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卷王娘娘她反向躺平 >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卷王娘娘她反向躺平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作者:梨属丽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8:39:44 来源:文学城

清晨的雾还没散。

檐下的风把薄纱吹得轻轻摆动。

小厨房里点着一盏小油灯,火苗稳。

案上摆着梨、冰糖、薄荷芽,旁边是一只细口砂锅。

叶绾绾把雪梨剖成四瓣,去芯,刀锋落在果肉里,汁水亮了一线。

她把梨放进砂锅,添水,丢两粒冰糖,再掐一片新摘的薄荷叶。

锅盖一合,薄薄的热汽从边缝里吐出来,甜香慢慢起。

研钵里有昨夜研过的白胡椒末。

香气很轻,像不肯醒的猫。

她抬袖拢了拢头发,目光落在另一口空铁锅上。

今天原本要试“胡椒牛骨汤”。

汤里该有厚重的骨香,再压一寸胡椒的热。

她伸手去摸门边的食材筐。

竹绳松散,只躺着几根寂寞的葱白。

牛骨不见。

胡椒罐空了底。

姜也没来。

她顿了一下,把空罐颠倒过来。

“咚”的一声,只有两粒可怜的胡椒从罐底滚出来,在案上打了个转。

小荷端着晨水进来,脚步急,看到空筐,脸色一变:“娘娘?”

叶绾绾把两粒胡椒捻到掌心,轻轻放回罐口。

“膳房。”她只说了两个字。

小荷应声,转身就跑。

门口的风把她的裙摆扬起一角,露出绣在里层的细碎小花。

叶绾绾看了眼砂锅,掀开盖子,热气扑脸。

梨香顺着喉咙下去,心口一软。

她把火调小。

抽屉一拉,取出竹制小夹子,把今天要用的簿子夹在案边。

手指在书脊上摩挲了一下。

她拿起炭笔,把“胡椒牛骨汤”四个字轻轻划掉,又在下方写:“备选:菌菇清汤(胡椒少许)/腌物两样。”

门口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小荷回来了,呼吸还带着寒气。

她没先说话,先把手中的小布袋放下,袋口空空。

“尚宫说,牛骨与胡椒都拨去贵妃宫里熬补汤了。”小荷声音发紧,“还说——今儿我们的分额不够,要我们自个儿……省着点用。”

“她甩了三下钥匙。”小荷补了一句,牙咬得紧,“还笑。”

那串钥匙叮当三声,在脑海里摇晃着,像故意的。

叶绾绾把汤勺拿起来,勺柄轻轻叩在锅沿上。

“当。”

很轻。

又“当”了一下。

她不看小荷,只盯着勺面的光。

“绿绣呢?”

“在外头晒香草,我去唤她。”

“唤。”

小荷应声,转身去。

叶绾绾把勺放下,拉开最下层的柜门。

干货整整齐齐躺在一排排陶罐里。

外壁贴着她亲手写的签:

“干香菇。”

“豆豉。”

“牛至。”

“迷迭香。”

“盐。”

“腌黄瓜(异香)。”

她把“腌黄瓜(异香)”的罐子抱出来。

封泥完好,绳结紧。

一刀轻挑,酸香立起,伴着她从异国香草里折回来的那丝清亮气息。

她用竹筷夹了一片,放入小盘,尝了一口。

脆。

酸里有甜,甜里压着一点点胡椒的影子。

“娘娘。”绿绣进来,袖口还沾着露水,“您寻我?”

叶绾绾把小盘推过去:“尝。”

绿绣怔了一下,夹起一片,眼睛一亮:“这腌味好。”

“去园里看看。”叶绾绾抬眼,“番茄成熟的摘一斤,牛至捋一把,薄荷不要太老叶,青椒有就摘,香菇看有无新发的菌盖。记得带篮,别压坏。”

绿绣点头,转身前又问:“姜?”

“没有就算。”她笑了一下,“蘑菇给我鲜味,胡椒剩一点,我撑着。”

小荷又进来,手里攥着一条小小的薄券。

“娘娘,送菜的账簿上写着我们领了葱姜。”她的声音压得低,“可筐里没有。”

她把小券放在案上。

纸很薄,角上有一枚红印。

印的色泽偏暗,像掺着水。

券底的页脚,沾着一粒黑墨点。

叶绾绾拿起来,放到灯前照。

墨点不在角。

是在页脚的缝里。

她想到钱尚宫那一串钥匙。

想到她每回在签字的时候,手指总喜欢在页脚轻轻按一下。

那一点墨,像一个人不小心留下的呼吸。

她把券收在簿子夹页里。

“今日不去问。”她说。

小荷愣住:“娘娘?”

“今日先煮汤。”她弯唇,笑意薄,“我不和她们争,但我也不吃没滋味的饭。”

门外传来篮子的轻撞声。

绿绣气喘吁吁地回来,篮里红绿相杂,颜色鲜得发亮。

番茄圆,牛至叶边卷着细细的锯齿,薄荷一层层铺着新芽,青椒躺在最下层,香菇帽子光润。

叶绾绾接过,摸了摸青椒的腰:“这一弯刚好。”

她把干香菇泡进温水,待它慢慢舒展。

又从最里层抽屉里捞出一小撮胡椒末,珍惜得像捏着金子。

锅洗净。

水开,干香菇水淋回锅里,蘑菇本体切薄片。

青椒切细丝,略炒一下,把辛香逼出来。

她不放姜,怕它盖味。

只在最后一刻,把胡椒末高高扬起,像下一场白色的雨。

“牛至后放。”她提醒小荷,“它脾气大,早了就把汤里的清气拿走。”

小荷连连记。

另一边,梨汤沸成一圈细密的泡。

她掀盖,用勺舀了一口尝。

甜度刚刚好。

薄荷的凉在舌根停了一秒钟,又慢慢散开。

“婉容喜欢这个度。”她喃喃。

采薇送来一方新洗的白布。

叶绾绾把白布铺在小案,拣了一些颜色最好的番茄,剖半,加盐,牛至叶轻轻揉碎,撒上,淋上几滴油。

“这道冷的。”她说。

“娘娘,要不要再备一盘小酱菜?”绿绣看着那罐“腌黄瓜(异香)”,眼睛亮,“再配一碟白粥?”

“好。”她笑,眼尾轻弯,“再切一小盏薄荷梨丝,冰镇。”

小荷忽然想起:“娘娘,贵妃那边的人方才经过咱们廊下,闻到汤香,停了两步。”

叶绾绾“嗯”了一声,没抬头。

“他们看了一眼门牌,又走了。”小荷补一句。

叶绾绾把汤勺伸进锅里,慢慢搅了两圈。

“盖上。”她轻声。

盖落下。

她回到案边,把那张薄券又拿出来,搁在簿子旁。

炭笔落下,写了一行小字:“某日内务府牛骨、胡椒、姜未达。票据显示已领。页脚墨点一。”

又在下一行写:“暂替:菌菇清汤(胡椒余粉)/腌黄瓜(异香)/番茄牛至冷盘/梨汤。”

她写完,停了一下。

笔尖悬在半空。

“娘娘,要不要让秋云去打听?”小荷试探。

“不用了。”叶绾绾把笔搁下,“这些东西,总要自己先有个数。”

绿绣把腌黄瓜盛成两碟,一碟切片,一碟切条。

她端过去时,忍不住小声:“娘娘,这样吃,贵妃若知道,怕要问——咱们胡椒从哪来。”

叶绾绾笑了笑,指尖点了点那罐子的封泥:“这坛子去年冬天就封了。”

“不是今日的胡椒。”

“她若问,也该问她自家账本的墨点。”

小荷哑然,半晌才低低笑出声。

院子里有人轻叩门框。

“娘娘——”映月在外头唤,“徐娘娘到了。”

叶绾绾抬眼,面上笑暖了些:“请。”

她把手上的围裙解下来。

又转身把汤再看一眼,火小了一指。

汤面澄净,蘑菇在底下像一层小伞。

胡椒的白点浮浮沉沉。

她把一滴油绕着锅缘淋下去。

香气更深。

徐婉容进门,带着夜里未散尽的凉。

她看见砂锅,眼尾的笑晕开:“真来了。”

叶绾绾为她卷袖:“先学梨汤,刀不急,火才是正经。”

徐婉容点头,眼神认真。

小荷把切好的梨递过去。

徐婉容握刀的手微微抖。

叶绾绾站在她侧后,把她的手轻轻扶正:“别怕。”

刀落,梨肉断,声音像一粒珠子掉在木盘上。

“好。”叶绾绾夸她,“再来。”

徐婉容的手稳了。

她切第二块。

叶绾绾把切好的梨放进第二只砂锅。

“这盏给你练手。”她笑,“煮到冒小泡,别让它滚。”

徐婉容应着,目光一刻不离锅沿。

叶绾绾回身端汤。

她把第一盏菌菇清汤递给徐婉容:“喝口热的。”

徐婉容端起,先是惊讶:“不放姜?”

“今日没有。”叶绾绾坦然,“改了法子。”

她喝了一口,眼睛亮了一下:“蘑菇鲜,胡椒轻。”

“我喜欢。”

叶绾绾点头。

门外又有脚步声。

不是自家人。

钥匙串先到了,叮当三声,才见人影晃在门槛。

钱尚宫立在那里,笑得温柔,眉心却冷。

她一进门,视线在案上一扫而过。

停在那罐“腌黄瓜(异香)”上,停在砂锅上,停在叶绾绾手里那盏汤上。

“叶娘娘。”她慢慢地开口,“今晨膳房忙,许多东西来不及分。还请见谅。”

她说“见谅”两个字时,钥匙又在指间转了一回。

叮。

叮。

叮。

叶绾绾把汤放下,抬眼看她。

“巧。”她淡淡笑,“今日改做素汤,也合婉容口味。”

钱尚宫的目光在徐婉容身上略过,笑意深了一寸:“徐娘娘生辰,内务府当然记得。只是这两日外采不顺,牛骨、姜都紧。”

她稍稍倾身,像是不经意地看了看叶绾绾的簿子。

簿子被她手掌压住,露出角。

钱尚宫的指尖在桌边轻点了一下。

又点了一下。

像在敲一只看不见的算盘。

“叶娘娘若有要紧的单子,可以送去我处。”

“只是——”她顿了顿,目光在“腌黄瓜(异香)”的封泥上停了半息,“素汤也是好的。”

她笑着退了半步。

钥匙串又响了三下。

她走,风把门口的纱幔掀起一角。

屋里安静了很短的一会儿。

徐婉容放下汤盏,目光平稳:“你不必理会。”

叶绾绾笑,拿起了那张薄券,折成四方小块,夹入簿子后页的夹层:“没事。”

她抬手把砂锅盖掀起一线,让梨香再飘出去一点。

“婉容,火可以再小一指。”

徐婉容应着。

小荷靠近叶绾绾,压低声音:“娘娘,尚宫怕是故意来探口风。”

“她怕咱们告到上头?”

叶绾绾的眉梢动了一下。

“她不怕。”她说,“她想看我急。”

“我不急。”

她转身,从最上层的柜里取出一本小薄册。

封面空白。

她把它翻开,在第一页写下:“食材入出简册”。

下一行:“日期/应入/实入/差额/票据记号/页脚墨点/经手人。”

她把今天的欠项一一记下。

字很细,像在一粒米上刻。

“娘娘这是……”小荷看着那一行行,眼睛发亮。

“记一记。”叶绾绾说,“记久了,就有账。”

“有账,就有算。”

绿绣端着盘子从后门进来,压低声音:“我去园子时,见膳房的小厮往贵妃那边抬了两大筐,盖得严,绳结新。”

“绳结打法和我们的一样。”

叶绾绾“嗯”了一声。

她把腌黄瓜的罐沿擦干净,重新封了半圈泥。

“今天不吵。”

“明日再说。”

她把番茄牛至冷盘端到窗下,光照上去,红绿像落在水里。

小荷忽然低叫:“娘娘,这罐胡椒——”

她把最里面角落的一只小罐举起来。

封泥完好。

绳子也新。

可罐身比旁边的稍短一指。

叶绾绾接过,指节轻敲。

声音发闷。

不像胡椒。

她用刀尖轻轻剔开封泥。

里面是黑。

不是胡椒的黑。

是烘焦的糠。

她笑了一下。

很轻。

像锅里的水刚要开时冒起的一颗泡。

午后风起。

廊下的纱幔贴着柱子,一鼓一鼓。

梨汤的小泡在砂锅边缘细细冒着。

徐婉容守着火,眼神不移。

她用勺背轻推一圈,呼出的气也轻。

门外脚步一顿。

采薇探头,眉梢跳了跳:“娘娘,外面有趣的消息。”

叶绾绾抬眼:“说。”

“尚宫把牛骨汤奉去柔贵妃那处,贵妃只尝一口就放下了,说膻气重,口味不对,命人撤了。”

小荷忍着笑,肩头一抖:“回路上几个小内侍挤眉弄眼,话都没憋住。”

徐婉容低声“哦”了一声,火又小了一指。

叶绾绾把砂锅盖掀开一线,梨香溢出:“盐不用了,甜度够。”

门廊那头又起窃语。

“贵妃娘娘食材多,用起来自然阔。”

“阔归阔,调味差些。”

“叶娘娘那边被扣得紧,做出来的东西净叫人惦记。”

声音散在竹影里,落下来像细雨。

徐婉容抬起头:“你不恼?”

叶绾绾笑,指了指砂锅:“我忙着,没空恼。”

一盏梨汤起锅。

她把梨切细丝,舀汤入盏,放在徐婉容掌心:“趁热。”

徐婉容轻抿一口,眼睛亮了一下:“薄荷淡得好,只在最后停一停。”

叶绾绾看她喝,嘴角也弯了一点。

门帘被风掀开一指宽。

小宫女映月探进半张脸:“院门口站了两位侧妃,闻着香来问汤名。”

徐婉容低笑:“借味的人越来越多。”

叶绾绾把第二盏递给映月:“带出去,别烫着。”

火转到另一口锅。

她把鸡腿剁成大块,冷水下锅,浮沫捞净。

青椒丝先下锅,油里一翻,香从锅底轰的一下起来。

胡椒末高高扬手。

白雨落在鸡皮上,啪嗒有声。

黄瓜切滚刀,最后才入。

汤面翻滚两下,香气直撞在屋梁上,往门外散。

绿绣端碗往外递。

廊下站着的几位小妃子忍不住往前挪半步。

“借味。”有人笑,眼睛亮得像猫。

小荷腰杆一挺,眼尾飞起来:“我们娘娘自己调的香料,膳房不给我们也照样有滋有味。”

叶绾绾回头看她一眼。

眼神一压。

小荷飞快吐舌,收了锋芒,转手接碗,乖乖递出去。

绿绣懂她的意思,分了两小盏,瓷勺也配齐。

“别烫嘴。”她学叶绾绾的口吻,软软地叮嘱。

院门口的风把汤香吹向更远。

一阵脚步匆匆来,又匆匆去。

碎话像麻雀在檐上跳来跳去。

“贵妃那口汤撤了。”

“叶娘娘这锅,一街的风都香。”

“说话小心。”

“我就说风,没说人。”

厨房里。

徐婉容把空盏放下,指腹在盏沿摩挲了一下:“我回去也照你今日的法子做一盏。”

叶绾绾颔首:“梨切薄,火要稳。”

徐婉容点了点头,又看她一眼:“需要什么,我那里还有些细盐和藕粉。”

“盐收着用。”叶绾绾笑,“藕粉借我两小包。”

门外又有一双眼睛探进来。

柳宝林不知从哪儿闻风而至,手里攥着一小包糖:“我来迟了?”

她看见汤,眼睛马上弯成月牙:“给我一口,小口。”

小荷拿勺舀了一勺,吹了又吹,才递过去。

柳宝林抿嘴,满足地叹气:“真好喝。”

她凑过去,压低声音:“贵妃那锅汤,我看抬回去时,盖子都没盖好,味道一路漏。”

徐婉容瞪她:“少嚼舌。”

柳宝林“嘿嘿”一笑,往后缩:“我夸咱们绾绾呢。”

夕阳往下落。

叶绾绾把最后一锅汤离火。

低位妃嫔的丫头们拿着食盒来“借味”,一盒一盒装得整整齐齐。

叶绾绾站在案后,看着她们的背影消失在槐树阴影里。

火灭了。

她解下围裙,手在清水里洗了一遍。

手背带着胡椒轻微的刺热。

晚膳后。

月上梢头。

她回房,靠着软枕,一颗一颗咬蜜枣。

小荷搬小凳子坐她旁边,眼睛还亮着:“娘娘,今日真解气。”

叶绾绾把枣核放进盏里:“以后我们得学着自己备份。”

“再靠膳房,我就得天天喝白水。”

小荷忙不迭点头:“奴婢这就记。”

叶绾绾抬手把窗子推开一条缝:“明日去找李叔,多挪两畦地。”

“辣椒、葱、芹菜、豌豆苗都要种。”

“辣椒多种两行。”

“再用旧坛子,分别封盐、糖、干香菇。”

“封口都用我写的签。”

小荷一一应下,又凑近一点:“娘娘,奴婢还听到一件事。”

她压低声音:“别院那边的小宫女说,内务府最近账面紧,专挑无宠的先动手,扣一处是一处。”

叶绾绾不惊不怒,只笑了笑:“那我们要谢谢她们提醒我早点囤粮。”

她伸手去拿那本“食材入出简册”,翻到新的一页。

笔尖落下,记今日借出几盏汤,记送去几碟腌黄瓜,记欠下的姜与胡椒,记下借盐的一小包藕粉。

字细,像绣在纸上的线。

小荷看着看着,忽然道:“娘娘,您写得像账房先生。”

叶绾绾“嗯”了一声:“以前也干过差不多的事。”

她把笔搁下,抬头看窗外。

院里风过,树影动。

小小的沙沙声像有人在低语。

夜更深了一寸。

门外有人轻敲两下。

绿绣压着嗓子:“娘娘,后门有人托我交个东西。”

小荷把门开一线。

是个纸团。

外头包着油纸,里头是薄薄一页账目抄条。

几列数字。

几处空格。

页脚一粒墨点,位置与白日那张一模一样。

小荷倒吸一口凉气:“谁送的?”

绿绣摇头:“人走得快,我只见一角衣摆。”

叶绾绾把纸摊开,目光落在那几处空格。

“牛骨,入数两筐,实入一筐。”

“胡椒,入数三罐,实入二罐。”

“姜,入数十斤,实入六斤。”

她把纸折回小方块,夹进简册。

“别找。”

她声音很轻。

“我们先把自己的仓拢好。”

小荷和绿绣同时点头。

窗外有猫从墙顶跃过,带落一片瓦砾声。

风把纱轻轻吹起又落下。

第二日天未亮。

叶绾绾已经在园里。

露还挂在叶尖。

她蹲在地头,食指在土里划线:“这里种辣椒。”

“那边葱。”

“再隔一畦芹。”

“豌豆苗要有架子,等会儿让人把竹竿立起来。”

李叔抱着锄头赶来,气还没匀:“娘娘起得早。”

叶绾绾笑:“我有点饿,早起。”

李叔笑出声,点头去干活。

小荷背着小篮子,往里装种子与小苗。

她忽然想起什么,停下来:“娘娘,昨晚徐娘娘又派人送来两小包细盐,说怕我们短缺。”

叶绾绾轻嗯一声,把盐收进袖里:“她记性好。”

太阳露出半轮。

园里一片亮。

回到厨房时,火头新起。

绿绣把昨夜洗净的旧坛子摆在案上。

釉面起了一层温润的光。

叶绾绾拿起毛笔,一字一字写签。

“盐。”

“糖。”

“干香菇。”

“胡椒余粉。”

她停在“胡椒余粉”三个字上。

蘸了蘸墨,末尾多落了一点。

像一颗小星星。

小荷端来一盘新摘的辣椒,红得刺眼。

她把一枚举在指间,笑:“娘娘,这个,够辣。”

叶绾绾接过,鼻尖凑近闻了闻:“好。”

她把辣椒剁成细末,抹在一小片烤好的面饼上,递给小荷:“尝。”

小荷一口就着,眼泪立刻下来:“辣。”

她笑着又点头:“好吃。”

叶绾绾把余下的辣末收进小瓷盅。

盖子扣得很紧。

午时将临。

院门口远远传来一阵脚步。

不是熟悉的人。

声线整齐。

小荷一怔,探出半个身去看。

她回头,压着声音:“尚宫的人。”

叶绾绾把手上的抹布叠好,放在灶边。

她站直,抬眼向门口。

钱尚宫没有进门。

她站在廊下,笑极了。

“叶娘娘,昨夜回去翻了账,似乎有两只小罐走漏,今晨给你补上。”

她侧身,身后太监把两罐放到门槛内。

封泥新。

绳打得整齐。

“我家娘娘说,贵妃昨日身子不爽,口味偏,不是你们的事。”她声音温软,“别往心里去。”

她说完,视线斜斜扫过屋里一圈。

落在那一排新写的罐签上。

停一息。

又笑。

钥匙在指间转了三下。

叮。

叮。

叮。

她转身走了。

小荷看着那两只罐,咬牙:“来的倒快。”

绿绣把罐搬进内间,瞄了一眼封泥。

“娘娘,要不要现在开?”

叶绾绾摇头:“先记。”

她把简册翻到新页。

写:“补入胡椒二罐,封泥新。”

又写:“尚宫门外交付,钥匙三响。”

笔尖收住。

她抬头看一眼窗外。

阳光正好。

她把其中一罐轻轻移进最里层的柜子,背后有一块小木板。

木板往上抬,露出暗格。

罐子压进去,木板复位。

她没回头,淡淡道:“小荷,别传。”

小荷“嗯”了一声,嘴里把话咽了下去。

灶上水开。

她把一撮豌豆苗丢进去烫。

捞出,拌盐,拌香油,拌一点辣末。

绿得亮。

小荷端出去,步子轻快。

院子里有两只小麻雀落在葡萄架上,喳喳两声又飞走。

叶绾绾把手洗净,擦干。

她伸手去拿那盏被阳光暖过的小瓷盅。

盖子很紧。

她慢慢拧开。

一股又辣又清的香蹿出来。

她笑了一下。

很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