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九十年代迁居沪上 > 第13章 蒋学兵的信

九十年代迁居沪上 第13章 蒋学兵的信

作者:流烟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02:02:09 来源:文学城

对东平村绝大多数人来说,沪市是一座很遥远的城市。

这个遥远,指的不是距离。

论距离,深市离得也很远,但因为近年去深市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东平村村委隔三差五能收到从深市寄回的信件包裹,大家就不觉得深市很远了。

沪市则不同,虽然它也是大城市,但考虑去哪里打工时,大家一般的不会想到它,因为那里工作没那么好找,工资也不一定有深市高。

村里没有人去,这座城市地位又很特殊,村里人想到它,自然觉得很遥远。

也因为这样,何东走后,负责整理信件,并发布通知让人来取信的蔡志刚,在看到这封沪市来信时愣了一下,然后嘀咕问道:“蒋学兵?这人是谁?”

话落看到收件人信息,好奇问,“邢立骁在沪市还有亲戚?”

挣捧着报纸,悠哉喝茶的村主任李爱民起先没反应过来,闻言也是一愣,半秒后才将蔡志刚前后两句话联系起来,说道:“什么亲戚,那是他爹。”

蔡志刚今年二十四,很多事并不怎么清楚,只影影绰绰听过些流言,想也不想道:“他爹不是不要他们母子了吗?怎么突然寄信过来?”

李爱民觉得,要不是蔡志刚亲爹是书记,他是真不想搭理这人。

邢立骁只比他大两岁,不仅还清了邢老头去世前的欠债,还靠自己盖了房、买了车、娶了媳妇。

如今他的收入,在整个东平村都是拔尖的。

再看蔡志刚,也就比邢立骁小两岁,还干啥啥不成,进村委好几年,也就能干干整理分发信件这种杂活。

这也就算了,他说话也不过脑子。

蒋学兵回城后是十来年没音信,显然不怎么把邢立骁母子放在心上。

但人是会变的,蒋学兵再怎么狠心,邢立骁也是他亲生儿子。

何况邢立骁都二十多了,现在认回去,非但不用他花钱养,等他老了还能给他养老,稳赚不赔的买卖,他当然愿意寄信回来。

李爱民虽然也算是看着蔡志刚长大的,但对着这么个二百五,实在很难生出爱护之情,这会也懒得解释,只伸手说:“信给我看看。”

蔡志刚粗心,也可能是没脑子,知道来信人是邢立骁亲爹后,光顾着琢磨他为什么来信了,信封上的重要信息一点都没在意。

但李爱民不同,他在村委干了二十来年,虽然当初和蔡志刚亲爹竞争书记职位时败了,心计却并不差。

拿到信封后,他第一眼看到的是寄件人地址栏填写的一行字。

“李叔你怎么了?”

见李爱民猛地坐直了身体,蔡志刚疑惑问道,也凑过来看信封,来回看了三遍,他也没看出这信封有什么特别的,自言自语道:“什么也没有啊,李叔你怎么这么激动?”

李爱民忍住翻白眼的冲动,指着寄件人地址说:“寄件人地址这里写的,杨湾区人民政府家属院,这几个字看到了吗?”

“啊,看到了,怎么了吗?”

李爱民深吸口气,想还好蔡志刚不是他儿子,也还好他儿子没这么蠢,不然他要气死。

心里这么吐槽,李爱民面上却不怎么看得出嫌弃,语气里甚至还藏着些许激动:“像这种政府家属院,住的一般都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就是说,这个蒋学兵,很有可能在沪市杨湾区政府工作!”

沪市是直辖市,属于省级行政区,也就是和也就是和他们省政府同级别。而沪市下面的区政府,则差不多和石城这样的地级市同级。

也就是说,蒋学兵很有可能是在市级政府工作。

他虽然是个村主任,也就是俗称的村长,但其实是村民选举上来的,不算国家干部。

而平时工作中,她经常打交道的是镇上干部,县里去得都少,更不用说市政府的干部了。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他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他。

不,不对,县里的干部他都没什么机会见到,所以就算碰面,他也大概率认不出来对方。

何况那是沪市这样特大城市的市级单位,正常来说,他这辈子都不一定能跟人搭上边。

可现在,他们村出了个在沪市区政府工作的人。

好吧,蒋学兵也不算他们村的人,只是因为下乡,在他们村待过十来年。而且回城后,他就再没跟他们村的人有过联系。

但蒋学兵不还有个儿子吗?

虽然很多年里,蒋学兵都对邢立骁不闻不问,但如果没有修复关系的想法,他肯定不会寄这封信回来。

他跟邢立骁有了联络,就是跟他们村有了联络。

虽说沪市离得很远,就算有了联系,对他的工作也起不到什么帮助,更不用指望能借着蒋学兵调动过去。

但他去不了沪市,正在读高中的小儿子总有机会。

只要有这层关系在,以后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想到这里,蒋学兵不由庆幸,还好这些年他虽然没有特别关照过邢立骁,但也没有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

尤其近几年,邢立骁发展好了后,他们关系处得还不错。

不同于李爱民想着要跟邢立骁搞好关系,蔡志刚听完他的话后,心里却不怎么舒服。

在村里,邢立骁从小就有点别人家孩子的意思的,自从上学,成绩就没下过年级前三,中考更是不出意外地考上了县一中。

那时候,人人都说他是未来的大学生。

听说当初他辍学,一中的老师还来了几次东平村,为了劝他回去继续读书,还跟学校申请了补助。

为此,连他爸都有点犹豫,要不要出手干预,跟他那些债主谈谈,至少把利息给他免了,或者降一些,不要算复利。

但东平村不是以宗族为主的村子,那些全村一个姓的,规矩虽然多,可族里要是能出一个读书苗子,村里说什么都会帮一把。

东平村因为混居,是没有这观念的,尤其邢立骁亲爹还是知青,母亲这边的长辈又都死绝了,在村里早没牵绊。

万一现在给他行方便,允许他参加工作再还债,可他去了大城市后就反悔了,再无音信,村里那些人借出去的钱怎么办?

说到底,也是他亲爹太狠了,连亲儿子都能不管,村里那些借钱的人,实在很难相信他考上大学走出去后,还会回来还债。

所以到最后,他爹也没伸手帮忙。

邢立骁辍学以后,就再没人拿他当别人家的孩子了,甚至很多人看不起他穷,背着一身债。

他们这些生活在他光环下的人,也终于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直到近几年,邢立骁日子越过越好,他爸又念叨起来,总让他跟人学一学。

蔡志刚从来都把这种话当成耳旁风,在他看来,邢立骁是能赚钱,可有钱不如有权,平时他们碰面,邢立骁不还得笑着给他分烟吗?

他爸今年才五十出头,至少还能在这位置上干十年,等他爸退了,李爱民升上去,他接李爱民村主任的位置总没问题吧?

这世道就是这样,有本事的不如会投胎的。

不巧,他就是那个会投胎的。

结果现在告诉他,邢立骁亲爹疑似发达了,他这颗心啊,就跟浸在了柠檬水里一样,酸得很。

不止心里酸,蔡志刚说出来的话也满是酸意:“就算寄件地址填的是政府家属院,也不代表邢立骁亲爹在政府工作吧?”

虽然他没脑子,但也知道这话说不过去,顿了顿又说,“也许,他爹只是在政府单位家属院看大门?”

李爱民闻言,侧过头默默翻了个白眼,心里又骂一声蠢货。

蒋学兵一走十几年,对邢立骁母子不闻不问,要是混得不好,他能有脸写这封信?既然写了,就说明他混得不差。

少说也是个基层干事。

但蔡志刚又不是他儿子,他没什么教导的心思,更懒得跟蠢货多说,只道:“既然整理好了信件,就早点把通知发了吧。”

察觉出李爱民不想搭理自己,蔡志刚暗暗咬牙,磨蹭好一会,才拿着信件去广播室。

发布通知过程中,还故意漏了邢立骁。

但村委外面马路上就有一个喇叭,蔡志刚发布广播的时候,李爱民坐在办公室里竖耳朵听着呢。

他发完通知一回来,李爱民就问了起来,蔡志刚没办法,只好打哈哈说:“我这不是想到他在山上吗?离得远,就算通知了他也听不见,就说晚点把信给他送去。”

李爱民哪里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不就是因为嫉妒,不想把信给邢立骁吗?

这会他提出来,蔡志刚倒是不会再动歪心思,但他还想知道信里写了什么,哪能真让蔡志刚真把信给人送到家,便说:“他媳妇又没上山,你发通知,让他媳妇来拿信也是一样的。”

蔡志刚也不是真心想把信送上门,便拍马屁道:“还是主任你聪明,我现在就去补通知。”

说完忙不迭回了播音室开机器,对着话筒清了清嗓子说:“各位村民请注意,各位村民请注意,现发布一则通知,信件未取的还有邢立骁,邢立骁本人或家属听到,请尽快来村委办公室取信。”

……

因为上一辈受教育的不多,所以蔡志刚不仅要负责通知村民取信,还要给他们读信。

他是很不耐烦这工作的,但他爸觉得他性子太浮躁,又考虑到村里干部都是通过选举产生,而这工作虽然琐碎,却很适合积攒威信,就把他钉在这岗位上了。

也因为这样,那些不识字的拿到信后不会直接回家,而是留在这里,等蔡志刚读信。

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也都不闲着,会凑在一起炫耀子女,这个说我孩子收入过千了,那个说我孩子隔三差五寄东西回来。

而最终目的,就是想让其他人都知道,自己子女不仅孝顺,在外混得也好。

但今天,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蔡志刚桌上那封沪市来信吸引,不仅忘了炫耀子女,还讨论得热火朝天。

“蒋学兵混得不错啊,都住进政府家属院了,他不会当上干部了吧?”

“当上干部也是个白眼狼,当初邢丽云对他多好啊,还给他生了儿子,结果政策下来,他拍拍屁股就走了,这么多年一封信都不寄回来,狠的哟!”

“你们说,他为什么突然寄信回来?”

“谁知道……”

几人正讨论着,有眼尖的看到余兰英走进来,连忙咳嗽一声,并大声笑道:“兰英,你来拿立骁的信啊?”

余兰英当没听到他们的议论,应和说道:“对。”

“来来来,信在这里。”有人拿起桌上的信,交到余兰英手上,又指着桌上一张表单说,“你在上面签个名,或者画个圈就行了。”

余兰英按照对方说的签名,再起身时拿起信件,似是在看寄信人信息。

自她进来便不再说话的几人中,有人沉不住气问:“兰英,你知道这上面写的寄信人是谁不?”

信封上的地址是余兰英根据前世记忆写下,再让邢立骁誊抄的,她自然知道蒋学兵是谁,但这会她装傻说:“是谁?”

“你公公啊!”

一听她们的对话,其他人也忍不住了,七嘴八舌道:“他一走这么多年没音信,现在突然写信回来,说不定没好事。”

“不会是知道立骁现在日子好过了,想借钱吧?”

知道余兰英来拿信,特意从隔壁办公室回来的李爱民听到这话,重重咳嗽了两声说道:“你们说的都是什么话,学兵向来是个有本事的,回城后怎么可能混得不好?这次写信回来,没准是有要紧事。”

几人闻言,纷纷撇嘴。

什么有本事啊,蒋学兵要真厉害,怎么在乡下这么多年,连个干部老师都没当上?

哦也不对,在回城这件事上,人是挺有本事的,婚离得那叫一个雷厉风行。

心里正嘀咕着,便听李爱民又说:“正巧大家都在,小余你要不把信拆了,要是有需要帮忙的,我去找老蔡,一定给你们想办法。”

李爱民话音一落,不管是觉得蒋学兵混得好还是不好,写信回来是良心发现还是别有用心的,都附和起来:“没错,兰英你把信拆了,要是他打什么歪主意,我们帮你想办法。”

“什么?你说信是写给立骁的,你不好拆,你们可是夫妻,写给他的信就是写给你的,有什么不好意思拆的?”

“对啊,你现在不看,万一蒋学兵写信回来是为了要钱怎么办?到时候立骁放不下父子亲情答应了,又怕你生气,瞒着把钱寄过去,你不就亏大了吗?”

“要是立骁回来跟你发脾气,你跟我们说,我们帮你说他。”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终于把原本就不怎么坚定的余兰英说得狠下了心:“那好吧,我先拆信看一眼。”

说着撕开信封,展开信纸,一目十行地看起来。

浏览过程中,她的嘴巴渐渐张大,整个人都像是懵住了,看得大家越来越好奇,连蔡志刚都竖起了耳朵,信件读得颠三倒四。

不止蔡志刚,听他读信的也被办公室另一边的热闹吸引,恨不得自己也凑过去听,根本顾不上儿子的来信。

看完信,余兰英捂住胸口,深深吸了口气。

大家看她这模样,再也克制不住好奇心,纷纷问道:“兰英,信上说了什么?”

“是好事还是坏事啊?”

“不是找你们要钱的吧?”

余兰英看着有点飘飘然,反应都慢了半拍,好一会才回应道:“啊,不是,没要钱。”

“那他写信回来干什么?”

“是……”

余兰英欲言又止,脸上表情像是高兴,又有点怪异,李爱民看着再忍不住,从她手里拿过信问:“我能读一读不?”

余兰英没有说行,但手上已经松了信纸,李爱民就当她同意了,低头开始读信。

自他开始读信,办公室里一惊一乍的惊呼声就没停过:

“什么?蒋学兵回城后考上大学了?”

“什么?蒋学兵毕业后分配进了政府单位工作?他去年还升职当上了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什么?蒋学兵这些年一直没孩子,只有邢立骁这一个血脉,现在打算把他接过去,还房子工作都给他准备好了?”

等李爱民念完信,办公室里除了余兰英,心里都开始泛酸了。

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邢家这几年日子是过得越来越好了,但他们是真没想到,邢立骁的发达会来得这么快。

就这么一封信的功夫,他就摇身一变成为沪市人了?

余兰英: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

中秋节快乐[垂耳兔头]

另本文明天入v,凌晨有万字更新,夹子前章节还有红包掉落哦~

推下预收,求收藏~

《六零之我在串联路上当侦探》

一觉醒来,王静云发现自己穿成了六十年代热血上头,不顾家人劝阻和同学一起参加串联的高中生。

她在心里算算时间,发现马上就是上山下乡,

而原身家里上有姐下有弟,未来处境大大不妙,于是果断决定坐车返乡。

可当她提出返程,却从同学口中得知,串联期间他们拿着学生证,就可以白吃白住免费坐车。

前世当了十年社畜,一朝猝死哪都没有去成的王静云果断改变主意:

“能不能免费旅游无所谓,我主要是想好好感受祖国山河大好风光,以便日后能更好地为建设国家出力。”

*

上火车前,王静云以为自己这一路能吃好喝好看好风景,

却没想到刚下火车入住招待所,同行学生中有人意外身死。

凭借前世看遍侦探小说以及影视作品的经验,也为了洗脱自身嫌疑,王静云果断冲了。

而招待所密室杀人案后,还有雪夜荒郊抛尸案、大年夜灭门案……

随着一桩桩命案真相被查出,王静云也渐渐成为了闻名全国的少年侦探。

串联还未结束,各地派出所便争相邀请她入职。

王静云:“诶?我这就有铁饭碗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蒋学兵的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