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的喧嚣过后,生活迅速回归了高二学业的紧张轨道。期中考试像一片沉重的乌云,笼罩在每个人头顶。
课间,椰椰对着惨不忍睹的物理卷子唉声叹气,那上面的红叉刺得她眼睛疼。苏雨晴凑过来,同样愁眉苦脸:“完了,我妈给我报了个物理补习班,据说那个老师是实验中学退休的王牌,特别厉害,就是……特别严格。”
实验中学?椰椰心里一动。
放学后,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跟着苏雨晴走进了那间位于学校后街、看起来其貌不扬的补习教室。一进门,她就愣住了——靠窗的那个位置上,展熠卿正低着头,专注地在本子上写着什么,侧脸在午后的光线下显得安静又认真。
他怎么会在这里?
仿佛感应到她的视线,展熠卿抬起头,目光穿过稀疏的人群,精准地落在她身上,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浅浅的了然。
苏雨晴夸张地“哇”了一声,用手肘撞椰椰,压低声音:“不是吧……学神也需要补习?”
展熠卿合上本子,朝她们这边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他没说话,但那眼神分明在说:“好巧。”
上课铃响,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教师走了进来,气场十足。他讲课确实深入浅出,逻辑清晰,但语速极快,要求极高,随时可能点名提问。
当王老师的目光扫过椰椰,并点她回答一个关于电磁感应的综合题时,椰椰的大脑瞬间空白,站起来支支吾吾,脸涨得通红。
“能量守恒和楞次定律结合考虑,受力分析再仔细点。”一个清冽的声音在旁边不远处平静地响起,不高,却足以让她听清关键思路。
是展熠卿。他没有看她,仿佛只是自言自语,但每个字都像钥匙,瞬间打开了椰椰堵塞的思路。她顺着他的提示,磕磕绊绊地完成了分析。
王老师严肃地点点头:“思路对了,表达再练练。坐下吧。”目光却若有所思地在展熠卿和椰椰之间转了一圈。
椰椰坐下,心脏还在砰砰直跳,偷偷朝展熠卿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他依旧看着黑板,嘴角却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
课间休息,展熠卿拿着一本厚厚的竞赛题集走过来,自然地坐在了椰椰旁边的空位上。
“你怎么会来?”椰椰忍不住问。
“王老师是我初中竞赛的启蒙老师,”展熠卿解释道,翻着手里的书,“偶尔会来听听,保持手感。顺便……”他顿了顿,抬眼看她,“看看某个物理困难户有没有病急乱投医。”
椰椰气鼓鼓地瞪他,心里却因为他的出现和刚才的解围而泛起隐秘的甜。
“哪题不会?”他不再逗她,目光落在她摊开的、画满问号的卷子上。
“这里……还有这里……”椰椰指着那些让她头痛的题目。
展熠卿拿起笔,没有直接讲,而是在草稿纸上画下清晰的受力分析图,写下关键的公式变形,他的思路简洁明了,比王老师更贴近椰椰的理解水平。
“懂了吗?”他讲完一道,会停下来问她。
“好像……有点明白了。”
“不是‘好像’,是‘懂了’。”他纠正她,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你的问题不是不会,是容易把自己绕进去,缺乏条理。”
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她的问题所在。
有了展熠卿这个“私人家教”,椰椰感觉原本像天书一样的物理变得清晰了许多。他们并排坐在补习班的后排,头顶是明亮的灯光,周围是沙沙的写字声和低声讨论。他讲题时靠得很近,清冽的气息若有若无地萦绕在她周围,让她有些分心,又奇异地感到安心。
这成了他们之间一个新的、心照不宣的秘密基地。在学校里,他们是偶尔在走廊相遇会点头致意的同学;在这里,他们是共享一个知识宇宙、彼此支撑的战友。
有一次,王老师布置了一道极难的思考题,提前走的苏雨晴哀嚎着放弃。椰椰也做得头昏脑胀。
展熠卿早已做完,却没有离开,而是安静地在一旁看他的竞赛书。直到教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走吧。”他合上书,站起身。
我哭丧着脸:“可是我还没……”
“路上给你讲。”他拿起她的书包,动作自然。
华灯初上,两人并肩走在回她家的路上。展熠卿一边走,一边用更生活化的比喻,将那道复杂的物理题拆解给她听。晚风吹起他额前的碎发,路灯将他长长的睫毛投影在脸颊上。
椰椰听着他清晰低缓的嗓音,看着地上他们被拉长、时而交叠的影子,忽然希望这条路能再长一点。
“所以,明白了?”在她家小区门口,他停下脚步,总结道。
“嗯!”椰椰这次用力点头,眼睛亮亮的,“展老师,你讲得比王老师还好!”
展熠卿被她逗笑,伸手轻轻弹了一下她的额头:“少拍马屁。下次课前把习题做完。”
“知道啦!”椰椰摸着额头,嘟囔着,心里却像揣了个暖炉。
期中考试如期而至。当椰榕拿到物理试卷,看到那些熟悉的题型时,心里莫名地安定下来。她深吸一口气,脑海中浮现出展熠卿讲题时认真的侧脸和清晰的图示。
笔尖沙沙,她答得异常顺畅。
成绩公布,椰椰的物理破天荒地挤进了班级前十五。苏雨晴拿着成绩单,目瞪口呆地摇着她:“椰椰!你吃什么灵丹妙药了?!快分我一点!”
椰椰看着成绩单上那个漂亮的分数,嘴角控制不住地上扬。她偷偷拿出手机,给那个“?”的账号发了一条信息。
椰椰:「展老师,学生幸不辱命!」
几秒后,手机震动。
?:「嗯。看到了。」 ?:「奖励想好了。」
椰榕看着屏幕,心跳再次失衡。奖励?他会给她什么奖励?
补习班的平行时空里,灯光、讲义、草稿纸,和那个坐在身边、为她点亮物理星图的少年,共同构成了高二冬天里,最温暖、最熠熠生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