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开局下岗,我靠废品成首富 > 第15章 道听途说

开局下岗,我靠废品成首富 第15章 道听途说

作者:语宙回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8:07:00 来源:文学城

莫远帆是那种听到一点点道听途说有用的信息,就会亲自验证,听苏鸣慧说起做实验的事后,他就下楼找人了。

化肥厂生活区院子里住着的多是年轻夫妻,在化肥厂能分到房子的多是双职工。

有几对大学生夫妻,都在化肥厂各个车间当技术员,莫远帆最近因为炼油项目,疯狂的学习,各种请教学习,交了许多技术员朋友。

有个住在院子里的大学生,叫赵云鹏,给了莫远帆许多帮助。

赵云鹏是省排名第一的大学毕业的,夫妻俩是化肥厂和一家公司合资建的分厂特招的工程师,负责从建厂开始的分厂建设。

因为有过从零开始的建厂经验,莫远帆喜欢和他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实验也是在赵云鹏所在分厂的分析室做的,做实验那天,看热闹的人不少,对废塑料炼油感兴趣的人蛮多。

莫远帆和苏鸣慧亲自动手,看着各种废塑料加热-蒸馏-冷却-液化,一滴一滴落在玻璃瓶里的油,真的能炼出油来。

但也明白,实验室和实际生产的差距,要把在试管里做出来的东西,放大后生产出来,难度太大了。

莫远帆拼命学习化工工艺流程、设备设计、材料学,苏鸣慧也经常跑化肥厂资料室、图书馆、新华书店。

苏鸣慧从图书馆出来,穿过公园信步走着。

苏鸣慧向来知道秋阳是好的,却不知好到这般地步。

秋日的阳光,竟至于如此之灿烂了,它从高而蓝得发乌的天空中泻下来,不似春光的惺忪,也不比夏日的毒烈,倒像是熔了的金子,泼剌剌地浇在人间。

树叶经它一照,黄的更黄,红的愈红,竟像是要烧起来了,然而终于没有烧,只是静静地燃着,毕毕剥剥地响着无声的光。

街上的人们也显出些异样。先前弓腰曲背的,此刻倒把身子挺了一挺;终日锁眉的,皱纹里也似乎填满了光。

小摊上卖柿子的老汉,不吆喝了,只眯着眼看那柿子,一颗颗都像小太阳,在他粗糙的手掌里卧着。他大约不是卖柿子,是在卖一捧捧凝固的阳光罢。

最奇的是那光能钻入所有缝隙。它从枯枝的间隙漏下,在灰墙上写出歪斜的篆文;它跳进老井,将黑暗搅成碎金;它甚至溜进久闭的柴房,在蛛网上系上铃铛——只是无人去摇,那声响便闷在光里了。

一只花猫伏在墙头,通身被照得透明,仿佛不是血肉之躯,倒是琥珀雕成的了。

然而这光终究是不长久的。它越是灿烂,越显出时日的有限。它这样慷慨地倾泻,分明是一种告别了。

静静看它把一切都照得清清楚楚,连枯草茎上的茸毛、石阶上的裂痕、瓦檐上的霜迹,都不肯放过,像是要在离去之前,把所有的所有都看个真切,记个牢稳。

苏鸣慧站在暮色四合里,光便一点点褪去。它退得极有章法,从树梢到墙根,从屋顶到沟渠,从容不迫。最后的一缕光蜷在最高的屋脊上,恋恋地,终于也被夜色吞吃了。

明日当然还会有光,但不再是今日的了。今日之光已死,眼亲见它灿烂地生,又灿烂地死。

苏鸣慧想起莫远帆的话:“我想试试开炼油厂,实验的结果证明了项目的可行,不试的话,我不甘心,我有信心,我要自己做设备,能用最小的投入就开起来。”

反对的声音太多:“失败的案例那么多,那么多家都没有开起来,你凭哪样能开起来,多少专业的人都不敢做,失败了怎么办?”

家人颇反对,特别是莫远帆想用村里的老房子抵押贷款,先是哥哥将茶杯顿在桌上,茶水溅出,在木质纹理间漫出褐色的河:“祖辈皆脚踏实地,何以独你要做飞天猢狲?老祖宗余下的房子,难不成你想败光了。”

那茶杯是老的,茶是苦的,话是锈的,压下来,有千斤重。莫远帆不语,只摩挲手中一片薄铁,仿佛那是诺亚的橄榄枝。

也有朋友劝说:“没有成熟的技术,连查询资料都没有地方查。”

莫远帆喋喋不休的跟苏鸣慧说着那些设备,材料、公式和假设,但因为知识结构的局限,图纸只画在脑子里。

苏鸣慧问:“你连图纸都不会画,有把握一定能做出设备吗?”

莫远帆答:“我画不出来,但我知道应该怎么做,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必须努力,我会倾尽全力的努力。”

苏鸣慧听了便笑,笑声像钝刀刮过铁皮:“结婚前我说过,不管你做什么,我都支持,只要不违法。”

苏鸣慧是妻子,支持也是软的,织成一张温热的网。

夜半床头灯下,苏鸣慧细数存折上消减的数字,声音轻如蚊蚋,却字字钉入莫远帆的耳膜:“贷款利息,周转的钱···,生活费。”

她从不哭,但会发呆,只消将头低下去,露出颈后一截脆弱的脊椎,便比任何咆哮更具绞杀之力。

莫远帆伸手,指尖未触及,苏鸣慧已经转身,笑着问:“不管能不能成功,你都想试一试?”

莫远帆眼睛里都是踌躇满志:“我觉得成功的概率蛮大的,你要相信我。”

苏鸣慧眨眨眼睛:“做事情哪里有100%的成功?没事,大不了失败了,我陪你回老家。”

七年之痒都过了,知夫莫若妻。

这些年,莫远帆做过许多事情,一路跌跌撞撞,开过采石场,做过土建,包过工程,不是赚不到钱,而且各行各业都没有规则,欠款跑路的事情太普遍了。

多年来,所有做过的事情,算账都赚到钱,但赚到的钱却无法一分不差拿到手,很少有不被赖账,常常还需要倒贴,所以结婚多年,也没有积蓄,说起来都是无奈,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的结果无法控制。

苏鸣慧转移话题,用颇有点夸张,觉得不可思议的口气问:“塑料加工跟废塑料炼油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啦,关系大了,要先了解塑料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然后再逆向思维,反推回去还原。”

“怎么反推?”

“许多东西都是用石油做原料,那么应该其他东西也能生产还原成油品。”

“哦,原则上可以,那么设备怎么做出来呢?”

“加热-冷却-液化,我看书上比硫酸简单多了,而且看过那么多的设备,我觉得如果自己做的话,几万块钱就可以了。”

苏鸣慧看着莫远帆,“我们现在没有钱,做事情要钱,你想过哪里找钱来投资?而且风险太大了,能不能找人合伙。”

“我先问问葛振强,愿不愿意合伙一起干。”

“应该的,毕竟是他最早和你一起考察这个项目,不过,从你开始考察调研这项目,看好的人多,但愿意干的人不多?”

“感兴趣的很多,就不知道愿不愿意合伙干,振强非常感兴趣,肯定会一起合伙干。”

“这么肯定啊!”苏鸣慧嘴角扬着一抹淡笑,“还是先问问再说吧!”

结婚多年,莫远帆热情好客,家里常常人来人往,莫远帆最喜欢说的话就是山朝水潮不如人来潮。

葛振强是莫远帆的战友,两家因为住的近,便常常来来往往,经常在一起聚餐,在莫远帆家的时候更多点。

苏鸣慧更喜欢静,但也不反对,不过也不喜欢做贤妻良母,朋友家人来的了,多是莫远帆和母亲下厨房,倒也满和谐。

无数次吃饭聚会上,话题如蛇滑动般游至他的“炼油”。

满座皆笑,有轻蔑的,有怜悯的,更多是彻底的“不解”。

“尚无先例!”

“数据呢?成功案例呢?”啤酒泡沫在杯沿破裂,像一个个轻蔑的嗤笑。

莫远帆端坐其中,如孤岛,所有劝诫都是拍打过来的浪,要将他磨平、击碎、卷入深渊。

最冷的刀来自熟悉的人,葛振强说要跟媳妇商量的话,就意味着拒绝,莫远帆不信,苏鸣慧和莫远帆还笑着打赌。

投资人的眼是精密的仪器,扫过他,便已完成估值,“空想”二字,几乎印在额头。

技术讨论时,有判他“违背化学原理”,有笑他痴人说梦。

莫远帆深夜独对一本本书,细细搜索,冷光覆面,那些字句变成冰锥,悬于头顶。

莫远帆竟不退,四壁贴满演算纸,风吹过,如万千白蝶振翅。

失败是常态,某个深夜,看书看得头昏脑涨,胡乱画得图纸依然不满意,再次崩潰,莫远帆枯坐至天明,苏鸣慧陪他看窗外天光如何一寸寸吞没黑暗,竟如获神启,那光从不问夜肯不肯退,它只管来。

转机如幽灵,来得无征兆。没有寒暄,没有身份,直指他最痛处的症结。他手指颤抖,如暗夜对火。

终有一日,决定走进现实,无喝彩,无人影,只余夫妻携手同行,摸索着一步一步朝前走,如在一池湖水摸索行走(只能找到这片水)。它浮住了,笨拙,却稳当,劈开波纹,向前驶去。

亦如荆棘里行走,满身的伤痕,一路跌跌撞撞。

后来种种,他人述说已添油加醋,奉为传奇。只他记得那些反对的面孔,那些冷语,那些长夜。它们未曾消失,皆沉入水底,成了托起这虚舟最深的、沉默的洋流。

莫远帆成功后,昔日领导抿了一口同样的苦茶,道:“运气好,你媳妇眼光真好。”

苏鸣慧满脸笑,想起曾经相携走过荆棘满途的路,苦笑摇头。

旧友在竖起大拇指:“早知他行!”

无人认那反对的旧账,莫远帆也只能感慨:世人皆只看见人前风光,不见人后的磋磨。

只时常摩挲第一块锈蚀的旧铁,知道所有先锋,皆始于众口一词的“不可能”之沼泽。

他杀了出来,留下一具理论的残骸,竟成了后来者的路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