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惊鸿客 > 第2章 第二回

惊鸿客 第2章 第二回

作者:相见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4 16:54:51 来源:文学城

虽已至寒冬,朱雀大街上仍是热闹非常。晨光如碎金般斜斜铺在青石板上,将昨夜的薄霜照得晶莹。巷口卖花担子的梅花还带着露水,香气被寒风一吹,丝丝缕缕地散开。往来人群纷来沓至,直叫人在这数九寒天里也生出一丝暖气来。

薛芸拢了拢身上天水碧斗篷,风帽边缘一圈银狐软毛蹭得脸颊微痒。她里头穿着一件粉蓝绫缎小袄,领口密密绣着缠枝玉兰,在曦微中流转着水波似的纹路。底下是月白综裙,行动间裙摆如静水微澜。发间一支银丝累珠蝴蝶簪,翅翼薄如蝉翼,其上缀着的淡蓝宝石碎光流转,仿佛随时要振翅飞入这晨光里。

“姑娘,就这样溜出来不要紧吗?若被夫人发现了可怎么办……”因着天冷,若英整个人都裹在厚袄子里,脸皱成一团。

薛芸摇头,道:“无妨,她今日受邀赴宴不在府中。我们早些回去便不会被她发现了。”她眨了眨眼,笑道:“若英,过来些。”

若英依言照做,下一瞬便被捧住脸,整个人被冰到惊声:“姑娘——!”

薛芸这才笑着作罢:“好,不逗你了。饿了吗?前头好似有家馄饨,去看看。”

离着摊子尚有几步路便有香味扑鼻而来,薛芸来了兴致:“看来我们运气不错!”随即她加快脚步,拣了张掉漆的长凳坐下,掏出几枚铜钱来,朗声道:“老人家,来两碗馄饨。”

那老翁瞧着已是知天命的年纪,寒冬里也只穿着一件单薄袄子,沟壑纵横的脸上挤出个笑。他颤巍巍地从木桶里捞出馄饨,馄饨皮薄如蝉翼,透出里头粉嫩的馅料,在翻涌的骨汤里一滚便微微鼓起,像初春河塘里苏醒的小鱼。

他端来两碗馄饨,道:“姑娘尝尝小老儿这手艺,非是我自夸,这条街上数我家的馄饨最好吃!”然他瞧见薛芸递过来的铜钱,又露出一点难色:“姑娘……一碗馄饨十文钱。如今盐税涨了三成,炭税翻了一番,连这挑子占的寸许地方,也要收地皮钱。小老儿若不加价,只怕连这糊口的营生也做不下去了。”

薛芸一愣,面上现出一点薄红来:“对不住,我不常出门,对这些不甚清楚。”随即又从荷包里找出几枚铜钱递了过去。

热汤入喉的瞬间,一股暖意顺着喉管淌下去,直落到胃里,将那盘踞了一夜的寒气都驱散了些许。面皮虽厚,却在唇齿间嚼出几分踏实的麦香;馅料虽瘦,却因着那老翁舍得撒的一小撮胡椒,竟也泛起些辛辣的鲜香。汤底是久熬的骨头汤,浮着几点油星,咸淡恰好,暖融融地熨帖着五脏庙。

薛芸正低头吹散汤匙边的热气,邻座一瘦削书生粗嘎的嗓音便硬生生撞进耳膜:“这天当真是愈发冷了,今早上这风一吹,冻得人是通体生寒啊。”

“可不是。不过长安的冷还算不得什么,喝碗热汤倒也暖和了。听说北地那头才真真叫一个冷字——出去走一圈人都要冻成冰雕哩!”另一胖书生将醋壶顿在桌上,他袖口沾着油渍,声音却洪亮得盖过了锅灶的沸腾。

瘦书生急忙咽下口中食物:“正因如此近来与北狄的战事才有所停歇,那镇北将军陆家也要回来述职。要我说这陆家实在平庸得很,驻守边塞这么多年竟无甚建树。”

“原先的主将陆大人一年前战亡了,如今主持大局的是他那尚未及冠的二儿子,虽说打了几场胜仗,但毕竟年少,如何能肩负起戍边大任?”胖书生颔首道。

听了这番话,馄饨的暖意霎时凝在喉间。薛芸看见老翁默默往炉后缩了缩,佝偻的脊背像张拉满的弓。若英不安地瞥了她一眼,欲言又止。

“要我说,朝廷就该发兵直捣黄龙!区区北狄,何足挂齿?”胖书生将碗沿敲得叮当响,唾沫星子溅在油腻的桌面上,“派去的那几万将士,分明是畏首畏尾……”

他对面的瘦削书生忙不迭附和:“正是!若让我等执掌兵符,不出三月必能……”

薛芸的汤碗逐渐见底,那书生二人也愈发兴奋,说到“用火攻最妙,管他军民牲畜”时,薛芸突然放下陶匙,瓷器相击的脆响截断了激昂论调。

“姑娘?”若英轻声唤她。

她起身,斗篷在寒风里划出一道弧度。这两书生叫她想起自己那说比唱好听、正事却一件做不成的爹,看来都是一路人。“这馄饨味道不错。希望下次再来,”薛芸撇了一眼旁边两书生,“莫遇见扫兴的人。”

雪光刺得人眼底发疼,那些关于边关的妄语仍在身后翻涌,却很快被风吹散,碎成天地间无用的尘埃。

朱雀大街上各类小摊、店铺星罗云布,薛芸主仆二人沿途边走边看,拐了又拐,走过好几条街道方在一间书画铺子前停住。此处远离主街道,却是入城的必经之路。

百川轩。

这是一座飞檐翘角的二层小楼,檐角悬着两串铜铃,风过时便与门前流水合奏。推开黑漆木门,一股松烟墨香扑面而来。这是她娘留给她为数不多的嫁妆铺子,表面上卖些书画,实则探听消息。虽这般说,可薛芸不过一个深宅里的姑娘,又无多少人脉,不过寻到些表面内容,好叫她不必两眼一抹黑。

步入店内,一楼大堂以青砖铺地,四壁皆作月洞式壁龛。正东主墙上悬着丈二长的《千里江山图》,靛青石绿层层皴染,远峰隐在烟云里,近处渔舟桅杆上栖着白鹭。两侧壁龛分置卷轴,轴头垂着丝绦,标注着“文同墨竹”等签牌。

中央长案上,天青釉笔洗盛了半池清水,旁边摞着册页,最上一张画着墨兰,题字“空谷幽芳”。柜台后立着个穿靛蓝直裰的伙计,正用麈尾拂去多宝格上的浮尘,见人进来也不急招呼,笑指着墙边乌木架,那里错落摆了些山水折扇,近来很受文人墨客的喜欢。

薛芸问:“我上次来寻的画卷如今可有?”

伙计点头笑道:“有的,姑娘请随我这边来。”

薛芸点头,回首对若英道:“你便在此等我。”

沿楼梯而上,二楼三面开窗,日光透过绿纱窗落进来,正照着屏风上金碧山水。南面整墙用湘竹帘隔成十二格,每格悬一幅小品:墨梅横斜、没骨芍药、四月芳菲等等。东边茶室摆了张香几,供着插有白梅的花瓶,墙角的青铜雀炉正吐着缕缕篆烟,这便是掌柜与贵客品茗论画之处了。

墙上挂着一幅《雪岭孤松图》,笔力遒劲,气象森然,落款是“栖云居士”——这是她在书画圈里的名号,京中不少文人雅士都追捧她的画作,却无人知晓竟是深闺女子的手笔。

当薛芸提笔蘸墨,她便不再是薛家大小姐,亦不是待嫁棋子,她只是“栖云居士”。

这世道于她,是薛府高墙内无形规矩,是未来深宅里重重束缚。

唯有在铺开宣纸前,在笔墨纵横间,她才是自由的。

她的画不拘一格,全凭心性。

她画市井百态,勾勒茶楼酒肆里喧闹众生、贩夫走卒脸上烟火尘色。

——那是多叫人心生向往的鲜活人间。

她画山鬼夜行,幽林深处,精怪披萝带荔,于月下狂舞,墨色淋漓。

——那是对礼法和规范的挑衅与背离。

她也画云海观日,山川壮丽,云涛翻涌,红日喷薄而出,气象万千。

——那是内心不为人知的豪情与辽阔。

她笔下既有工笔花鸟的极致精微,也有泼墨山水的放达不羁;既有文人雅士推崇的淡远意境,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被视为不入流的、充满野趣甚至戾气的题材。

那些追捧栖云居士的人,试图从画风中揣测她的年龄、经历,认定她是位胸有丘壑、遍历山河的隐逸名士。无人想到,这变化莫测、不拘一格的笔墨,竟出自一位年轻女子之手。

对薛芸而言,作画不是为了取悦谁,也不是为了维持什么才名。不过是一种本能,是她在这囚笼般的规矩体统中,为自己开辟的唯一一处可以自由呼吸的天地。

在这里,她不必遵循任何规则。她笔画她心,想到什么,便画什么。

方寸宣纸之上,她即是主宰。每一笔落下,都是对现实无声的反抗。

唯有此时,她才觉得自己是完整而真实地活着。

楼下铜铃轻响,掌柜赵伯言自雅集归来,怀中还抱着新裱的册页。上楼时窗边一群麻雀扑棱棱飞过,将墨香搅散在满室浮动的光影里。

“姑娘,”赵伯言递上一杯热茶,声音压得很低:“您要的东西已经查到了。”

薛芸捧着茶杯,指尖微微发凉。自日前薛晟同她说过成亲一事,薛芸实难安心。她对所谓的夫婿一无所知,如何敢这样一无所知地嫁过去。

因而,今日出门真正目的实是探听对方消息。

赵伯言接着道:“靖阳侯家有两房,这李三公子是二房的长子,名唤李仲禄。大房的李将军手握兵符权利不小,但二房长辈早已离世,只余李三公子和他姐姐。李三公子如今住在李将军府中,他姐姐则入了宫,不过品阶不高。”

是个和她一样,没有爹娘疼爱的啊。

不过对方是天人永隔,她……只当聊胜于无罢。

薛芸垂下眼帘,看着茶汤里浮沉的叶梗,问道:“他人如何?”

“听闻李三公子年方十七,性情温和,熟读诗书,也有些功夫在身。他写得一手好字,做文章亦是不错,大抵明年便会参加科举。”

薛芸放下茶杯,目光掠过壁上悬挂的几幅时兴画作,最终落在一幅气象苍茫的《寒江独钓》上:“包上这幅吧。总要有个由头,才好交代今日出门的事。”

赵伯言会意,利落将画取下。这画卷纸色微黄,墨色沉郁,的确像是值得专程出门求购的藏品。他用素锦将画卷好,放入楠木匣中,动作轻缓仔细。

薛芸接过沉甸甸的画匣,指尖传来楠木微凉的触感,笑道:“多谢掌柜,这便是我要的。辛苦您费心去寻了。”

赵伯言忙道:“不敢当,姑娘满意即可。”

“告辞。”

“姑娘慢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