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九狱燃灯 > 第12章 风动(上)

九狱燃灯 第12章 风动(上)

作者:宜醉不宜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23:42:45 来源:文学城

(1)

与重云宫掌座回山差不多的时间、帝郡东都城发生了两件大事:

其一,是刺杀丞相的刺客被查出此前曾是御林都尉钟如七府上的客卿。此前去宣政殿为太子请命过的大臣们再一次纷纷上书、参钟都尉素日跋扈僭越种种罪状、不排除他心怀忤逆是刺杀幕后主使、要求大理寺重新彻查,为太子正名。

其二,是今年甄选进宫的秀女里,有一位在东都皇城内上吊自尽。死前一晚曾彻夜啼哭、不断哭喊着“御林都尉□□妃嫔、罪大恶极,妾身清白已失、无颜面君面父,愿以死明志下黄泉诉冤情……”。

等监理的太监宫女赶到时人身子都凉了,只留下手书一封:状陈昨日被御林都尉钟如七强迫**,不甘受辱以死明志。

此事一出,宫中流言四起。甚至在短短一个白日、流言自皇城内传至市井街巷。

大理寺接手案件之时,市井间连秀女籍贯身家都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了。

大理寺不敢怠慢,不过两日便掌握了钟如七□□秀女的人证物证。

其实从锁定钟如七开始,大理寺丞连都尉府的大门都没有进去。之所以搜证这么快,是宫中路遇此事的宫人甚多,提供了的证词和线索也非常多。虽然都是些身份低微的宫女和小太监,但大家众口烁烁、供词线索竟都对得上。即使缺了钟如七的口供,但这些也足够大理寺丞上奏请命了。

大理寺的奏本是在散朝后才送进宣政殿的,传言皇帝过目后震怒,摔了一盏前年上供的琉璃茶碗。

传言所言非虚,皇帝确实非常震怒,但也不仅仅是奏本所奏之事。事实上,皇帝连那本奏本翻都没有翻开便仍在一旁,只问站在大殿下大理寺丞:

“这些证人里,有事发时在场、亲眼目睹了全程的吗?”

大理寺丞汗都下来了、他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这么问。

但听话听音、皇帝对待这些证词的态度似是全然不信一般。

大理寺丞此刻的心别提有多忐忑了,如果可以,他实在不想将矛头指向这位皇帝的心腹之人——东都大内第一护法、御林都尉钟如七。

整个东都谁不知道,钟如七是皇帝第一倚重和信任之人。虽挂职御林督尉,却享有必要时可内宫行走的特权。不仅是因为其武功奇高难逢对手、更因为他是自当今尚是皇子时便跟在身边的人。是即便杀个嫔妃也不一定会被降罪的人。

要不是这秀女案这么快就闹得全城沸沸扬扬、人言沸沸、大理寺丞猜测皇帝甚至可能查都不会查。

现如今是不能不查、就算了是为了堵百姓的嘴,这个案子也得有个章程。大理寺丞只怨自己命苦、奉命调查、但好像也不好真的查出什么……无论哪种结果、皇帝似乎都不会满意。

大理寺丞擦擦额头的汗,略有些战战兢兢。躬身回圣上的话:

“回陛下,作证之人确实没……没有目睹整件事的、但有几位都听到了事发时秀女和都尉的争吵声。对钟都尉和秀女的话供述一致,可……以……判断基本属实。”

大理寺丞边说边觑着皇帝的脸色,却看不出什么端倪。遂又小心翼翼地补充道:

“此案目前尚没有最终定论,臣至今还没有见到钟都尉、或许都尉有新的说法,臣只求陛下赐臣便宜行事,好让臣去都尉府询问……不,探望一二……”

皇帝微微皱了眉:

“他们争吵什么?”

大理寺丞一愣。

皇帝背靠上龙椅、神情似宽容了一些、语气放缓了些但依旧冷淡:

“朕是问你,你说钟如七跟那秀女争吵、他们争吵什么?”

大理寺丞没想到皇帝会直接问,其实证词都在折子里写的很清楚了,但皇帝似乎根本没有翻一翻的兴趣。大理寺丞当然知道证词是什么——那是他斟酌了好几日才写出的折子,里面的一字一句他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但这些证词却不是适合在大殿之上讲出来的。

所以皇帝的一句话,让大理寺丞膝盖一软跪了下来:

“臣……臣不敢说……”

皇帝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你尽管说,朕不会降罪于你。”

大理寺丞的头皮都硬了,声音都不然地带了一些颤抖:

“那秀女先是哀求、后是怒骂、还搬出陛下……说陛下定不会轻饶他,但钟都尉他说…说…说……”

皇帝微恼:

“说什么!”

“钟如七说:陛下来了又如何,你区区一个秀女、就是妃子本大人想要也要得!”

话一出口,大理寺丞随机俯首扣头,整个身体都开始哆嗦。

这话实在太狂了,虽只是转述钟如七的话,但话从他口说出,多少也有点大逆不道之嫌。

“放肆!”皇帝震怒,将案几上的素日不离手的茶盏摔在阶下,瞬间粉碎。有零星碎片砸至大理寺丞面前,后者忙不得又扣首,只怕被迁怒。

殿上之人、也齐齐跪下。

宣政殿上一时间落针可闻。

就在殿上之人都静若寒蝉之时,夏凉公公自殿外走了来。

作为从小就随侍在皇帝身边的人,夏凉公公一只脚踏进殿内之时,就敏锐地觉察到这气氛有些不对。

夏凉心下更为谨慎起来,脚步却不急不缓,镇定步入殿中,躬身回禀:

“奴俾刚从钟府上来,都尉拒不承认自己与秀女案有关、只说这几日染病并没有出门、求陛下给他申冤……”

皇帝面容阴沉:

“他是真病还是装病?”

夏凉公公答:

“是真病……”

夏凉说着便上前,凑近在皇帝耳边,压低声音轻轻继续说:

“钟如七武功尽废,臣探过他的脉……不是装的。”

听闻此言,皇帝愣了一下。刹时有一些不可思议、继而又有一些了然。

半晌后,正当殿上之人对皇帝的心思琢磨不透的时候,皇帝对殿下的大理寺丞开口吩咐道:

“爱卿尽管彻查,都尉不便亲去大理寺,爱卿差人去钟府问话就是,若确是钟如七所为,朕绝不姑息。”

有了这口谕,大理寺丞在心底长长舒了一口气。

忙不迭谢恩。

(2)

七日后,秀女案便结案了。

外人都称赞大理寺的断案神速有力,而只有大理寺丞自己知道此间波折。

钟如七并没有皇帝的口谕而变得配合,反而对大理寺的询问一口否认,并一再吵嚷着要面见陛下。只是话虽如此说,但钟如七确实是卧榻难起、没有办法真的进宫面圣。

皇帝更加没有来着都尉府上探望的道理。

案件的转机出在钟如七接受问询的两日后。

膺福殿有一个小宫女密告:事发当夜正是她当值,被钟督尉要求带路。所去的方向正是去往秀女的住处。

他们就是在距离秀女所居宫殿最近的宫道上、遇到了后来自尽的那位秀女。

当时那秀女被钟都尉喝令止步、然后钟都尉指挥带路的宫女去宫道尽头的门外守着,若有人就知会一声。那宫女本不疑有它、遵命照做了,因离得不远,她后来听到钟都尉和那秀女有一些争执的声音、因声音不大她也就没在意。直到那秀女似乎往这边跑了几步还喊了几声,守门的宫女觉察到异样、探头去看,才发现钟都尉与那秀女是在行那苟且之事。

事发时那秀女似乎在哭、但哭的很小声。那守门的宫女吓得六神无主,回神后才后知后觉地往更远的地方走了一些。

最终也没有上前去细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直到钟都尉完事后出来,看她一脸无知无觉。想是以为她并没有听到什么,还给了她一些赏银,吩咐她可以走了。

这宫女回去以后就有了心病。后来听说了秀女自尽的消息,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后来终于忍不住向膺福殿的主宫娘娘坦白了此事。

便由娘娘做主知会了陛下后,将那宫女送来了大理寺。

这简直为此案了结提供了最强有力的助力。

膺福殿的主宫,正是当今圣上最宠幸的戚贵妃所居之处。那告密的宫女正是戚贵妃内殿的人,且钟如七平日不少巴结戚贵妃,与膺福殿的丫鬟们都算熟悉,素日就听闻他因与丫鬟玩笑口无遮拦而被斥责过。

而今,是贵妃殿里的人告发此事,这案子便板上钉钉坐实了。

只有钟如七矢口否认此事、拒不认罪,但也拒不说出事发当日他到底身处何处。

偏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先前丞相被刺案的凶手突然翻供,指认说就是钟如七指使他行刺陛下。因故错杀丞相后,也是钟如七指使他诬告太子。

这凶手原本就出身都尉府,且已是必死之人,此时改口,不可谓不可信。

两案并发,无论钟如七如何自辨已无力回天。

钟如七即刻下狱、因怕节外生枝,人是从都尉府被抬去的天牢。

进天牢几日,之前还矢口否认此事的钟如七便签字画押了。

皇帝下旨,判了腰斩两日后午门行刑。

"你知道吗?我这文已经一共有三百二十六个小节了,

可是这每一节,我都抚摸过无数遍了,其中还有三十一节已经出现了细碎的裂纹,

否则我将如何度过这0个人点击长夜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风动(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