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金陵夜行录 > 第10章 第 10 章

金陵夜行录 第10章 第 10 章

作者:寒州谣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30 16:49:22 来源:文学城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

陈老爷看着陈实递过来的口供,瘫坐在席上,昏暗的灯光看不清他的神色,只是他的言辞还是如上次那般:“这是陈家和黄家之间的恩怨,实在是不好将诸位牵扯进来。”

姜嘱接过陈管家递过来的热茶塞到江直手里,又将披风在她身上罩好,更深露重,一不小心就容易着凉。江直先是安静的等姜嘱整理完披风,又喝了小半杯热茶,这才将茶水放到桌上,缓缓开口:

“信件已经送出去了吧,此去京城三千里,八百里加急也得三十日。”

“你这情况,肯定是走不了驿站,普通人马,要两个月吧?不过你这信,只怕许大人是收不到了,县令考评在即,偏向黄家,你家私塾近些年出过唯一一位进士出身,就只有远在京城的许大人。”

陈老爷抬起头,今天前前后后送了三四波人出去,不是一出城就被扣下,就是跑了不过一二十里,就被各种理由拦住。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早已是生死仇敌。

“他是在我家私塾读书长大,从小名师教导,我甚至还引荐他见了许兄,为他铺平了前路,今年完婚后就要去京城,宅院我都买好了,怎就到了这般地步。”

江直不语,人总会下意识去美化自己能看到的部分。反而是姜嘱下意识的反问道:

“那陈宁呢,你问过她想不想去京城吗?”

她站起身,环视一圈,对面隐没在光影中的陈员外与背脊崩紧的陈实:“就算到了现在这种时候,她连自己做决定的权力都没有吗,你不是将她视作掌上明珠,你是将她羽翼剪断,锁死笼中,来达成你心中的圆满。”

“男婚女嫁,理之自然啊。我为阿宁留下万贯家财,黄家虽然只是九品的县丞,黄家子自幼聪慧,只要得中进士,有我家钱财铺路,有许兄帮忙。他们也答应我待生下孩子会有一个跟阿宁姓,待我百年后,就算夫妻之间感情一般,好歹阿宁还有孩子,还有,还有我留下的钱财,也能一世衣食无忧......”

“呵。”

姜嘱冷笑一声,探过身弯下腰,直视陈老爷双眼:“将她的一生放在赌桌上,去赌一个跟她毫无感情之人的良心?赌他会如你一般珍之爱之,托住她一生??”

陈老爷终是忍不住,眼眶发红:“从来如此啊!大家都是这样,娶妻嫁人生子过完一生。我是为她好!我怎知他会做此小人行径,怎知我家阿宁要遭此劫难!”

江直拉了一下姜嘱的衣角,她的声音平稳有力,她不急不徐:“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谁也无法短时间内去说服对方,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眼下问题。我们如今拿到了口供,但这还不够,今日那些打手说过黄詹在城中还有一处小院,常在那里与小荷会面。”

“人证口供俱在,还差的物证可以到院子里搜查看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县令是否会公平断案。”

陈老爷双眼通红,陈家这么多年确实乐善好施,也做过许多善事,但至少在他记忆里,他甚至不认识眼前两位女郎,更谈不上恩情。他们待黄家之亲厚,却得到如此下场,实在无法相信相识不过数日的陌生人,非但救了女儿一命,眼下还要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我年年为县衙捐钱捐粮,都换不来一个公平相待,你如此帮我,所图的又是什么?你们有这样的身手,又有能力能说服县令,应该不缺我这几分钱财吧。”

姜嘱听着他质问一巴掌砸在案几上,团团也跟着一肉垫拍上去:“狗咬吕洞宾!!!喵喵喵喵!!!”

“你!”

陈实听她骂人,横眉怒指,瞄到走廊下那个鼻青脸肿的人证,又坐了回去。算了,骂两句也不疼,三个他加上叔父也打不过这个女郎。江直把姜嘱拍在桌上的手薅回来,检查了一下只是有点发红,把人按了回去:

“我自幼随我祖母读书,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横渠语录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难道我辈读书人尽是蝇营狗苟之徒?竟不如做一游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吗。”

姜嘱骂骂咧咧的带着陈实和他一干手下往别院去搜查。

“县令是个什么样的人?”

姜嘱忍不住多问了一句,实在是江直非要自己和陈老爷去县衙,让她放心不下。她想先跟过去,但江直又担心衙门几个捕快打不过县丞养的门客,只能让姜嘱和她分头行动。

陈实在衙门已经干了六七年,如果不出意外,比如当下这个难关若能顺顺利利度过去,他应当还有二三十年的卯要点。

“县令老爷是三年前调任过来的,总是说着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平常都以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为由,不太管事。反而是县丞,已在此地连任十五载,上一任县令去职后,县丞还代理过一年的县令。平常税收,粮司均是县丞处理,县令也乐在其中。”

茶桌后的老人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须发皆白,陈员外自入了县衙后便有些心慌意乱,他读书多年,还不如父亲,连个童生身份都没有,平常轻易也不会求见县令。他想着江直可能是本地某个大族年少的秀才甚至是举人,才如此有底气,只是他跪下规规矩矩行礼时,却并未见到江直像县令作揖行学生礼。

作为三无人员,江直自己想求见县令,只怕是要姜嘱表演一个说书人讲的,江直误入县衙门,姜嘱血洗衙门口。但有了本地颇有善名的陈老爷作陪,此事却显得简单了些。见了县令后,她取出自己玉佩放在县令面前桌上,县令看着眼前朝气十足的少年人,又看了一眼桌上的玉佩,总觉得这个女郎和这个形制的玉佩十分眼熟,他抓了抓自己所剩不多的白发,努力的回想,好像四十七岁登科那一年的琼林宴,曾在朝中某位同榜腰间见过,见少年人不曾行礼,他略有些不悦:

“你是何人,见了本官如何不行礼。”

江直微弯腰作揖行了个晚辈礼:“晚辈江直,字允执,建鼎十四年状元及第,时任大理寺寺丞。”

建鼎十四年?!县令听完一惊,手下力道没收住,竟把自己本就不多的白发薅下了数十根,但他一时也感觉不到疼痛,忙从椅子上站起。建鼎十四年正是自己登科那一年!那年金陵城街头巷尾谈论的都是十六岁的新科状元六元及第,朝堂的官员则是纷纷猜测,沉寂多年的江家再出麒麟,竟比老太傅登科时还年轻,那时四十七岁的他随着打马游街的队伍勉力控住马匹,只能看看远处模糊不清的身影,少年女郎质如松筠,如高天朗月,风头无二。

他正要行下官礼,江直却弯腰将这位年龄几乎与自己长辈年纪相差不多的老者扶起,县令将她请到上座,与刚刚判若两人,下首还跪着的陈老爷已是战战兢兢,只听到县令开心道:“下官与您是同榜!亦是建鼎十四年,嗯......同进士出身。下官姓秦名宜,字大兴”

陈老爷虽然连童生试都未曾考过,却还是知道科举流程,建鼎十四年,正是四年前,县丞家幼子考中举人后一年,那年黄詹已是二十八,得中举人就在十里八乡有了神童之名,天爷啊,看江直的样子最多不过二十出头,四年前恐怕都不及弱冠,状元及第,这都不是他爹说的祖坟冒青烟了,这是祖坟着大火了啊。

这边江直已经将事情三言两语与县令说清,县令一时有些沉默。看了还跪在下首的陈老爷一眼,又微微抬眼小心看了一眼同年:“明年下官就要进京考评,大人有所不知,此地虽论起来与您家乡同籍,却连您家乡半分文风也未曾沾染上,我是登科后第二年才外放到此地,这许多年竟只出了一位举人......”

江直当下便明白了他言外之意,同进士出身多是外放一地任父母官,若是考评在中等及以上,则有可能连任。年轻些的同进士,虽说出身差了些,但若能谋个富庶些或文风鼎盛之地外放,得几个上上的评级,再转科道官便是直达天听了。只是来时听陈老爷介绍了县令这几年的举措,此时又见眼前的秦县令已是知天命的年纪,看着也无进取之意。

此地不算贫瘠,但也只能算中规中矩,明年若能出个进士,评个中上,至少还能连任个六年。但若是没有这个中上,只怕再连任三年,就要转更贫瘠的百瘴之地。虽然并不认可秦县令这无为而治的做法,但她听着县令话落,思索片刻:“秦大人籍贯何处,此地文风如此不胜,秦大人家中子弟可是还留在籍贯地科举?”

上了年纪的人你跟他谈人生理想也不是不行,但你跟他谈家中孩子,那肯定是谈兴大起有如滔滔江水,秦县令也不例外,他说起家中的子弟,嘴上虽说是不成器,眯起的眼睛却透出骄傲:“下官老家是台州府,说起来距离此地并不算远。老家文教倒是不错,我有两女一儿,最小的女儿今年有十六了,是我老来女,也是我膝下最成器的孩子。”

说起小女儿,他浑浊的眼里也有了精光,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花白的头发,笑呵呵的道:“说是成器其实也不然,说来惭愧,倒不是敢和大人相比,您是六元及第,十六岁明道宫问策的状元郎,我小女儿如今十六岁才中了秀才,只是家中先生前些日子还写信给我,说已没有什么可以教她的呢,我还想着今年入京舍下脸,寻一寻同年,介绍一二名师,教一教我这幼女。”

江直于是便明了了,官员升迁考评是国之大事,她不可插手,且秦县丞若真是被评价了下下,也确实是他这治理手段确实有失偏颇。连续留任只会滋生更多黄县丞之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想到这,她将作为身份象征的玉佩推到秦县令面前:

“何必舍近求远呢,秦县令既在此地为父母官,我老家亦不远,祖母告老还乡后在家中曾办一学堂,我愿写一信件,秦大人可让家人持我玉佩及亲笔信前往求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