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将军不想宠妻 > 第1章 第一章

将军不想宠妻 第1章 第一章

作者:青皮小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13:38:10 来源:文学城

新房里,雕着龙凤的花烛燃了一半,烛芯偶尔发出“哔剥”一声响。

穿着嫁衣的新娘子陈灵珠坐在床边的一张绣墩子上,凝眉定定望着床上的新郎。

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的新郎。

她的两个丫鬟站在她的身后,齐齐幽幽叹气。

陈灵珠知道她们的意思,大概没见到李济之前,心里多少还存了些侥幸,以为情形未必有那么坏,现下见了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人,才知道她们还是太乐观了。

其实她又何尝不是。

只是事已至此,多想无益,垂头丧气也不能让她们的处境变得更好,她宽慰两个丫鬟道:“若不是眼下这个状况,李世子也轮不到我来嫁。”

她自嘲地笑了笑:“我还是捡了漏呢。”

她说这话,是因为李济是本朝最煊赫的镇国公府的世子,又早早凭军功成为辅国大将军,一向是京城贵女争相抢夺的成龙快婿,而她是陈府不起眼的女儿,若非李济命悬一线,今日在新房的绝不可能是她。

两个丫鬟听了这话,更觉难过,圆脸的那个道:“姑娘,不是说李世子克妻吗,怎么这回……”

怎么这回反而是他受了重伤呢?命硬的人克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罢?

李济克妻的传言来自于他一波三折的亲事。

据说,李济最初与尚书左仆射的嫡长孙女定了亲。

但在临近成亲时,尚书左仆射家的姑娘一病不起,没多久就香消玉殒。

镇国公府无奈,只好另寻佳妇,这次给李济定了武将孙鼎的掌上明珠。

孙将军是一员猛将,声名鹊起,很受先帝赏识。

孙姑娘仙姿玉貌,性子又好,奈何天妒红颜,她去相国寺上个香,居然掉下了悬崖。

镇国公夫人欲哭无泪,又看上了京城第一美人王柔,她是御史中丞王定之女,温柔贤淑,美名远扬。

但镇国公府还没来得及请媒人上门,王大人便因言获罪,王家被抄,女眷被充入教坊司。

因为这几件事,渐渐有传言流出,说李济克妻,市井中有些刻薄的人,称他为“望门鳏”。

不知是流言的影响,还是镇国公府眼光太高,总之李济这样一个不少人盯着的香饽饽,竟蹉跎至今。

直到去年,陛下为他和陈家大姑娘陈灵瑛赐了婚。

两人一个是辅国大将军、镇国公府世子,一个是承恩侯、吏部尚书之女,一个是青年才俊,一个是有名才女,论起来也是门当户对,才貌相当,堪称天作之合。

皇帝开了金口,李、陈两家便将婚事筹备起来,结果几天前,李济从边关赶回京城完婚,路上竟然遇刺,自此昏迷不醒。

陈灵珠的父亲见此情形便当机立断,让她这个陈府的二姑娘,在李府迎亲之时代替她的姐姐陈灵瑛上了花轿,嫁入了镇国公府。

此举虽有不妥之处,但她的父亲仗着自己是皇帝的亲舅父,胆子便大了些,何况陈灵珠也是嫡女,只要陛下不细究,论起来也不算抗旨。

至于镇国公府,李济都要死了,给他们一个嫡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至于是长是幼,是智是愚,对他们来说又有何不同?

就算镇国公府细究,她的父亲也已经想好了脱罪之法。

陈灵珠道:“这种无稽之谈如何能信?何况传言若信得过,我又有什么好名声?”

圆脸丫鬟哑然,陈灵珠的名声确实算不上好,外面传言说她德言容功,没一样拿得出手,琴棋书画样样不精,镇日只知道在她的院子里,鼓捣些吃的喝的,或者玩些假装大夫给下人看病的过家家游戏,是个实打实的草包。

说到这个圆脸丫鬟就不满,嘟囔道:“老爷和夫人也太偏心了,若不是他们纵着大姑娘和杨姑娘,姑娘你何至于会有这样的名声?”

陈灵珠笑了笑,语气里颇有些满不在乎:“他们偏心又不是一次两次,你还没习惯哪。”

反正她自己是早已看透了。

不然,也不会让她过来填了这个坑。

李济遇刺昏迷不醒,但他本就是为了成婚才回的京城,镇国公府便继续操办婚事,一来这是本就定好的事情,二来,也是为了给李济冲喜。

但原本的新娘陈大姑娘不肯嫁了,她不想嫁进镇国公府,以后对着一个牌位过日子。她的父亲本来也不愿陈灵瑛嫁,见此情形,略略一想,就将新娘换成了她。

圆脸丫鬟愤愤不平,嘟囔道:“再偏心,也不能把我们姑娘推入火坑啊。”

之所以说这桩婚事是火坑,除了新郎官李济很可能命不久矣之外,还因为陈府与李府向来不和。

准确地说,是陈灵珠的父亲多次弹劾镇国公父子,说他们父子拥兵自重,图谋不轨。如此情形之下,陈灵珠嫁来镇国公府,日子自然不可能好过。

另一个长脸丫鬟示意她小声:“外头有人呢,少说两句罢,别惹出事来。”

圆脸丫鬟赌气道:“听到才好呢,把姑娘送回去好了。”

长脸丫鬟轻拍她道:“胡说什么呢!你以为姑娘还能回去?”

圆脸丫鬟反驳道:“谁说不能,表少爷还等着姑娘呢。”

她口中的表少爷是陈灵珠二姑母之子,与陈灵珠青梅竹马,还差点与陈灵珠定了亲。

长脸丫鬟这次真的急了,低声叱道:“你疯了!这也是你能胡说八道的?”

圆脸丫鬟自知失言,四处张望了一下,才悻悻地闭了嘴。

此处是镇国公府,她们初来乍到,陈灵珠也担心丫鬟口没遮拦惹出什么闲话来,便正色道:“从前的事莫再提了,小心祸从口出。”

她平日跟两个丫鬟嘻嘻哈哈,但该认真的时候绝不含糊,两个丫鬟连忙道:“是,婢子知道了。”

陈灵珠并不想对两个丫鬟太疾言厉色,说到底,她们也是为了她。

点到为止,她缓了神色道:“别说那些了,我帮李世子探探脉罢。”

她也算略通岐黄之术,有机会也帮人看病。

她小的时候,陈府来了一个远房亲戚,亲戚颇通医理,且擅易容等奇门异术,她喜欢找亲戚玩,亲戚也很喜欢她这个机灵的小姑娘,便把他会的医术、易容术等倾囊相授。亲戚走后,她继续习学,这几年医书也看了不少,但毕竟是闺阁小姐,除了陈府的丫鬟婆子,她给其他人看病的机会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处理这样严重的伤势。

不过,把把脉却是无妨。

她把手指放在李济的手腕上,按了好一会,轻轻蹙起眉头。

李济受伤过重,失血过多,脉形浮大而中空,重按无力。这个情形,能否醒过来,已非人力所能为。

她叹了口气,刚准备跟两个丫鬟说一说李济情况,忽然见屏风后转进一个人,将主仆三人齐齐吓了一跳。

见有人来了,陈灵珠不动声色地将手收回,端正坐好。

进来的是镇国公府的丫鬟,她微垂着头,在屏风旁站定,禀道:“少夫人,楚大夫来了。”

李济伤势太重,连宫中的御医也束手无策,镇国公府便请了京城颇负盛名的楚大夫来医治李济。

陈灵珠点头,让请楚大夫进来。

楚大夫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宽衣道袍,神采奕奕,颇有点仙风道骨的意思。

他见了身着嫁衣的陈灵珠,心知这便是镇国公府新进门的世子夫人了,又见陈灵珠才十五六岁,大好的年华,又长得花容月貌的,偏偏嫁的是李济这个垂死之人,若是李济醒不过来,以镇国公府的门第,大概只能一生守寡了。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守寡,他心里也替她可惜,情不自禁摇了摇头。

他给李济把脉、施针、换药,不等陈灵珠问他便道:“世子伤在心口,心脉已损,失血过多,要想醒来,唯有靠世子个人的意志。老夫已经尽力,如今只望世子吉人天相。”

陈灵珠听了,一时不知该为自己的结论与这位医术高明的大夫一致而高兴,还是为了李济醒过来机会渺茫而难过。但李济还有一口气,此时放弃还言之尚早,她有个想法,便问楚大夫道:“请问老大夫,若给伤者按跷,陪他说话,可能增加醒过来的机会?”

楚大夫想了想,点头道:“只要不触及伤口,世子夫人尽可一试。”

楚大夫走了,主仆三人默默无语,还是陈灵珠先打破沉默道:“好了,我们来之前又不是不知道。”

她压低了声音道:“守寡有守寡的活法,你们忘了,你们姑娘的嫁妆可不少呢。”

这是她知道反抗无用,跟她爹娘讨价还价得来的。原来准备给她姐姐陈灵瑛的嫁妆就很丰厚,按她的要求又加厚三成,就更为可观了。

两个丫鬟知道她不过是自我开解,若有得选,她们姑娘怎么可能为了嫁妆守寡呢。但姑娘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她们也不好揭穿她,便微笑着道:“姑娘说的是。”

陈灵珠叫两个丫鬟:“快帮我找身衣裳,这嫁衣穿得我浑身不舒服。”

她身上穿的是成衣铺子买的嫁衣,昨晚她才知道要嫁入镇国公府,一时间什么也来不及预备,陈灵瑛的嫁衣是宁愿剪烂也不会给她的,所以她的母亲只能派人去成衣铺子找一件,急急忙忙的,也不甚合身。

她换了身家常衣裳,净了手,走到铺了绛色桌布的六方桌前,看了看上面的几样食物。

成婚礼仪繁琐,虽然两府因为李济昏迷已经尽量精简,但她还是累了一日,也饿了一日。

她坐下来,将那看起来能入口的试了试。

见两个丫鬟愣愣地望着她,她笑着催促道:“看着我干什么,快过来吃呀,天塌下来也要先吃饱再说。”

反正在她这里,天大地大,都没有用饭事大。

两个丫鬟回过神,走过去,一人拿了块糕点吃了起来。

长脸丫鬟问:“姑娘,明天的敬茶,针线怎么办?”

时下的风俗,新进门的媳妇在成婚次日会给长辈敬茶,敬茶时会奉上自己做的针线,一般是抹额、鞋袜之类,让长辈们看一看新媳妇的女红如何。陈灵珠的女红勉强也算能入眼,但她根本来不及准备这些,她母亲显然也没想到这一点,所以她们手上,适合送给长辈的针线一样也没有。

不过,昨晚陈灵珠答应嫁入镇国公府后,主仆几个匆忙收拾东西,两个丫鬟将陈灵珠平日里闲着时做的一条帕子,两个荷包也拿了过来,只是那上面绣的是三只憨态可掬的豚——这是陈灵珠的属相。

一看就不是给长辈准备的,有点拿不出手。

但也没有办法了,陈灵珠道:“就这些罢,这个时候,想来也不会在意这些。”

何况这茶敬不敬还两说,李济这个模样,也不知能撑多久,镇国公府的长辈这个时候未必有喝媳妇茶的心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