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卷王一路走来【九零】 > 第53章 满意

卷王一路走来【九零】 第53章 满意

作者:游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8:28:20 来源:文学城

送何太一家在酒店安顿下来后,薄暮和吴忌便先回了家。

刚推开院门,薄暮就扯开嗓子喊:“姥姥!姥姥!我们回来了!”声音里透着十足的欢快。

姥姥正在厨房里,闻声赶紧擦着手走出来,脸上笑开了花:“哎哟,可算回来了!快让姥姥看看,瘦了没?”

薄暮一个箭步冲上去,结结实实地抱住姥姥,不由分说就在她额头上“叭”地亲了一口,响亮极了:“想死我了,姥姥!”

“哎呦,这孩子!”姥姥被逗得合不拢嘴,拉着他的手,“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薄暮亲完姥姥,又风风火火地冲进客厅。嘟嘟正在大书桌上些大字。薄暮二话不说,同样在脑门上亲了一口:“嘟嘟!暮哥回来啦!”

嘟嘟喊着“暮哥”下意识地想放下笔跟暮哥玩,但眼睛一瞟,看见亲哥吴忌正站在门口,表情平静地看着他。嘟嘟立刻一个激灵,端端正正坐好,无比认真地说:“暮哥,等我写完最后五个字!”

吴忌看着薄暮这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忍不住失笑。

薄暮把自己摔进柔软的旧沙发里,满足地喟叹一声:“还是在家好啊!舒服!”

姥姥跟进来,看着两个孩子,眼里的慈爱都快溢出来了。她忙不迭地给两人手里塞洗好的苹果,又端出点心盒子:“快歇歇,累坏了吧?饿不饿?姥姥给你们下碗面先垫垫?”

虽然经常通电话,但孩子出远门,去那么久,她心里一直是提着的。姥姥忽然想起什么,问道:“不是说还有个朋友要一起来吗?”

薄暮啃着苹果,含糊不清地说:“小胖他们一家住在宾馆,明天再过来。到时候他住我那边,可能带一个保姆阿姨和一个保镖。”朝姥姥撒娇,“以后我住这里好不好,姥姥?”

“好好。”姥姥赶紧答应,“你杨叔把东西都放在正阳屋里了。我没给你们动,你们自己收拾啊。”

“嗯!”薄暮又去翻点心盒里有什么吃的。中午没怎么吃好。

吴忌给姥姥倒了杯水,对姥姥说:“姥姥,晚上别做饭了。何太他们初来乍到,我们晚上一起在宾馆吃个饭。”

姥姥一听,立马答应:“那好!我去把鱼冻起来,明天再做。”

吴忌赶紧起身,“我去放。”把姥姥按在沙发上,跑去厨房。

这时,嘟嘟终于写完了大字,把东西收拾好后,冲过去扑进吴忌怀里:“哥哥!我可想你了!”接着又撅起小嘴抱怨,“都不我去玩。”

薄暮把苹果核扔进垃圾桶:“光想你哥,不想我啊?”

嘟嘟立刻很上道地转身跑到薄暮身边,依偎着薄暮,小嘴抹了蜜:“想!可想暮哥了!暮哥最好啦!暮哥你给我买的什么啊?”逗得薄暮哈哈大笑。

晚上,酒店餐厅最大的包间里,热热闹闹。不仅何太一家、薄暮、吴忌、姥姥和嘟嘟到了,得到消息的小卷毛也过来了。

小卷毛回来后,就决定复读一年,参加明年的高考。他在香港时,和小胖一起吃过饭。那时小胖对暮哥在内地的朋友就很关注,就是那种,啊,他哪里好,成为暮哥的朋友,我要好好看看。

接风宴就在这种虽然语言略有隔阂但情感无比融洽的氛围中进行着。何先生话不多,但一直面带微笑,看着妻子和儿子难得如此放松开心。桌上的菜色是招待所厨师精心准备的本地特色菜,虽然不如香港酒楼精致,但分量十足,口味地道,何太一家都表示很新奇很好吃。

第二天一早,薄暮就带着何太一家人去了要住的公安小区。

小区南面就是公安局,小区门口就在侧面,早上进进出出很多都是穿警服的警察,出门右拐就是单位,现在快八点了,大家赶着上班。

看到薄暮吴忌打着招呼,各种叔叔阿姨的叫着,大家也是边走边打招呼,说着亲戚来了?

吴忌在旁边跟何太说道:“小区里基本都是公安局的家属,互相都认识。谁家孩子在哪上学,谁家亲戚什么时候来的,大家都清楚。进来个生面孔,用不了一会儿就能被爷爷奶奶们盘问清楚家里几口人从哪来干嘛的。”

何太看着环境,虽然简单,但特别安全,全程都笑着,跟哥哥们还说,这小区真好啊。

到了薄暮那套房子,就在吴忌家对门。杨叔早就收拾出来了,薄暮原本的东西已经搬到了吴忌那边,屋里显得空空荡荡。房子是三室一厅的格局,对于只住小胖和一个保姆、一个保镖来说,刚刚好。

何太里外看了一遍,点点头:“不错,挺新的,也宽敞。”虽然比不上自家别墅的豪华装修,但一点也不憋屈,还挺大的。

她大手一挥,对跟在身后的助理说:“家电家具全部换新的,要最好的!今天就去买。”她转头对薄暮和吴忌解释,“保姆阿姨用起来也方便。”

薄暮无所谓,对何太说没有问题,去百货商场买就行。

看完房子,被吴忌邀请到家里坐坐。

一进门,何太就被震了一下。客厅的一面墙完全是个大书柜,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从泛黄的线装书到崭新的中外文书籍都有,旁边还放着一个可以移动的梯子。

何太自家兄弟子侄也不少,但几乎没一个爱读书的,她自己也就是勉强读完高中,看到这满墙的书,眼睛都直了,由衷赞叹:“哇,乖仔是学霸!”

她又看到大书桌上摊着厚厚一叠写满毛笔字的宣纸,旁边放着砚台和毛笔。

吴忌解释道:“那是我弟弟平时练字写的。”

何太好奇地走过去,目光被桌上那方古朴的砚台吸引了。造型简练方正,没有过多雕饰,很朴素。

何先生也跟过来,他显然对文房用具有些了解,仔细端详了一下,说道:“这是套砚?一大一小?”

吴忌点点头:“是的。下面那个大的是我用的,上面这个小的我弟弟用。是我爷爷在我们小时候给我们的。每个孩子从小就有一块。”

何先生小心地拿起那只小一点的砚台,入手并不沉,触感温润,侧面和底部能看到一些经年累月使用留下的磨痕和包浆。他随口问道:“这是什么砚?有点像端砚。”

“对,是端砚。何先生好眼力。”吴忌回答。

何先生闻言,神色更郑重了些,轻轻摩挲着砚台边缘,点点头:“石质细腻,呵气成润,是好东西,看着有些年头了。”

“嗯,”吴忌语气平常,“大概八百多年了吧。”

“多少?”何先生惊得看向吴忌,小心地双手托着,轻轻放回桌上。刚才觉得它古朴简单,没想到是个古董。

不是,你什么家底啊,用古董写字。

“没事,砚台就是用来写字的。”吴忌爷爷给他们时就说了,这是用来写字的,不要放着。

何先生的目光又落到旁边的墨条上,这次是彻底不敢伸手碰了。

吴忌笑了笑,主动拿起那根黝黑的墨条:“这个就是普通的徽墨,没什么年头。听我爸爸说,是我爷爷年少时自己学着做的。”

他顿了顿,看着好奇的众人,索性多说了几句关于这墨条和爷爷的往事。

“我爷爷小时候上学那会儿,清朝还没亡呢,读书人写字大多都用毛笔。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条件还算宽裕,就供他念书。爷爷打小就聪明,学得快。等他长到十多岁,清朝没了,县里的官立学堂改了名,成了省立中学。那时候世道乱,学生们也热血,爷爷的学校也声援过五四运动,还跟着同窗老师编印过一些进步刊物。”

“我曾祖父,就是我爷爷的父亲,是老来得子,就爷爷这么一个独苗苗,生怕他出事。就跟我爷爷说:‘不是觉得墨条不好吗?走,爹带你去买最好的墨条!多买些,回来送给先生,送给同窗好友!’”

“然后就把我爷爷忽悠着,跟着他出门买墨条去了。这一出门,就是大半年。等他们回来,时局稍微平稳了点,学校也恢复课业了,我曾祖父这才放了心。我爸爸说,爷爷心里明白老太爷是怕他出事,万一有个好歹,老太爷估计当场就能跟着去了。爷爷觉得老父亲年纪大了,别整天跟着担心,也就顺着老太爷的意思,跟着出门‘买墨条’去了。”

“不过出门这一趟也不是没好处,爷爷跟着我曾祖父走了不少地方,见识了很多世面。到了黄山市,爷爷对做墨条很感兴趣,就跟着一个老师傅做了几个月的墨条,我们这些小辈用的,都是爷爷之前自己做的。八十多年了。哦,砚台倒是家里代代传下来的,家里孩子要从小练字。”

大家都听得入了神。他们没想到,这一方古砚,一根看似普通的墨条背后,竟然还有故事。

何太再看这满屋子的书,和那方八百多年的端砚,眼神彻底不一样了。何先生更是复杂,没想当一个偏远的小城,一个看起来普通的人家,都有这种底蕴。

如果吴忌知道他怎么想的,肯定说,他家就是普通人家啊,放眼全国,比他家更有底蕴的家庭多的你都怀疑人生。

“哦,对了,我爷爷读的省立中学就是现在改名字的一中。学校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就是阿杰以后读书的学校。”吴忌看向薄暮。

“嗯,我奶奶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薄暮肯定的点了点头,学校就是这么有历史。

何太太心动了,当即决定,不仅要把小胖的生活安排好,还要捐一笔钱给学校,改善图书馆和教学设施,回报这份难得的缘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