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决战华尔街 > 第19章 对冲基金

决战华尔街 第19章 对冲基金

作者:岐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21:42:36 来源:文学城

对冲基金的岗位不像投行那样明确,trader(交易员)和Analyst(分析师)之间没有那样明确的界限,团队人数少而精,绝大多数人都同时兼备两个岗位的能力。

而伽玛和海莉,ESF唯二两个几乎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可言的人,在通过六个月的学习后,被牢牢绑定在一条大船上。

伽玛·索耶(Gamma Sawyer),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和计算机双学位学士,交叉工程学博士,研究方向是高维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仅仅从他那跟伽玛射线同名的名字上就可以读出来那股冷酷的理工科气息——没有情绪,没有偏见,没有冲动,只有数字、模型和概率计算。

他刚刚博士毕业,才26岁,长相并不符合普罗大众对于理工科男生的所有刻板印象,是个相当清秀的高个白人帅哥,一头稀有的红发——据说全世界仅有0.6%的人拥有天然的红发,脸上有几颗明显的雀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显年轻一些。

他是欧洲犹太移民后裔,这一点上,就要比海莉强一些,在华尔街这个犹太人主导的金融世界里,这样的身份多少给了他一些天然的优势。

他的直系老板汤普森.欧文也是个犹太人,他从摩根证券跳槽到ESF时,将“高频交易”与“量化分析”这套华尔街最时髦的技术也一起带了过来。他相当重视这位年仅26岁的天才博士生,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他设想的高维预测模型"可能会改变华尔街的玩法"。

托他的福,海莉得以同他一起管理着一笔不到500万美元的小型头寸,在ESF这样的对冲基金里,这笔资金连“试验田”都算不上,所以即便伽玛的模型有什么问题,也不至于导致什么明显的损失。

伽玛并不太懂经济知识,他们的分工很快就明确了:海莉更多偏向于研究市场、策略和执行交易,伽玛提供技术支持。

海莉的时间表也发生了些许变动。

九点三十分,市场开盘,整个办公室进入战斗状态,海莉也必须在市场波动的分秒间争分夺秒,精准捕捉套利机会。对冲基金的交易员不会犯错,至少不能让错误持续超过一秒钟,因为任何一个瑕疵,都会导致数十万乃至百万美金的损失。

11点30分,海莉可以获得短暂的一个小时休息时间,她会随意吃掉一些沙拉,填饱饥饿的肠胃。

交易员不会在中午进食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因为他们要保证自己的大脑时刻清晰。

一点,继续交易。

三点三十分,收盘前交易。

四点,召开交易总结会议,对一整天的交易情况进行复盘与分析。

六点,海莉开始整理当天的经济报告,查阅亚洲市场的开盘情况,并根据晚间的复盘,和伽玛一起调整数学模型与交易策略。

晚间十一点,她离开办公室。

对冲基金的晋升完全以业绩为导向,analyst/trader以上是senior analyst/trader(资深分析师),再往上是Portfolio Manager(PM 投资组合经理),职业道路的尽头是Partner(合伙人),能成为合伙人的交易员比例微乎其微,整个行业的淘汰率更是超过50%。

这样高压的环境下,交易员的精神普遍存在些问题,焦躁、暴力、滥情、药物成瘾,他们必须要通过一些外界的强刺激来稳定精神,减少情绪带来的错误决定。

但海莉的搭档例外——伽玛,一台冷酷无情的计算机,沉默寡言,像个电脑程序一样机械地操控鼠标键盘完成交易。海莉发现他甚至连烟和酒都不碰,这让她感到十分惊讶——偶尔压力大到极致的时候,海莉也会喝一杯酒或者抽一根女士香烟让自己冷静下来,但伽玛完全不会。

“你不会感到焦躁吗?”海莉有一次问他。

“你指的是什么?”伽玛奇怪地看着她。

“价格波动什么的。”海莉耸耸肩,“我们两个一直在亏钱,甚至已经成为整支基金唯一一个在亏钱的小组。”

“哦。”伽玛点点头,“没关系,反正不是我的钱,如果在这一行干不下去,我就去硅谷。”

海莉:......

"你也可以去硅谷。"伽玛补充,“去做工程师,甲骨文或者微软一样会给我们开高薪。”

“我不去。”海莉立刻说,“我的性格不适合做工程师。”

伽玛难得露出沉思的神情,尔后他点点头:“我认为你说的有道理。你要是去了,可能第一个月就会因为得罪老板被开除。”

海莉深深叹了一口气:“谢谢你的评价,下次请不要再点评了。”

是的,她和伽玛一直在亏钱,甚至在整个基金每一个交易小组都不断赚钱的情况下,她在亏钱。

由于伽玛所在的部门专注于策略,考核指标没有她那样严苛,所以目前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海莉一个人身上,再过几个月就到圣诞假期,一旦年末考核没有合格,海莉就会面临被裁员的危机。

“一定出了什么问题,对不对?”海莉盯着电脑屏幕,“为什么我们两个的交易很难挣到钱?明明我们用的是整个固定收益与信贷团队都检验过的有效策略,兰利先生已经在北美债券市场上赚的朋满钵满,我们两个却始终没有起色。”

她双手抱胸,沉默地看着眼前的K线图(价格走势图线),过了几秒,她忽然笃定道:“是策略出了问题。”

“但别的团队都在挣钱。”伽玛平静地说,“我们完全复制了他们的策略,理论上应该一模一样。”

“理论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海莉快速地说,“就像我大学游泳课时教练说,只要放松身体,你就能漂浮起来。但实际上我差点在游泳池里淹死了两次,最后还是救生员把我捞出来的。”

伽玛:“......很好的比喻,这个案例有没有可能更加证明是你个人能力上存在缺陷?”

海莉:?

“菜鸟就是菜鸟,专业名词叫做‘技术不足’。”伽玛诚恳道。

海莉:“好了,伽玛,请闭上你的嘴巴,我担心你舔自己下嘴唇时会中毒而死。”

她决定暂时不再和这个理工科天才说话。她还是盯着屏幕上的曲线,那些红色的数字像在嘲笑她的无能。

“我不会被解雇的,对吧?”过了半晌,她再次问。

“不会。”伽玛迅速回答,“除非兰利先生不再喜欢赚钱,想把你送去折磨其他的对冲基金。”

“你别忘了,你在这里面至少占据50%的功劳。”海莉面无表情,“有没有可能是你的策略出了问题?”

每一支对冲基金都有自己的王牌交易策略,这也是它们纵横市场的屠龙之术。

以华尔街最有名的宽客基金为例,他们最擅长全球宏观交易,寻找各国的经济漏洞。如果他们相信日本经济即将衰退,他们会借入大量日元,抛售它们,使日元贬值,同时买入美元或其他更稳健的货币,等到日元真的下跌时再低价回购,轻松获利。

如果他们判断巴西市场即将迎来经济繁荣,他们会迅速买入巴西雷亚尔,投资当地债券和股票,等到市场被带热,资本涌入,资产价格飙升,他们再高位卖出。

而与他们齐名的狮虎基金,则专攻股票交易,他们的手法更直接——找到被低估的公司,大举买入,等到市场相信这家公司值这么多钱时,再高位卖出。

正因为策略如此,这两支对冲基金都颇为臭名昭著。

狮虎基金并非具有先知能力知道哪只股票会涨,哪只会跌。大多数时候,他们会利用华尔街的投行分析师,写出一篇“这家公司被低估”的研究报告,让机构投资者和散户都相信这个故事,诱导资金入场。

提到这支基金的名字,大公司都咬牙切齿。

但ESF和所有市场上已知的大型基金都不一样,ESF的核心策略叫做套利交易。

它的本质,是用数学和计算机捕捉不同市场上微不可查的价格错配,并在毫秒级的时间内下单,赚取稳定而庞大的利润。

这不是依靠直觉、信息差或内幕交易获利的传统金融战术,而是一套彻底建立在数学、概率和计算机算力上的策略。它不赌运气,不凭经验,而是信奉数据、模型、统计学和无可匹敌的速度。

格里芬·布朗和约翰·兰利都是此策略坚定的信仰者和狂热的追求者,他们组建了这支48人的顶尖团队,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MIT、普林斯顿、芝加哥大学、加州理工的数学天才、物理学家、计算机专家甚至火箭工程师。

一个天才般的想法,一群天才将它付诸实践。

如果他们成功了,毫无疑问将颠覆全球金融市场。

市场并不像普通人想象的那么“聪明”,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市场、不同交易时段、不同交易规则下,总会有价格错配的时刻出现,比如同一支债券,在伦敦和纽约的定价可能会因为汇率、流动性等因素出现极小的差异。

ESF的交易系统实时监测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新加坡等20多个主要交易市场。对全球主要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利率市场进行24小时扫描。算力强大的计算机集群,能够在0.001秒内完成上亿次计算,精准识别市场上的“价格错配”。

从基金运转开始,ESF交易团队的每一个小组都在盈利。

到了六月,他们的收益率已经接近40%,跑赢了市面上99%的对冲基金。

海莉一向偏爱数学,她甚至可以说是市场中最擅长这个游戏的人之一。

但她并不是个数据至上的绝对信仰者。她潜意识里认为市场不仅仅是计算机代码,然而她也无法否认——他们所做的事情,的确是伟大的,所以她在这半年时间里也坚定不移地执行着从兰利那里学来的策略。

可问题是,只有她在亏钱。

墙上的挂钟已经指向23:00,总部员工已经走得干干净净,而海莉和伽玛之所以留在这里,是因为纽约时间晚上 20:30,上海和香港开市。

海莉如今负责的正是对部分亚洲市场(非东京)的债券套利。

“这不应该。”海莉焦躁地皱眉,“即便策略在全球市场上都有效果,但是,在亚洲,它就是失效的,你必须承认这个事实,伽玛。我们已经调整过很多次模型,但收效微乎其微。”

“但我们找不到失效的原因,海莉。”伽玛很认真地说,“没有证据证明它是错的。”

“也没有证据能证明它是对的,它一直在亏损!”海莉抬了抬下巴,示意他看屏幕上惨淡的盈亏数据。

办公室里只剩下计算机风扇的低鸣。

伽玛迷茫地看着她。

“算了。”海莉说,“不能指望你,我会来搞清楚原因的。”

这本文节奏确实很快,因为时间线横跨十三年,有太多东西要写了,前期必须推进度,只有到海莉拥有自主权之后,才会慢慢有所谓的“爽文”的感觉,我不想在她的成长期耽误太多章节,要是慢吞吞写,真就是不知道多长的大长篇了。

1994-1996是海莉不断学习并积攒资源的阶段,金融的本质是资源,在ESF这样的头部对冲基金,她可以接触到很多她过去根本没有办法接触到的世界,无论是技术,还是人脉,或者是交易理念,对她而言都很重要。

我在这文里就尽量不用PM(投资组合经理)、 MD(总经理)这样的称呼了,因为很多读者可能也不太了解这些职位,英文放多了有种晕晕的感觉,统一就叫老板或者上司好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对冲基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