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这帔子怎么在这里?”为丁莹整理行装时,豆蔻发现了与文卷放在一起的紫色罗帔。
正写字的丁莹笔尖一滞。她回头看了一眼,讷讷回答:“我怕弄丢了,所以和文稿放在一处。”
豆蔻知道丁莹一向珍视她的书卷和文集,同这些物件放在一起,的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罗帔不会丢失。
“女郎也太小心了。那样的豪富人家,哪里会在意一件帔子?”豆蔻不以为然,“再说我们当日等了那么半天,也算仁至义尽了。依我看,京师米薪甚贵,不如拿它换点米面。这么好的罗帔,说不定能换好几斗米呢。”
“这又不是我们的物品,怎么能随意买卖?”丁莹一口否决,“何况我在庙里留了消息,兴许以后有人找来呢?”
那日他们发现罗帔,在山神庙等了许久,却始终不见主人来寻。豆蔻和老苍头担心再等下去会错过宿头,几次催促,丁莹只好放弃继续等待的想法,先行上路。不过临走前,她灵机一动,在庙壁上题诗一首,提示帔子由她拾得,诗中又暗藏姓名与原籍。对方离开前曾经注意过她身上的白麻衫,应该猜得出她是进京赴试的举子。那女子若遣人回来寻找,看见她留在墙上的讯息,也就有了线索。
“女郎啊,”豆蔻哭笑不得,“你也不想想,他们当时都懒得回来找,还能为了这么个物件大老远来一趟京师?”
丁莹想想,承认豆蔻的话很有道理,但她还是坚持己见:“万一他们只是一时没发现丢了呢?又或者以后有缘再见?别人好心帮过我们,我们却胡乱变卖她的财物,未免忘恩负义。还是别动的好。”
豆蔻见她执意如此,倒是不好再劝,嘟嘟囔囔地接着回去收拾几日后赴试需要用到的物品。丁莹则继续埋头撰写她刚刚构思的一篇书生山中遇仙的传奇。
“呀,你怎么还坐得住?”方才渐入佳境,丁莹就听见外面的说话声。
她抬头一看,梁月音正站在窗外。
“怎么了?”丁莹放下笔问。
“出大事了!”梁月音急火火地走进来,“我刚刚在外面听到消息,主考换人了!”
*****
“如今离省试不过三四日,谁想竟能临时改换主司?”梁月音看来深受冲击,告知丁莹原委时数度捶胸顿足。
“不是说谢少监不在京中吗?”丁莹看她有些口干舌燥,用眼神向豆蔻示意。豆蔻很快取来一盏蔗浆。丁莹接过,亲自递到梁月音面前。
“听说是刚刚回京,一回来就接了诏旨。”梁月音连叹失策,“昨天我们经过她府第时真该投献一份文卷,说不定今日已有奇效。”
昨日谢府还门庭冷落,若她们那时烧一把冷灶,兴许现在已经给谢妍留下深刻印象了。如今真是……梁月音越想越后悔,拿起浆水猛灌了一口。
“这谁又能料到呢?”丁莹出言安慰,“更换主司,我们固然措手不及,旁人想必也是如此。必先无需过于忧虑。”
梁月音饮完浆水,急切地问:“你这里可还有抄录好的文卷?咦?这是什么?”
她指的正是丁莹书案上的传奇。丁莹若无其事地将写了一半的文稿收起:“游戏之作而已。文卷我这里倒还有两份。”
“拿上拿上,”梁月音急道,“我们马上去一趟谢府。”
“现在谢少监府上定有许多访客,”丁莹迟疑,“我们赶去未必有用。再说我们不是有向礼部纳卷吗?”
纳给礼部的文卷本就是供主司参考之用。何况谢妍接手今年贡举,此时也不知有多少事务需要处理,恐怕没有闲暇阅读举子们的献文。至少丁莹觉得换作是她自己,定会选择稍后直接查阅省卷。
“这我岂能不知?”梁月音苦笑,“可我已是第三次进京应举。我们哪次赴试不是花费甚巨?我又并非豪族出身,没有许多积蓄挥霍。这次再不中,我怕是只能放弃了。如今死马当作活马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也要试上一试。”
丁莹听完当即起身:“我陪你去。”
两人取了文卷,一同前往谢妍府邸。一路上她们看见不少行色匆匆的举子,看方向也都是往谢府去的。
行至半路,忽然有人叫住了二人。丁莹回头,见一个年约二十七八,身形微胖、肤色略深的男子正从后面快步走向她们。此人亦是入京赴试的举子,名唤邓游。
邓游来自偏远的容州。因为容州远离王化,文风不盛,别说登第的进士,就连来自容州的举子都十分罕见。邓游亦非富豪子弟,有财力上下打点,且其貌不扬,是以他虽为男子,却也不太被其他举子放在眼里。或许是同为边缘人的原因,邓游与诸位女举还算相善,有时甚至能为她们带来一点有用的消息。
邓游气喘吁吁地追上两人:“二位必先可是要去谢府?”
丁莹点头:“正是。”
邓游擦了擦额上的汗,憨厚地笑了:“太好了,这下可以结伴同往了。”
“怎么只你一个?其他人呢?都没来么?”梁月音微觉奇怪。前途攸关的事,他们竟能无动于衷?
“萧述早有声价;崔景温已得宰相荐举,”邓游掰着指头细述,“他二人应该不会来凑这热闹。其他我识得的人几乎都是一得了消息就赶去了。我因为要重新誊写文卷,才来迟了。”
丁莹与梁月音互视一眼,相对苦笑。女举子不受重视,获取消息往往比别人慢一步,看来她们此次又落后了。
最后还是丁莹低声说了一句:“别多想。”
梁月音明白她的意思,点了点头。两人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脚步。
邓游还不明所以地跟在她二人身后,上气不接下气地问:“我们若是登第,岂不是成了谢少监的门生?”
这显然是句废话。梁月音暗暗翻了个白眼,根本懒得搭理。
丁莹却是个随和性子,礼貌地回应了一个“是”。
按国朝习俗,受主司提携的进士会被认为是其门生。这层师生之谊于日后的仕途也大有干系。
“可谢少监毕竟是女子……”邓游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如今女子虽可为官,但能升上高位的屈指可数。谢妍所任秘书省少监一职为从四品上,已是现今女官里品阶最高的人之一,可和其他高官相较,升迁速度还是有所逊色。比如弘久三年,同以中书舍人知贡举的高岘次年即升任礼部侍郎,去岁更入阁拜相,不少门生故旧也跟着鸡犬升天。而差不多同时任中书舍人且担任过主司的谢妍却还只是兰台少监。新进士如果能碰上高岘这样的座师,前景自然更明朗一些。
梁月音最不愿意听“毕竟是女子”之类的言辞,闻言冷哼一声:“你也可以不考,等明年换一个厉害的男主司再来。”
邓游吓一跳,连忙说:“我并无藐视女子之意,只是,只是……”
他只是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梁月音微微冷笑,本想再讽刺几句,可丁莹在这时轻轻扯了一下她的衣袖。她扫了丁莹一眼,勉强把涌到嘴边的刻薄话咽了回去。三人之后没怎么再交谈,闷头赶路,很快就看见了谢妍的宅邸。
与上次经过时的清冷不同,如今谢府门前水泄不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攒动的人头。人声此起彼伏,都是想来探听消息以及向主司投诗献文的。邓游虽然拙于言辞,身手却颇为灵活。他在前面开路,带着梁月音和丁莹在人堆里来回穿梭,最后竟然幸运地挤到一个相对靠前的位置。
三人踮起脚尖张望,只见大门口立着栅栏,七八名健壮的仆从一字排开,随时准备阻拦向前涌动的人浪。未等丁莹三人看得分明,已有一名上了年纪的家仆从府内走出。此人的打扮、气质都与其他奴仆不同,显然是谢府甚有地位的执事。他才出门,向众人拱了拱手,便有无数名纸递向他手中。还未开言,他手上已堆了厚厚一叠帖子。
老仆对着手里的各色纸笺愣了好一会儿,才清了清嗓子,朗声说:“诸位——”
前面一部份反应快的人见状,知道他定有要紧话说,忙连声喊“安静”。一些不够机灵的却还嚷着要向主司献文。等混乱的场面结束,各种杂音被压下去,已是许久以后。直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那老仆才重新开口:“对不住各位,谢主司已不在家中。”
只这么一句就让人群又嘈杂起来,七嘴八舌地追问谢妍身在何处?
*****
一天以前。
谢妍出宫归府,回到家中时已近傍晚。她一进门就见几个贴身侍奉的婢女把她的行囊都打开了,正在分类归置。
“不必收拾了,”谢妍淡淡吩咐,“替我重新打包吧。”
“这是何故?”一名叫白芨的侍女问。
谢妍轻轻叹了口气:“最快明日就会有正式的旨意,命我知贡举。等诏旨一下,我就立刻搬到贡院去。”
另一个叫玳玳的女侍很是不解:“就算如此,也犯不着如此急切吧?”
之前谢妍两次主持春闱,那时可不见她这么着急。
“你懂什么?”谢妍嗤笑。
玳玳不高兴地噘起嘴。
谢妍见她恼了,笑着轻轻挠了挠玳玳的下巴,好像在逗一只猫。直到把玳玳哄笑了,她才往榻上一坐,随手拿了一卷书,一边展开一边悠悠解释:“此番是临时受命,可不比之前两次。不躲快点,只怕到时消息传开,我连门都出不去了……”
稍微说一下,跟据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唐代的科举考试似乎还没有发展出后世的锁院制度,即便有执行上也并不严格。所以这个故事里,小谢做为主考,行动还有和同事的联系都是比较自由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庙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