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寄秋声 > 第1章 秋雨

寄秋声 第1章 秋雨

作者:深山花雨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3 04:33:56 来源:文学城

景和七年,暮秋。

京城的雨是从寅时末开始落的,起初只是风卷着星点凉意扑在窗纸上,待祝秋意晨起时,檐角已垂落细密的雨线,把院中的桂树裹成了一团浸在雾里的香。

“姑娘,今日的雨缠得紧,还是加件薄绒比甲吧?”

贴身丫鬟云袖捧着衣物进来时,祝秋意正对着菱花镜描眉。镜中少女眉峰清峭,眼尾却带着点未褪的倦——昨夜亥时才从城郊回府,沾了一身的雨寒,只歇了不到两个时辰,便要撑起“祝家嫡女”的模样。

她指尖蘸了点螺子黛,顺着眉骨描出流畅的弧度,语气淡得像窗外的雨:“不必,今日只去城西书斋。”

云袖拗不过她,只好把比甲搭在臂弯里,转身去取那柄素色油纸伞——伞面是最不起眼的牙白,连伞骨都没雕半分纹饰,恰如祝秋意身上的月白襦裙,规规矩矩裹着京中贵女该有的清冷。

祝府正院临着内城的金水巷,青石板路被雨浸得发亮,踩上去能听见细微的“吱呀”声。祝秋意撑伞出门时,管家祝忠正领着仆妇搬新炭盆,见了她忙躬身:“小姐早,今日雨凉,可要备车?”

“几步路罢了。”她垂眸避开祝忠的视线,脚步没停。

从祝府到城西文渊坊的“清砚斋”,要走两刻钟。这是她每月初三必走的路,既是“寻古籍”的幌子,也是与组织传递消息的暗线。

雨丝沾在伞面上,晕开一圈圈浅白的痕。祝秋意走得慢,眼尾却扫着巷中的动静:卖豆腐脑的挑子刚支起灶火,热气裹着豆香漫在雨里;穿青布衫的书生抱着书册小跑,鞋尖溅起细碎的水花;巷口墙根下,穿皂衣的捕快正转着枚铜钱,目光却往她这边瞟——那是御林军的暗桩,盯了她快半个月了。

她指尖无意识捻了捻袖角,那里缝着层极薄的软甲,甲片下藏着枚三寸长的柳叶刃。这是组织给她的“佩饰”,也是她这些年在雨里走的底气。

文渊坊的青石板路更窄些,两侧的灰瓦屋檐垂着雨帘,把巷弄裹成了条湿漉漉的廊。清砚斋的木门半掩着,老板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见她进来便笑着掀帘:“祝小姐来了?上月说的《周官注疏》,刚从江南寻来善本。”

祝秋意颔首,跟着老者进了内间书阁。阁子里燃着沉香,混着旧纸的霉味,衬得外面的雨声都远了。老者把书册推到她面前,指尖在桌案上敲了两下——这是组织的暗号,意为“有外人查探”。

“前日有人来问过这书,穿玄色锦袍,腰坠羊脂玉,看着是宫里的人。”老者压低声音,眼角的褶子掩着警惕。

祝秋意指尖落在书页上,指腹掠过“天官冢宰”四个字——这是组织用来传递密文的载体,玄色锦袍、羊脂玉,该是太子府的暗卫。她抬眸,语气依旧淡:“多谢先生。”

待她抱着书册出门时,雨势又密了些。云袖连忙上前撑伞,却见祝秋意往坊外的茶肆走:“买两笼蟹粉汤包,带回去给母亲。”

茶肆的竹帘被风卷得轻晃,靠窗的位置坐着个穿灰布衫的汉子,见她进来便低下头擦桌子——是同组的“影三”,负责接应今晚的任务。祝秋意走到柜台前,指尖在木案上敲了三下:短,长,短。

“两笼汤包,要热的。”

掌柜的应了声,转身去后厨时,指尖往灶台后递了个纸团。祝秋意接过汤包时,纸团已落进她袖中——是组织的新指令:亥时,城郊废宅,清除“漏网之鱼”。

油纸包裹着汤包的热意,浸得袖中的纸团发皱。祝秋意抱着汤包出门时,影三已从茶肆后门离开,腰间的短刀露出半寸寒光,混在雨里没入人群。

回府的路走得比来时更慢,祝秋意看着巷口的桂树落了片花瓣在伞沿,忽然想起五年前的暮秋——那时她刚被组织送回祝家,也是这样的雨天,她穿着不合身的襦裙,站在祝府的门槛外,指尖攥着枚刻着纹路的玉佩,不敢进门。

那年她七岁,刚从组织的暗训营出来,掌心还留着练刃磨出的茧,连“女儿家该有的样子”都是组织教的:笑要浅,话要少,走路要轻得像落雨。

“小姐,您怎么了?”云袖的声音拉回她的神思。

祝秋意抬眸,恰好撞见府里的小丫鬟捧着盆秋菊走过,菊瓣上沾着雨珠,亮得像碎星。她勾了勾唇,是极淡的弧度:“没什么,只是觉得这秋,比往年凉些。”

进府时,正院的回廊下已摆了新炭盆,暖意裹着桂香漫过来。祝秋意把汤包递给迎上来的仆妇,转身往自己的“静兰院”走——袖中的纸团还带着茶肆的热气,而袖角的柳叶刃,已浸了秋雨的凉。

静兰院的窗下摆着盆白菊,是她上月从城外寺里求来的。祝秋意推开窗,看着雨丝落在菊瓣上,忽然听见院外传来脚步声——是母亲柳氏。

“秋意,今日去书斋可有收获?”柳氏坐在圆桌旁,指尖摩挲着茶盏的描金纹,语气里带着点小心翼翼。

祝秋意把《周官注疏》放在桌上:“寻到了善本,母亲若是想看,晚些我送过去。”

柳氏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像是想从那层清冷里看出点什么,最终却只是叹了口气:“你这孩子,打从回来就像变了个人……罢了,快些喝盏姜茶,仔细受了寒。”

待柳氏离开,祝秋意才端起姜茶——茶盏是白瓷的,暖得烫手。她看着茶面上晃开的涟漪,忽然想起组织里的日子:没有姜茶,没有桂香,只有冷硬的石墙和磨不完的刃,连下雨时,都只有铁窗透进来的湿冷。

酉时末,雨停了。天边晕开浅金的晚霞,把院中的桂树染成了暖黄色。祝秋意站在窗边,指尖掠过案上的《周官注疏》,书页里夹着片干桂花——是今早云袖偷偷放进去的,香得像这京城的秋,温柔得不像话。

她忽然想起五年前被送回祝家的那个傍晚,也是这样的晚霞,她站在静兰院的窗下,看着柳氏端着碗甜汤过来,指尖抖得连碗都接不住。那时柳氏抱着她哭,说“我的意儿终于回来了”,而她的掌心,还沾着前一日练刃时蹭到的血。

如今她已经能稳稳端住茶盏,能笑着和母亲说话,能把“祝家嫡女”的模样演得滴水不漏——只是袖中的柳叶刃,永远是凉的。

戌时,云袖进来点了烛火:“姑娘,晚膳备好了,是您爱吃的蟹粉酥。”

祝秋意“嗯”了声,目光却落在院外的巷口——影三该在那里候着了,亥时的梆子声一响,她便要换上夜行衣,往城郊的废宅去。

烛火晃了晃,映得她的影子落在窗纸上,清瘦得像株被雨浸过的桂。祝秋意端起蟹粉酥,咬了一口——甜香裹着酥皮的脆,是她在组织里从未尝过的味道。

只是这味道,总带着点不真实的暖。

她忽然想起今早巷口的捕快,想起书斋老者的警惕,想起袖中皱成一团的纸团——这京城的秋再温柔,也裹不住她藏在袖角的刃,藏在暗夜里的血。

亥时的梆子声,很快就要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