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兰栖倾玉 > 第1章 回京

兰栖倾玉 第1章 回京

作者:枫野霏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0:28:45 来源:文学城

“杀——”黄沙漫天,遮天蔽日,喊杀声如滚滚沉雷。

战场上,兵刃相交,鲜血飞溅半空。

一人持刀骑乘黑马,行如闪电,冲入敌营,刀光闪烁,随着贼首人头落地,这场战争落下序幕……

崇德元年,玄武帝继位,年十六。

崇德四十六年,天灾频发,暴雨如注,洪水决堤,田地被淹,庄稼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朝廷赋税严苛,流民四起,百姓暴动,匈奴趁虚而入攻打边境,一时之间山河动荡,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玄武帝为休养生息,暂让边境九州,同年靖西王请旨前去镇守边关。

崇德五十一年,匈奴两年来越线频繁,此次冲突,靖西王一举夺回被吞并的九州,天下大捷,玄武帝特赦天下,下旨请边关将士回京受封,靖西王班师回朝。

初春,京中冬雪消融,柳叶抽条。

城外蓄着雪水的水坑被马蹄踏开溅起,一队披坚执锐的人马在水花中整齐列阵,盔甲泛着寒光,一片肃穆。

京城百姓早已在道路两旁夹道欢迎。

百姓太多,进入城门后,谢珹勒住马抬手示意队伍放慢速度,他带领几位随从将领径直前往皇宫。

宫殿前的汉白玉台阶,洁白如雪,一尘不染,宫门下总管太监带着人早早在此等候,谢珹等人在宫门前下马,稳步踏入。

这会儿赶巧京中有些许大臣不在,玄武帝只召集了部分要员在偏殿议事。

进殿时玄武帝高坐龙椅,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冕旒,神色威严,两侧的要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

靖西王几步上前几步,单膝跪地,道:“臣等不负陛下所托,此次出征,大败匈奴,夺回被侵占的九州之地,特来复命。”

玄武帝点了点头:“靖西王及诸位将士,此番征战,为国家立下不世之功,靖西王身先士卒,指挥有方,将士们奋勇杀敌,毫不退缩,实乃我朝之脊梁,百姓之福,朕要重赏。”

“靖西王,朕念你战功赫赫,先赐黄金万两,绸缎千匹,良田千顷,后再论功行赏你和麾下将领官职,你看如何?”

这旨意一出周围的大臣们顿时面露尴尬之色。

最后礼部尚书孙鸿尴尬地说:“陛下,靖西王及众将士之功,天地可鉴。此次胜利,不仅扬我国威,更保我边疆百姓安宁,按理该当重赏,但近年国库凋敝,此时得从长计议。”

玄武帝沉下脸:“朕怎么不知道国库已经到了连奖赏功臣的钱都拿不出来?”

此言一出,气氛陡然凝重起来。

谢珹神色寡淡,道:“承蒙皇上厚爱,臣打仗为的是家国,如今为了赏赐反而让国库雪上加霜岂不是本末倒置,何况赏赐太多臣也无福消受,赏赐的事不急,现下诸位大臣也在赶往京城,不妨等人到齐了再议。”

众官员听闻此言瞬间松了口气,逮住谢珹又是一堆夸,谢珹面不改色地听着。

散会后,皇帝将谢珹单独留下,用长辈的语气无奈道:“倾珩,你莫要怪朕。如今国库空虚,连年征战,民生凋敝,赋税难收,朕实在拿不出更多的赏赐了。”

谢倾珩只是淡淡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皇上体恤家国,功高劳苦,臣岂会怪皇上。”

倾珩是谢珹的字,靖西王生母乃是当朝三公主,算来圣上还是他的外祖父,但谢倾珩显然不想套这层关系,无视这突如其来的近乎,说了两句客套话就脱身了。

会议草草了事。

他走出宫城策马回了靖西王府,将马由下人牵走,领着早就在府中等候的二人进了书房。

“你们这几天打探到什么?”谢珹侧身问道。

“回王爷,如今皇上年迈,而太子尚且未立,番王被诏回朝理政,朝中世家暗中开始站位,朝廷面上平静实则已经暗流涌动了。”

谢珹沉思片刻:“现在朝中有权的世家还和之前一样?”

“与王爷离京时没有变化,依然是谢家、陆家、韩家、周家、苏家、许家。”

“苏家?哪个苏家?”

“回王爷,江南苏家。”

谢珹蹙眉问道:“不是因触怒皇上被斩首示众了吗?”

“回王爷,九年前被斩首的是苏家主家,苏家分家因检举有功,且苏家各家联系尚不紧密被保全了下来。”

苏家祖上从商,后代既从商也从政,苏家内部也因此逐渐分散,主家势微,分家势起,主家为了挽回地位,犯下政商勾结,结党营私等大罪,且为了送子弟入朝为官还贿赂科举考官,被分家检举,皇上大怒,要求彻查,核实后苏家主家被斩首示众,但考虑苏家分家与此事无关且检举有功,分家临时还对皇上表达了一片赤诚之心,向朝中进贡了许多从商得来的奇珍异宝,虽说这行为惹得外面看热闹的人一片唏嘘,但好歹是留下来了。

这些年一直在蓄力,尤其是近几年,苏家在朝廷站稳脚跟,也算是东山再起了。

“一个主家都没了的世家算哪门子世家,名存实亡罢了。”

两侧侍从沉默,不予回答。

“你俩也差不多了,都到府上了,不用拘礼。”

两侧侍从当即改口,昂首挺胸,中气十足:“是!”

谢珹:“……”

他挑眉似笑非笑地看着这两人:“宋柯,魏琢,你们是在边塞待久了,刚到京城水土不服,皮痒吗?”

二人是先靖西王麾下两位将领之子,自小与谢珹一同在边塞长大,是谢珹的亲卫。对谢珹行礼不过是觉个新鲜罢了,被这么一说,当即什么架子也不端了,浑身松快起来。

“我们回京的路上,许将军特意叮嘱我们进京后行动要注意分寸,不能像在边关一样自由,待在京中打探消息这几日可真不自在。”

“唉,要不是拨款不够,哪用得着打五年啊。”

谢倾珩没理会他们,道:“许睿人呢?还没过来?”

宋柯正要回答,一个人影快速走了进来——正是许睿。

“倾珩!皇上和你说什么了?”

许睿乃六大世家之一许家家主,与谢倾珩一样是个武将,祖上是谢家将军的近侍,由谢家一手提携上来,两家多年来沾亲带故,许家本家在西南地带,那里地域特殊,有层层叠叠的刀锋山横断阻挡,依山傍水,有良田沃野,环境优越。

而许睿负责防守中原北部直面匈奴的边境,离京城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且他所在的北方比起谢倾珩所在的西北安稳的多,他经常在京城走动,对朝中的形势比较清楚。

谢倾珩随意道:“没说什么,国库空虚,赏赐什么的后面再安排。”

“召你进宫就这?”许睿没想到上头一帮老狐狸脸皮竟然厚到当着人的面拖着赏赐这种程度。

“还唱了出戏。”谢倾珩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随口补了句。

国库空虚皇上哪会不知道?你方唱罢我登场,玄武帝唱完红脸,剩下紧跟着就唱白脸,谢倾珩不是个傻的,看的清清楚楚,被这么演了一出,还得附和一下,弯弯绕绕这么一场比打仗还累。

“什么戏?”许睿问道。

谢倾珩摆手,道:“没什么。”

他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透过窗棂,直直望向皇宫的方向,想到刚刚宋柯跟他简述的朝内情况,他问道:“我不在这五年朝廷怎么样?”

许睿思索片刻:“你说的哪方面?”

谢倾珩闻言看向他:“这还分几方面?”

“朝廷现在由六大世家渗透,开始暗中站位扶持有意向的番王上位。”

如今六大世家分别为谢、陆、许、周、苏、韩家。

其中,谢家是谢倾珩本家,谢家祖上是开国将军被封为靖西王,是大周唯一一个异姓王,后代承袭王位,与许家是世交,陆家是太后的母家,周家没有家主,自占封地,由皇上亲封的番王组成,韩家科举出身,历代在科举中取得优秀成绩者乃至状元大多都出自韩家,最后是苏家,九年前主家触怒了皇上,这些年行事低调,但也渐渐有了势力。

许睿三言两语简单概括了朝局后顿了顿,补充道:“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朝廷架构变了。”

“如今朝中内设有内阁辅助皇上决策,此外还设有六部,由刑部和大理寺掌管狱诏和司法,朝中组建了监察寮,由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和御史大夫组成,外有锦衣卫和禁军直属皇上。都察院现在改名叫御史台了,职能不变,虽说它现在属于监察寮,但它和刑部、大理寺依旧可以叫做三法司,只是三法司已经名存实亡了。”

谢倾珩皱了皱眉觉得荒唐:“朝中原先既然已经有了都察院,为何还要另设一个御史大夫?还把都察院给他了。谁能牵制他?内阁是死了吗?”

“需不需要设立不知道,这位御史大夫就出自内阁。”许睿艰难回复道。

谢倾珩:“……”

他眼角一抽:“说详细点。”

“此人十六岁高中状元,名扬天下,被林阁老赏识进入内阁,明明年纪轻轻在官场的动作却很老练,参与了多起政治要谈,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多年来宠爱只多不少,皇上极度信任他,甚至授予他御史大夫一职,历代从无此例。”

“这御史大夫做什么?”

“还是监察百官,可以理解为他是新御史台的掌事,新御史台和原先的都察院一样依然负责监察百官,但是后续事务都要经过御史大夫之手。御史大夫由皇上亲自考察。”

“由什么人担任?”

“此人名唤周濯,字御揽。”

“姓周。”谢倾珩蹙眉,“周家人?他是皇室中的人?”

“不是,他原本姓苏。”

“……”

谢倾珩沉默片刻后竟是笑了出来:“呵。”

许睿被他笑得手心冒汗。

“苏御揽?”

许睿不明就里:“是他。”

“他是当年那位身份特殊的太子伴读?”

许睿惊讶道:”对,你认识他?”

谢倾珩没有立刻回复,许久,他吐出一口气,听不出情绪道:“曾经在京中有过一面之缘。”

设定是架空的,不能细究,本文不能算是权谋,对架构考究或者想看权谋的宝宝注意一下哦,谢谢阅读[亲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回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