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公开课·三问三答
本节提要:开场、三问三答、反向质证、FAQ附录。
观测记录:039|040|041|042
───────────────────────────────────
◆观测记录 039|开环 好的公开课要问清楚问题边界,再给可操作的出路。
摘自白芷的教案扉页,2024年10月
文化馆的小剧场里,几乎座无虚席。
空气中漂浮着一种混合着期待、好奇与些许焦虑的复杂气息。来的大多是孩子的父母,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话题无外乎是孩子的教育、夫妻的相处、以及对这场主题听起来有些“玄奥”的公开课的猜测。
“亲密关系中的系统思维?听起来像是给工程师上的课。”一个父亲小声对妻子说。
“听听看吧,万一有用呢。”妻子回答,眼神里带着一丝不确定的希望。
安岚选了后排一个靠墙的角落坐下。她不想被任何人注意到,只想做一个纯粹的、不带任何身份标签的观察者。她看着台上的那块黑板,看着讲台,看着讲台旁那盏孤零零的、散发着暖光的落地灯,心里有一种奇异的、近乎不真实的平静。
叶台长走上台,他没有拿讲稿,只是像在自家院子里跟邻居聊天一样,轻松地开了场。“各位家长,晚上好。今天我们不聊星星,我们聊聊人。天上的星星,轨道算得再准,偶尔也会被别的小行星撞一下。我们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比星星的轨道复杂多了,更容易‘撞车’。”
台下传来一阵善意的笑声。
“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特别的‘领航员’,她会教我们,如何在我们自己的‘关系轨道’上,设置一个更科学的导航系统。她就是我们县中学的白芷老师。”
掌声响了起来,不算热烈,但很礼貌。
白芷从舞台的侧面,安静地走了上来。她穿了一件简单的白色棉质衬衫,一条深蓝色的长裤,和平底鞋。没有化妆,头发只是简单地束在脑后。她整个人,就像她的穿着一样,干净、利落,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她走到讲台中央,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先对着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她拿起一支粉笔,转身,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五个字:
“稳定不是静止”
她的字,和她的人一样,没有锋利的笔锋,却自有一种沉静的力量。那五个字,像五颗被精确放置在夜空中的星,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小剧场里,窃窃私语声消失了。所有人都看着台上的那个身影,和她身后的那五个字。
“晚上好。”白芷终于开口,她的声音不高,透过麦克风,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角落。“今天,我们不讲大道理,我们只做三件事。”
她伸出手指,在空中点了点。
“第一,问三个关于亲密关系的核心问题。”
“第二,给出三种可以带回家直接操作的系统方法。”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课程的最后,请你们用自己的真实案例,来对我给出的方法,进行一次反向的质证。”
这番开场白,彻底颠覆了台下所有人的预期。它不像一场讲座,更像一个工作坊,一个逻辑严谨、目标明确、并且欢迎挑战的互动实验。它清晰地定义了这场讲座的边界:不提供唯一的真理,只提供可操作的工具,并邀请使用者亲自验证其有效性。
安岚坐在后排,看着台上的白芷,心里涌起一股陌生的、混杂着骄傲与欣赏的情绪。她见过作为朋友的白芷,温柔、体贴;她见过作为老师的白芷,耐心、细致;但她从未见过此刻的白芷——一个学者,一个思考者,一个站在公共舞台上,用知识和理性,散发着安静光芒的专业人士。
她忽然明白了,白芷身上那种独特的吸引力,不仅仅来自于她的善良和温柔,更来自于她内在的、那个强大而有序的逻辑内核。她处理世界的方式,和她处理知识的方式,是一以贯之的。
就在这时,安岚注意到,前排有几个家长,已经悄悄地拿出了手机,打开了录音功能。这个小小的动作,像一个无声的肯定,证明了白芷的开场,已经成功地抓住了这些最挑剔、也最务实的听众的心。
【侧记】
安岚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今天的第一行笔记:
“她没有试图给出一个封闭的、完美的答案。她只是提供了一个‘开环’的工具包,然后把‘闭环’的权利,交还给每个使用者自己。”
本话钩子:
白芷在黑板上,写下了第一个问题:“靠近,为什么会累?”
开环控制(Open-Loop Control)是控制系统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控制器的输出不受被控对象输出的反馈影响。与之相对的是闭环控制(Closed-Loop Control),它会根据输出反馈来调整控制行为。白芷的讲座模式,就是一种典型的“开环”教学。她不试图提供一个包治百病的“万能解药”(闭环),因为她深知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特的复杂系统。相反,她提供的是一套清晰、普适的分析工具和操作方法(开环指令),然后鼓励听众将这些工具带回自己的“系统”中去实践、去调整、去形成自己的“闭-环反馈”。这是一种高级的智慧,也是对个体能动性的最大尊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8章 第10节第37话|开场|开环控制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