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九漏鱼科举养夫郎 > 第51章 嘴乖

九漏鱼科举养夫郎 第51章 嘴乖

作者:其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2:29:53 来源:文学城

初九这日,沈延青破天荒逃了半日的五经课,吃过午饭便早早下山去了。

他先去替陆敏一去家中传信,林氏看了书信,心中了然,笑盈盈地沈延青去安顿云穗,又让两口儿傍晚到家中吃饭。

沈延青连忙应了,遂去了言瑞宅中。

小绿见是沈郎君来了,忙说云公子刚到不久,这会子正跟她家少爷喝茶。

两人边走边说来到小花厅,言瑞惊讶沈延青今日来得这么早,算了算时间,暗忖这人难不成是逃课来的?

他见沈延青一来,云穗就巴巴地贴了上去,好一阵嘘寒问暖,忍不住偷笑。

言瑞见沈延青帮云穗提了行李,知道两人要去住店,好一解相思,也不出言挽留,只对沈延青说:“沈郎君,你明日须得带穗儿到我这儿吃饭,我与穗儿也是一月一会,你也得让我们两个亲热亲热不是?”

云穗闻言脸霎时就红了,含羞带怯地看着好友,沈延青笑笑,说明日会上门叨扰用饭,还请三公子莫嫌他吃得多。

言瑞听了这话才算满意,挥着小手绢送小两口出门。

沈延青背着背篓,掂量着比前几回沉了许多,心思一转,又有几分窃喜。

肯定是老婆担心他苦夏,这才多带了些好吃的给自己。思及此,他忍不住摩挲握在掌中的手背。

云穗感到手背的瘙痒,仰头望了望嘴角上扬的某人,忍不住回握得更紧了些。

连着两回住店,掌柜与夫夫两个都熟稔了,忙让小二领他们去了老房间,还送了一壶上好的茉莉香片。

“穗穗,师娘让咱们晚上去家里吃饭。”沈延青蹲着倒腾背篓里的罐子。

“诶,那正好把这腌菜给师娘送去。”云穗指了一个黑陶罐。

沈延青手上一顿,看了一眼漆黑的大陶罐,原来大的是给师娘的,小的才是给自己的。

云穗寻了块布来,仔仔细细将罐子表面蹭了一遍。上回去先生家做客,师娘喜欢他做的腌菜,夸了好几回,想来师娘是喜欢吃的,这回他多做了些,原本打算让沈延青送去,没成想还有机会亲手送。

沈延青叉着腰看老婆擦罐子,看了半晌下楼要了桶水回来,两人擦了脸颈身子,云穗换了身干净的衣裳,又重新梳了头。

两人捯饬到日落时分才急急出门。

路上,沈延青买了筐脆李送与师娘,林氏见两口儿这般有心,对两人愈发喜爱,忙让婆子端香茶上果子,又让婆子去把扇轮抬到堂屋里。

凉风习习驱散了夏日的炎热,这会儿陆敏一还没回来,林氏便坐着招待夫夫二人。

她今日收到陆敏一的手信,便知夫君想让自己做什么。

“延青呐,你如今学《尚书》着实不易,那书中疑惑可都整理好了?”

沈延青忙从袖中掏出一卷纸,起身呈给了林氏。

林氏也是书香门第家的小姐,颇有些学识,接过细细看了一遍才道:“五经晦涩,我虽识得几个字却不大通,待会儿九娘子来了,你可向她讨教。”

九娘子?沈延青掀眼问:“师娘说的九娘子可是裴澈的母亲陆夫人?”

林氏道:“正是她了。延青,你可莫小瞧了他,她的学问不比她兄弟们少。”

“学生不敢。”沈延青连忙拱手,“上次陆夫人评了学生的文章,学生获益匪浅。”

林氏闻言笑道:“你有长进就好,九娘子天生聪明,是过目成诵,又自小充作男儿教养,学问都是老尚书相公手把手教的,她三岁识千字,五岁背毛诗,七岁通诗词歌赋,九岁便能作文,若她是个男子汉,只怕早点了状元。”

沈延青大惊,他没想到陆夫人竟这般才高,不过他来自现代,愣了两瞬也就缓过来了。

林氏见他面露惊诧,唇角勾了勾,又接着说:“延青你也算有造化,前面你们两口儿救了澈儿,与她结了善缘,后面进了黎阳书院又恰好碰着我夫君了,若没有这两个机缘,只怕难有今日。”

沈延青连忙起身,说了几句捧陆家兄妹的漂亮话,又说其中没有师娘斡旋招待,只怕此事也难成。林氏见这后生模样漂亮,说话做事更漂亮,心里愈发喜欢,忍不住多跟他闲说几句。

“你们这些考科举的小子大多只钻研一经,可我们九娘子在闺阁时便熟读五经了,她和大哥,就是如今在京城做侍郎的那位能干人儿,他俩都是老尚书相公亲自教授的《尚书》,大哥是当年的五魁首,能耐得不行,但我瞧着老尚书相公从来都骂大哥愚钝,九娘子聪慧,恨不得两人调个个儿,我私心觉得九娘子治经兴许比大哥还强些,待会子你可得好生问问她,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沈延青听了这话,心道陆讲郎哪里是带他来开小灶,简直就是带他来吃满汉全席了。

林氏与陆敏一是在京城成的婚,当时陆敏君还待字闺中,两人关系极好,林氏生怕这后生小瞧了女子,不愿向陆敏君请教,耽误了自己的学业,于是说了许多陆敏君的聪明事儿。

沈延青坐在一边,只当是在听传奇,同时心中也暗暗遗憾,要是这陆夫人生在现代......

“三嫂嫂,我来迟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林氏见陆敏君来了,忙请她上座。陆敏君见沈延青夫夫也在此处,打趣了两人两句,见云穗脸红了才作罢。

“澈儿都开蒙念书了,怎的这嘴还跟在家做姑娘时似的。”林氏嗔了陆敏君两句,又挑了几个松子吹了皮盛到小银盘里让丫头端给云穗。

陆敏君也拈起两粒松子,笑道:“我如今就在家里住,可不就跟做姑娘时一样。”

姑嫂两人笑了两句,林氏见天儿还早,估摸着陆敏一才下学,便让沈延青先讨教学问,问好了刚好吃饭。

陆敏君闻言,长长“哦”了一声,“我说呢,巴巴的喊我来吃晚饭,原来嫂嫂是让我替哥哥劳碌,好让他躲清闲。”

林氏拍了下妹妹的手,嗔道:“又浑说。延青如今治《尚书》,你哥哥又不钻研此道,恐耽误了他上进,你是闺阁的女诸生、五魁首,这不才寻了你来。我还特意让厨房炖了你爱喝的竹荪乌鸡汤,快些给孩子解了惑,咱们就喝汤去。”

陆敏君笑笑,让沈延青到跟前来。沈延青恭敬地呈上自己先前整理好的问题,陆敏君扫了一眼,问道:“你经师是何人?”

“是李元梅李讲郎。”

“李元梅啊,怪不得。”陆敏君笑了笑,“他性子有些乖僻,你入不了他的眼也是常事。”

“还请夫人受累赐教。”说着,沈延青便十分严肃地躬身作揖,俨然一副虚心求教的姿态。

算起来沈延青是陆家的恩人,陆敏君又十分喜欢吴娘子,自然对沈延青青眼有加,否则就算是陆敏一的面子也请不到她来给一个小书生解惑。

“你听一遍记得住么?”陆敏君道。

话音刚落,林氏就赶紧让丫鬟拿了笔墨纸张来,好让沈延青记录。

陆敏君见沈延青拿好了笔,这才为他讲解疑问。

沈延青听着听着后背的汗毛就竖了起来,陆敏君张口便能引经据典,除了《尚书》原文倒背如流,就连《尚书》的相关教辅,譬如《尚书蔡传订误》、《蔡传辨疑》等,都能信手拈来。

听到最后,沈延青对陆敏君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感叹陆夫人之才不让李元梅。

而且陆夫人心思细腻,察觉他听不大懂时还会换浅显语言再说一次,管这一点就又胜了李元梅一筹。沈延青不禁想,若是陆夫人能到黎阳书院教书就好了。

解完纸上疑惑,陆敏君见沈延青木木的,便问是不是她讲的不够清晰,沈延青连忙道:“您讲得极好,只是学生觉得《尚书》十分深奥,学生愚钝,也不知何时能像您这般融会贯通,信手拈来。”

陆敏君轻笑一声,道:“原来你在担心这个,你没有五经根基,如今才不过治经月余,能有这个水平,提出这些疑问,已然很好了。”

沈延青顿了顿,拱手道:“学生愚钝,敢问先生是如何学习这《尚书》的?”

陆敏君双瞳圆睁,忙道:“我不过随口胡诌几句,可担不起你一句先生。今日我心情好,你既问我,那我也随便说说,只是你别当真。李讲郎才学出众,你还是得跟着他学。”

“学生洗耳恭听。”

“《尚书》虽难,但十三经里当属《易经》最难,你不必畏难悲叹,多花些时间就是了。你回去先把这《尚书》五十九篇读透背透,不要错漏。我知道这里面有些篇目科举必然不会考,甚至最是诘屈聱牙,但一书篇目自有联系,万不可断,切记切记。”

“学生明白了,谢先生教诲。”沈延青恭敬道。

“陆先生,说了这会子话,渴了吧,快喝杯茶润润嗓子。”说着林氏就捧着茶盏送到了陆敏君唇边。

陆敏君见嫂子打趣自己,也没躲,就着她的手喝了半盏茶。

几人又等了一阵,陆敏一身边的小童进来传话,说老爷在路上遇见了黄教谕,今晚有个诗会,他晚些才能回来,让夫人不必等他吃饭。

林氏听完,让小童跟回去,让老爷少喝些酒。

林氏招呼众人吃饭,笑道:“他不回来正好,省得他在席间问延青的学问,汤都不香了。”说着便左手拉云穗,右手拉小姑,嘴上还领着沈延青,几人热热闹闹地吃饭去了。

沈延青虽是外男,但却是小辈,又是客人,何况还有云穗在,几人坐在一桌吃也不算逾矩。

饭间,林氏见云穗怯怯的,便亲手给他端汤布菜,颇为照顾。

陆敏君喝了小半碗汤,看了半晌沈延青才道:“横竖我在家也无事,以后逢九的日子我都会到三哥哥家吃晚饭,你平素若有什么疑问,可以来问我。”

沈延青听了这话,忙起身躬身作揖,感激不尽。

林氏听了轻笑一声:“哎哟,那以后每月逢九我家可热闹了。”接着看向沈延青道:“你嘴乖,以后到家里别买东西,我也不管你学问进益,横竖逢九到家里来,给我家添添人气儿就行了。”

沈延青微微一笑,拱手应允。

宝宝们不好意思嗷,昨晚吃了褪黑素,码着码着直接睡着了[笑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1章 嘴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