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靠玩BJD成为唐朝当红辣子鸡 > 第16章 偶遇高人系统学习唐妆

等王知伊从试衣区出来后,所有人都惊艳得哇了一声。

王知伊本就是个不败岁月的美人,但由于夫君和祖上都是大户人家,穿的衣服总是怎么热闹怎么来,各种穿金戴银的,身上虽然看着很富贵,但也仅此而已。如今换上花在溪为她建议的衣裳和配饰,简直太显白,皮肤通透白皙得如同回到了到少女时期的模样,而且最神奇的是虽然面上变得白净了,但是气色竟然也随之变好了,像有什么法术似的。

王知伊站在铜镜前看了又看,欢喜之情难以掩饰。特别是听到店里的伙计和儿子都在夸奖自己,嘴角简直弯不下来。

王知伊:“不错不错,花小娘子当真有些本事。奴家总算是知道了你们波斯人的厉害。花小娘子可愿意给奴家重新梳个头?奴家晚上要与余杭绸缎商会的同行们吃酒去。”

花在溪见王知伊已经彻底被自己折服,当然一口答应:“当然没问题!不过王娘子这身衣裳还不能露面吧?需要留到诞辰当日再穿。就让小女给王娘子再选几套合适的衣裳,以后就让店里的裁缝为王娘子你多设计几套这些颜色的衣裳,保证适合王娘子!”

王知伊感觉花在溪很是贴心,面上多了几分笑意。

花在溪为王知伊重新梳了个端庄大气的倭堕髻,又挑了不少冷色系的头饰往发髻上插去。口脂和腮红也给她换成粉紫色系的,整个人看起来瞬间恬静高贵,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

临行前,王知伊摸着花在溪的手相约下次一起去市集逛街,花在溪心中暗喜,感觉洛盛光的母亲已经完全接纳了自己。这下以后接任务就顺利多了,毕竟花在溪听说洛盛光的母亲由于做生意,在大唐认识不少达官贵人。能有她和洛盛光的引荐,以后魅力值肯定蹭蹭蹭往上涨。

离开绮罗堂后,洛盛光带着花在溪在市集里游玩了一圈。正要离开之时,花在溪敏锐的目光发现了一个在街上叫卖的梳头娘。

诶!是同行!

而且还是老师傅级别的!

只见那梳头娘头上已经有些许斑白,但身上依旧打扮得很是体面,一看就知道是梳妆打扮的老行家。花在溪虽然在现代学习了不少的化妆技巧,可对于大唐的化妆技术和梳发技术可是没有完全的系统学过。她给洛盛光使了个颜色,对方很默契地,一起跟着走到那梳头娘的身边。

梳头娘:“诶,小娘子,你是需要梳头吗?”她提着一个大大的工具箱,里面放着各式各样精巧的陶罐。

花在溪:“娘子,不瞒你说,我也是个梳头娘,不过我是波斯来的,对大唐的梳妆文化并未了解很深。我可以邀请你为我讲解一番吗?酬金肯定令娘子满意。”

梳头娘见花在溪为人诚恳,并没有为了学习梳妆打扮隐瞒身份,再说她年纪也大了,给谁梳头不是梳头呢?万一这小娘子成了红人,自己也算半个师傅沾了光不枉此生。她点点头,领着花在溪往她家里走去,说:“走吧,小娘子。你随我来吧,我家就在附近。你可以到我家,奴家给你一一讲清楚。酬金我也不用多少,就按平时给人梳头的价格双倍就行。相遇是缘。”

来到娘子的家,花在溪见到外面挂了一个幌子,歪歪扭扭写着“赵娘梳妆”。

见花在溪往幌子上看去,赵娘子赶紧解释道:“我家里实在偏僻,一天找不到几个客人。奴家就只能去市集上吆喝找客人。我屋里小,见笑了。”

花在溪:“哪有,是我们打扰了才是。”

花在溪和洛盛光走入赵娘子的家里时,这里比想象中要冷清。似乎只有她一个人在这里住。

赵娘子放下工具箱,把里面的化妆品一件件拿出来,一边解释道:“屋里就我一个人住,阿爷阿娘帮我张罗过婚事,可是总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家。”她面露尴尬后,很快将话题引到梳头和化妆技巧上,和花在溪一个个讲解起来。

赵娘子:“我们大唐的妆容一共分为七步去完成。分别是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和涂唇脂。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娘子的长相和出席的场合去选择是否要增减这些步骤。如果是天生丽质的娘子,化多了反而还掩盖她们身上的天姿国色。”

花在溪牢牢记在心里。以往桃源镇只流行了花钿,例如面靥和斜红都很少听说。在赵娘子的解释下,花在溪这才明白面靥原本指的是女子笑起来时面上出现的两个小窝,也叫做笑窝。大唐的贵女们都喜欢在笑窝处点上两个红点,有一种似笑非笑的妩媚感。

咦?这和《VIVI》杂志里的藤井莉娜模特嘴角的两颗痣不是很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她嘴角的痣让她看起来有一种自然微笑之感,俏皮又可爱。

而斜红则是太阳穴旁画两道新月般的红色图案,相传是三国时期一个宫女撞伤了脸,于是便用腮红来掩盖伤疤。

花在溪让赵娘子教给自己几种常用又流行的图案,一一记到本子上。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下来以后干活就有用啦~

至于发型,杭州流行的发型和桃源镇学到的发型也是差不多。不过杭州毕竟比桃源镇还是热闹一些,这里胡风比桃源镇要盛行,赵娘子教会花在溪做一个新的发型,叫作——回鹘髻。

这个回鹘(hú)髻是回鹘妇女的传统发型,它的扎法就是将头发统统梳到头顶,编为一个圆圆的发髻,随后用红色绸绢系紧。花在溪往铜镜里看去,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丸子头嘛!不过古代人一生不剪头发,这个丸子头就比我们现在在韩剧中见到丸子头大了许多。看起来多了一份端庄感,还挺好看的呢!

随后,赵娘子还教会花在溪分辨少女髻和妇女髻,以免花在溪给娘子们梳头时闹了笑话。

赵娘子见花在溪如此认真,又忍不住给她解释起头上的饰品。

赵娘子:“像这种可以绾发的单条的发饰,一般我们称之为簪。它的材质也比较多,从木的、铜的到金的都有。而钗一般是双条的发饰,使用的时候也是左右两边一边一根,配对使用,讲究一个对称之美,一般材质以贵金属为主。”

花在溪这下才明白发簪和发钗的区别,她以往以为只要能插在头上的,就叫簪子。

而步摇则是在簪和钗上衍生而出的发饰,由于它极致华美,最初是贵女使用,但随着大唐女子越来越爱美,工匠们也打造出价格更为低廉又好看的步摇,现在大街小巷都能见到使用步摇的人。

最后赵娘子从院子的水缸上拿出一朵漂亮的粉色牡丹,弹掉上面的水珠,轻轻扣在花在溪的发髻上。她说:“小娘子,奴家家乡石通镇种牡丹芍药等瑰丽名花最是厉害,这些是奴家家乡的娘子们带来的。不是经常有的。每次有小娘子出嫁来奴家梳头,奴家都会赠送有缘的小娘子一朵簪花。希望这朵花可以为小娘子带去喜悦之情,每日都有吉运随身。”

看着那水粉色的牡丹花瓣随风而动,飘来阵阵清香,花在溪很是感动。这就是古代人的girls help girls吗?

见花在溪对着铜镜看了半天,很是陶醉,赵娘子慈祥地抚着花在溪柔顺的鬓,说道:“奴家一生为不少的小娘子梳新发弄红妆,送她们出嫁。你这位小娘子最是灵巧,如果等你出嫁之日,能不能让奴家来为你梳妆打扮?让奴家感受一次做阿娘的感觉。”

花在溪明知道这一切不会发生,但还是乖巧答应,给了赵娘子一个念想。她有些感慨,作为贫苦人家的赵娘子,一生勤劳质朴,温柔贤淑,但却由于家贫,遇不上好人家,只能一生为她人化红妆。如果赵娘子是男子的话,应该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吧。

两人聊了许多,赵娘子甚至把石通镇最为保密的鲜花保存秘法都告诉了花在溪,几乎把她当亲女儿看待。也许因为梳头娘身份低微,平日里根本没有女子会认真和她讨教。

待到房内飘过邻家的烟火气时,花在溪才发现天色已晚,花在溪从钱袋里掏出一堆碎银递给赵娘子准备离开,“赵娘子,今日小女受益良多,这些酬金请赵娘子收下。以后若是还有想要讨教的,小女再来叨扰赵娘子。”

赵娘子看着那些银两,推托了许久,实在拗不过了就只好收下。她还补充道:“小娘子,以后你若是想来我这里梳头,随时欢迎,这些就当是下一次的费用吧。”

花在溪“诶”了一声,很快拉着洛盛光离开,以免赵娘子追上来把银两还给自己。

洛盛光被花在溪抓着手腕,手心一阵阵的发潮。他们跑了好久,竟然一时忘记了回去的路!

毕竟赵娘子的家有些偏僻,不太好走,再加上她屋子小,于是让阿磊和凝香去马车停车处等着,等他们从赵娘子家回来再一起汇合。洛盛光的娘亲虽是杭州人,但洛盛光在长安长大,甚少来杭州,两人走着走着也迷路了!

不过洛盛光看着倒是很开心的样子,他面上透着一抹少见的狡黠之色,轻笑道:“既然迷路了,为何不借着这个机会任性一次?花花,我们敞开了心,在余杭好好玩一玩吧~”

花在溪看着不远处的河上飘荡着的几叶小舟,欣然答应道:“不如我们去乘舟看夜景如何?我记得马车停靠的地方也能见到这样的河,我们顺着河回去,肯定能见到阿磊他们。”

……

小知识:回鹘是当时的少数民族,也就是我们现在维吾尔族同胞的祖先~

【赵娘子灵感的小补充】:来源于唐代诗人秦韬玉的《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意思是“只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贵人家的小姐做嫁衣裳。心中无限忧伤。”古代由于旧士族“陪门财”(唐朝称呼陪嫁财物)的风气兴盛,若是女方家中没有高额彩礼,贫女是很难出嫁的。见到诗中这个画面我感触良多,化用到了花在溪的故事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偶遇高人,系统学习唐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