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见晴 > 第1章 回乡

见晴 第1章 回乡

作者:7322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6 07:42:50 来源:文学城

火车呜咽着碾过铁轨,年关的脚步愈发临近。窗外雪絮纷飞,将天地裹得苍茫一片;车内人声鼎沸,挤满了返乡过年的人——过道里堆着鼓鼓囊囊的行李,没买到坐票的人蜷在地上,空气里混杂着吃食的香气、烟味、体味,还有零星禽类的腥气。

王凛竹轻轻扶了扶身旁已然睡熟的母亲李梅,低头继续盯着平板上的一张张期末试卷。

他是一名年轻的中学历史老师,带着毕业班,今年的寒假格外仓促,满打满算不过二十天。除了批改线上作业,他还得盯着早晚自习的视频会议。本不想跟着母亲回老家,姥姥姥爷早已过世,老家只余一座空房,但他又实在放心不下母亲独自出行,终究还是一同踏上了回乡的路。

六个小时的硬座熬下来,终于到站。王凛竹揉着发酸的脖颈和胳膊,搀扶着李梅走下火车。

“好些年没回来了啊。”李梅活动着僵硬的肢体,大口呼吸着冷冽的空气,将火车上憋了一路的浊气尽数吐出。哈出的白气刚飘到空中,就被寒风打散了。

王凛竹对这座小镇的印象很模糊。八岁那年,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他跟着父母迁去了城里,为数不多的记忆,只剩幼时夏天摸鱼捉蝉、冬天堆雪人的片段。

又坐了近乎半小时的小巴车进村,母子俩才到家门口。推开生锈的大黑铁门,荒草丛生的小院映入眼帘——枯草蔓延到门槛,几株长得高的还挂着被风吹来的塑料袋。李梅一边拖着行李,一边弯腰拨开挡路的草。入户的木门吱呀作响,一推就发出陈旧的呻吟。屋内两侧是大锅台,正对门是间开放式小厨房,东西各一间厢房,是典型的北方乡村小屋。许久无人打理的屋子积满了灰尘。王凛竹将行李安置在稍干净的地方,捡起一把旧扫帚扫灰;李梅则把院子里的枯草揽断抱进屋,灶膛里燃起橙红色的火光,冰凉的屋子渐渐暖了起来。收拾妥当已是深夜,母子俩懒得做饭,泡了两桶泡面,草草解决了晚饭。

晚饭后,王凛竹拎起一只铁桶,戴上手电筒去院子里压水。夜里气温低得刺骨,铁制的压水器泛着寒浸浸的凉意,他哆哆嗦嗦压了好一会儿,才打满一桶水。忽然,一个东西“叮铃”一声砸在他脑门上,吓得他短促地惊叫了一声。李梅以为他受了伤,没来得及穿棉袄就冲了出来。

“咋了?是不是把手割着了?”

“妈,我没事,刚才好像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你快回屋,外头太冷了。”

见儿子安然无恙,李梅才转身进屋。

王凛竹摸了摸脑门,那东西凉凉的,质地不重,落地时还带着清脆的响声。可天黑草深,他低头找了一圈,什么也没发现。正准备转身,脚下“嘎吱”一声,像是踩到了什么硬物。再一低头,竟是一支蝴蝶样式的银簪子。

“奇怪,刚才明明看了一遍,没见有这东西啊。”

他嘟囔着捡起银簪子揣进兜里,想着大概率是哪家姑娘掉的,明天问问村里人也好。

炕上暖烘烘的,外屋灶堂里柴火噼啪作响,成了最安神的白噪音。王凛竹和李梅很快就睡着了。

这晚,王凛竹做了个罕见的梦。梦里他变回了小孩,在一条小溪边戏水,清亮的溪水映着他稚嫩的脸庞,几尾小红鱼在水中悠然游过。

“阿竹,明天还来这儿玩吗?”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

“我快要开学了,爸妈要带我去市里,说不定得寒假才能回来呢。”小王凛竹答道。他想看清说话人的模样,可梦里的视角被牢牢固定,只能看见自己的小脚丫和水中的倒影。

邻居家的鸡叫了三遍,天刚蒙蒙亮。雪下了一整夜,外面早已银装素裹。李梅在锅里煮了两个鸡蛋,把带来的烧饼馏热,又熬了锅米粥。母子俩吃了顿简单的早餐,就开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去镇上买菜——家里空空荡荡,总得备些年货。回来时,三轮车上堆满了新鲜的蔬菜和肉。

“收拾收拾,拿点刚买的水果点心,咱娘俩去给你姥姥姥爷上坟。”

姥姥姥爷的坟在后山上,被厚厚的积雪盖着。李梅用扫帚扫净坟头的雪,摆上贡品,又让王凛竹磕了几个头,算是完成了祭扫。

李梅没着急走,绕着坟地薅起了枯草。王凛竹站着发冷,便沿着一条小土路随意走走,想活动活动暖和身子。他戴着耳机,不知不觉离开了坟地,回头时却猛然发现,自己竟走进了一片树林,李梅早已不见踪影。

王凛竹一愣,他清楚记得只走了几百米,可眼前这片松林茂密,绝不是短距离能抵达的地方。他掏出手机想给母亲打电话,却发现既没信号,电量也已岌岌可危。

后背瞬间冒出一层冷汗,王凛竹推了推眼镜,仔细分辨着四周——清一色的松树覆雪,白茫茫一片,只有自己来时的脚印。

或许倒着往回走就能出去。他这么想着,沿着自己的脚印走。可越走越绕,脚印蜿蜿蜒蜒,仿佛没有尽头。许久都不见树林边缘,反倒被雪面的反光刺得眼睛生疼。不知走了多久,前方忽然出现一处院落,房顶上飘着袅袅炊烟,像是有人居住。王凛竹大喜过望,小跑着上前,只要能遇到人,总能问出出去的路。他敲了敲门,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却没人出来。眼看天色渐暗,他索性推开门走了进去,心里想着若是主人家怪罪,再道歉便是。刚迈进门,眼前突然一片漆黑——他心知是雪盲症,在雪地里走得太久,加之屋内光线昏暗,一时间看不清东西。他只能一手扶着门框,另一只手轻轻敲着门。

“请问,有人在吗?”

喊了一声,过了好一会儿,身后才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伴随着叮铃叮铃的脆响,像是银饰碰撞发出的。

“你是谁呀,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王凛竹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扭头,肩膀却被人轻轻拍了一下,紧接着,耳边响起一阵清脆的笑声。

“我在这儿呢。”

王凛竹一惊——刚才明明听见声音在身后,怎么人会在身前?

“你好,我迷路了,能麻烦你带我出去吗?我可以给你报酬。”

“你不是本地人?”对方问道。

“呃……”王凛竹顿了顿,“我生在这儿,但从小就迁去城里了,对这儿不太熟悉。”

“好吧,你眼睛看不见了吧?进屋坐会儿,等能看清了,我再带你出去。”那人握住他的手,将他按在一张木椅上。不知为何,那双手格外凉,像是揣了块冰,许是天太冷的缘故。

他闭着眼静坐,耳边传来倒水的声音。很快,一杯冒着热气的水杯递到他手里,捧着暖意,王凛竹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我叫沈知晴,你呢?从没在这儿见过你。”

“我叫王凛竹,今天跟我妈来上坟,一时大意乱走,就迷路了。”王凛竹尴尬地笑了笑——二十五六岁的人,还在老家迷了路,实在有些不像话。他打量着对方,见他穿一身藏黑色布衣,身上缀着叮当作响的银饰,黑发及腰,正眯着眼对自己笑。那笑容温润如春风,衬着白皙的皮肤,格外好看。他忽然想起对方的穿着,忍不住问:“冒昧问一句,你是苗族吗?”

“是啊,我阿爸阿妈都是苗族人,我小时候跟着迁来这儿的。”

王凛竹心里一动,从兜里掏出那支银簪子递过去:“这个是你的吧?我昨晚在院子里捡到的。”

“啊,正是我的!不知道什么时候飞走的,找了好几天呢。”沈知晴接过簪子,顺手挽起长发,将它簪在发间。蝴蝶造型的簪子仿佛振翅欲飞,衬得他更显灵动。

“簪子……还会丢得这么蹊跷?”王凛竹有些诧异,他没听懂“飞走”的意思,只当是对方随口的说法。

“是啊,它可调皮了。”沈知晴笑着拉起他的手,“好了,我带你出树林吧,再晚就该黑天了。”

王凛竹还想追问,却被他不由分说地拉着往前走。两人拐了几个弯,远远望见了树林的边缘,脚下也出现了熟悉的土路。

一出树林,王凛竹顿时觉得天光豁然开朗,竟亮得像正午时分。

不对……正午?他在林子里明明觉得天快黑了,怎么出来才中午?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好几条消息弹了出来,都是李梅发的:

“你去哪了?”

“走也不说一声。”

“我先回去做饭了,午饭记得按时回来。”

手机屏幕上,时间赫然显示着十点三十三分。

王凛竹后背冒出一层冷汗,黏得内里的背心发潮。他回头想找沈知晴,却发现身后空无一人。再看那片树林,其实并不大,绝不可能让一个成年人绕那么久。除非是……鬼打墙。

这个念头一出,王凛竹忍不住轻喘起来。纵使他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眼下这桩离奇事,都在冲击着他的认知。

不敢多做停留,他跌跌撞撞地跑回了家。李梅正在大锅里炖着鸡,见他撞进门来,握着锅铲的手不由得抖了一下。

“你这孩子,都多大了还这么毛躁,吓我一跳。”

王凛竹冲进屋,眼镜片上蒙了一层雾,他顾不上擦,喘着气问:“妈,咱老家以前是不是迁来过一户苗族人?”

“苗族?”李梅停下手里的活,仔细回想,“好像十多年前来过一家,说是来捕蛇的。”

“那家人后来走了吗?”

“后来我就带你去城里念书了,哪还知道他们的去向。捕蛇又不是长久营生,估计早就走了。”

王凛竹回想着沈知晴的模样,还有那间院落——屋里陈设简单,但是看不出生活痕迹,大冬天的没有生火,他却只穿一件薄布衣,难道不觉得冷吗?

“别愣着了,端碗盛饭,小鸡炖蘑菇好啦!”

李梅的催促拉回了他的思绪。刚经历过迷路的惊魂,王凛竹确实累了,午饭吃了不少,放下碗就躺在暖炕上,拽过一个枕头,很快便睡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