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九十年代迁居沪上 > 第8章 更多筹码

九十年代迁居沪上 第8章 更多筹码

作者:流烟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02:02:09 来源:文学城

虽然拿了余兰燕当借口,但余兰英并不想见她,所以坐车到市里后直奔酒店。

进了九十年代,各方面政策越来越宽松,住酒店旅馆也是如此。

早些年住招待所不仅要户口本,还需要带介绍信,而现在住招待所或者酒店还好说,但很多小旅馆,只要有钱,身份证都不需要看。

也因为这样,很多小旅馆的住客鱼龙混杂。

自己一个人就算了,带着女儿,余兰英不想考虑那些小旅馆。

又想到如果能一切顺利,他们的账户里马上能多出一两百万,余兰英就没抠唆,下车后直接带着女儿去了石城最好的酒店。

酒店开在江边,是一栋有点偏欧式的建筑。

说是欧式,其实也不那么准确,这建筑盖起来没几年,找的设计师不知道是水平不够还是怎么回事,设计出来的建筑虽然偏欧式,但又夹杂了不少其他元素,还没融合好,导致建筑整体有点不中不洋。

但这不影响酒店生意好,一来这酒店确实是市里规模最大的,二酒店临江,风景很不错,所以哪怕费用高一些,酒店开业后依然宾客盈门。

像最近,明明没什么盛事,石城也不是旅游城市,但酒店依然满员。

今天倒是有退房的,但空出的房间下午两点以后才能入住,她们来太早,暂时进不去。不过工作人员态度不错,说如果她们没有其他计划,可以去酒店图书角消磨时间。

余兰英确实没有其他计划,也担心邢立骁来了找不到人,便在对方的指引下去了图书角。

图书角并不大,只摆了两张书架,上面摆的读物倒是很杂,有报纸杂志,也有童话寓言等。余兰英拿了本带拼音插图的绘本给女儿,让她自己看。

农村教育落后,村里没有公里幼儿园,私人的规模也不大,只有两个班,而老师只有一个。

因为老师少,幼儿园基本不收五岁以下的孩子,希希刚满四岁,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入学。

村里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不怎么上心,但余兰英不是这样的人,很早就开始教希希认字。到现在,希希已经能对着拼音和拼图,独立看完篇幅不长的绘本。

希希看绘本的时候,余兰英走到书架旁,随意翻看着那些报纸杂志。

余兰英学历不高,初中都没上过,但她一直都很爱看书。

事实上,她会跟邢立骁走到一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懂得投其所好。

发现她的喜好后,他再来她家买早餐,都会顺便带一份最新的报纸,然后以各种名义落下。

在农村,报纸是稀罕东西。

他们没办法和城里人一样,找相关部门长期订阅,小卖部也很少会进不挣钱的报纸,所以基本只有村委办公室才能看到报纸。

普通人想看报纸,只能去镇上买。

但想去镇上不容易,距离太远了,走路来回至少要三个小时。如果坐车,来回车费要一块多。

而这个年代,农村普通人一个月也就能挣百来块。

邢立骁用报纸来吸引她的注意力,很难不成功,何况他长得还很不错。

后来他们结婚,邢立骁每天出门,回来都会特意绕去书报刊或者镇上,买几份当天的报纸。

而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前世他出事当天。

图书角里的日期并不新鲜,最近都是前天的,余兰英觉得她应该看过。但那已经是前世的事,隔了几十年,她已经不太记得报纸都刊登了什么新闻,于是拿上几份报纸,坐到女儿身边翻阅起来。

她拿起的这份报纸,头版头条是国家机关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的新闻。报纸上说这次招考只有四千多人报名,最后录用了四百九十人。

看到这新闻,余兰英不由想到一个词——时代红利。

在她重生以前,每年报名公务员考试的人已经超过百万,但录取比例却越来越低,想要成功上岸,必须过五关斩六将。

和那一代人比起来,他们这一代似乎吃尽了红利。

但这种红利和她没有关系,这时候公考要求再低,也需要高中学历。但她这一辈的女孩,尤其是农村女孩,能上高中的并不多。

她的两个妹妹能一个中专,一个大专毕业,是她供的。

因为自己遭受了不公,所以她总希望跟她同性别的妹妹们,不要步上她的后尘。为此她努力赚钱,和父母吵架,顶着压力送她们上了初中。

那时候她没想过要回报,但因为发生变故前,她们跟她联系更紧密,每次逢年过节回老家,也都会特意来探望她。

所以她总觉得她们是感恩的,她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谁想变故发生后,她上门借钱,她们避之不及。她被人骚扰,她们也都站在父母一边,劝她跟了李平坤。

不,她们不是站在父母那边。

他们只是统一了阵线,想从她身上继续吸血。

往事已经不可追,如今她再后悔也没有用,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度过眼前的难关,抛却这里的人和事,去过自己的日子。

话说回来,虽然她吃不到考公红利,想吃其他红利不难。

如果能带着上百万到沪市后,她完全可以多买几套房。

而且前世她都能靠摆摊卖早餐,在沪市买下一套房,并开出好几家早餐店。这辈子有钱有先知,不把生意规模翻一倍,实在说不过去。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顺利卖掉股份。

而这,恰恰是他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余兰英边在心里捋着他们制定好的计划,边翻动着报纸,直到一则传销有关的新闻进入眼帘,她才停下手里的动作。

随着改革开放,一系列的不法敛财手段也跟着出现,其中名气最大,变种也最多的无疑是传销。

而截止到今年,最大的传销案例,要数八十年代末,日本某公司偷渡到深市,以传销方式销售磁疗保健床垫。[1]

不过这家公司虽然是八十年代末潜入国内的,但他们进一步扩大传销规模是在去年。

也因为规模扩大,让更多媒体关注到了这场骗局,所以这一年里,时不时有相关曝光见报,到这个月,国家更是发布了《关于制止多层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知》。[2]

余兰英手里这份报纸,正好刊登了这则通知。

除了这则通知,还有报道详细分析了传销的根本原理,即传销并非依靠产品或服务的真实价值来交换,而通常是利用拉人头发展下线的方式获取收益。[3]

因此,传销本质上其实是“庞氏骗局”的变种。

提到庞氏骗局,余兰英不免想到前世看过的一部电影《金手指》,这部电影以港城一桩奇案为原型改编拍摄。

而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一文不名的人,通过虚构巨额财产结识名流,并成立公司,买下一栋大厦。之后他借着名流担保,大肆炒作这栋大厦,借此抬高公司股票价格,攥取了大量资金。

回忆起这部电影的剧情,余兰英有点打开思路。

这不是说她起了歪心思,也想走上不归路,而是她想到,也许她和邢立骁,也可以通过虚构出一个靠山,顺利卖掉股份。

在卖股份这件事上,余兰英其实并不担心没有买家。

不管在什么年代,煤炭都是重要资源,而买下一座煤矿的股份,等于买下一个聚宝盆,以后不说能躺着收钱,但赚的肯定不少。

要不是他们担心惹出祸端,都不用特意来城里找买家,在家放出口风,就会有人排着队上门谈判。

但手里拿着这么个聚宝盆,不惹出祸端是不可能的。

他们不但进了城,还要精心挑选买家,以期能挑中一个有良心,不会中途过河拆桥的人。

可指望别人有良心,终究不如自己手握主动权。

而且买家有良心,村里那些干部却不一定会有良心。

虽然协议规定了,第一个发现煤矿的人可以得到一半股份,但真到那一刻,村里干部要翻脸,棘手的事也不会少。

别的不说,他们和买家商量好卖股份,村里干部伸手卡一道,就够他们喝一壶的。

所以余兰英觉得,在这场和股份交易有关的谈判中,他们除了要在买家面前扯东平村人这面大旗,在村干部面前表现得和买家特别铁外,还需要再引入一个靠山。

而且这个靠山,必须要让村里干部们有所顾忌。

可问题又来了,她和邢立骁都是土生土长的新平人,村里人对他们各自的家庭情况可以说如数家珍。

她不用说,祖上三代贫农,五服之内都找不出有权有势的人。邢立骁祖上倒是有钱,但邢家早败落了,且从他外公这一代起,三代都是独生。

他们亲戚中别说靠山,就算想扒拉出一个能虚构呈靠山的人都不容易。

唔……也不对。

邢立骁母亲这边虽然没有虚构的余地,但他父亲那边发挥空间不小,别的不说,他那个渣爹就不错。

首先,渣爹是沪市来的下乡知青,而沪市,是改开后发展最快,有钱人也最多的几个城市之一。

其次,渣爹非常渣,回城以后就断了和邢立骁母子的联系,所以他回沪市后过得好不好,没有人知道。

最后,半真半假的谎言最能骗人,她虚构出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亲戚,村里那些精明的干部肯定不会相信。

但如果说这个人是渣爹,可信度就高了。

反正上海那么远,村里绝大多数人连市都没出过,就算有人不信渣爹发达了,也很难不远千里去沪市求证。

不过想虚构渣爹当靠山问题也不少,第一是渣爹要怎么联系他们。

真人出现肯定不可能,以打电话的方式也不行,虽然村委里的那台电话不显示号码,但这时候很多地方打长途电话仍需要人工转接。

她想伪装成沪市来电,得去外省打这通电话,可去外省,一来一回需要不少时间。

而且理论上,渣爹应该是不知道村委电话号码的。

再就是这年代最寻常的方式,寄信,不过邮戳上也会显示寄信地址,而东平村的信件,会由邮递员统一送到村委,想伪造沪市来信也不容易。

但不容易就意味着有可能,所以余兰英个人倾向于伪造信件。

再一个问题是怎么说服邢立骁。

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父母弟妹不肯伸出援手,她都会因为怨恨他们,而不想和他们来往,邢立骁心里只会更恨回城后抛弃他们母子的男人。

他会愿意为了顺利卖掉股份并脱身,沾对方的光吗?

但余兰英转念一想,又觉得知道对方发达了,并实实在在接受对方帮助叫沾光。

他们现在根本不知道渣爹过得如何,也没有真的得到帮助,非要说的话,把对方虚构成靠山应该叫废物利用。

就像她不认为自己借着余兰燕的名义,顺理成章地来到市里,是在沾对方的光。

而为了赚大钱,为了活下去,利用一些不那么好的人,在余兰英看来并不寒碜。

余兰英心里这么想,等邢立骁来到市里跟她们母女汇合,提出这个建议时,她也是这么对他说的。

邢立骁听完后眉毛皱得很紧,但他没有一口拒绝余兰英的提议,只是沉默良久后问:“你觉得村里干部会故意针对我们?”

“他们针对的不一定是我们,但他们一定想要钱。”

其实前世,村里那些干部没有刻意针对过他们,动手害死邢立骁,并伪造借条,想要侵吞他们手里股份的一直都是李平坤。

他们会在余兰英想要争抢股份时偏向李平坤,一是因为他愿意让渡利益,二是因为李平坤姓李。

而李,是东平村最大的姓,村委里至少有一半干部姓李。

虽然他们和李平坤的关系早出了五服,但论起字辈,都沾亲带故,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更愿意帮他。

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利益。

邢立骁没有前世的记忆,所以他虽然觉得村委那些人靠不住,但同时又觉得那些不至于故意针对他们。

但在余兰英看来,前世他们能为了利益,和李平坤狼狈为奸,这辈子就可能为了利益,给他们使绊子。

此外,前世李平坤为什么敢对邢立骁动手?

不就是觉得他无父无母,余家也只是普通人家吗?

如果她的计划能成功,邢立骁多了个在沪市当大老板,甚至是当大干部的亲爹,李平坤再觊觎煤矿的股份和钱,恐怕也会犹豫再三。

余兰英不好直接说李平坤心黑手狠,但她可以提醒邢立骁,他们为什么决定卖股份,又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去沪市。

邢立骁确实不想和蒋学兵再有牵连,蒋学兵刚回城那会,他心里还存着些念想,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妈也郁郁寡欢去世,他就当没这个爹了。

何况按照余兰英说的办,虽然不算沾蒋学兵的光,也是给人做脸。

这些年,村里人提起蒋学兵总没几句好话,甚至没少嘀咕他回城也过不好日子,虽然沪市是大城市,但再大的城市也有穷人,大家觉得他回城了兴许也是穷光蛋。

虽然这种说法里藏着嫉妒,但他听着高兴,他是不希望蒋学兵过好日子的。

可要拿蒋学兵当靠山,必然要帮他吹牛,到时候村里口风兴许就变了,没准大家还会觉得蒋学兵抛妻弃子回城是好事。

一想到那种可能,邢立骁就很不甘心。

但听到余兰英的提醒,他冷静了下来。

人活着,才能不甘心,才能去怨恨。

为了逞一时之气,放弃为活下去增加筹码的机会,才是真的傻。

而且村里人骂几句有什么用,他们口风本就多变,以前他穷的时候,村里人说起他也没几句好话。

他们骂得再难听,也伤不到远在沪市的蒋学兵一根毫毛。

何况,他已经不是一个人,他有妻子,有孩子,他也该为了她们,放下心里那些不甘。

他的母亲、外公,肯定也会希望他能平安活下去。

毕竟,只有活下去,才会有希望。

[1][2][3]来自网络

国庆快乐哦[垂耳兔头][垂耳兔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更多筹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