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金错刀 > 第19章 孙嵘病逝

金错刀 第19章 孙嵘病逝

作者:三山老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0:28:44 来源:文学城

夏至日,紫宸殿,宫中御宴

赵祜端坐在龙椅之上,面无表情地看着下面一片歌舞升平,文武群臣和自己的几个皇子其乐融融,心中暗自冷笑,‘真是好一派太平景象啊!’

席间,赵祜数次貌似不经意地将目光转向王俭。

王俭却一直只盯着大殿中间的舞女看,丝毫没有注意到官家的目光。

淮南私盐的事张放一早就跟赵祜汇报过了,他们几人已经商议定了,等过了夏至日,就正式开始走流程,对王俭实行“剥麻罢相”,罢黜他的辅相之职。

如此突然的举措,朝廷上下到时候必然震动,今天也许就是未来这段时间里最后的一点平静时光了。

赵祜端起面前的酒杯,轻轻抿了一口,咋了咋舌,可惜了。

紫宸殿外,郗孟从一个小黄门手中接过一个脏兮兮的信囊。

“禀都知,这是江南道的六百里加急文书,一刻钟前刚刚递到进奏院。”

郗孟淡淡看了那小黄门一眼没有说话,伸手麻利地揭开封泥,取出信囊中的文书,是一封劄子。

当看清了劄子封皮上的文字时,郗孟瞳孔猛然一缩,立刻转头压低了声音吩咐道,“这件事不许叫第二个人知道!不然,小心你的脑袋!”

吓得那小黄门立刻扑倒在地上连连磕头,口称:“不敢。”

郗孟飞快地扫了眼劄子的内容,便将劄子收到袖子里,又将那信囊上的封泥和题签撕掉,团吧团吧掖在腰带里,再把空信囊随手丢在小黄门眼前,“把这个东西处理掉。”

说罢,郗孟便转身快步回到了殿内。

进了紫宸殿,郗孟身上再看不出半点急躁,稳着脚步来到官家身侧。

郗孟俯身在官家耳边,用极低的声音道:“陛下,刚刚进奏院接到急报,江南道节度使孙嵘,已于五日前病逝于润州。”

赵祜闻言眼光骤然一亮,但面上的肌肉却是抖都没抖一下,表情依旧十分平稳。

“江南道那边递上了孙嵘的遗表,臣已命人控制住了消息,劄子现在这里。”

郗孟说着,将袖中的劄子露出一个边角,展示给官家看,请示接下来要如何处置。

“这个老匹夫,他早就该死了。”赵祜借着举杯的动作遮掩口型,“这件事先不要走漏了风声,宴后叫韦观和张放到垂拱殿议事。”

江南道节度使、会稽郡公孙嵘,出身江南孙氏,是如今东南诸多世族的执牛耳者。孙嵘老谋深算阴险毒辣,一直在地方上纠集党羽暗中对抗朝廷。

两年多前,枢相孟珏去世时,赵祜就曾几次下诏,给孙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要求他入朝出任亚相。

但这个老家伙一直称病坚辞不受,说什么也不肯离开自己的大本营到京城来。逼得赵祜没辙,只能把自己的舅舅杨覃拉出来占位子。

现如今孙嵘这个老家伙终于死了,东南各家世族之间的关系必然不会像之前那样稳固,对于赵祜而言,正是有机可乘的时候。

电光火石间,赵祜便想到了如何利用孙嵘的死,去打破江淮一带那堪称铁板一块的世族势力,但具体安排还要与韦观他们再商议妥当些。

赵祜又抿了一口杯中清冽甘爽的御酒,眼神再次瞟向毫无觉察的王俭,‘哼,算你走运,现在没工夫搭理你了。那就让你小子再在这个位子上多坐些时日吧。’

当天晚上,直到戌时末,张放才回到自己府上。

今天所议之事干系重大,张放可以预见接下来这段时间里,从朝廷到地方都会迎来不小的动荡。

张放信步往自己的住处走,路上偶遇了周孝,冷不防开口叫住了他,“周孝,你来一下。”

“最近三郎可还安分?”

张放回忆了一下,最近自己似乎没有听到什么有关张绍的消息,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今天正好遇到了周孝,就顺便关心一下。

周孝落后一步躬身跟在张放后面,听见张放问话,便极力替张绍说起了好话。

“三郎这些时日上学下学从没有一日倦怠的,昨日还去了殿学的文会,今日与韦二郎君和顾二郎君出去,也是不到申时便回来了,未曾多在外面流连。”

张放闻言点点头,“那就好,你平日里也多上些心,三郎肯学好,我也就放心了。”

接下来这段时间张放自知会很忙,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关注张绍的那些招猫逗狗的事,他要是能好好的不再惹事,张放自然能安心不少。

“是,小的定当多加十二分的小心,照顾好三郎。”周孝打着躬保证道。

……

三天后,朝廷上才渐渐传出了孙嵘病逝的消息。

众人议论纷纷,但他们不是在议论孙嵘的死,而是在议论官家刚刚下的那道诏书。

诏书中,官家明令孙嵘长子、原翰林学士孙铖,即刻解职回籍丁忧守制,孙嵘三子、原江南道镇海军指挥使孙铎,于诏书到日即刻解职,丁忧守制。

而对于孙嵘次子、官家的大女婿丰国公主驸马、工部尚书孙铭,官家则以要他负责先帝陵寝修葺工程的名目,姑且夺情继续在朝中任职,暂留京城不许回籍。

这一份诏书中的里外亲疏,可谓是明白的不能再明白了。这道诏书一出,大家都在猜测,官家此举的用意究竟为何。

可还不等大家猜出一二,接连两道人事任命又深深出乎了众人的意料。

官家钦命,由两淮都转运使、东海郡公王讵,接任江南道节度使一职。由东川路转运使、华阳郡公孟忠,升任淮南道节度使一职。

淮南王氏本就是江南孙氏最大的盟友,如今官家将孙嵘的两个儿子都赶回了江南,又让王讵占了孙嵘的节度使之位,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要逼着他们窝里斗啊。

但赵祜敢做这个安排,就是知道王讵一定拒绝不了这项任命。

当初王讵一心想要得到淮南道节度使的位子,赵祜就死死压着不肯点头,最后没办法只能折中,硬生生给王讵造了一个两淮都转运使的职位。

如今一个节度使的位子摆在眼前,王讵不可能不动心。而且王讵本身也是个有着极大野心的家伙,没了孙嵘的江南孙氏,在他眼中也算不得什么了吧。

同时,只要王讵离开淮南,赵祜也更容易去搅动淮南的局势了。

把孟忠调过去,一方面是对剑南孟氏的安抚,毕竟刚刚五十出头就出任正二品节度使,在武阶里基本就算做到头了,再往上就只剩各种虚衔了。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在剑南道的张绪减轻压力,一旦孟忠离蜀,张绪在那边就更能放开手脚做事了。

另外,孟氏本身不属于东南世族的圈子,孟忠到淮南短时间内与王氏同流合污的概率也更低些。

再加上孟忠在剑南常年治理川盐事务颇有心得,仅仅从治理淮南盐务这一点出发,他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一番人事调动之下,朝廷内外多出了不少实权空缺,刘家在其中也捞到不少好处,襄王等人自然免不了更得意了。

这几日,刘桓的鼻孔都要抬到天上去了,整个萃英殿里也没几个人能被他放在眼里的了。

刘桓甚至开始主动找起了张绍的麻烦,为了避开这个烦人精,张绍他们三个每天晚来早走,不想给刘桓这个找事的机会。

这天,刘桓照例与襄王一同来到萃英殿,看着后面那三个熟悉的空位,刘桓不禁有些飘飘然。

在刘桓看来,他们这分明就是怕了自己,能让张绍他们认怂,这岂不是向大家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厉害。

这人一飘,他就要生事。

等到赵宗宓到达萃英殿时,刘桓自顾自地便迎了上去。

“五郎今日来得晚了些,可是昨夜睡得不好?”刘桓自以为客气地跟益王寒暄了两句。

赵宗宓并不想与刘桓多纠缠,依旧是客套疏离地回道,“不过是路上耽搁了些时候,有劳挂念了。”

赵宗宓想绕过刘桓往里走,刘桓却横在他面前不肯让开,拽着他继续东拉西扯。

“五郎何必这么客气,若是王府的车马不健,日后五郎可以与四郎和我同行啊!我想四郎他必定不会介意。”

刘桓这话说的就有些冒犯了,殿内的其他人听到之后纷纷侧目,但看着襄王依然神色自若,谁又都不想得罪如今风头正盛的襄王一派,便也无人作声都等着看戏。

赵宗宓闻言有些为难地看了一眼襄王,见他没有表示,便知道他对刘桓的行为是默许的。

“不必麻烦了,我的马虽慢,日后早走些就是了。”赵宗宓垂下眼拒绝道,语气依然平和。

“这么着,五郎你也太劳累了!要不这样吧,五郎你同四郎一样,叫我一声舅舅,做舅舅的送你几匹犍马,如何?”刘桓故作惊讶,假意体恤地道。

这一下子,倒是把众人都惊呆了。

刘桓说完,洋洋得意地看着益王。在他心里一直觉得,上次要不是有张绍打岔,益王那一声“舅舅”说不定都已经叫出来了。

闻言,赵宗宓垂眸不语。

而不远处的赵宗宪看似不在意,实际上也在时刻关注着这边的动静。

一时之间,殿内所有人的注意力纷纷集中到了益王身上。

“复之,你说我们是进去还是不进去啊?”韦衡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苦着脸扭头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