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解剖楼里那些事儿 > 第6章 第 6 章

解剖楼里那些事儿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荀霂芷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19 21:25:19 来源:文学城

从孙老那里归来,唐欣妍的心像是被浸透了雨水的棉絮,沉甸甸的。照片上那些年轻而鲜活的笑容,与老人叙述中那场被刻意遗忘的惨剧不断交织,在她脑海中反复上演。这不再是模糊的传闻,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名字(她从孙老那里恳求到了尽可能多的名字),每一个被中断的人生。

林振华老师,小组的发起人,据说对生命科学有着近乎痴迷的热情。学生陈启明,动手能力极强,梦想是成为一流的外科医生。还有李文秀,小组里唯一的女生,笔记做得最是工整细致……

他们不该只是一个模糊的“事故伤亡数字”,更不该是解剖楼里一个令人色变的禁忌符号。

如何平息这股庞大的集体意念?唐欣妍很清楚,单纯的“真相”或许能解释因果,但无法抚平那长达四十年的、因被遗忘而产生的伤痕。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形式上的“正名”,一种来自后辈的、郑重的承认与缅怀。

她需要一个仪式,一个比告慰 B-0719 更加庄重、更具象征意义的仪式。不是偷偷放在台位上的皮球和卡片,而是要在那意念的源头——第七储藏室的附近,进行一次公开的、哪怕“观众”只有她和那些无形存在的铭记。

这个念头一旦形成,便如同种子落地生根,迅速茁壮。

接下来的日子,唐欣妍变得异常忙碌。她利用一切课余时间,穿梭于图书馆的旧纸堆和学校的电子数据库之间。她查找那些逝者可能发表过的、哪怕最微不足道的文章或报告;她根据孙老提供的模糊信息,尝试在历届毕业生合影中辨认他们的身影;她甚至通过一些非官方的渠道,联系上了一位早已移居海外的、当年与小组成员有过接触的老校友,通过邮件获取了一些零星的、关于他们研究热情和日常琐事的记忆碎片。

她像一个考据学家,又像一个侦探,小心翼翼地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生机研究小组”成员的点滴信息收集起来。每一张模糊的照片复印件,每一段摘抄的文字,每一句来自他人口述的回忆,都是拼凑他们曾经存在过的证据。

然后,她开始着手制作那份特殊的“纪念册”。

她没有使用电脑排版打印,而是选择了一种最原始、也最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手绘和手写。她买了一本厚重的、米白色封面的速写本。在扉页,她用庄重的字体写下:

“致‘生机研究小组’的诸位前辈:”

“你们的名字与探索,不应被遗忘。”

接下来的每一页,她都精心布置。左侧,贴上能找到的照片(或复印件),旁边用工整的小楷写下他们的姓名、在校时间(尽可能推断),以及搜集到的关于他们性格、梦想的简短描述。右侧,则留白,用作“注释”或贴上相关的资料片段。

没有照片的,她就根据孙老的描述,用铅笔轻轻勾勒出模糊的、象征性的侧影,旁边标注姓名。

为林振华老师那一页,她贴上了一张他曾在校刊上发表过的一篇短评的复印件,题目是《论生命科学的无限可能》,字里行间能感受到那股澎湃的热情。

为陈启明,她记录下了老校友邮件中提到的一个细节:“启明总说,他的手是为了缝合生命的裂隙而生的。”

为李文秀,她什么具体的资料都没找到,只在姓名旁,画了一支精致的、象征细致的羽毛笔。

一页,一页……速写本逐渐变得厚重。这不仅仅是一本册子,它承载的是七位(她最终确认的人数是七位)被时光尘埃掩盖的生命痕迹,是唐欣妍为他们竖立起的一座小小的、无字的纪念碑。

她知道,仅仅制作出来还不够。她必须将这份“铭记”,传递到那片被禁锢的意念所在之处。

时机选在了一个周末的深夜,校园里几乎空无一人的时候。她再次利用了西侧那扇老旧的窗户,悄无声息地潜入了解剖楼。

与上次寻找 B-0719 时不同,这一次,楼内的气氛明显更加凝重。空气仿佛粘稠了许多,那种混合了焦糊与陈旧悲伤的庞大意念,如同低气压般笼罩着整个地下区域。走廊深处的黑暗,似乎比以往更加深邃,隐隐传来一种无声的、压抑的嗡鸣。

她握紧了手中厚厚的速写本,像是握着一面盾牌,一步步走向通往负一层的楼梯。

越往下,那种被“注视”的感觉就越发强烈。不是一道目光,是无数道,带着疑惑、悲伤、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空气中的焦糊味似乎也浓郁了一些。

负一层的走廊更加昏暗,只有尽头安全出口指示灯散发着一点微弱的绿光。她凭借着记忆和那股强大意念的牵引,走向走廊最深处那扇被砖石粗略封死、只在旁边留了一扇锈蚀小铁门的所在——第七储藏室。

她就在距离那扇铁门几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这里,是那股集体意念最为凝聚的核心区域。

她没有试图去推开那扇门,那毫无意义。她背靠着冰冷潮湿的墙壁,缓缓滑坐在地上,将速写本郑重地放在并拢的膝盖上。

然后,她闭上了眼睛。

不再需要任何引导,她的意识瞬间被拉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空间”。

这里没有具体的景象,只有无尽的、旋转的黑暗,夹杂着灼人的热浪、木材爆裂的噼啪声、绝望的呼喊、以及一种理想骤然中断的巨大不甘与愤怒。各种混乱的情绪碎片如同风暴般席卷着她的感知。

唐欣妍稳住心神,紧紧抱住膝盖上的速写本,仿佛它能给予她力量。她开始“诵读”,不是用喉咙,而是用她全部的意识,将速写本上的内容,一字一句,清晰地、缓慢地投射进这片意识的风暴之中。

“林振华老师,您曾说,生命科学拥有无限可能……”

“陈启明学长,您梦想用双手缝合生命的裂隙……”

“李文秀学姐,您的笔记工整,心细如发……”

“王建国学长……”

“赵卫东学长……”

她念出每一个名字,复述着搜集到的关于他们的点滴。她没有提及那场大火,没有提及死亡的惨状,她只是在诉说——他们是谁,他们曾是怎样的人,他们曾怀有怎样的梦想。

起初,意识的风暴变得更加猛烈,愤怒和不甘如同巨浪般拍打过来,几乎要将她的意识撕碎。那些被困了四十年的灵魂,似乎无法理解,或者说拒绝接受这迟来的“铭记”。

但唐欣妍没有停止。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如同最虔诚的诵经人。她将那份手写纪念册中蕴含的“看见”、“尊重”与“怀念”的情感,化作最柔和而坚韧的力量,持续不断地注入风暴的核心。

渐渐地,风暴的烈度开始减弱。

那灼人的热浪中,似乎掺入了一丝清凉。绝望的呼喊,慢慢变成了低沉的啜泣,继而化为一种悠长的、释然的叹息。旋转的黑暗不再那么令人窒息,开始透出些许微光。

她“看”到,那些混乱的意念碎片开始重新组合,不再是死亡瞬间的痛苦,而是他们生前在实验室里热烈讨论、在阳光下微笑的片段。那庞大的、充满怨怼的集体意念,开始分化,还原成一个个独立的、温和的灵魂轮廓。

他们“看”向了唐欣妍,目光中不再有愤怒,只剩下一种被终于理解、被真正“看见”后的平静与感激。

然后,如同退潮般,这些轮廓开始变得模糊、透明,一个接一个地,消散在意识的微光之中。那萦绕了四十年的焦糊与悲伤的气息,也随之缓缓淡去。

最终,一切归于平静。

不是死寂,而是一种如同深秋湖面般的、广阔而安宁的寂静。

唐欣妍缓缓睁开眼,发现自己依旧坐在冰冷的地上,背靠着墙壁。膝盖上的速写本沉甸甸的。负一层走廊里,那股令人窒息的低气压已经消失了,只剩下建筑本身固有的阴冷。

她成功了。

不是通过翻案,而是通过最纯粹的铭记与尊重,抚平了历史的伤痕,让那些被困的灵魂得以安息。

她扶着墙壁站起身,腿有些发麻。她没有再看那扇封死的铁门,只是将速写本紧紧抱在胸前,转身,沿着来时的路,一步一步,离开了这片终于获得平静的地下世界。

走廊的阴影似乎不再那么浓重,因为她知道,有些重量,已经被卸下。而她与这栋楼,与这些无声“室友”们的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