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江水为誓 > 第11章 绝地反击

江水为誓 第11章 绝地反击

作者:听涛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5 16:34:59 来源:文学城

辰时正刻,金陵府衙正堂。

连日阴霾的天空仿佛终于不堪重负,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金陵城的飞檐翘角,湿冷的晨雾如纱幔般缠绕着府衙前那对威严的石狮。青石板铺就的堂前空地早已被持戈兵士隔出肃穆的通道,森然肃立。闻讯而来的百姓与各路商贾挤满了府衙外围,窃窃私语声如同潮水般涌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扇即将开启的朱漆大门上。

堂上,“明镜高悬”的乌木匾额高悬,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幽冷的光泽。主审官刑部侍郎方敬端坐案后,官袍整齐,面色沉肃,眉宇间却隐约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两侧陪审的漕运司官员及金陵府官员皆屏息凝神,如同泥塑木雕。最引人注目的,是设座于堂侧屏风之旁的镇北王顾长渊。他并未坐在主位,只一身玄色常服,慵懒地靠坐在太师椅上,眸光低垂,修长的手指漫不经心地把玩着一枚温润的青玉扳指,仿佛眼前这场关乎人命的堂审与他毫无干系。然而,他那份超然物外的姿态,却让满堂的气压骤降,连衙役持棍而立的身姿都愈发僵硬。

“咚——咚——咚——”三声沉浑的堂鼓敲响,余音在空旷的大堂内回荡。

“带人犯沈清辞及相关一干人证物证!”衙役的高喝声带着金属般的质感,刺破了凝滞的空气。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门口。沈清辞在一名女吏的引导下,步履沉稳地走上堂来。她依旧是一身素净的月白袄裙,未施粉黛,连日来的忧劳让她面色略显苍白,眼底带着淡淡的青影,如同上好的宣纸上晕开的淡墨。然而,她的脊背挺得笔直,下颌微扬,目光清澈平静如秋日的湖水,不见丝毫慌乱。她走到堂中,向堂上诸位官员行了一个标准而无可挑剔的万福礼,姿态从容,仿佛不是待审的囚犯,而是前来赴一场寻常的议事。与她一同被带上来的,是垂头丧气、几乎被衙役拖拽着前行的船工头领吴二和验看李福,以及被两名面无表情的王府亲卫“请”来的、面无人色、双腿发软的孙贵府上的一名管事。

方敬深吸一口气,抓起惊堂木重重一拍,声响在寂静的大堂内炸开,震得人心头一颤:“沈清辞!你‘锦绣航’货舱私藏生铁,人赃并获,账册在此,证据确凿!你勾结北辽,通敌叛国,罪不容诛!如今公堂之上,你还有何话说?”

沈清辞缓缓抬眸,目光平静地迎上方敬隐含威吓的视线,声音清晰,不卑不亢,如同玉磬轻击:“回大人,清辞并非无话可说,而是有沉冤待雪,有真相需明。所谓‘人赃并获’,实乃宵小之辈精心构陷,栽赃嫁祸!‘锦绣航’与沈家,世代忠良,从未行此不忠不义之事!”

“大胆!”方敬须发微张,厉声呵斥,试图以气势压人,“公堂之上,铁证如山,岂容你巧言令色,信口雌黄!”

“清辞是否信口雌黄,非凭大人一言可断。”沈清辞并未被吓倒,语气反而更显坚定,“真相需凭证据说话。请大人允许清辞,当堂指出刑部所封账册中之破绽,并传唤相关人证,以正视听!”

方敬脸色阴沉,眼角余光瞥向屏风旁那道玄色身影,见顾长渊依旧把玩着扳指,并无表示,只得冷哼一声,算是默许:“好!本官就让你心服口服!看你如何颠倒黑白!”

沈清辞不再多言,走到那箱被封存的账册前。她动作轻柔却精准地翻开早已做好标记的一页,纤细的指尖点向光庆九年十月初七那笔石料入库记录,朗声道:

“大人,诸位陪审大人,请看此条记载——‘光庆九年十月初七,收苏北石料叁佰方,存丙字叁号库,所用船号为辛未柒号’。”她语气平稳,如同在学堂上讲解经文,将每个字都清晰地送入众人耳中,“此记录,看似笔迹工整,印章齐全,与前后条目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她稍作停顿,目光扫过堂上诸位官员,见有人露出倾听之色,才继续道:“然而,真相往往隐藏于细节之中。根据‘锦绣航’内部存档的《船只谱录》及历年运营档案明确记载,‘辛未柒号’乃是一艘吃水极浅、船身狭窄的小型江船,其最大载货量,不过区区一百五十方!且因其船型特性,舵效灵活却载重有限,历来只用于支流轻货运输,船厂记录与历年货运清单皆可证明,它从不、也根本无法承运石料这等笨重之物!”

她微微提高声调,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试问,一条连一百五十方货物都装载不满的小船,如何能一次承运三百方沉重的石料?此乃违背常理、违背器物本性之破绽一!”

堂上顿时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低声议论。几位深谙漕运事务的官员交头接耳,频频颔首,显然认同了她的说法。方敬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单……单凭此点,焉知不是你沈家内部账目记录疏忽,或是船谱记载有误?”方敬强自镇定,试图寻找漏洞。

“大人考虑周详。”沈清辞似乎早已料到有此一问,她不慌不忙,从带来的文书中取出几份盖有官印的卷宗,“然而,账目或可疏忽,船谱或可误记,但官府存档的漕引副本与漕运司签发的船只调度总录,难道也会一同疏忽误记吗?”

她将卷宗展开,示于众人:“此为江宁府漕运分司存档之光庆九年九月至十一月漕引副本,以及同期金陵漕运调度总录。两份官方文书均清晰显示,‘辛未柒号’在该段时间内,始终在支流短途航线上运营,主要承运些杂货、鲜果,其所请漕引,从未有过承运大宗石料的记录!此乃破绽之二!官方文书与私家账册在此处形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请问大人,这该作何解释?难道要说是官府文书作伪吗?”

这一问,如同利剑,直指核心。利用官方文书反证账目之伪,将问题的性质骤然提升。方敬一时语塞,额头沁出细汗。

沈清辞趁势转向跪在地上、体如筛糠的吴二和李福,声音转冷,带着一股凛然之气:“吴二,李福!这账册入库记录上,分明是你们二人的签押画押!白纸黑字,你们对此作何解释?是受人指使,欺上瞒下,还是玩忽职守,连自己经手何种货物、何种船只都混淆不清?!”

吴二和李福早已吓得魂飞魄散,闻言更是连连磕头,额头撞击青石板的声音咚咚作响,带着哭腔喊道:

“大人饶命!青天大老爷饶命啊!”

“小的……小的一时猪油蒙了心,是……是孙会长府上的这位管事……”吴二颤抖着手指向那名面如死灰的孙府管事,“是他!是他拿了二十两银子,塞给小的们,让……让小的们在空白的验看单和入库单上先摁了手印……说……说以后自有用处……具体写什么,小的们真的不知啊!小的们要是知道这是用来栽赃通敌,打死也不敢啊!”

李福也哭嚎着附和:“是啊大人!小的们只当是行个方便,贪了点小钱……万万没想到是这等杀头的罪过啊!”

众人的目光瞬间如利箭般聚焦到那名几乎瘫软在地的孙府管事身上。

那管事被这突如其来的指认彻底击垮,噗通一声瘫跪在地,涕泪横流,语无伦次地喊道:“王爷!各位青天大老爷!不关小的事啊!小的……小的也是奉命行事啊!是……是我家老爷……孙会长!是他吩咐小人去的!他说……说只要让‘锦绣航’惹上官司,吃点苦头,事后还有重赏……小人……小人什么都不知道啊!”

“信口雌黄!背主求荣的狗奴才!”一声暴喝从旁听席上炸响。孙贵猛地站起身,脸色铁青,须发皆张,指着那管事怒骂,“你这混账东西!竟敢在公堂之上攀咬主人!定是受了他人指使,污蔑于我!”

“孙会长何必如此动怒?”一个平静无波,却带着冰泉寒意般穿透力的声音悠然响起。一直沉默把玩扳指的顾长渊终于抬起眼帘,目光淡淡扫过气急败坏的孙贵,那眼神平静无波,却让孙贵瞬间如同被无形的冰水浇头,满腔的怒火被硬生生压了回去,“是非曲直,朝廷律法自有公断。总要让下人把话说完,方能辨明真伪,不是吗?”

他只轻飘飘一句话,甚至没有提高声调,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势。孙贵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声响,脸憋得通红,最终还是悻悻然坐了回去,只是那眼神,如同毒蛇般死死盯住那名管事。

顾长渊的视线转向沈清辞,深邃的眸中带着一种纯粹的、剥离了个人情感的审视:“沈姑娘,下人指证,虽可作为线索,但终难作为铁证。你既指认孙会长乃幕后主使,策划栽赃,可还有更直接、更确凿的凭证?若无实据,攀咬朝廷命官,其罪非小。”

沈清辞心领神会,知道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一步。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因连日疲惫与紧张而微微加快的心跳,从袖中取出一个薄薄的油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封边缘略有烧灼痕迹的密信,以及一小块明显是匆忙间撕扯下的、带着焦糊痕迹的深蓝色粗布布料。

“王爷明鉴,诸位大人。”她将物证双手呈上,由衙役转递,“此密信与布料,是民女丫鬟翠珠,昨日偶然于孙府后巷,见一名形迹可疑的仆役正欲将其投入灶膛销毁,拼力抢下的一部分。虽未能截获全部,但此二物,或可佐证一二。”

她清晰陈述:“此信虽无落款,但其笔迹,民女已请三位不涉利益、精通此道的先生暗中比对过,其起笔转折的独特习惯,与孙会长亲笔文书中的字迹,可断为同一人所书。”信中内容,正是吩咐心腹,密切关注‘锦绣航’丙字三号库守备情况,伺机将几箱‘硬货’混入,并提及‘事成之后,按计行事,务必使其永无翻身之日’。而这块布料,”她指向那块焦糊的深蓝粗布,“经‘锦绣航’多位老织工辨认,其质地、织法、染料的色泽,与在生铁箱旁发现的、未曾完全燃尽的引火物残片,几乎完全相同!民女推断,此乃作案者匆忙间衣物被火星溅到,撕扯残留。”

这两样物证的出现,如同在滚油中骤然泼入一瓢冷水,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人证(吴二、李福、孙府管事)的指认,加上这两件看似微小却极具指向性的物证,虽非铁板钉钉,却已形成了一条清晰且难以辩驳的证据链!所有的矛头,都直指孙贵!

顾长渊接过内侍恭敬递上的物证,略略扫了一眼那信纸和布料,并未细究,随手将其轻放在身旁的案几上,仿佛那只是无关紧要的物件。然而,他的目光却再次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面色惨白如纸、冷汗已浸湿官袍领口的方敬脸上。

“方大人,”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案情至此,似乎已然明朗。孙贵,身为漕帮会长,为阻挠朝廷漕运新策,挟私报复,勾结刑部官员,栽赃陷害首倡新策、忠于王事的‘锦绣航’,其行可鄙,其心可诛!视国法如无物,视漕运为私器!而方大人你,身为刑部侍郎,主审此案,不察明细,偏听偏信,险些铸成大错,冤杀良善,纵容真凶!你,该当何罪?”

方敬浑身剧颤,如同被抽去了脊梁骨,猛地离座,“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以头抢地,声音带着哭腔:“下官……下官糊涂!下官失察!受小人蒙蔽!险些……险些误了朝廷大事,冤枉了沈大家!下官罪该万死!请王爷恕罪!恕罪啊!”

顾长渊不再看他那狼狈的模样,缓缓起身,玄色袍袖随着他的动作拂过案几,带起一阵微凉的风。他目光如电,扫过噤若寒蝉的满堂官员,以及堂外围观的百姓,声音冷冽如数九寒冰,清晰地传遍公堂内外:“即刻起,革去孙贵一切职务,漕帮会长之职,由朝廷另行选派贤能担任!将孙贵押入刑部大牢,严加看管,详查其勾结官府、栽赃陷害、阻挠新政之罪,一应党羽,绝不姑息!刑部侍郎方敬,昏聩失察,停职待参,听候发落!‘锦绣航’及沈清辞所涉嫌疑,现已查明,纯属诬告,一并澄清,不得再议!漕运联合司新政,乃陛下钦定、利国利民之国策,再有胆敢阳奉阴违、肆意破坏、构陷忠良者,孙贵之下场,便是前车之鉴!”

话音落下,满堂寂然,唯有孙贵被衙役粗暴拖拽下去时发出的、绝望而不甘的呜咽声。方敬瘫软在地,面无人色。衙役上前,摘去孙贵象征会长身份的玉冠和绶带,曾经在金陵漕运线上呼风唤雨的人物,此刻如同丧家之犬,再无半分嚣张气焰。

沈清辞站在原地,看着这场突如其来、又仿佛早已注定的逆转,心中并无太多沉冤得雪的喜悦,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以及对这权力场翻云覆雨手段的了然。她下意识地看向那个决定了一切的男人。顾长渊的目光也正落在她身上,深邃难测。他极轻地牵动了一下唇角,那笑意未达眼底,便已消散,快得仿佛是她的错觉。然而,一种无声的共识已在空气中凝结:这一局已了,下一局,才刚刚布子。

她承受着那道过于锐利、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目光,微微垂下眼睫,浓密的睫毛在苍白的脸颊上投下淡淡的阴影,掩去了眸中一闪而逝的波澜。

堂外,铅灰色的厚重云层不知何时悄然裂开一道缝隙,一缕淡金色的阳光顽强地刺破阴霾,恰好照在府衙前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映出一片晃动的、微弱却充满希望的光晕。

(第十一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