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剑似桃花 > 第19章 搬山

剑似桃花 第19章 搬山

作者:东皇一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3 13:16:37 来源:文学城

湛思:“青龙珠现世,难道近日天降暴雨,是龙神作祟?”

“确切地说,是龙的一缕神念。”温越道,“青龙被斩杀后,只剩一副龙骨沉入东极之海,神魂都被镇压着,这屡神念,就是它苏醒的开始。”

湛思:“邪神苏醒后,会发生什么?”

温越:“祂们醒来,会追求彻底的复生,相应的‘势’会发生变化,邪秽追随邪神,力量彼此助长。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青龙得势前将其镇压回去,以免招来不必要的厄运。”

他说着摇头:“我那清闲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滴漏声淹没在暴雨声中,俞伯廉从混沌梦中惊醒,发现他的报应不可遏制地降临。

来自帝京望都的御前监察使坐在郡守府正堂,烟青软甲装束整齐,神色间淡漠非常。

“我在一本账册中看到许多两淮官员的名字,俞大人是聪明人,想来不用我再多说。”

俞伯廉低头:“下官滥用职权之便,甘心认罪,只求朝廷看在下官忠心耿耿的份上,能宽宥一二。”

沈庭燎:“何谓忠心?”

俞伯廉:“下官自敬献桃源忘川图起,就从未动摇拥立储君之心,此后恶鬼以我儿性命相逼,我也不曾妥协。从始至终,我都没出卖过大宁江山!”

沈庭燎:“俞大人,从你在镜湖草菅人命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在出卖大宁江山了,何必说得那样冠冕堂皇?”

俞伯廉一愣,面色不善地看向旁坐的陈传。

陈传避开他的目光不语。

“说来听听吧,”沈庭燎敲敲桌案,“镜湖的始末。”

俞伯廉明了自己大势已去,垂首交代道:“一次偶然机会,下官在镜湖发现古物踪迹,就托陈英在咸水黑市找到一个道人,那道人判断镜湖底部湖水逆流,古物很可能来自东海。于是,他便为我布下搬山阵法,果然,之后打捞上来的古物越来越多。但道人来无影去无踪,我也不知他本来面目。”

丘池咋舌:“我倒觉得,陈侯爷更适合去做个掮客。”

沈庭燎:“俞大人,他们帮你这般敛财,必然是要你用更贵重的东西来回馈的。你作茧自缚,何必推脱责任。”

俞伯廉眼中掠过一丝嫌恶:“邪魔道多奇技淫巧,惯会玩弄手段,不是吗?”

沈庭燎笑了笑,道:“知道邪魔道为什么叫邪魔道吗?他们最擅长寻找人心中的弱点,巧加攻破,便能勾出内中深藏的魔鬼,让人不像人,要么变成他们的养料,要么,成为他们的同类。倘若你心怀坦荡,无论对方再多强横,起码还能死得其所,不像现在这样,徒留千古骂名。”

俞伯廉:“你!”

沈庭燎:“寻找青龙珠是个大工程,恶鬼身在西域不好插足,你又是个铁了心的太子党,所以他们迂回了一把,利用你的贪欲打捞青龙珠,在发现你不肯交出青龙珠后,设下桃源忘川图之局,一石二鸟针对你和太子。话说到这里,实在让人感慨,堂堂两淮转运使,掌管江南水脉漕运重任,从没听过这个位子上也能坐傻子。”

温越噗嗤一笑。

俞伯廉脸色乍青乍白,本已心灰意冷,听到他笑,忽然喊道:“仙长,我儿劲节,他……”

温越:“双生换灵术完成,他自然没了性命。大人不光省下万两黄金,还有机会下去陪他,岂不是两全其美。”

俞伯廉受此刺激,“哇”地一声吐出鲜血。

沈庭燎起身:“陈传,让他签供状。丘池,你留在这里帮俞大人清点私库,顺便看看两淮官场,还有多少腌臜地方要清理。”

天幕被雨水笼罩,黎明比平时来得更迟。

沈庭燎走出郡守府,深吸一口气,感受潮湿水汽浸润肺腑。

“师兄,俞劲节还在你手中?”

“不错。你放心,用完这回,还让他继续上路。”温越答,丝毫没有胡作非为的愧疚,“忙了一整夜,你要不要休息?”

正说话间,一只机关鸟飞过来。

沈庭燎接了鸟,取出内中纸卷儿,看毕蹙眉,递给温越:“左谦传来的消息。”

温越扫了一眼,神色微变。

信中写道:镜湖出现“龙吸水”异象,搬山阵法被毁,平江府玄关损坏,吴家掌门并两名弟子失踪!

沈庭燎:“师兄,阵法毁去,你猜是不是恶鬼的后手?走吧,去镜湖。”

“镜湖此去多波折。”温越按住他的肩,“回客栈休息,别以为我不知道岑家的药功效几何,午时到群仙茶楼寻我。”

淫雨霏霏。

温越坐在群仙茶楼二楼窗边,面前放着一杯薄酒,对面也放着一杯薄酒。

他端起自己的酒杯,与那无主的杯子轻轻碰了一碰,随后另一个人出现,也端着酒去碰杯,二人将酒饮尽,仿佛完成了一次送别。

那人倚在窗边:“我给赵子安选了块风水宝地,你记得将他的尸骨带回来。”

温越:“我会的。”

“你就不担心?”

“十二年,我等这一天,等得太久。”

“那御前监察使呢?你有没有想过,他——嗬!”那人迅速闪离窗边,“他来了,差点被发现!你这位师弟的五感,真是比荒原上的鹰还要敏锐。”

温越失笑:“他的爪子或许也更利一些,你要当心。”

没有回答,那人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沈庭燎上楼时,看到那杯酒。

“赵子安是你什么人?”

“是为我办事的人,也是一位故友,”温越随他离开茶楼,“青龙珠的消息就是他乔装打探得来。”

二人此去镜湖有两个目的,一是寻回失踪的船工尸骨,作为俞伯廉草菅人命的铁证,二是找到刚刚苏醒的邪神,将其重新镇压。

马蹄踢踏,温越手挽缰绳,漫不经心地问:“师弟,你难道就没有怀疑过,我是否有能力镇压四方神?”

沈庭燎目光自斗笠下扫了他一眼:“我会怀疑你嘴里说出来的话,但永远不会怀疑你手中的剑。”

温越讶然一笑:“好,师兄带你去试剑。”

骏马疾驰于江南大雨,雨水冲开干硬土地,冲刷走肥沃的土壤,田野中的秧苗并未因这场大雨恢复生机,反而越发憔悴不堪。

镜湖是坐落于广陵郡以东的一个湖泊,湖水与数条溪流相连,那一带也被称为镜溪,正是陆老太傅致仕闲居之处。

江南本就水系通达,部分镜湖周边干涸的小溪沟渠此时也涨满了水,白马营统领左谦站在丘陵高处,眺望一片汪洋,而在他身后,宽阔的镜湖水面正上演着异常诡谲的一幕。

温沈二人到达镜湖边,一眼看见漫天浓云翻滚,形成深深的漩涡,自镜湖水面涌出一股盘旋的水柱,直入漩涡深处。湖水也是深色的,风卷浪涌,狂乱地拍打着岸边岩石。湖岸上有人在驻守,是吴家弟子和白马营的人。

江湖正道曾缔约洞庭,称洞庭会盟,维护道门秩序。其中声名最显、人丁最旺的为南岑、北顾、西谭、东吴四大家,盘踞在平江府一带的就是吴门。

纵然吴高秋闭关多年不问本门事务,但占了江南繁庶的地利,吴门名士依旧备获尊荣。

沈庭燎还未来得及去找左谦,就被一人拦住去路,白马疾停,不乐意地打了个响鼻。

拦路者一把花白胡子,人虽瘦小却气势十足:“你怎么才来?”

“冯润生,你脚程倒快。”沈庭燎俯身,将老人提到自己马背上。

“老头子在郡城黑市发现俞伯廉那混账东西出手古物,就马上摸到这里。”冯润生一指远处,“看见了没?你们左统领最近快被那些人烦死了,江湖道上个个是狗鼻子。”

沈庭燎翘首望去,暴雨中传来阵阵喧哗。

“都是各家的探事人,”沈庭燎转头问,“师兄要去见见他们吗?”

温越:“不,吴高秋的命比较要紧。”

他们停留这片刻,左谦已飞掠过来:“大人,镜湖周边迷阵都已清除,但湖中搬山阵法已无法运转。”

“搬山阵法损毁,修复不易,”温越在旁道,“要想追本溯源,逆转阵法的轨迹,或可一试。”

沈庭燎一怔:“你是说,‘逆旅’禁术?”

温越:“不错。”

冯润生啧啧道:“天地如逆旅,万物何寄身?那可是操纵空间的禁术,巫山大弟子杂学百家,看来这些年也不曾荒废啊。”

温越:“前辈谬赞。”

沈庭燎:“对了,那些礼器,查清来历了吗?”

冯润生:“错不了,东极之海,鲛人国旧物,俞伯廉可真是找到个宝库。”

湖畔一阵骚动,探事人失去耐心,纷纷赶来:“监察使、少掌门留步!”

“什么事?”沈庭燎纵马上前一步,将温越不着痕迹地掩在身后。

许是看出他态度冷然,蜂拥而上的众人不由却步。

最后是一位女子站了出来。那女子明眸皓齿,姿容殊秀,落落大方行了一礼:“在下吴家掌门座下二弟子吴猗猗,两位若此去襄助师尊,还请带上我等同去。”

沈庭燎尚未答话,就有另一探事人插嘴道:“是啊,我们一起前往,还能添个臂助!”

“诸位,”温越一手搭着沈庭燎的肩,自他肩后露出半张脸来,“长乐九年春,吴高秋败于我剑下,敢问何人自认剑术更高明过他?”

那探事人不悦道:“都说巫山大弟子携剑入世,少年自负,目下无尘,没想到十二年过去,竟然丝毫未改。”

沈庭燎瞥他一眼,淡淡道:“你若打不过他,他就不必改。”

那人被他噎住,登时胀红了脸。

温越笑道:“搬山阵法被毁,此去会发生什么,在下并无把握,各位何必执意冒险。”

吴猗猗:“既然如此,我等自去东海接应。与我师尊一同消失在镜湖大阵中的,是大师兄吴楚和小师妹吴秀秀,就托付给二位了。”

说这话,就是试探此事与青龙异动有关,江湖道中不乏高手,自桃源忘川图现世以来,诸多线索都指向百年旧闻,有人猜得到,不足为奇。

沈庭燎不作回应,转头对左谦道,“仲礼,疏散周边百姓,严禁踏入镜湖水域。另外,跟着吴家人,别让有心人钻了空子。”

白马载着三人一路飞奔至镜湖岸边,风高浪急,吹乱了马儿的鬃毛。

“‘逆旅’禁术施加于搬山大阵,恐多生变故,劳烦你护法。”沈庭燎将冯润生安置在高处的礁石上,在他身边布下护身结界。

冯润生不耐烦地摆手:“不带我去还絮叨个什么劲,用得着你操心?”

东风误纵横天地,冯虚御风,两道人影落在湖心,携带了“逆旅”之力的万条剑气冲破层叠浓云,青龙珠冉冉升起,化开一片水雾般的光影,岸边众人尚未看得真切,就见人影一闪,乌云闭合,冲天水柱消弭无形,镜湖水面瞬间平静无波,光滑得像一面诡异的镜子,将滚滚妖异的云朵倒映得愈发清晰,一时分不清天上地下。

冯润生后退半步,有点不敢看自己身处云中的影子。

沈庭燎与温越对外面的异象一无所知。

就在入阵的那一瞬间,眼前光影有极短暂的动荡,然后迅速清晰起来。

这是座青黑石桥,在动乱岁月里,江洋大盗杀了人会抛尸在这座桥上,久而久之,血水浸透了桥身,锈成青黑色,于是过路人都将其称为黛桥。后来世道安定,有人在这处空镇子落脚生活,黛桥经雨水冲刷多年,那青黑色泽却仿佛深深刻在了桥上,再也抹除不掉。为了掩盖这段残忍过往,黛桥的名字就被改成了戴桥。

陆溪桥一行与船工告别的地方,正是戴桥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