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靠反派登基做女皇 > 第2章 学医

靠反派登基做女皇 第2章 学医

作者:石榴丹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3:28:30 来源:文学城

自那日决心学医起,杨甜甜便在这魏晋风貌的时空中,开启了一段与现代应试教育异曲同工的苦修。

《黄帝内经》、《难经》这些典籍,对她来说,不啻于天书。“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确定不是哲学导论?

还有那些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的理论体系,复杂得让她头大如斗。真是比考研政治还抽象!

杨甜甜内心哀嚎,但想到自己许下的承诺,便又咬紧了牙关。哼!不就是背书吗?想当年老娘能从千军万马中杀过高考独木桥,如今还怕这几卷竹简?她拿出了冲刺高考的劲头,晨诵夕读,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昏暗的油灯下,纤细的身影映在墙上,唯有清朗的诵读声相伴。

杨仕达将女儿的勤奋看在眼里,初时只觉是少年心性,热度过了便罢。不料,四月之后,杨甜甜竟能将这两部艰深典籍背诵如流,甚至在某些章节的理解上,还能提出些许令他耳目一新的见解。

杨仕达抚须沉吟,看向女儿的目光中,惊异之余,更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探究与敬佩。

这一日,杨仕达将一部新的典籍放到杨甜甜面前。

“甜甜,《内经》、《难经》乃立论之基,然欲明药性,尚需精研此卷。”他声音温和,带着为人师者的严谨。

杨甜甜接过,一看是《神农本草经》。

“此中记载药物数百,其性味、功效、主治,皆需熟记于心。”杨仕达续道,“为父早年习医时,曾编录一些歌诀,或可助你记忆。明日若天气晴好,随我入山,亲见实物,印象当更为深刻。”

杨甜甜恭顺应下:“诺,谨遵父亲教诲。”

于是,山川草木,都成了她的课堂。

次日清晨,薄雾还没散去,杨甜甜便换上利落的细麻短襦,背着母亲准备的干粮与水囊,跟着父亲出了门。村外不远处的山坡,植被蓊郁。

杨仕达行走其间,如数家珍。他俯身指着一丛缠绕的藤蔓:“此乃葛根。乡人常取其藤皮织就葛布,然其根部,于外感发热、口渴泄泻时,煮水饮之,可解肌退热。”

又指向一株叶片背面呈灰白色的植物:“此为艾叶。平日熏燃可驱蚊避秽,煎汤擦洗或热敷,则能疗风寒湿痹,温通经脉。”

再踏前几步,在湿润处驻足:“此系车前,全草皆可入药,有利尿通淋之效。”

杨甜甜凝神细观,努力将父亲的每一句讲解与眼前草木的形态特征对应起来。果然,实践出真知!光靠脑补,哪能知道艾叶摸起来是这种感觉,车前草长这个模样。

她时而伸手轻触叶片,时而凑近嗅闻气味,恨不得将每一种草药的细节都刻进脑海里。

白日识药,夜间杨甜甜便潜心研读《伤寒杂病论》,甚至涉猎《周易》、《抱朴子》等道书,希望能更能理解此时医家“医易同源”的思维。

她仿佛又回到了大学图书馆,只是周围的卷帙由纸质变成了竹简与少量昂贵的纸张,学习的领域也从文学转向了更为艰深的医学宇宙。

寒来暑往,又是一年光阴流转。杨甜甜的理论根基日益扎实,杨仕达终于决定,让她开始接触真正的病患。

首次义诊那日,上官燕特意为杨甜甜赶制了一身青色窄袖及膝的“襦袍”。杨甜甜对镜自理,用头巾包裹秀发,镜中映出的,是一位眉目清秀、略显单薄的“小郎君”。

杨甜甜手持竹简,端坐在父亲旁边,负责记录脉案与症状。

前来求诊的村民见杨大夫身旁多了一位面生的小郎中,不免好奇打量。听得杨仕达介绍:“此乃小女甜甜,近日随我习医,略通脉理,今日特来相助。”

众人都露出和善的神色,纷纷言道:“原是杨小娘子,杨大夫后继有人,实乃我清水村之福!”

“正是,正是!小娘子兰心蕙质,定能承继杨大夫仁心仁术!”

杨甜甜微微垂首,算是回礼,心中却道:呼,还好村民淳朴,没有因为我是女的就质疑。这要是在某些讲究的朝代,怕是门庭冷落了。

一天义诊下来,杨甜甜整理脉案,发现村民疾患大多和贫困、劳作及战乱遗祸相关。

皮肤疮疡、寄生虫病、营养不良者比比皆是,孩童则多外感风寒与湿热之症。

杨甜甜耐心细致,望闻问切一丝不苟。尤其是一些妇人与少女,知道有女大夫坐诊,前来看病说隐疾时坦然了许多,这让杨甜甜更加感到责任在肩。

杨甜甜的名声渐渐在乡间传开,乡亲们很感激杨甜甜,虽然大家没什么钱财,但经常送一些时令蔬果、或者主动帮忙挑满水缸、劈好柴火作为回报。

然而,整理这些日益增多的医案,让杨甜甜有些犯难。竹简非常笨重,记录十分不方便;这个时候虽然有了纸张,但是质地粗糙,价格昂贵,一般是富户才有得用,寻常人家还是以竹简、缣帛为主。

“这纸……好像比我在博物馆见过的东汉蔡侯纸还差些意思?难道这个平行时空的造纸术还没发展起来?”

一个念头在杨甜甜心中萌生。凭借前世模糊的记忆和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她利用树皮、麻头、破布等易得材料,悄悄在后院尝试起来。

经历多次失败,当看到那几张质地均匀、表面平滑、颜色洁白的纸张成功出炉时,杨甜甜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拿着它们给杨仕达和上官燕看。

“爹,娘!你们看,我弄出了更好的纸!”

杨甜甜满心期待能得到赞许,没想到,杨仕达一见那纸,面色骤变,一把将纸夺过来,快步走到灶间,毫不犹豫地将那沓心血投到灶火之中!

火焰腾起,瞬间吞噬了那雪白的存在。

“甜甜!”上官燕疾步上前,紧紧握住女儿的手,声色俱厉,“痴儿!此物乃催命之符也!怀璧其罪,我家小门小户,如何护得住这等奇技?你心怀济世之念,阿母岂能不知?然这乱世,人心叵测,保全自身,方是首要!日后,不管你脑中还有何等奇思异想,绝不可轻易示于人前!即便是我与你父,亦需慎言!”

杨甜甜怔在当场,看着那跳跃的火焰,只觉一盆冰水从头顶浇下,瞬间透彻心扉。冷汗涔涔而出,濡湿了内衫。是我太蠢了!光想着便利,忘了这是什么时代!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她想起史书上的种种记载,不由一阵后怕。

“女儿……明白了。”杨甜甜低声应着,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一刻,她对这个时代的认知,才真正沉到了底处。

从此,杨甜甜更加沉潜于医道本身,不再妄图“技术革新”。除了看诊以外,她开始有意识地教导村人辨识几种常见草药,讲解一些基础的卫生清洁之法,希望能从细微处改善他们的生活。

一天,义诊刚刚结束,杨甜甜正在收拾药箱,村里的一个女孩子喜儿提着一只小篮子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淳朴但略显局促的笑容。

“小杨大夫,今日上山得了些新鲜板栗,您尝尝鲜,莫要嫌弃。”

看喜儿一副你不收下我就不走的模样,杨甜甜只能接过来:“多谢喜儿姊姊,劳烦等我一会儿。”

杨甜甜转身回到厨房去,将板栗倒入自家的篮子里,又包了一小包自制的蜜饯放入喜儿的空篮,然后把篮子递给喜儿。“这是我自个儿做的,姊姊拿回去甜甜嘴。”

喜儿见到,连连摆手说:“这如何使得?我是来谢您的……”

“使得的,”杨甜甜柔柔一笑,“姊姊莫要客气。”

喜儿踟蹰了片刻,最终还是接过篮子,但小麦色的脸上泛起了红晕,然后鼓起勇气低声说:“小杨大夫,明日……明日我们几个姊妹打算去西山坡采酸枣,您……您可有闲暇同往?”

杨甜甜想到酸枣既可当零嘴,其的果仁更是安神良药,于是点了点头:“正好我也想活动筋骨,明日晌午,有劳姊姊来唤我一声。”

喜儿听到杨甜甜肯定的答复,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用力点了点头。

次日,天朗气清。杨甜甜依旧是一身便利的襦袍,带上母亲准备的点心和水囊,与喜儿、杏花、纤月、小凡等几位村中女子汇合以后,一起往西山坡走去。

山路上,女孩们起初还有些拘谨,但见杨甜甜态度亲和,后面渐渐活络起来。

杨甜甜一边行走,一边不忘本职,指着路旁的植物悉心讲解:“瞧,这是蒲公英,清热解暑,嫩叶还可凉拌……那边是鱼腥草,清热解毒,肺热咳嗽可用……”

少女们听得津津有味,虽不能立刻精通,却也记下了几种常见草药的样貌与用途。

爬到半山一株果实累累的酸枣树下,众人都出汗了。大家找了块平坦荫凉的地方坐下,分享各自带来的食物。

小凡拿出烤得喷香的鸟蛋,喜儿有酸甜的梅子饮,杏花带来自家烙的豆屑饼,纤月则小心地掰开一小块饴糖分给众人。就着山风清泉,说说笑笑,气氛十分融洽。

闲谈之中,纤月抚着衣角,略带羞赧地低说:“……过了年,我便十六了,阿娘说,该相看人家了……地里的活计,近来都不大让我沾手,说是要养得白净些……”

杨甜甜正小口喝着梅子饮,听到这话险些呛住。十六?放现代才高一高二!这就嫁人?她惊愕地抬头:“女子归宿,岂只在婚姻?当有安身立命之能。譬如杏花姊姊善织布,小凡姊姊晓武艺,纤月姊姊你工刺绣,这都是你们的长处,是旁人夺不走的立身之本。”

大家听到杨甜甜的话,顿时都沉默了,彼此对视,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思绪。

喜儿望着杨甜甜被山风拂起的鬓发,只觉她沉静通透,宛如林间洒下的清亮月华,不经意间,便照进了自己从未想过可以窥探的心田深处。

日头偏西,大家都摘了不少酸枣,满载而归,回到村口道别。杨甜甜回到家中,上官燕正在着窗外趁着的天还亮着做绣活。

晚膳后,夜深人静,上官燕和杨仕达在房间里低声谈论白天看到杨甜甜对喜儿的态度。

“夫君,你看甜甜她……性情仁善,见识广博,待下无半分矜骄之色,必是出身极好、备受呵护之家。然其心赤诚,不谙世途险恶,尤需我等仔细看顾,循循引导。”

杨仕达颔首,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色:“然也。只是如今局势,愈发令人不安。南边战火恐将蔓延,那位以残暴闻名的三皇子萧寒,势力日涨,用兵酷烈。清水村偏安一隅,只怕……难享长久太平了。我等需早做打算,囤积些粮米药材,以备不虞。”

窗外,月色朦胧,树影摇曳,仿佛已能嗅到远方随风而来的、若有若无的血与火的气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