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今朝芳林 > 第9章 叹秋水敛锋芒

今朝芳林 第9章 叹秋水敛锋芒

作者:妘十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7 09:27:59 来源:文学城

暄德三年夏,塞北西

褚军营地熙熙攘攘,放哨亭上站岗的士兵远望着天边,酷暑的骄阳照在人身上,本是难掩焦躁的气温,然而军队在短暂的阶段性胜利中集体长舒了一口气后,竟都浑然不觉,军营各部门各司其职,梳理战局,统计库存,火头兵忙里忙外,预备着夜晚小憩的庆功宴。

帅帐内,中年的将军糊着满脸的胡茬不修边幅,他一手还没来得及褪去身上染血的盔甲,另一手便“啪”一声拍在了他身旁正打了盆水洗脸的小青年背上。

陈将军大笑着:“谨行,这一战可得亏你呢,我看我啊都可以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回乡种地了。”

虞珵豪不谦虚地接受了这一声夸赞,他直起腰来,抹了把脸,脱了身上被汗水浸透的衣衫,他也玩笑道:“快捂好你的位置吧老陈!”

陈将军被此人臭不要脸与大逆不道的嘴脸给震惊住了:“……嘿你小子,给根儿杆就往上爬?”

虞珵哈哈大笑起来。

少年的眼里锃亮,帅帐前挂起的门帘让阳光一丝不漏地落在了他的身上,他大笑着,带着缀在他脸上不断滑落的水珠也闪起光来。

正这时,有一道声音由远及近——

“小将军,我还没反应过来呢你就直取了敌将首级,我看呐,这比当年的我还要胜三分,你说是吧,老陈。”

来人是陈将军的副将。

陈将军闻言踢了他一脚:

“你个更不要脸的,谁跟你比了。”

陈将军的副将不老,三十来岁的样子,长得颇为一副老实相,说话却总是没溜儿,跟在陈将军身边打仗已经十来年了,没有家底祖缘,凭着一身天赋武力,年纪轻轻便坐到了副将的位子。

陈将军一胳膊拐过他的脖子,张嘴就是胡扯:“你小子啊,诶呦当年也不知道是谁,头一回上战场,还没出兵呢,先一股尿骚味散开来了。”

副将闻言脸一红:“诶你滚滚滚,别在这儿瞎造谣我,当年我就一个小兵,混在队里离你十万八千里远呢,你闻到个鬼啊。”

陈将军一惊:“哟!你还真尿啦?”

副将:“……”

副将暂时忘了“将军”两个字怎么写,扑到人身上就是一顿挠。

“陈业舟——”

虞珵见两位前辈吵得正欢,也没多说什么,笑着便默默退出了帐子。

手里拎着自己的衣服往前走了两步,他眼瞧着一个手中拿着信的小兵叫了他一声,朝他跑来,虞珵心里一喜:“肯定是祁莘那小子给我来信了!”

数月后,京城

这一日祁莘碰巧赶上休沐,在收到某位在塞北每天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却依旧不得消停的小子的信后,便一个人踱步到庭院的石凳上,拆开了信封。

祁莘其实不用读就知道,虞珵那小子回回扯这扯那,尽扯些什么用都没有的鸡毛蒜皮的淡,好像军旅生活有多好玩似的。

然而饶是这样,祁莘却依旧把信从到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读了一遍,他偏头笑笑,叹了口气。

虞珵那人就是这样啊,无限的精力没处安放,无论多么枯燥乏味的生活,都能被他从中找出点趣来。

只是这一日祁莘把信读到最后,不由地一愣,因为那个在他印象里从来嘴硬又不服输的少年在信的最后却又另起一行道——

骗你的,我快累死了。

这一年的秋天同往常一样如约而至,祁家庭院里的银杏树叶开始慢慢泛黄。

祁莘记得那日自己窝在院落的一角里坐了很久,盯着那封远自塞北而来的全篇谎话的书信,他看了很久,久到金黄的杏叶开始凋敝,久到此后整整数年,他依然飘着一缕魂魄盘旋在那封信的左右,不肯离去。

祁家的老管家看着出神的祁莘,出声提醒道:“少爷,和罗大人约定会面的时间到了。”

祁莘折起信封:“来了。”

秋天的第一片银杏叶落了——

十一月末,远北的战势进入白热化,然而中央的军需补给却几番延误。

四年三月,最后一批物资匆匆赶到,北部西边战事进入收尾阶段,这场旷日持久的暴乱似乎终于要结束了。

然而现实却总不尽如人意。

四月的某一日,陈将军在帅帐的几里外被人发现尸体,周身全无伤痕或打斗痕迹。

紧急封锁后这一消息甚至还没来得及报送给中央便不胫而走,人们来不及哀悼,匈奴人的兵戈便卷土重来,给失去将领的行伍兜头一棍。

事态急转直下,褚军向南撤退,陈将军的副官也在一次撤退行动中为掩护众人而牺牲。

就在匈奴人沾沾自喜自负势不可挡之际,虞谨行临危受命,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夜月偷袭,混乱中只身取下敌方主将首级,局势再一次逆转——

褚军重整旗鼓,绕行自东北面突破敌军防线,打断敌方攻势。

急势下匈奴王亲征,然而依然无济于事。

七月初,匈奴正式投降,于月末随回京述职的军队入京,签订和平条约。

自此,一切尘埃落定。

虞谨行因功被授予北部主将之职,接替了陈将军的位置。

少年被兵戈交锋的戾气敛去了笑意,磨尖了棱角,不见了温柔乡里养大的灵气,不见了江湖浪荡滋养的洒脱,浑身裹满风沙,无声肃立于殿堂中心。

临危受命的虞将军一语成谶,当年军帐中无心一句玩笑话如回旋镖一般正中自己的眉心。

兜头打了他个措手不及,于是再回不了头。

可虞珵还是下意识地往一边张望——

他见到了他的父亲,也见到了许多曾经出征前祝福过他的人,他们有人赞叹,有人巴结,有人暗地里揣测、唾弃,其实看好或不看好,他都未曾在意过。

然而这偌大的殿堂,却独独少了他最想见到的人。

虞珵像一位久经风霜的旅人,急着寻觅一处避风港。

他奔走在京都奢靡的街道上,无心多停留一秒,他弯弯绕绕进了那条曾经穿梭过无数次的小巷中,见到了两个扑腾吵闹的少年人的虚影。

他不信他人说出口的话,一定要亲眼见到,他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回趟家,最后却揣着粗气怔愣于眼前斑驳萧索的祁家宅院……

那个他曾经挂怀于心,曾寄予多少音书的人,真的走了。

“祁家这回啊,是真的没落了。”

退朝路上,被虞珵询问的同僚跟他说——

前年西南地区严重旱灾,成片成片的农田几近绝收,引发的饥荒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死伤。朝廷闻奏,派官员调查后拨粮拨款,那时被命新官上任的祁莘便是事件的主要负责人。

虞珵说,这个他知道。

他还知道,西南那片区域是旱灾高发区,突发时常年依靠中央与各地拨粮款治标不治本,祁莘走访邻国旱区,求得耐旱作物后推广西南。

为确保作物的适应性与存活率,他特地去叨扰了他师兄解决了作物因地制宜的问题,他师兄为此还特地走了趟西南。

他还记得,那次祁莘还在信里半开玩笑般地对他说:“还有啊,你可别瞎操什么没必要的心,放心啊,你们的粮草管够!”

“那你知道后来发生什么了吗?”同僚的问话拉回了虞珵的思绪。

虞珵晃了晃神,他一时有些想不起来。

后来……

虞珵想起来了,那是他和祁莘的最后一封书信,后来,便再没有“后来”了。

其实仔细想想,分开的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两人根本就没写过几封信,为数不多的那几封,还是在分别后的前半段时光里写的。

这混乱的年岁里,无论朝野与沙场,又有几分片刻的功夫能够写封书信呢?

同僚告诉他,后来——

后来,祁钟瑶因功晋升,本安安分分地混着日子、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祁家再一次以破竹之势在朝堂占得一席之位。

然而,祁莘的父亲祁舒臣,半辈子无功无过,前半生沾了祖上的光,混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左右逢源,后半生沾了儿子的光,更是如鱼得水,本可以就这样安分守己地安度晚年,却不知是人老了糊涂了,还是半辈子活得太顺,人入中年愈发贪得无厌起来,祁老爷竟私自敛财,贪污受贿。

事端败露后自愧不堪面对现实,夜里趁下人不注意,阒然于祖辈祠堂自缢。

茶余饭后的闲人说啊,祁家这一辈的当家算是毁了几代人的清白——

“老子都这样了,儿子又能好到哪里去?”

“就是,表面上两袖清风,背地里指不定在哪儿搜刮民脂民膏呢。”

“那哪儿能止,多少代人的世族了,肯定是祖辈的传承呀。”

“……”

祁莘不堪受辱,径自解佩辞官,离京后便销声匿迹。

皇上念及旧情,对此事便不再予以追究。

“我不信。”虞珵从嗓子眼里发出了声音。

“小将军,人磨圆实点吧,这可不兴说啊。”

少年将军轻飘飘三个字落地没被任何人听到,他莽撞地闯入曾留有两个少年人身影的每一处角落,却遍寻不到那人留给他的,哪怕一丁点讯息。

你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你怎么走得这般决绝?

……

虞珵最终驻足在了祁家那棵已许久无人问津的银杏树下,他知道祁莘以前最喜欢坐在那树底下的石凳上发呆了。

透过时间的光影,恍惚间,虞珵仿佛又一次看到了那个银杏树底下撑着头、百无聊赖地摆弄着几片树叶子的少年。

最后虞珵深吸一口气,收起眼底的红晕,默默退出了这片可能被时间遗落了的角落。

走出门的刹那,少年将军再看不出任何破绽。

八月

在一处远离皇都的偏远乡村集镇上,一名头戴斗笠的黑衣男子从一辆行进中堆满了茅草的牛车上无声息地落了地,走进一家客栈,他只身坐到客栈一楼靠窗的一角桌位,要了一壶茶,然后摘掉了自己的斗笠。

“诶诶听说了吗,就那去打仗的什么侯的儿子,立功了呢。”

“呦呵,我还当那贵人堆里出来的小少爷是想去做个英雄梦呢,带着一帮仆从,去边塞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

“可还不止呢,这回回京呐,皇帝都给他封将军了,据说是接替了陈将军的位置。”

“真的假的?”

“你消息怎么这么滞后呢。”

……

黑衣男子听着邻桌边的客人聊得热火朝天,听着那茶余饭后里作为谈资的年轻将军被几叹有为,他一手撑着头,一手把玩着桌上的茶盏,不知想到了什么,偏头低低地一笑——

感谢阅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叹秋水敛锋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