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君是千堆雪 > 第33章 师门情

君是千堆雪 第33章 师门情

作者:宓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30 19:50:28 来源:文学城

第三十三章

“师父想了解什么,只管问寒时便可。”

年轻的男子声线清越,他斜负医箱,长袍翩袂,因在暑热里,鬓边还微微浸出了些汗,衬得一双漆黑的眸子格外透亮。

见纪寒时跨槛而入,许曼栀瞬间停下了手边的动作。

“让师父担心,是寒时的不是。”

纪寒时正要在许曼栀面前屈膝行礼,却被许曼栀抬手扶住。

仔细打量着面前挂念已久的小徒弟,她这位“老师父”终是叹了口气:“多年不见,回来就好。”

秋青黛见不得这些煽情,于是默默过去把堂前的门关上。

“师弟回来正好。这些天飞鸽传书就像石沉大海般杳无音信,我们都还以为你出什么事了。”她语气略有责怪地回头瞥了他一眼。

纪寒时素知秋青黛话直,他脸上亦有愧疚之色:“宫内连日事忙,未能及时给师父师姐回讯,寒时很抱歉。”

“罢了,都说百封家书不及亲见一面,如今能看到你们在宋国好好的,我也放心不少。”

“师父说的是。”

秋青黛颔首,引着两人去往内院落座。

四方合院清幽,围绕的松树下还摆了张竹桌,一阵阵药香随风弥散,浸染着明心药堂内的所有人。

纪寒时的手上握着瓷盏,长睫默然垂落,在白皙俊朗的面容上投落下一层淡淡的阴影,仿佛所有不能言明的情绪都掩盖在了那副波澜不惊的神情之下,轻易地瞧不着。

若是平日闻嗅到药香的味道,人的心境都会不自觉地变得清静许多。

可面前之人如今心事重重,岂非是一缕药香能够冲淡的。

“寒时。”

许曼栀轻唤了他一声,怎料人却没应。

一双似远山的秀眉微微蹙起,于是又唤了声。

......仍是没应。

秋青黛用手肘轻轻撞了一下他的手臂,纪寒时这才抬首,慢慢回过神来。

“师父在唤你,师弟怎么在发呆?”秋青黛面容略带疑惑地看着他,眼底却是如旧清澈的关切之意,“宫里琐事繁多,师弟可是遇到了不顺心之事么?”

纪寒时轻轻摇头,不语。

秋青黛看他这般模样,倒是觉得稀罕。

但她也清楚纪寒时不愿开口,旁人强迫无用,只是轻轻点醒道:“师弟,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莫要好了伤疤却忘了疼啊。”

“什么好了伤疤?”老师父在旁闻言,眉心却皱得越来越紧。

许曼栀收徒很是随缘,她这个小徒弟还是机缘巧合收下的,十六岁就拜入了自己的门下。

她最是了解这两个徒弟的性子。

大徒弟秋青黛赤忱直率,心怀大义,遇事不平便会拔刀相助;小徒弟纪寒时清冷寡言,总是一副心思沉沉的模样,虽然对着常人难敞心扉,但他对亲近之人总是愿意倾尽所有,即便是他自己吃亏亦不自知。

秋青黛和纪寒时的成长经历截然不同,也造就了彼此全然相反的性格。

徒弟长大总有远走的一天,她虽为人师,也并不能强求他们留在自己的身边。

秋青黛比他早几年学成,在宋国开设了药堂,后来纪寒时也离开了纪国,周游各地悬壶济世。

如今细细算来,亦三年有余。

三年不见,青黛依旧,但寒时却变化甚大。

她如今才深深觉得,徒弟们老是报喜不报忧,利大于弊,总像是有很多事情瞒着她不愿说。

“难道为师竟还是个外人?”许曼栀的脸色倏忽变得严肃起来。

“寒时并非这个意思。”纪寒时见瞒不过去,心底叹了口气,于是交代道:“只是我之前不小心受了点伤,如今已然痊愈,还望师父莫怪。”

纪寒时知道许曼栀和秋青黛都是为了他好,他只是觉得有些事情,不方便让亲近之人知晓罢了。

多年养成的独自行事的习惯,可能是出于保护,也可能是怕连累到她们。

可在许曼栀她们看来,似乎是无形之间,被赫然划分出了一道界限。

不仅隔绝了自己,也隔开了她们。

“已然过去之事,为师不想追究。”

“我知道你们都是令人省心的徒弟,即便在异国他乡也能好好照顾自己。但我今日所见,寒时眼底乌青,昨夜定然未曾好好休息,教我如何不担忧?”

许曼栀从前看病患脸色就能辨出哪里有病灶,即便纪寒时极力掩饰,但她就是眼尖得很,并没那么好应付。

“你与为师虽无血缘,但多年师门之情,我们一直是彼此坚实的后盾,何必有所顾虑?”

秋青黛亦点头,劝道:“师父和我都是站在你这边的,若你有事,我们又怎能袖手旁观呢。”

纪寒时默然垂眸,眼底微动,掩饰良久的一汪冰封幽潭,似乎有一丝动摇的裂痕。

沉静半晌之后,他终于说道:“师父与师姐觉察敏锐,是寒时甘拜下风了。”

纪寒时是想起了苏清宴昨夜给他看的那支发簪,他回去以后,整夜都在床上辗转反侧,心思重重,几乎整宿未眠。

若他没记错,这支发簪应该是合欢殿那位琇贵人所有。

他从前曾被御医院派去合欢殿,为里头的妃嫔请过一次平安脉。

琇贵人当时一席素衣,浅施粉黛,慵慵懒懒地卧坐在榻上捧书阖目,她在寝殿内用于绾发的就是这支梨木簪子。

纪寒时那会稍微抬头留意了一下姜玲珑的发顶,结果被榻上之人掀眸时捕捉了视线,他正要请罪,但琇贵人笑意盈盈地摆了摆手,却转而夸赞他容貌俊逸,不似宫内御医,甚至问询了他的名讳。

故而,纪寒时对此事印象深刻。

而且苏清宴并不愿告诉他簪子的真实由来,纪寒时回去之后思虑了良久,不断回忆起郡主昏迷不醒的那段时日,心中没来由地感到一阵后怕,脊背亦霎时感到一阵寒凉,像是被什么东西牵制住了深藏的心绪,时至今日亦无法释解。

“寒时在宋国宫廷行走多日,所见所闻,忽觉有一事,需要去查探一番真相。”

“何事?”秋青黛奇道。

“师父或许不知,但此事师姐想必略有耳闻。”

纪寒时目光挪移,轻轻摇晃着茶盏中的翠叶,道:“后宫有一妃嫔,因八字与圣上冲撞,被送入庙中为尼。”

秋青黛恍然大悟:“原来是说这个。这事我曾听病人在候诊时相互议论过,我听到了些。”

“宋国的庙宇我不算熟悉,所以目前也不是很清楚这位妃嫔究竟去了哪里。”纪寒时俊朗的眉梢此刻蕴着点踌躇。

“宋国信教徒不少,香火鼎盛的寺庙没有成千也有上百,一到节日里更是门槛接连踏破,而且护佑的神仙又各司其职,分门别类,若要盲寻,无疑大海捞针。”秋青黛如实说道。

纪寒时显然也知晓其中困难之处,于是点头:“嗯,或许我要去找人打听一下。”

“此事虽然在百姓的街头巷尾广为流传,但到底涉及宋国宫廷秘辛,师弟若执意探寻,定要慎重。”秋青黛语气认真道。

“多谢师姐指点。”

纪寒时接着说出了一个反复推敲后,已经有些肯定的猜想:“这位妃嫔是俪贵妃的妹妹,他们的父亲都是刑部尚书姜翰墨......”

许曼栀好似觉察到了其中异常之处,忽而说道:“姜姓?”

纪寒时轻轻颔首:“出宫为尼的妃嫔是琇贵人,与掌管后宫的俪贵妃一样,她们都姓姜。”

头顶葱绿的松树伴微风簌簌而响,几只麻雀悄然落脚在枝丫上歇息,偶尔斜头歪脑地睨着底下的人。

“宋国君主竟未发现不妥之处么?”闻言,许曼栀眉心一蹙,又道。

“刑部尚书姜翰墨乃是宋国朝廷重臣,其长女自潜邸时就嫁与当今圣上,如今在掌权后宫多年,更育有三皇子,一家人皆深得宋承帝宠信。”

秋青黛明.慧,很快听懂了两人想表达的意思,但她仍是面有疑虑地道:“姜与羌,虽用宋国文字书写颇为相似,但也可能只是巧合。”

“未必是巧合。”

许曼栀轻轻摇头,她听到此处,眼神已然凝重。

许曼栀意味深长地说道:“我早年间曾游历到过羌国境内,一个名叫‘呼延’的部落首领诚邀我去医治他的母亲,可惜的是,他的母亲那时已经病入膏肓,即便我用尽药石,也回天乏术。部落在举行盛大葬礼之时,我亦在场,那墓碑上写的姓氏,赫然为‘姜’。”

闻到此处,秋青黛面上难掩惊诧,斟茶时还差点不小心烫到了手:“如此,那羌国的狼子野心,岂非昭然若揭?!”

许曼栀不置可否:“揭与不揭,也得宋国的君主心中有数。”

纪寒时点头,亦是说道:“怕就怕在,刑部尚书只手遮天,当今圣上恐对此一无所知......”

关乎纪国的大事,许曼栀不敢轻视,但最坏的结果也已在心中悄然浮现。

她郑重道:“宋纪交好不易,若盟约被歹人挑拨算计以致最终瓦解,来日羌国恐怕更加肆无忌惮。”

但许曼栀话锋一转,又道:“寒时,你今日所言,可是因为其中关于着照霜郡主?”

许曼栀忽而将目光挪移在纪寒时一向沉静自持的面容之上,她好似看破了面前人的精心伪装,心中了然。

此话不是询问,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日光与树影斑驳地洒落在男人的侧颜之上,映得他一侧轮廓透亮,胜雪三分。

而没有光的地方,晦暗且朦胧,好似携影相随,都一并融合在一副面容之上。

极其矛盾,但又意外和谐。

纪寒时难得释然一笑,轻声回道。

“师父知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