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金丝雀软饭硬吃怎么办 > 第33章 上头

金丝雀软饭硬吃怎么办 第33章 上头

作者:名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9 21:22:06 来源:文学城

小罗说得没错。

灯光师这活儿,说是技术岗,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贺易凡一开始还以为得学点舞台编程、控台指令之类的高深玩意儿,实际从各方渠道了解了一番才明白:春岸剧团用的不是那些动辄几万块的智能控台,而是二十年前流行的传统型,开关清楚,通道有限,连灯光调色都靠拨钮和滑杆。网上的教程一抓一大把,连设备图纸都有人翻译好了。

一套流程看完,贺易凡自信满满:这玩意儿听着专业,其实只要眼力劲准、反应快,最多再有点对舞台节奏的敏感,就能应付得来。

看出了贺易凡内心松动,小罗开始邀功:“不过说正经的,”,小罗拍拍屁股站起来,手肘抵了抵贺易凡的肩膀,“现在这个岗位也挺难得的。你要是真想做,我就去跟老太太说一声——那边其实没打算公开招人,老太太替你抢了个名额。”

“……原来我这职位是走后门的?”贺易凡挑眉。

“不是后门,是友情通道啦,”,小罗振振有词地道,“你就想吧——咱们剧团这年头请不起专业的,能上手的都跟着大剧组走了。你这样又熟人又上道的,可不抢你抢谁?”

仔细想想,倒也是那么回事。

春岸剧团本就是个老旧地方,好像多么高大上,每年也接不少商演,实际就是个草台班子,各种设备能省则省,更别提什么“全职灯光师”了。

这活儿搁别人身上是勉强糊口的兼职,可搁贺易凡这……他一日两趟都得来这儿转悠,既然坐着看戏不如坐着调灯,还有点工资拿,何乐而不为?

“那我等会儿去亲自感谢下老太太,”,贺易凡道。这个老太太平时嘴上半点不饶人,不过看样子已经把他看成了自己人,遇到什么好事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

在报名之后第二天,贺易凡接到了试岗的通知。

推开后台的门,一股潮味混着消毒水气味迎面而来。贺易凡被带进了后台一间隔出来的小屋。

那是个向着舞台后侧高处探出的狭长空间,门外贴着一张“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的红纸条,屋内却比外头安静许多。前面是一整排滑杆控台,后墙上挂着几件旧外套,木制地板踩上去吱吱响,暴露出了它的实际“年龄”。

灯光师姓鲁,大家都叫他“鲁工”,是个五十来岁的男人,瘦得干巴巴,头发梳得服帖,嗓音却格外有精神。一见面就丢给贺易凡一摞打印好的图纸和通道表,说:“你先别急着动手,先把灯位图看明白。”

贺易凡把东西抱着坐下,视线扫过窗外。那窗子用的是单向玻璃,从里面可以完整俯瞰舞台,外头却看不清屋内。角度不错,既能观察演员走位,又不会干扰演出。

第一场彩排是为一场“红色主题教育”进校园的演出准备的,主要面向附近小学的学生群体。节目以舞蹈为主,结合情景表演,意在寓教于乐,把革命题材用更轻盈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

贺易凡坐在控台后的小隔间里,从这处略高的位置能清晰俯瞰整个舞台,有些新奇——他以往只在观众席里看过表演,从来没坐过这个视角。

舞台上,一群青年演员正排练开场舞:红绸飞舞、长鼓响亮、动作整齐利落,时而跑位成列,时而扭转腾挪,配着背景画面上的山河图景,有一种仿旧年代宣传片般的审美,节奏快而干净,情绪昂扬,却并不显得做作。

春岸剧团实际运转常常捉襟见肘,人手紧缺是常态,舞台却又多,演出排得密密麻麻。真正大型的、对外售票的商业演出,才会由舞监提前编排好灯光总谱:每一盏灯的位置、类型、色温、亮度、变化时间、灯光走向,全都写进细致的cue表里,由舞监或灯光师在控台上逐条走点操作,精确得像程序执行。

但对于眼前这种公益性质的演出,比如这场面向小学师生的爱国主题表演,就没那么讲究了。往往只有一份简单的纸质cue表,甚至干脆连表都没有,靠的就是现场“感应式”操作:灯光师目不转睛盯着排练场,凭经验判断该亮该暗、哪里该留灯、哪里该灭,节奏和氛围全靠手感把握。说得好听是临场艺术感,说得不好听,就是“靠混”——当然,鲁工有自己的一套说法。

“这种题材啊,讲究‘明亮’,但不是一味把光打死,要有层次,”,鲁工眼睛盯着灯区通道,手上不断切换色温与角度,“比如现在这段,有人转身用红绸扫场,你就不能让灯光淹过去,要空出位置来配合动作的‘走光’轨迹。”

贺易凡听得仔细,不时低头在小本本上记几句。

半个小时后,这场排练告一段落。演员下场前鞠了一躬,灯光缓缓收暗。

在舞蹈演员们下场后的十几分钟内,贺易凡趁着空档握住滑杆,实际操作了一遍。最开始确实很紧张,毕竟自己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影响到整个舞台,他指尖甚至都微微出了点汗。但几个回合下来,他发现操作比想象中顺——通道清楚,灯具反应灵敏,只要心里有画面,操作不难掌控。

剧场外面传来了人声,想来是下一波排练要开始了。

“我试试?”贺易凡跃跃欲试,手刚伸向控台,却被鲁工拦住了。

“别急,接下来不能练,”,老灯光师头也不抬,“商演最后一轮排练,要是你一按错把人打成绿脸,台柱子能掀了这后台。”

“……这么凶?”贺易凡下意识问。

“凶不凶你一会儿看,”,鲁工抬手指了指舞台,“那就是我们剧团最挑演出的主角。”

贺易凡不以为意,认为老师傅是太夸张了,就算是舞蹈演员,归根到底也是打工嘛,上班的事情需要这样斤斤计较?

他偏过头去,在看清舞台上那人时愣住了——是季修白。

贺易凡知道季修白舞跳的好,但是……竟然已经到台柱子的地步了吗?

“别看他年纪不大,选节目比老太太还拧——什么演出肯上,什么不肯上,全凭他一句话,”,鲁工倒像有点佩服,“但凡他肯跳的场子,就没有不出效果的。”

贺易凡没接话。他对季修白的认真是有所了解的:季修白对每一场演出的把控几近偏执,有时候甚至为了一束灯的角度、一道光的色温和舞监吵翻。不是普通的执拗,类似某种洁癖,也或许是某种……逃避方式。

灯光再次亮起,舞台中央出现一个静默伫立的人影,白衣束袖,头戴飞天冠饰,袖口贴金而不喧哗。

音乐起时,那人缓缓转身。

是敦煌舞。

没有唱词,也没有对白,整个舞台上只听得见古乐和织出的风声,仿佛某个千年前的晨曦,从舞者指尖一点点被点亮。

他的动作并不激烈,甚至称得上柔和,袖带随着身形飘起又落下,像是壁画中拂过石壁的风,那种克制的力量感让人不由自主屏息凝视。

鲁工不知何时停下了讲解,只轻轻点了一句:“他是难得的,有‘感应光’的人……你懂我意思吧?”

贺易凡没有应声。

旋转、下腰、扬臂,都是古典舞基础,却因演出服和舞者身形而呈现出极强的空间感。衣摆翻飞时灯光正好扫过,如金粉飘洒,投在背景幕布上。

没有唱词,伴奏是一段低缓而空灵的曲子,像是黄沙漫漫,又像是千年石窟中的低语。

贺易凡没动。他不是舞蹈爱好者,也不懂舞种技法,但某一瞬间,他竟感觉时间像是慢了一下。

直到舞蹈结束,灯光一层层收束,鲁工又开始了他的夸夸模式:“看到没?刚才那个跳腰翻那段,我那灯下得多准?跟着节奏下光,台柱子一扬头,咱这脸一勾——简直天衣无缝。”

贺易凡却仿佛没听见,直到鲁工在他眼前朝他挥了下手,他才像慢了一拍似的低低“嗯”了一声,眼神还黏在刚才那一束金粉般的光里,久久没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