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相遇的两人……似乎又都不意外自己会在这时遇上对方。
“不过清川先生,您的腿……”安室透一幅刚刚发现似的惊讶表情,“您的腿已经痊愈了吗?”
清川琦这次没再坐在那个累赘的轮椅上,而是好生生地站着——要知道,可有不少人因为清川琦常出现在人前的形象、而误以为清川琦患有腿疾呢。
“啊,我的腿本来也没什么问题,”清川琦毫无隐瞒的打算,笑着回答,“只是他们觉得,轮椅怎么看也比拘束服要体面些罢了。”
坐轮椅,最多被人误认成是残疾人;穿上拘束服……那就弄得有些难看了。
“原来如此,清川先生没有大碍真是太好了!”
安室透对清川琦话中隐隐透露出来的诡异信息视而不见,幸庆地好像在为清川琦的无恙而欣喜。
然而下一秒,隐于话言间的獠牙毒刺暴露无疑,
“不过清川先生这是又迷路了吗?外面这条路可到不了前厅……啊!说到这个,”
遮掩着双目的厚重眼镜被安室透摘下,烟灰蓝调的眼睛抬眸凝视向对面的男人,清川琦不避不让,冷静地与之对视,
无形的视线在空气中狠狠地撞在了一起,撞出了火花。
“这边后门顺着小路往山崖上走,是会路过信号塔的吧?”安室透问道,“刚刚岛上的信号中断了,想着应该是信号塔被台风刮倒了吧,不知道清川先生一路过来有没有发现些什么?”
安室透看着清川琦离开不久,信号便出了问题,要说这事与清川琦无关……那才是件怪事吧?
还能发现什么?清川琦心下有点失笑,安室透这不就是明晃晃地怀疑信号中断一事是他所为吗?
“抱歉了,我鲜少出门,倒是不清楚这条路原来通向信号塔呢,”清川琦慢条斯理地解开雨披,抖落水珠,“没想到安室先生如此尽职尽责,竟然这么清楚岛上的每一条路线。”
安室透一个刚登岛不久的侍应生,竟然比他这半个主人家的人还清楚岛上的路……这难道就不是一件怪事了吗?
刚折好的雨披被另一双手接过去,安室透笑得更加礼貌体得了,“职责所在罢了……雨披交给我来吧,不劳清川先生费心、还是早些休息吧。”
清川琦手一顿,自然地将可能仍留有证明他去往过信息塔证据的雨披、交给安室透,“好啊,那就麻烦你了。”
随着清川琦的配合,火药味渐渐散去。
叠着塑料质感的雨披,手指抹过下摆粘连着的几处泥点,安室透确定了这种土质确实来自于信号塔附近的岩土。
这么放心他的吗?
眼见着清川琦换下了雨靴,就真的打算回屋歇息的作态,安室透突然勾唇笑了一声,“清川先生,你不打算再说些什么吗?”
当真不好奇他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不好奇他准备做些什么?
不好奇他的目的吗?
在安室透的眼中,清川琦这个人当真是奇怪极了。
安室透十分清楚清川琦过往所有的一切和经历,童年创伤可能给人带来的一些心理影响……安室透虽不是心理医生,但也有所了解。
可偏偏清川琦不上安室透所了解的任何一条可能。
不安全依恋关系?
不对,清川琦并没有明显的焦虑型、回避型或是杂乱无章型依恋关系的任何体现,他没有强烈的占有欲,没有疏远的情感距离,更没有过度依赖或情绪反复的表现,
佐野加奈子是死是活,清川琦没有任何的感触,但清川琦又不排斥佐野加奈子的“亲近”。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不,再次目瞩几乎是一模一样复现的命案现在,清川琦淡定的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
那焦虑?抑郁?人格解离?
这些更是连些症状表现的影都见不到,至于那个自小被按在清川琦身上的“精神分裂症”的名头,在安室透看来也跟个玩笑话一样。
仅凭幻觉这单一的阳性症状直接确诊还是有些太过草率了,安室透看过清川琦小时候的资料信息、甚至包括了面诊录像等等,清川琦的思维方式只是有些跳脱和与众不同、但并非混乱而毫无逻辑。
感情倾向也并无大的问题,清川琦会哭会笑,会尝试去得到大人们的关注,会因为不受喜爱而伤心难过。
就连幻觉都可以解释为儿童的普遍幻想现象,比如假想伙伴之类的存在。
连安室透这个外人都可以去尝试理解以及解释的问题,清川琦的亲人们却没有耐心去等待清川琦从自己的小世界里融入到现实中。
可以说,只要清川琦还小时能得到足够的爱与正确的引导,清川琦完成不会变成现在这幅“疯子”的模样。
当然了,这里的“疯子”指的是性格,而非真正的精神病症。安室透甚至猜想过,说不定清川琦现在去心理医生那里面个诊,精神状态可能比安室透他自己还要健康呢?
但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不好听一点地说就是,清川琦他……
凭什么如此“健康”?
换作了一般人,只怕是早就成了一个各种意义上都货真价实的疯子了。
让清川琦如此“健康”的精神依托是什么?
可能是职业病又犯了,安室透对清川琦充满了探知的**与属于侦探的好奇心。
“我该说些什么呢?”清川琦歪了下头,反问道,“我们其实都知道会发生什么的吧?”
清川琦清楚安室透不会在此时向众人揭穿他的伪装,而安室透也明白清川琦不会向众人说明他身份的问题。
所以清川琦不仅不紧张他那被安室透抓住的把柄,清川琦甚至有闲心在想他和安室透的这一段“普通”的对话,未来有没有机会出现在剧场版中?
应该会的吧?清川琦想,毕竟这一段应该还是很有“剧情点”的,值得编剧用个几秒钟的片段回闪来揭穿安室透其实并非“普通人”的设定。
而清川琦对安室透的身份,已经有所猜测了。
安室透很直白地回答着,也没有任何隐瞒自己好奇心的打算,“知道是一回儿事,好奇又是另一回儿事了。”
安室透明白清川琦不会告密,是因为就算清川琦告诉所有人“安室透来岛上是别有用心”,就算众人真的相信清川琦这个“精神病”的话,安室透也可能用自己的另一重身份——接了他人委托前来调查二十年前案件的侦探一职——解释过去,
所以告密对清川琦自己没有什么好处;但安室透想知道清川琦如此“放心”他的依据是何,
他凭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暴露他?
“看过推理向的小说或者电影吗?”
清川琦突然答非所问地提出了个问题,安室透点点头,“当然。”
“那你应该知道,推理题材的‘十诫’是什么。”清川琦头也没回地向走廊深处走去,只留下安室透和一句淡淡的话散在了空气中,
“与其好奇我的心思,不如回忆一下其中的第七条、第八条以及第九条内容好了。”
安室透一愣,随及轻笑出了声,“原来是这样啊。”
……
十诫第七条,侦探不得成为罪犯;
所以,安室透不可能是剧情中的那个“侦探”主角,
十诫第八条,侦探不得根据未向观众读者提示过的线索破案;
所以,真正的“侦探”不可能躲开第三方的视线、“凭空”得到线索,
十诫第九条,侦探的笨蛋朋友必须将其判断毫无保留地告诉读者,且此人的智力须轻微低于读者的平均水平;
所以,安室透并非“笨蛋朋友”这个角色,他的判断也无需告诉任何人,尤其是无需告诉“侦探”。
既然如此,清川琦为什么要在意安室透出现在这里的原因、打算以及最终的目的?
清川琦只要知道,其他多余的任何“剧情”都只会破坏电影的出彩程度,以及编剧在此时不可能让柯南这么快的发现真相就足够了。
……
而安室透也知道了清川琦的精神依托之所在。
清川琦这人依旧用着“虚拟世界”的规则解释着一切……安室透看向只留给了他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最终渐渐隐入黑暗的家伙,神色有几分古怪,
直至现在,对方也没能接受这就是一个真实世界的现实吗?
推理小说的十诫
由隆纳德·诺克斯提出的推理小说创作原则,包含十项关于情节架构、角色设定及推理逻辑的限制性规则
1,罪犯必须是故事开始时出现过的人,但不得是读者可以追踪其思想的人
2,侦探不能用超自然的或怪异的侦探方法
3,犯罪现场不能有超过一个秘密房间或通道
4,作案时候,不能使用尚未发明的毒药,或需要进行深奥的科学解释的装置
5,不准有中国人出现在故事里
6,侦探不得用偶然事件或不负责任的直觉来侦破案件
7,侦探不得成为罪犯
8,侦探不得根据小说中未向读者提示过的线索破案
9,侦探的笨蛋朋友,比如华生,必须将其判断毫无保留地告诉读者,此人的智力须轻微低于读者的平均水平
10,小说中如果有双胞胎或长相极为相似的人时,必须提前告诉读者
其中第5条是当时西方普遍存在的对中国人的刻板印以及提出者自身存在的部分偏见与歧视所导致的结果,
当时的西方认为中国人阴险聪明、会轻功武术巫术等“超能力”,具有“超自然”色彩,如果存在中国人用“超能力”犯罪会影响侦探推理逻辑的正常进行、破坏常理平衡,所以禁止出现中国人,现在这一条基本上已经被废弃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第 16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