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借我入骨刀 > 第1章 新君疯了

借我入骨刀 第1章 新君疯了

作者:勿扰清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2 12:09:41 来源:文学城

“金銮殿,白玉床,龙袍盖在姐姐身上……”

说书先生刚收了摊,抄着袖子往家走,冷不丁就听见街角几个总角小儿,一边踢着石子,一边哼唱着这支新编的童谣。

调子古怪,词也扎心。

先生脚下一顿,脸色煞白,冲过去便是一声厉喝:“浑说什么!想掉脑袋不成?!”

孩子们吓得一哄而散。

不远处,禁军的铁甲巡街而过,甲片碰撞声冰冷沉闷。缇骑腰间的绣春刀,只需出鞘一寸,满街的脑袋都低了三分。

建元十年,京城就是这般光景。

茶楼的说书人不敢再讲帝王风流,任凭茶客们如何咂嘴,也只敢讲些狐仙鬼怪。

绣楼里,待在闺中的女儿家,悄悄藏起帕角的并蒂莲。

就连街角烤红薯的老叟,把滚烫的薯块递过来时,都会先警惕地扫一眼左右,再凑近了,用漏风的嗓音低语:“听说了么?”

新君疯了。

*

五更梆子敲过。

卯时将至,该早朝了。

容准换上临朝的龙袍,冕冠未戴,墨发仅用玉簪松松束着。他亲手提一盏八角宫灯,转道先来了长乐宫。身后跟着的内侍被他挥退在远处,不敢近前。

守门太监见了他,腿一软就要跪下通传,他抬手一阻,那人立刻噤声退到廊下。

殿内紧闭。窗纸上,一道纤弱的人影映着烛光,一动不动。

龙涎香夹着冷冽的酒气,从门缝里丝丝缕缕地渗了进来。

容锦握紧手中的凤钗,抵上心口。

门外的人先笑了,声音隔着厚重的门板,听着有些失真。

“阿姐当年教我,何为杀伐决断,可没教过,何为心慈手软。”

“礼部呈了八个吉日,朕瞧着,二月初二最好。龙抬头,宜嫁娶……”

话音未落,便被殿内一声厉喝打断。

“容准!”容锦一字一顿地开口,声音绷得发紧,“你当真要天下人皆成瞎子吗!你非要史书之上,留下一笔哀帝悖伦,祸起萧墙才肯甘心?!”

门外静了一瞬。

紧接着是青玉砸向地面的脆响,迸裂四溅,酒液在门缝处渗开。

他的额头抵上冰冷的门板,声音压抑又破碎:

“他们都说朕疯了……”

“可阿姐,那年你替我挡箭,昏迷三日夜,我跪在太庙,向上天起誓……”

陈年旧事被他翻出,字字如泣。

“你既然还唤我阿姐,就该知你我身份不是想改就改。”容锦盯着烛台凝结的蜡泪,眼底烧得发涩,“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反糟践了阿姐对你的情谊。”

一声沉重的闷响,朱漆门板随之震动。像有人用尽了力气,身躯沿着门板缓缓滑落,最终颓然坐倒在地。

“阿姐,所有骂名我一人来背。”

“你曾说帝王不能有软肋。现在,朕偏要将这软肋,刻进玉牒,昭告天下,让列祖列宗都看着,都看着!”

*

太和殿外,枯枝不堪积雪重负,咔嚓一声,惊破一殿死寂。

白发苍苍的礼部尚书发着抖,颤巍巍举着玉笏出列:“陛下!市井童谣已传遍京都,金銮殿前双鸾镜,照得姊弟共鸳枕。此等污言秽语,何等不堪入耳!”

老臣以头抢地,痛心疾首:“自古人伦纲常乃国之基石。您欲立亲姐为后,此举若成,将置我大周于何地?求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收回成命!”

殿下乌压压跪倒一片,声浪几乎要掀翻殿顶。

龙椅上,刚继位不久的少年天子,却笑了。

“爱卿真是好文采,信口便成韵脚。只不过春日将至,礼部也该添些新词了。”

他猛地拂袖而起!

玉玺裹着盛怒,砸在汉白玉阶上,碎裂一角。

“比如,天子剑下无伦常?”

帝王一怒,流血漂橹。满殿朱紫,噤若寒蝉。

容准踱步而下,行至那老尚书身侧,从他腰间慢条斯理地抽走笏板,象牙的冰凉触感抵上老臣后颈。

“太傅当年教朕,笏板乃记事之用。”他语调平缓,字字诛心,“便记下今日。”

“朕要娶之人,乃太傅府嫡女,淮阳韩氏。她和朕并无血亲之缘,只是和朕已故的皇姐长得较相似而已。”

“谣言,该止住了。”他侧首,对一旁抖成一团的内侍下令:“传旨。”

“礼部所拟封后典仪,太过素简,凤冠,加缀南海明珠。”

“朕要最大、最亮的那一颗。”

一言定乾坤,韩太傅无声地闭上眼,只怕这天下将因这桩荒唐事而动荡。他绝望的念头尚未落下,一名内侍连滚带爬地扑进殿中,声音抖得不成调。

“报——!八百里加急!南阳军报!”

兵部尚书终于排众而出,他甚至没有请示,手中军报高举过顶,声如洪钟:“陛下!南阳王世子纪君衡已然起兵!檄文传遍天下,斥您悖逆人伦,秽乱宫闱,欲以此为名,清君侧,正朝纲!”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容准夺过信报,一目十行。他看着那封檄文,脸上的笑意反而更深了。

“老南阳王前几个月便死了,如今不过是个刚承爵的毛头小子,领着些残兵旧部,也敢妄称清君侧?”

他抬眼,目光扫过阶下神色各异的臣子,声音骤冷。

“还是说,这便是诸位爱卿,拿来与朕抗衡的底气?”

他将那封信报攥成一团,冷声道:“传朕旨意,封后大典照旧。命禁军封锁四城,全城戒严!”

*

长乐宫内,殿内陈设崭新。

炉中炭火烧得极旺,暖融融的,没有半分寒意。

“姑娘,内务府的人来了。”

郭嬷嬷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容锦眼睫动了动,没有回头。

门帘掀起,几个小太监和宫女鱼贯而入,垂首敛眉,动作间透着十二万分的小心。

为首的太监往前一步,满脸谄笑:“给姑娘请安。陛下吩咐了,新制的凤袍和冠冕送来请您过目,若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奴才们即刻着人去改。”

说着,他揭开覆盖在托盘上的明黄锦缎。

“拿走。”

容锦声音不大,甚至有些轻,但屋里所有人的动作都僵住了。

为首的太监脸上的笑凝固了一瞬,随即又努力堆起来:“姑娘,这、这可是陛下的一片心意。为了赶制这身礼服,绣娘们连着熬了半个月的夜,用的都是顶顶好的金丝鸾鸟线,上面嵌的东珠,颗颗都是从南边新贡上来的……”

容锦这才侧过半张脸,秋水般的眸子没什么情绪,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他,“听不懂么?”

那太监被她看得心里发毛,腿肚子一软,差点跪下去。

这宫里如今谁人不知,哪怕朝野上下早已是风起浪涌,但天子仍一意孤行,势是要将这位名正言顺地立于中宫。

“是,是,奴才该死,奴才这就拿走。”太监连声告罪,忙不迭地示意身后的人退出去。

一群人来得快,去得也快,转眼殿内又静了下来。

郭嬷嬷低声一叹,走上前,将她手里早已冰凉的汤婆子换下,又取了件厚氅为她披上,压低了声音劝道:“姑娘,您这又是何苦呢?跟自个儿过不去。再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当年先帝责罚,您跪在雪地里,半截身子都埋进雪里……”

容锦的视线落在窗外,那株红梅被雪压弯了枝,开得凄艳。

她有些出神。

怎会忘呢。若非容准拼了命地闯进来,她怕是真的要冻死在那一年。

十六岁的少年郎,跌跌撞撞地推开阻拦的宫人,玉冠蹭落了雪,狼狈又慌张。他将怀里滚烫的汤婆子塞进她早已麻木的膝下,声音嘶哑得不成样子:“阿姐再忍忍,等我……”

但如今,满朝文武的死谏犹在耳边,宗室的反旗已然高举。

他为何还是不肯回头?

容锦遣走郭嬷嬷,一步步走向内殿,动作平静得诡异。

她拂过那些崭新的陈设,最后,目光落在了角落里内务府送来备用的桐油灯上。

轻轻一挥。

火舌舔上梁柱,蔓延开去,木料炸裂的噼啪声不绝于耳。很快,呛人的浓烟吞噬了整座宫殿。

容锦端坐在那条容准亲自送来的金丝毯上,闭了眼。

就让这场滔天荒唐,烧个干干净净。

殿外,宫人惊恐的尖叫声由远及近,又慌乱跑远。

“走水了!长乐宫走水了!”

就在容锦意识被裹得发沉之际,殿门轰地一声,被人从外以万钧之力踹开!

烈焰混着浓烟,往外猛扑。

门外那人不退反进,迎着火浪,一步跨入殿中。他身形极快,反手利落地闩上殿门。

然后几步跨到容锦面前,将掌心的湿布不由分说地捂上她的口鼻。

清冽的冷意渗入肺腑,容锦剧烈地呛咳起来,她费力地抬起眼,看向来人。

火光在他身后跳动,映着他被湿布遮挡的半张脸,唯独露出一双眼睛。

清澈如洗,没有半分慌乱。

一截燃烧的横梁自上方断裂,带着火星砸落在他的肩头,他却浑然未觉,在这火海前,对着她,郑重地行了一揖。

“在下崔临安,受太傅之命,愿助永宁公主解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