连忙将名榜呈上。

高岘自然也分得清轻重,接榜之后即便展开细看。

他看榜时,谢妍却饶有兴致地拿起刚才那盏茶,学着高岘之前的样子转动茶盏,又很认真地尝了一口,嗯,没区别。也不知道这老头舌头是怎么长的?谢妍腹诽,竟然能吃出来?

她还在研究茶汤,那边高岘已看完了名榜,不过并没什么异议:“你排榜向来妥贴,我很放心。”

谢妍却还是婉转解释了几句:“相公所荐崔景温辞章新丽,确为奇才,只是帖经略显生疏,所以屈居第三。”

高岘抚须笑道:“我虽推荐过他,却纯是爱才之意。贡士里卧虎藏龙,倒也未见得就要以他居首。何况我早知小崔有些轻视帖经。他排第三甚是公道。”

至此,谢妍才完全放了心。

高岘这时却又似不经意地问道:“你这已是第三榜了吧?”

江心水的典故,我没记错的话是来源于李德裕的轶事,不过凭记忆写的,忘了出处,以后确认了再补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状首(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