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家族复兴之路(科举) > 第9章 第9章 让我去吧(求收藏~~)

出了祠堂,纪武行立刻抱起纪温,朝纪老爷子与纪二老爷告罪一声,便迅速飞奔至王氏的院子。

不待丫鬟婆子通禀,纪武行已大步流星进了王氏的屋子。

随意将纪温放下,纪武行焦急的一把抱住王氏,哽咽道:

“容娘,你受了那么多苦,为什么不告诉我?”

王氏尚且还顾及着纪温,颇有几分不好意思,轻轻将纪武行推开。

纪武行兀自道:“容娘,我已在爹和二叔面前发誓,日后绝不纳妾,今生今世我只要你一人!”

王氏瞬间红了脸,这个不着调的,怎么在孩子面前也如此孟浪!

她偷偷觑了几眼纪温。

猝不及防被秀了一脸的纪温:......

虽然心中五味杂陈,面上仍故作镇定,假装没听懂的模样。

他只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他能知道什么呢?

正当纪温考虑着该自己偷偷溜走,还是寻个时机向他爹娘告退时,纪武行终于发现了他。

“你怎么还在这里?”他语气中带着十足的讶异。

恐怕自己的爹早已忘了是谁带他进来的吧!

趁此机会,纪温立刻向爹娘提出告退。

走出门外还不忘贴心的替他们关上内室的门。

哎,终归是我一个人承担了所有!

***

晚膳之时,纪温再次被叫到王氏的院子。

此时的纪武行已恢复了正常,厚脸皮的他丝毫不为方才的事感到难为情,甚至一本正经的开始教导纪温。

“虽然你日后要考科举,可是武艺同样不能落下,哪怕不能带兵打仗,至少需得有自保之力!”

想了想,又觉得自己要求太过苛刻,毕竟,科举考试可比练武难多了,温儿的目标是考进士呢!

他摸了摸鼻子,又道:“无需花太多时间,每日卯时起,随我一同练至辰末即可。”

纪温暗自在心中盘算,如此一来,除去午休与晚上睡眠时间,自己每天的时间都排的满满当当,与当年高考相比也不差什么了。

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他爹说的没错,自己必须要有自保之力。

纪温认真地点头:“爹,我知道了。”

王氏有些心疼,自己的儿子本不用背负这么多,但凡长房有个亲兄弟,儿子都能过的轻松些。

可惜......

她亲自为纪温盛上一碗莲子羹,鼓励道:

“温儿不必担心,虽纪家崇武,可你祖父所学十分广泛,你外祖更是门生众多。只要好好学,以我儿之聪慧,万没有学不会的道理。”

除了纪老爷子以外,她是唯一一个看出纪温文学天赋之人。

纪武行哈哈一笑,拍拍儿子肩膀:“只要温儿有娘子一半的聪慧,科举必不成问题!”

王氏瞪了纪武行一眼,纪武行毫不在意。

纪温:......汰!又被塞了把狗粮!

******

翌日,纪温开始正式跟随祖父学习《三字经》。

卯时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纪温已主动起床到练武场蹲起了马步。

纪武行依旧在一旁练着他的功夫,两刻钟后,纪二伯、纪五叔与纪勇也陆续来了练武场。

见着纪武行纪温父子俩,纪二伯很是诧异:

“武行,温儿不是应该跟着大伯读书吗?”

纪武行招式不停,边练边回道:“待辰时练完再去读书,读书虽重要,习武也不能落下!”

听起来虽然很有道理,可纪二伯仍旧有些不理解。

“如此一来,温儿可实在太辛苦了!”

纪温站了起来,准备休息一会儿再蹲,他擦擦头上的汗水,笑着朝纪二伯说道:

“二伯,侄儿不觉得辛苦,侄儿习武是为了能有一副强健的身体,不想成为旁人嘴中的文弱书生。”

这一番话,令纪二伯纪五叔两人均为之侧目。

这是一个三岁孩童能说出来的话?

温儿这个孩子,着实异常聪慧,心性才智远胜常人,甚至与七岁的纪勇相比都要稳重许多。

莫非真是上天赐给纪氏的麒麟儿?

纪勇倒没有大人这般复杂的想法,听纪温此言,立刻拍着胸脯道:

“四弟放心,有大哥在,看谁敢说你是文弱书生!”

纪温笑了笑:“多谢大哥了!”

至辰时,纪温洗漱一番,换了衣服,用完早膳,便到了纪老爷子的松鹤院。

纪老爷子在他书房一侧单独为纪温置了张书案。

此时,书案上正整整齐齐摆放着三本书,正是《三字经》、《百家姓》与《千字文》。

虽然纪温对这三本书并不陌生,可今生今世他还是第一次看见,至少在纪老爷子面前,他还得从零开始,从认字开始学起。

纪温小心翼翼控制着自己的学习速度,三日后,估摸着祖父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告知纪老爷子,自己已认全《三字经》中所有的字。

甚至还能背出前面读的最多的那些内容。

纪老爷子暗自惊诧,只感叹一句自家小孙子果然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子,倒不曾多想。

又过了三日,纪温已将《三字经》整本背熟,纪老爷子又开始了《百家姓》的教学。

只是,纪温虽记忆力惊人,学习能力超强,可这一手毛笔字实在令人不忍直视。

以三岁纪温的身份,自然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字。

是以初时纪温写字还需藏拙,渐渐地,纪温即便拿出了真实水平,也不过平平。

纪老爷子自以为是未曾替小孙子打好基础。

纪温初学写字之时,还是在滇南之地的采石场,彼时条件艰苦,能填饱肚子都是幸事,又怎能提供笔墨纸砚供纪温开蒙?

所谓识字,不过是纪老爷子一边口述,一边用树枝在泥土地面写字。

而纪温也同样一边复述纪老爷子所言,一边用树枝学写字。

直至后来离开采石场,小孙子都不忘带上自制的那支木炭笔。

纪老爷子深深叹了口气。

好在小孙子如今还小,一切尚有挽回的机会。

纪温意识到自己写字进步缓慢,逐渐加大自己在练字这方面的时间投入。

此时唯一庆幸的是,纪家家产颇丰,笔墨纸砚可随意供应。不然,若是还得花时间考虑家人的生计问题,恐怕自己真得发愁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就在纪温即将背完最后的《千字文》时,一道身影突然冲进了纪老爷子的松鹤院。

快速奔跑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最终在纪老爷子书房门口的位置停下。

一道声音在门外响起:“大伯,侄儿求见!”

这声音,是纪温的五叔,那位被季县令的儿子戴了绿帽的纪武成。

纪老爷子瞥了一眼纪温:“继续练字!”而后才朝着门外应了声许。

纪武成推开门,一副很是匆忙的模样,看也没看正在书房内伏案练字的纪温,“扑通”一声就跪于纪老爷子的书桌前。

“大伯,侄儿想去大同府!侄儿想要去寻三叔,男儿当戍守边关,建功立业,侄儿不愿在家虚度光阴!”

原来纪三老爷在边关戍守!纪温还是第一次听到自己三爷爷的消息。

纪老爷子放下手中的书,淡淡道:“你可知你三叔现下的处境?现在前去大同,能否建功立业尚且不提,更有可能的,是战死沙场!”

“我不怕!”纪五叔一脸无畏:“我纪家男儿,何曾畏惧生死?”

“若是你九死一生立下的战功被旁人夺取呢?”

纪五叔刚想说有三叔在,不会发生此事,就听纪老爷子残忍说道:

“你三叔如今自身难保,更别提庇护于你!”

纪五叔噎住,踌躇间,纪二老爷也赶了过来。

“大哥,武成这孩子自从退了婚,性子就变得有些执拗,这几年一直嚷着要去战场杀敌,以往次次都被我按压下,不想今日竟闹到了你这里......”

“无妨,”纪老爷子摆了摆手,重新看向纪五叔:“如何?若是你不怕战死沙场、不在意军功被夺,我便替你修书一封,允你前去!”

纪五叔双拳紧握,显然陷入了挣扎之中。

良久,他缓慢而坚定道:“我去!”

“我去了,也许还有一线机会,若是我不去,就连这一线机会也无!”

“胡闹!”纪二老爷有些激动:“没有旁人庇护,你此行与送死无异!再等等,等形势扭转——”

“形势何时才能扭转?”纪五叔高声质问:“爹在等着谁为纪家扭转局势?是如今还在边关挣扎求生的三叔一家,还是年仅三岁的温儿?!”

他的声音变得嘶哑,说出的话语却掷地有声:“家族的复兴绝不能只靠一人之力,若是我们只偏居一隅,无人奔赴前线杀敌,我们练就这一身武艺又有何用?我们如何能安心将所有重任尽皆交付于一位三岁孩童之手!”

说着说着,他流下泪来:“大哥三哥和六弟已经战死,四哥被流放三年,二哥要替纪家守住祖产,只有我,苟且偷生至今,毫无建树。爹,大伯,让我去吧!”

这一番话说的在场几人无不动容。

纪二老爷张了张嘴,再也说不出阻止的话来。

他佝偻着腰,这一瞬间仿佛老了十岁。

最终,他叹了口气,朝纪老爷子道:“大哥,就让他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