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九漏鱼科举养夫郎 > 第48章 巨款

九漏鱼科举养夫郎 第48章 巨款

作者:其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2:29:53 来源:文学城

腌萝卜被瓜分见底,但大家吃得意犹未尽。

商皓嘉又盛了一碗粥来,见腌萝卜没了,大呼失望,一屁股坐在沈延青对面,咽了口唾沫问道:“沈君,我记得你每次与云兄团聚后会带两罐腌菜上山......”

“没有了!”沈延青打断道,心想你小子竟还得陇望蜀!

竖着耳朵的众人一听没了指望,齐齐叹了口气。

内舍的新同学囫囵完粥饭,一脸艳羡地看向沈延青,道:“沈兄,我们不知你已经成亲了,竟还娶了这样一位巧手,当真是羡慕啊。”

不少人附和,有人叹道:“沈兄不是黎阳人士,令正每月不惜奔波百里,只为你加餐小菜,我何时才能有这样一位贤妻。”

“罢罢罢,成亲也得看命,也不是人人都像沈君这般好命。”内舍中年长成家之人想到自家的悍妇,不禁苦笑连连,“沈君,你夫郎对你真好,羡煞我也,羡煞我也!”

沈延青嘿嘿一笑,看着腌菜罐子,脑海中浮现出与云穗相处的暮暮朝朝。

害羞温柔的神态,微微撒娇的口吻,无微不至的关心......

不过才分开两日,思念的潮又泛滥起来。

许是受了沈延青的刺激,全书院年龄最小的汤达仁竟然掉了眼泪。

“呜呜呜,都三个多月了没回家了,我想吃家里做的糟鹅。”

汤达仁身若修竹,身量偏高,看着像十五六岁,其实今年才十三岁,还是个半大孩子。

经汤达仁这么一嚎,众人也难免不受影响,特别是外地学子,不免思起乡来。

年长些的温裁不免温声劝道:“再熬些时日吧,待到了七月放农假,咱们就可回家探亲了。”

内舍除了沈延青等新升入的,其余都是去年和千年入学的老生,有人安慰道:“贤弟莫忧心,咱们书院虽然一年只放两次大假,但一次便放一月有余,你家便是在最远的省城也能留许多时日。”

黎阳书院一年放两次大家,一次是七月中旬到中秋节后的农假,一次是正月的冬假,正好赶上两个大节,让学生们与家人团圆。

沈延青默了默,还有两个月就能回平康了,该说不说,他也真想老娘了。

经过午饭思乡这一插曲,大家午间学习愈发认真了,毕竟放假回家时要带夏季季考成绩回去,若考得好,也好让家人高兴高兴。

过了两日,山里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整日不停。

赵固言撑着伞,见沈延青左手抱着一沓纸稿便喊了句:“延青,我帮你撑伞罢。”

沈延青朝他笑笑,钻进了赵固言伞下。

赵固言选《礼》为本经,沈延青选《尚书》为本经,两人一起从外舍升入内舍,又都分在李元梅座下,两人经常一起出入南斋,故而熟络起来。

到了玉蟾堂,裴沅见两人同伞而来,走到沈延青身边,酸溜溜地说:“你最近跟赵兄走得挺近啊。”

沈延青听这语气就知道裴大公子吃味了,忙凑到他耳边笑道:“走得近是近,但我还是跟子沁走得最近。”

裴沅听了这话心里舒畅,但依旧摆着个冰块脸,装模作样地咳了一声才说:“你心里明白就好。”

两人闲扯两句便到了上课时间,截搭题课程过去了一半,刘辽让小童拿来两块题板,说今天下午就做这两道题,验验他们前些日子进益了多少。

因是突然袭击,众人都没准备,个个面露难色,心道这刘讲郎还真是不按常理出牌,一把年纪了却是个顽童心性。

刘老头看到这些小子如此神情,竭力憋笑。

沈延青看着题目——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

沈延青:?

前半句出自《大学》——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沈延青看一眼就想到了出处。

可这后半句是什么鬼......

诗云便是出自《诗经》,可他只跟赖秀才学了个把月诗经,是个只会“呦呦鹿鸣,荷叶浮萍”的半吊子,这后半句别说什么意思,便是出处他都不晓得。

沈延青深吸一口气,没有被第一道截搭题搞掉心态,直接转战第二道题目。

沈延青:......

第二道题也是前半句出自四书,后半句出自五经。

人不光在无语的时候会笑,人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也会笑,会尴尬地笑,会命苦地笑,譬如现在的沈延青。

沈延青假装研墨,实则偷瞟观察其他人,左右同窗也都一副吃了苍蝇的表情,他顿时松了一大口气。

反正这是课堂小考,不计入月考,沈延青胡编乱造了两篇文章交了。

刘辽看着座下学子抓耳挠腮,忖量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教授完截搭题,他便要教授选修课《诗》,若到时候逃课的学生太多,他这张老脸往哪里搁,还是先下手为强,给这些小娃子一个下马威,煞煞他们的傲气为妙。

香烛燃尽,众人灰头土脸地交了文章,难受得连晚饭都吃不下去了。

膳夫见众人恹恹的,心里纳闷,不该呀,今日他特意做了味重的辣菜,怎么一个个的不爱吃,难不成盐放少了?

刘辽在南斋批改文章,诸位讲郎见了,忙劝老人家先去用饭,这文章他们帮着批改就是了。

“来来来,你们快来瞧瞧这两人的文章。”刘辽忙朝几个后生招手。

众讲郎忙围了上去。

刘辽摸着胡子笑道:“咱们书院今年当真招了几个好苗子,这裴沅和秦霄我瞧着有大才,若是明年下场想必能拿一县案首,以后若有造化,三元及第也未可知。”

李元梅扫完也点了点头:“前辈此题出得刁钻,后半句乃是五经中的冷僻句子,这两人却答得公正圆融,想来已将五经精学了一遍,小小年纪能有这番学识,确实前途无量。”

刘辽眼睛一亮,又想了想两人的样貌,笑道:“连李传胪都这样说,看来咱们书院十年内兴许又能出个探花郎啰。”

一本地讲郎叹道:“这两个孩子虽好,但非我黎阳人士,而是平康县人。”

众人都闻弦歌而知雅意,就算裴沅秦霄中了状元那也是平康县的政绩,与他们黎阳县无关。若这两个孩子是黎阳县人,到时候中了进士,他们书院的拨款只怕还能再多几成。

一讲郎笑道:“不是咱们黎阳人也无妨,只要是我们书院出去的就行。”

众人闻言皆笑称是。

几个年轻讲郎帮着刘辽看文章,不过半把个时辰就全数批改好了。

连着下了五六日雨,总算在旬假前夕停住了,众学生看着晴朗天空,换上鲜衣,浩浩汤汤,奔向山下。

五月二十这日,是沈延青与群芳楼约好见面的日子。

沈延青起了个大早,认认真真捯饬一番才下山进城。

他也不慌,先去城中小摊吃了一碗馄饨才优哉游哉地踱去友来茶坊。

刚一进去与伙计搭了话,便被请去了二楼的一间雅舍。

推开门,不见群芳楼老鸨,而是一个清癯的中年男人端坐其间,男人见沈延青来了,忙起身问好。

男人姓张,乃是群芳楼的账房,受老鸨之托来黎阳与沈延青交易。

张生从怀中掏出一个荷包,狭长的狐狸眼闪烁着精光:“沈郎君是爽快人,快人快语,我们也无需虚与委蛇,银货两讫,各自便宜。”

沈延青没想到给钱的比他这收钱的还急,笑道:“莫急莫急,先让我看看银票不迟。”

张生打开荷包掏出几张薄纸,手上一顿,问:“某只是小小账房,成日与算盘打交道,并不懂舞乐,妈妈说郎君要交与某两支曲子的乐谱,可否先拿与某一看。”

“这是自然。”沈延青从袖中掏出一沓纸,分作两份,“这谱子我一首用黑墨写,一首用朱砂写,页下标了序号,你拿回去,给那会弹琵琶的一瞧,她自然能看懂。”

张生翻了翻,又看了一眼沈延青的面容,见他神色坦荡才又说:“郎君费心了,这是郎君在信中说的价钱,妈妈兑成了银票,您点点。”

沈延青是个版权大户,他对版权管得很严,但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可没有版权意识,群芳楼拿他的曲子去商演不可能按次收费,所以他便在信里说买断。

一首曲子还是十五两,不过是十五两黄金。

沈延青本以为那老鸨会讨价还价,他都打算慢慢磨了,没想到人家一口答应了。

也是,这年头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十五两黄金不过洒洒水啦。

按照现在的金银汇率,一两金能兑十五两银,两首曲子沈延青能赚四百五十两银子。

沈延青接过银票清点,四张百两面额的,一张五十两面额的,全国票号钱庄都可兑换。

沈延青将银票还了回去,拱手道:“在下有一不情之请,还请张兄成全。”

张生问何事。

“我乃寒门出身,不曾使过银票,还劳烦张兄陪我走一趟,教我如何兑换银子,我也好放心。”

张生自然应允,两人呷了口茶便下楼去了一家钱庄。

沈延青并非不懂这些,他只是怕这银票有诈,毕竟这么大一笔钱,还是谨慎些为好。

两人到了钱庄,将那张五十两的兑了,掌柜见他兑得多,还送了一个带锁的小箱子,不过多收了二百文的箱钱。

银货两讫,张生揣着乐谱急匆匆出城了。

沈延青身怀巨款,一时有些苦恼。

这钱是存着,还是投资,投资的话是买房置地,还是放贷?

沈延青甩了甩头。

算了,还是先给老婆买礼物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8章 巨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