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见春 > 第34章 暗示

见春 第34章 暗示

作者:金银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5 13:15:11 来源:文学城

“殿下帮了我很多。”兰见春忍不住鼻头发酸。

萧沃摇头:“不,你赢了那场加试,为你我杀下了最关键的一局。那是你自己争来的,我不过是顺水推舟,把你推到了那里。”

兰见春擦擦眼角:“谢谢殿下。”

萧沃欣慰地望着她,那眼神中,还藏着些许其他的意味。他的话只说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他没办法说出口。

兰见春不是无情的草木,萧沃笃定她知道自己没说完的另一半。但她从来没有予以回应,萧沃也不敢戳破这层窗户纸,怕得到让自己失望的回应,破坏了现有的安宁。

“荫槐!”顾鸥敲他的门,还担忧地望门口,“荫槐!”

兰见春端起碗识相地往内室去。等她藏好,萧沃才去开门,顾鸥手里提着一只画卷。

“你可算开门了。”顾鸥擦擦汗,踮起脚尖往里边看,“人走了?”

萧沃眨巴眨巴眼:“你要干什么?”

顾鸥举起画卷:“债主找上门了。”

萧沃露出见了鬼的表情:“昌宁又来了?”

“就在楼下。”顾鸥说,“我就知道你不是弃兄弟于不顾的人,来来来,你帮帮我,这画像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办。”

萧沃拿过他的画卷,空白的。顾鸥收了钱但不知道这事怎么办,只好把画卷拿给萧沃,让他来处理。

“好办。”萧沃笑,“不过……我可不能白画。”

“三七分,我三你七。”顾鸥说,“够不够意思?”

“够了,”萧沃让开路,“进吧,顾伯爷。”

顾鸥帮他把作画用的东西都准备好,萧沃起笔就画。顾鸥拦了一下:“画得快些,人家就在外面等着呢。”

“放心好了。”萧沃在纸上落了一弧线。

兰见春端着饭碗在内室吃饭,透过门缝看他俩凑在一块画画。她当然不知道,萧沃憋着笑画的,是她的“画像”。

萧沃很快就画完了,顾鸥接过来,把画展开给他看:“这能行?”

兰见春看见,萧沃画的竟是一只低头吃面的老虎。简单几笔把老虎画的惟妙惟肖,尤其那贪吃的劲儿,颇为传神。

“这连人都不算,”顾鸥惊讶地说,“你让我怎么交差?”

萧沃抿了一口茶:“怎么不算?栩栩如生好吧?来来来,我要题画。”

之后他写下“所谓伊人,一餐两碗面”,他一边写一边笑,给顾鸥打手势:“别念出来——走,走,拿去交差。”

顾鸥无奈地指了指他,拂袖而去。

兰见春在后边看得好奇得要命,她想知道萧沃到底写了什么,挪出来问:“你写的什么?”

萧沃忍住不笑:“没写什么。”

兰见春指顾鸥离开的方向:“他好像很生气。”

萧沃说:“他活该。”

兰见春病愈之后,就回到了晦朔司,回到废件室继续审核文件。

这日,汪琢来到了晦朔司,身后还跟着捧着一堆账目的小太监,他站在晦朔司官署门口:“陛下口谕——”

兰见春跟着朔院其他人一块去听旨,朔院与晦院界限分明,乔竹心在前,吴泪与连云栈一左一右跪在她身后。

“即日起,晦朔司朔院协助刑部、都察院量刑,钦此——”

吴泪瞪大了眼睛,皇帝特准朔院参与潼裕贪腐案,等于给她一个机会,接近“上位”的真相!

乔竹心说:“臣等接旨。”

兰见春随着其他人一块磕头,心说之前皇帝不是不让晦朔司掺和这事么,怎么突然改变了心意?莫非是萧沃上谏了?可她得到的消息是,自从岷王从宗正寺中出来,就一直告病,直到现在都没上过朝。

算了,皇帝让朔院参与量刑,是好事。

“司丞,都察院与刑部的意见都在这了,”汪琢对乔竹心说,“年关将至,陛下的意思是,尽快结案。”

乔竹心看一眼厚厚的账册:“臣遵旨。”

“奴才告退。”汪琢对手下说,“东西放这,撤。”

朔院的人赶紧从他们手中接过卷宗,汪琢走的很快。

“有了靠山就是不一样。”连云栈当着晦朔司其他人的面,暗自吴泪攀上了“岷王”这棵大树。

“连云栈。”乔竹心没说别的,但言外之意是让她别说了。

吴泪假装没听见,继续清点卷宗。

连云栈向她跟前走了一步,说:“查吧,查他个天翻地覆。”

惹得其他人频频看吴泪。吴泪偷偷审问章玉良的事在司内传得沸沸扬扬,如今又来了这么一道圣旨,很难不猜测吴泪与岷王的关系。

吴泪不为所动,也没有跟连云栈解释,对乔竹心说:“司丞,卷宗都已清点完毕,下官回去了。”

乔竹心点头,兰见春便跟着朔院的人回了自己的地方。距离过年还有一个月,时间紧迫,兰见春又被调回了吴泪身边。

卷宗里,记录了屹王从每个贪墨官员的家中搜出的脏银数目,以及这些钱都是谁送的,写得很详细,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行贿……应该不止送钱吧?”兰见春说,“也会送些奇珍异宝。但这上面都是缴获脏银多少多少,关于珍宝的记录并不多。且拿章玉良来说,除去脏银八千多两,就只有和田玉观音一尊、南海珊瑚一株、辽北东珠五十二颗……依下官看,这账册是不是写少了?”

朔院另一个人说:“不过卷宗里也写了,潼裕有不少官员畏罪潜逃,变卖了诸多家产。而且里面也说,章玉良也变卖了家财,剩下的都是些大物件,还没来得及出手。脏银数目大,这里边肯定有很多卖宝物换来的钱。”

吴泪琢磨出来不对劲:“既然是变卖了宝物,那这账册就有问题。”

有人问:“我不明白。”

吴泪想了想,说:“假如说,章玉良实际有一百件宝物,他决定将其置换成钱以备出逃。他卖了一半,还剩一半,对不对?”

兰见春等人点头。

吴泪:“但是在抄府后,卷宗上却写,他卖了九十件,还剩十件。请问那四十件去哪了?”

有人问:“可是……一百件是同知假设出来的。”

吴泪说:“正常官宦人家,家里有什么宝贝,都会有专人记账。但卷宗中,却没有提到章玉良的自家账目在哪。我们手头的账目,全都是屹王送来的账。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我的假设是真的,那么少的‘四十件’宝物去哪了,我们不清楚。”

兰见春说:“同知的意思是……收上来的钱少了?”

吴泪说:“也有可能多了。”

有人说:“但这是死结。要想对账,须有这几家的账目,一笔一笔地对。可卷宗里都没提及各府账本的事,我们的人再去潼裕找,找到后一笔一笔地对账,过年前我们绝对完不成量刑。”

也有人说:“而且这都是屹王、都察院、刑部商量好的结果。我们只是审最后一遍……如果把人家的全部推翻、再从头对账,岂不是把这三方都得罪了?”

她们说的不无道理。兰见春看向吴泪,吴泪所说的都是猜测,再派人去潼裕找账本,时间上真来不及了。

就这么算了吗?

“给潼裕传书,按照名单上的人,去找他们府中的账本。”吴泪说,“在新证据出来之前,各位先审手头的卷宗。”

“是。”

吴泪拿出一份名单:“各位按照卷宗所注,找到自己负责的地区和年份,重点关注本地的赋税收支。”

兰见春正好负责查羌榆县的账,吴泪刻意为之。

她先从今年的账开始查,算了好多天终于发现了不对劲。

她找到了吴泪。

“就拿今年二月收完的秋粮税来说,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羌榆县衙要求我们每户出一两半银子做税。但是,丘州的账目显示,因去年虫灾,丘州实行“减税”,羌榆县税收由每户一两半改为一两。”兰见春把卷宗翻开,指给吴泪看。

吴泪用手指着账册,丘州、羌榆两地官方的文件上都写的是“一两”,这与兰见春说的有出入:“你继续说。”

兰见春压着火说:“实际情况是,所谓的‘减免赋税’,落在每一户人家头上,却是实实在在的‘加税’。”

吴泪猛地抬头:“为何?”

兰见春说:“官府只要现银,所以每家每户要用收上来的粮找各路商人换为银子。而商人呢?借此压低粮价,平时一石粮食换一两银子,收税时两石粮食才能换一两银子。换句话说,羌榆一户人家要用三石粮食才能交上本次赋税。”

吴泪问:“减免的赋税呢?”

兰见春说:“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税吏来到我们村,只口未提‘减免赋税’这四字。全村人老老实实地按照‘一两半’交的税,没欠官府一点。”

吴泪看潼裕省府的记录,清清楚楚地写着,去年的虫灾严重,巡抚林汝为下令减三成税,各州县不得多加多征。

敢情这帮人说一套做一套,对老百姓征一两半的税,给上边交一两的税。

多出来的半两银子去哪了?

落进各个衙门的口袋了。

兰见春说:“一年两次税收,回回如此。盛平九年征夏税,账册上写的羌榆县衙对每户收一两半,实际对我们收二两。丘州约有五万户人家,每次收税就有两万五千多两白银进了官员的私囊。反观屹王只从章玉良家里抄出来八千两白银,的的确确少了。”

吴泪大为震撼:“这是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最黑的其实是这些商人。”兰见春说,“他们在官府催逼现银的时候,大力打压粮食价格。”

吴泪问:“官府就放任他们?”

兰见春点头:“官府不管。”

“这就是官商勾结。”吴泪咬牙切齿地说,“这帮商人敛上来的粮食肯定也会跟官府分……疯了,这帮人会下地狱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