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行是个执行力极强的人。
他的国风数字阅读APP推广方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他没有再制造图书馆的偶遇,而是在一次下课后,直接走向了正在讲台前帮忙整理教案的秦疏。
“秦同学,方便打扰几分钟吗?”许知行开口,语气里带着小心翼翼。
秦疏抬头,见是他,脸上没什么意外表情,只是点了点头。
“是这样的,”许知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我们广告学有个大作业,我选了国风数字阅读的方向。我记得你上次分享会提到媒介形态对认知的影响,觉得特别受启发。所以想……能不能请你推荐几本相关的入门书籍,或者,如果方便的话,对我这个初步的想法提点意见?”
他拿出手机,调出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界面简洁,核心思路清晰,能看出是花了心思的。
秦疏先是挑眉看了一眼许知行,不知道在想什么,不过没一会儿,目光就落在了手机屏幕上。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的目标用户画像?”
许知行早有准备:“主要是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但觉得原著艰深难啃的年轻群体,比如大学生、初入职场的白领。”
“痛点?”
“觉得古典有距离感,不知道怎么入门,容易被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二次创作误导。”
“你的解决方案核心?”
“用现代交互设计和社交媒体传播手法,降低认知门槛,增加趣味性,但内核保持对经典的尊重。比如,做一个《诗经》的解读,可以结合当时的民俗风情做成动态漫画,设置一些互动选择题,让用户猜测某句诗背后的情感……”
许知行侃侃而谈,他将从秦疏那里恶补来的理论,与自己专业的广告策划知识进行了融合。他不再空谈感觉,而是尝试用秦疏能理解的逻辑和结构来阐述。
秦疏安静地听着,期间偶尔插话问一两个细节,都切中要害。
等许知行说完,他沉吟片刻,才开口:“思路可行。参考书目,我晚点发你微信。”
许知行心中一阵雀跃,强自镇定:“太好了,谢谢你,秦同学!真是帮大忙了!”
他顺势拿出了手机,调出二维码界面,动作自然流畅:“那……方便加个联系方式吗?发书目比较方便。”
这是他计划中最关键的一步。线上联系方式的建立,意味着互动的边界被再次打破。
秦疏看着那个二维码,又抬眼看了看许知行眼中那混合着期待与真诚的光芒,从口袋里拿出手机。
“滴”的一声轻响,扫码成功。
“好了。”秦疏操作完,收起手机,“书目我整理后发你。”
“好!再次感谢!”许知行努力压住自己上扬的嘴角。
看着秦疏离开的背影,他低头看着微信列表里那个新出现的、头像是一片纯粹水墨山水的联系人——“秦疏”。
他忍不住对着那个头像,无声地挥了一下拳头。
里程碑达成!
当晚,他不仅收到了秦疏发来的、条理清晰分门别类的参考书目,甚至还附带了一两句简短的阅读建议。
许知行立刻截图,登上游戏。
【知行合一:军师!】
【知行合一:我感觉革命已经成功了一半!】
【知行合一:我现在该怎么聊?该怎么开启话题比较自然?】
他像第一次拿到心爱玩具的小孩,迫不及待地想展示,又不知从何下手。
【一念:很好。第一步很顺利。】
【一念:他先给你发了什么?】
【知行合一:他给我发了书单】
【一念:那我们可以从这个开始】
【一念:不要急着深入讨论。先表达感谢,并给出一个具体的反馈。让他感觉到他的建议被重视和执行。】
【一念:维持两到三次基于书单的交流,巩固你“好学”的印象。之后,可以尝试以分享你阅读后产生的、与你的方案相结合的新想法为由,进行下一次线下交流的邀约。】
许知行看着军师的指导,心里踏实了不少。
【知行合一:明白!就是不能操之过急,要小火慢炖,对吧?】
【一念:嗯。保持节奏。他习惯秩序,你就给他秩序。让每一次互动,都显得顺理成章。】
【知行合一:对了军师,我们要不加个联系方式呢?老是游戏交流也不方便。】
【一念:可以,加微信吗?】
【知行合一:□□】
说着许知行发了一串数字,见对面回复了偶ok,便关掉了对话框,随后点开与秦疏的微信窗口,斟酌着用词。
许知行:书单收到了,非常感谢!太详细了!我准备先从《娱乐至死》和《作为文化的传播》这两本开始看。
几分钟后,手机亮起。
秦疏:嗯。这两本的基础概念很重要。
对话很短,但许知行却盯着那条回复看了好几遍。
这是一种积极的回应!
他按照军师的指示,在接下来几天,真的啃起了那两本对他而言并不轻松的书,并在遇到实在难以理解的地方,或者产生与策划案相关的灵感时,会有选择地向秦疏请教一两个问题。
秦疏的回复一如既往的简洁,有时甚至只是几个关键词。
但每一次,他都回复了。
这种局限于特定领域的线上交流,让许知行产生了一种奇异的错觉——仿佛他们真的是因为共同的学术兴趣而结识的同好。
而秦疏这边,他对许知行的观察也在继续。
许知行提出的问题,虽然稚嫩,但往往角度刁钻,带着广告人特有的对效果和传播的执着,这与他习惯的纯人文视角形成了有趣的互补。
这让秦疏对许知行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几天后,许知行看准时机,发出了第二次线下邀约。
理由充分——他读完了《娱乐至死》,对波兹曼“媒介即隐喻”的观点有了新理解,并想结合自己的策划案,听听秦疏更深入的看法。
他特意补充,可以在学校咖啡厅,不会占用他太多时间。
邀请发出后,许知行握着手机,第一次感到了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明显的紧张。
这一次,不再是他单方面制造的“意外”,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基于前期互动的邀约。
秦疏,会答应吗?
几分钟后,手机屏幕亮起。
秦疏:可以。明天下午三点,图书馆一楼的咖啡区。
许知行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他用力捂住嘴,才没让欢呼声冲出喉咙。
他立刻点开与军师的对话框。
【知行合一:军师!!!果然有效果!!他真的答应了!】
【一念:很好。这说明他已初步接纳你进入他的私人社交距离。】
【一念:记住,这次会面的核心是“分享与请教”,多倾听,适时展示你的成长。让他感受到,他的时间和知识投入,产生了可见的价值。】
【知行合一:明白!我会好好准备的!】
放下手机,许知行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感觉星星都比平时更亮了些。
计划正在一步步走向成功。
等着吧,秦疏,我绝对会让你知道,我才不是浮于表面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