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锦世闲歌 > 第1章 第 1 章

锦世闲歌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幼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9 10:41:36 来源:文学城

我坐在榻上,听着外面的喧嚣。

伶人的吹打,士卒的笑闹,粗放而混杂。隔着行帐传来,更显得周围死寂一片。

帐内的一切都很简单,一榻,一案,一席,后面一只漆屏,旁边还立着整套锃亮的甲胄。

看得出这里住着一个准备随时拔营的主人,只不过将就婚礼的需要,榻上结了五彩新帐,地上铺了丝毯,案上摆了合卺之物。这极尽简单的一切,彰显了他对这个婚礼的全部诚意。

“主公麾下部将众多,闻得喜讯都来庆贺,将军走不开。”一个圆脸老妇走过来,替我将鬓上珠钗扶稳,和气地说,“夫人稍安勿躁。”

我将手中纨扇半遮,低头不语。

老妇似乎很满意,转而吩咐侍婢去备些洗漱用物,一会将军来了好伺候。

这老妇姓张,据说是我那位新姑氏的心腹,特地从雍都赶来为他们主公的长子操办婚礼。

没什么可慌的,因为不是第一次。

同样的蜜烛,同样的嫁衣,甚至嫁妆还是那些箱笼都不多不少。两次嫁人,前一番是从雍都嫁到莱阳,这次,婆家把我嫁给了别人。

先帝驾崩,争斗从内宫中蔓延开来,天下大乱。各地军阀争相割据,数载之后,河西霍屈雄起,挟天子迁都雍州,声势如日中天。

年初,霍屈与割据东方七郡的杨忠大战。杨忠连连败退,霍屈则乘胜追击。

上月,霍屈围莱阳,莱郡太守郭阈闻风,不战请降。

兵临城下,莱阳城内一片恐慌。郭阈的降书递出去,霍屈没有回应,却以当年同朝之谊为名,在军中设下酒宴,“请”郭阈出城叙旧。

郭阈不敢不去,战战兢兢地开了城门赴宴。霍屈倒是热情,美酒歌伎,高谈阔论。半酣时,他忽而笑问郭阈,说他听闻先帝司徒宋跃明的遗女在莱阳府中,确否?

一句话点醒郭阈,他唯唯连声,第二天就把宋跃明的女儿宋锦闲送到了营中。

没错,我,郭阈的儿媳。哦不,应该说是前任儿媳。

霍屈把我要来,是要把我嫁给他的长子,霍延。

我十五岁嫁来莱阳,如今已经二十。对于一个新妇来说,这年龄算是很老了。

那个素未谋面的夫君霍延,以前我从没听说过他。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在雍都的时候,霍延的父亲霍屈在洛阳任北部尉,而他的祖父霍举义虽然曾官至太尉,却已经告老在野。

在大小官吏多如牛毛的雍都,一个洛阳北部尉的儿子,即便他的出身也算高门,也仍然像牛毛里的一只虱子那样虚无。

很不幸,虱子也有变成吞人大虫的时候,现在,我就要嫁给这样一只大虫。

“夫人真美。”一名仆妇替我扶了扶头上的簪子,小声道,“比从前更好看了。”

“你见过我?”我问。

仆妇羞赧地抿唇笑笑,道:“见过,我是雍都人呢。”她的口音带着雍都特有的腔调,很是熟悉。

我颔首,没有言语。

张氏正领着几名侍婢东摆摆西放放,外面的声音骤然响亮,一阵凉风入内,烛光摇曳。

行帐的布帘被撩起,我看到一道身影立在门前,阴影交错,那身影如夜风般清冽,像要带走一室的烛光。

“将军来了。”张氏喜笑颜开,我身旁一名婢女连忙将我手中的纨扇摆正,把脸遮好。

眼前只剩下纨扇上洁白的经纬,踏云衔花的雀鸟后面,只能看到金黄的暗光氤氲流淌。

我听到丝毯上传来脚步声,声音不大,却能感到它的逼近。

烛光似乎被什么挡住,白底绣花的纨扇上只余阴影。我闻到一股陌生的味道,像青草中混着酒气和汗气,须臾,手上的纨扇被按了下去。

我抬眼。

背着光,那是一张全然陌生的脸。

嗯……唇形挺漂亮,不宽不厚,有点薄;脸型也不错,前庭饱满,鼻如悬胆,很有几分雍都纨绔引以为豪的那种精致——不过很可惜,他的肤色有些黑,而且眉毛太直太浓,眼睛太黑太深,尤其看着人的时候,眼底像藏着犀利的锐光……

看不多时,我赶紧垂眸。乳母曾经教导,女子面对男人的时候,要永远一副含羞带怯的样子。

周遭安静极了,我听到外面的军士仍在笑闹,并且能感觉到上方一道目光将自己脸上的每一寸扫过。

不知道是他喝了酒还是我脸上大红大白的脂粉涂得像个妖怪,他看了我很久,久到我低着头都觉得心底开始忐忑。

我记得上一次结婚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状况。那位夫婿不胜酒力,被人抬进来的时候已经像一滩泥,合卺酒都是第二天才补上的。

“将军,该合卺了呢。”幸好这时张氏开口,我听到面前的男人应了一声。

那嗓音低低,似漫不经心。

一名侍婢过来把我搀起,我眼观鼻鼻观心,缓缓迈步,身上的璎珞环佩撞击出清脆的叮叮声。

傧者引导我们隔案对坐,摄衽洗漱之后,赞者唱起祝词,二人分食盘中的肉,又饮下各自半边匏瓜中的酒。

苦味伴着酒气弥漫在口腔,我的眉头皱也不皱,用力咽了下去。

“同牢合卺,甘苦不避。”赞者微笑地说。

整个过程,我一直保持着一个雍都高门女子应有的风范,坐姿无可挑剔,没有抬眼。

正如二兄从前说的,装模作样是我的天性。

当所有人都退了出去,我坐在榻上,真真正正地与霍延独处一室。

外面吵闹的军士和伶人似乎都被逐走了,变得悄无声息。我身上琳琅的首饰和衣物都除去,脸上的盛妆也洗褪,身上只穿着轻薄的寝衣。

我看到霍延的脚朝我迈来,阴影覆下,未几,我的下巴被一只手轻轻抬起。

烛光点点,在他的脸后烂漫汇聚。

霍延看着我,那双眼睛幽深如夜,像一头兽安静地打量着它刚捕获的猎物。

“宋锦闲。”他开口了,声音低而缓慢,“司徒宋跃明之女,听说你父兄押往刑场之时,你披麻戴孝,一路丧歌相送,世人皆以为孝烈。”

他背书一样,罢了,唇角的阴影弯了弯:“我记错否?”

我的目光定在他的唇边。

“不错。”我平静地微笑。

其实,我的心里有些扫兴,甚至感到被惹恼了。这些年来,我少有喜事,本着得过且过之心,二婚都已经不计较了,他还提这些做什么?

下巴上的手松开,霍延在我的身旁坐下来。我听到他长长地呼吸一口气,躺倒在了榻上。

我忍不住回头,视线相触,忽然,他手臂一伸,我须臾已经被他按在了身下。

“将军……”那身体坚硬而沉重,我被压得难受,想把他推开。

“该唤夫君……”他手臂很有力,灼热的呼吸带着酒气。

那幽暗的眼底近在咫尺,我几乎能看清自己映在其中的脸,心忽然没有预兆地跳了起来。

他的脸和身体沉沉压下,我不由地紧紧闭上眼睛。

脑海如同绷紧的弦,我听说过这会很痛,严重的第二天都不能下地……

胡思乱想着,我等了会,却发现四周已然一片寂静。

咦?

我愣了愣,睁开眼睛。

身上,霍延仍瘫在我身上,脸却歪在一旁,平稳的呼吸中满是酒味。

这人已经睡得香甜。

***

我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天色大亮了。

身旁空荡荡的,半个人影也没有。我拉开被褥,下地的时候,脚碰到榻旁的铜盆,发出响动。

立刻有侍婢从帐外走进来。

“夫人醒了,夫人起身更衣吧。”她们向我行礼,当看到我身上的底衣,不约而同地怔了一下。

我知道她们想什么,我的底衣很整齐。衣带上的结还是昨夜绑的花式——昨晚这新房里什么也没发生。

“将军何在?”我向她们问道。

一名侍婢答道,“将军早起就去了营中,恐怕要夜里才回来。”

我望了望漆屏边上那个放盔甲的木架,空空如也。

“如此。”片刻,我若无其事地说,站起身,让她们服侍穿衣。

忽然记得自己十岁出头的时候,有一回,父亲的好友光禄勋周勃嫁女,我的乳母去看了回来,从嫁妆到门上的结彩絮絮叨叨地数落了一个月。她骄傲地对我说,我们家女君要是出嫁,雍都城中恐怕只有公主下降才能相比。

昨夜,我的新舅氏霍屈正在东边的胶郡忙着收拾苟延残喘的杨忠,未曾出席他儿子的婚礼。

没有六礼,没有母家送嫁,没有舅姑到场受拜,甚至第二日醒来夫君已经不在身边。这个二婚如此简陋,若乳母知道,不知道会怎样难过。

不过好在她已经去了,不用为这些烦恼。

当然,我不恨霍氏,因为这婚事我并非不情愿。

对于我来说,自从十四岁那年在大街上看着某人迎娶新妇,嫁谁都已经没了所谓。好合好合,能让日子好过些便是一桩好婚姻,不是么?

我没有等到晚上才见霍延,因为他午时就来了。

“大军拔营,夫人且返雍都。”他进门之后,对我的行礼只点了点头,开口就来了这么一句。

“即刻收拾物什,午后启程。”这是第二句。

不等我出声质疑或展现新妇的温婉体贴,他已经风一样转身出去了,就像来时一样。

侍婢们面面相觑。

“愣什么?快拾掇,午后便要启程!”张氏催促道。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忙分头收拾东西。

“将军还在征途,夫人当体谅才是。”张氏走过来对我说。

我淡笑,从容地昂着额头。

没什么体谅不体谅,因为有歉意才会有体谅。霍延方才说的话就是命令,没有一点愧疚的意思。

“丞相还在胶郡?”我问。

张氏道:“正是。”

我颔首,不再问话。

霍屈为何用一整个莱阳换我嫁给他的儿子,我清楚得很。

淮南宋氏,自高祖起就是一方大族,几百年来,族人出仕者辈出,食禄六百石以上的人能在家谱上占好几页纸。举国之中,像宋氏这样声名显赫的家族,亦屈指可数。

远的不说,单说我的祖父宋雍。他才学过人,为已故的桓帝所喜,未满四十岁当上司徒,成为本朝之中年纪最轻的三公。而他死后,我的父亲亦继任司徒,一直到先帝受卞后谗言,下令将宋氏灭族。

宋氏贤名响亮了几百年,又好治学养士,朝野之中人脉无数。

树大招风,这是先帝忌惮之所在。可风云难料,宋氏的祸根到这乱世,却成了我改变命路的吉星。

霍屈以割据起家,虽挟有天子,却为士人诟病。而宋氏虽倒,在天下士人中名声仍噪。霍屈要招贤纳士,要坐稳正统,于是有了我和霍延的婚姻。

宋氏只剩我一个人,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事了。

东西很快收拾好了,整整塞了两辆马车。霍延派了三百人护送我,领兵的是一名叫程茂的武将。

上车的时候,我远远望见霍延正在马上与一些人说话,他身旁一个文士模样的人我觉得眼熟,好一会才想起来,那是昨夜的赞者。

没多久,霍延跟他们说完话,转过身来。我能感觉到他目光落到了这边,未几,他策马走来。

我立在车旁,看着他在两步外下马,走到我面前。

“……夫君。”我行礼。

我原本想称他“将军”,忽而想起昨夜他说的话,于是临时改了口。

霍延对这个称呼似乎还算满意,“收拾好了么?”他问。

“禀将军,已收拾齐备。”我还没出声,一旁的张氏已经代我答话。

霍延颔首,对我说:“夫人,来见过王公。”

我诧异望去,只见他稍稍让到一边,身后,昨夜那位充任赞者的文士向我一礼,颜色和蔼:“琅琊王据,拜见夫人。”

那名号落入耳中,我有些愣怔。

王据,字仲宁,琅琊王氏之后,曾任青州牧。

我之所以知道他,是因为父亲同他相交甚好,时常能听到父亲对兄长们提起他。父亲说他有才学,可惜为人不懂变通,否则以其家世,留在京中能做到九卿以上。

面前这人须发花白,如果父亲还在,亦是相似的年纪……

“原来是王青州。”我还礼道。

王据笑而摇头,道:“夫人折煞在下,某离任青州久矣,如今不过一介布衣。”

霍延微笑,道:“王公在军中任军师祭酒,父亲闻得王公与丈人交好,特请为昨夜赞者。”

“原来如此。”我莞尔,望向王据,轻叹道,“我犹记得从前,吾父尝与诸兄提起王公,每每盛赞。如今之事,吾父若有知,当是欣慰。”

不知是我的话说得情深意切还是王据情意充沛,他的眼圈红了。

“当年某深陷远地,闻得夫人家事之时,已过去久矣。夫人当保重,今后若有难处,某当效犬马。”他长揖一礼,郑重道。

我低头:“多谢王公。”

王据又说了些送别之言,告退而去。

目视着他的身影远离,我收回目光,毫不意外地与霍延四目相触。

他注视着我,旷野的碧空下,双眸微眯,看不清其中。

“昨夜唐突了夫人。”他说,“我今日须往胶郡,还请夫人先返雍都。”

这话听起来仍然没什么诚意,我微微低头充作贤良,“夫君征战在外,妾并无怨怼。”

霍延没有说话,似乎在审视我。

“雍都虽有些远,道路却平坦易行。”少顷,他开口道,“程茂是我多年副将,可保无虞。”

我颔首:“敬诺。”

霍延朝我伸出手来。

我愣了愣,片刻才明白过来他是要扶我上车。我把手给他,那手臂坚实,一下把我扶到了车上。

“保重。”他最后道。

我躬身,柔顺地回道:“夫君保重。”

霍延没再言语,抽回手,朝驭者微微点头。

只听得车前一声叱喝,马车辚辚走起。

我的手指撩着车帏,遮掩地露着半张脸,一直望着霍延。直到出了辕门再也望不见,我才把车帏放下。

车内只有我一人,不必再装出任何姿态任何表情。我吁口气,懒懒地倚着木柱,把脚伸开。

车帏随着行进摇曳,光照不时透入,外面的景致纷纷掠过。忽然,我远远望见一个文士骑马立在路旁的山坡上,似乎望着这里。

王据?我微微挑眉。

方才的情景回忆起来,我对自己的表现挺满意。

这个世上,能让父亲称道的人不多。听说王据性情孤高,当年出任青州牧还是迫于家中尊长游说。霍屈能将他收入麾下,倒令我很是诧异。

不管怎么样,从王据的官职和霍延的态度,似乎是个颇受重视的人,与他交好,目前对我有益无弊。

至于故人,呵呵,狗屁的故人。

父亲事发时,往日的那些交好之人都似消失了一样,我不会忘记父亲和兄弟们被处死那日,只有我一人跟着囚车送别。

那些所谓的故人,即便在我面前哭得稀里哗啦,我心里也只有冷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