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活阎王他不想要我命了 > 第32章 重回辛府

活阎王他不想要我命了 第32章 重回辛府

作者:丹青不成尘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12 10:11:43 来源:文学城

辛辞翻墙入府,凭着记忆先回到她以前的房间,推门一看,面目全非,所剩都不过是些不值钱的玩意了。

从闺房出来,辛辞走过记忆中的那条长廊,来到辛将从前的书房。

进到屋内,里面的东西也被搬得不剩什么了。

唯有一排歪歪斜斜的庞大书架,显得格外突兀。看样子是书架重量和体积都太大,抄府的官吏尝试搬过,却只能令其稍稍挪位,最终也就放弃了。

反正只是一个木架子,也没多大用处。

在辛辞的记忆中,这书架上的兵书永远都是满满当当的,因为辛将十分喜欢研究兵法。

辛辞还记得,这书房中的别处她都能碰,但唯独这书架,辛将是连靠近都不许她靠近,是故她始终对这排书架充满好奇。

如今,人去书空,留下的书架也少了几分神秘,多了些许沧桑。

辛辞站在书架前,学着记忆中辛将的样子在书架前徘徊,以期能获得几分提示。

那日商栈来府,到底说了什么?

屋内空旷,辛辞的走路声都有了回音,一声一声,跟随辛辞来至书架的尽头。

咚!

不知是不是辛辞的错觉,最后这步落脚的回音竟略有不同。

她抬脚重新跺了两下,咚咚的声音再次传来,证明方才她没有听错,这块地砖下是空心的。

好似发现了什么大秘密,辛辞忙蹲下身,以手轻敲几下,愈发确认此处有道暗格。

一经确认,辛辞便开始到处搜寻暗格的机关。

案几、窗台、墙体,她将这些地方一一找过,不幸的是,毫无结果。

辛辞倚在窗边,视线投落到书架,从这个位置看去,刚好能看到那个最特殊的位置——第三排第六列。

辛辞记得,这个位置永远都摆着一束花,有时是迎春、有时是月季,到了冬天便是腊梅。不管是什么花,都是辛夫人亲手种的。

当初的辛辞不懂是为什么,如今的辛辞便更无法得知。

但是,她能知道的是,暗格的机关就在此处。

书架的灰尘被辛辞用手绢擦除,留出其原本的模样,辛辞趴着身子细看,随之便发现,沿着木质的纹理有一条细细的缝隙,由于此缝隙与纹理贴合得很好,不仔细看很难被发现。

辛辞拔出腰间短刀,用刀尖慢慢插入缝隙,砰的一声,一个灵巧的小装置便被弹了出来,看上去像是个缩小版的漏刻。

漏刻一共设计了十只小桶,每个小桶也就是指腹般大小,辛辞端详半晌,最终猜测应是需要往桶中注入正确的水量,才能打开暗格。

好在她出门时记得带了水壶,此时倒也不用麻烦去找水。

辛辞先试了将三和六填满,暗格毫无动静;又试了辛将的生辰,仍是不行;接着试了辛夫人的生辰,依然未果……

几番尝试,壶中的水已快见了底,辛辞不敢再随意尝试,努力回忆,翻找记忆中的特殊数字。

窗外的蝉鸣吱吱叫响,辛辞好似回到了十八岁的那年夏天,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想成为一名特警,用她的身躯和力量,为她的家国安和奉上一份守护。

十八,对她来说是个重要的数字,而对于辛将,亦是。

“辛辞”曾听母亲讲过其父亲的光辉历史,十八岁一战成名,被封为大昌最年轻的将军,从此他战无不胜,为大昌换来几十年的和平。

最终,辛辞将剩余的水注入了一和八。

吧嗒一声,暗格果真打开了。

闻声,辛辞赶紧走过去,蹲下身看到了里面留下的东西——两只四寸宽的卷轴。

她小心翼翼地将卷轴取出,而后慢慢展开,其上所绘逐渐呈于眼前。

江海、峭壁、平原……

一处处标注详尽认真,看着是辛将的手笔。

待卷轴全部铺展,单是一只,就有半人长。

看着辛将的标注,辛辞认出了这是大昌的舆图。

再翻开另一轴,武库、粮仓、驻地……,这卷是布防图,何处易守难攻,哪里是军事重地,皆画得一清二楚。

卷轴展至末尾,一方玉玺印落在右下方,朱色的四个大字——大昌元封。

在辛辞的记忆中,当朝皇帝的年号为永圣,如此,这方玉玺印便不是当今皇帝所拓。再按照辛将的年纪倒推,这方印记多半出自先皇之手。

只是,这舆图和布防图,是当朝武将人手一份,还是只辛将独有,这个辛辞不得而知,她只知道这是绝密文件,绝不能让之落入他人之手。

如此,带走是最佳选择。

将卷轴认真藏入袖中口袋,辛辞又将暗格恢复成原样,而后就出了书房。

此时天色还早,她还不想回靖庭司,便决定在长廊下坐会。

长廊对着的地方,原本是一方荷塘,从前一到夏天就碧叶红莲,如今却只剩残枝败叶。

常言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①

而这枯枝烂在泥里,却再孕育不出新的一池嫣红。就好似这落败的将臣之府,全然没了从前的生机。

日光逐渐西斜,晚霞染红远方的天,辛辞望着夕阳,思乡之情如海水般涌上心头。

自来到此处,她刻意地不去想从前,但那是她曾经生长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又怎能说忘却就忘却……

街上传来一更天的梆子声,路上行人大多归了家,辛辞也到了该回靖庭司的时辰。

她来到先前翻进来的地方,手脚并用借着一旁的高树攀上墙头,而后换为蹲坐姿势,正欲往下跳时,眼角余光处竟多了道身影。

辛辞装作没发现,慢慢将手按在腰间短刀,同时缓缓转动眼珠看向黑影。

视线落在那人脚尖,来人脚踩一双黑舄,辛辞推测此人身份地位该是不低。

视线上移,一袭比夜色还深的玄色袍子映入眼帘。

嘶,怎么觉得有些熟悉呢?

继续往上,悬于腰间的朱色配饰,等等,这是她编的那个平安结!

意识到来人是谁的一刹,辛辞心间骤然提起,接着便是脚底一滑,身子顿时失去平衡。

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连辛辞自己都没来得及做出反应,但立在远处的那人却像是会瞬移般,转眼便临至身前,用一双紧实的臂膀将人捞在了怀里。

怦怦的心跳在耳边振荡,辛辞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商挽萧的紧张。

心脏骤然收缩,再无限放大,未消的余悸在商挽萧的胸腔中扩散,蔓延至那因一刹的心慌而陡然褪去温度的四肢百骸。

直到怀中有了想要挣脱的动作,商挽萧才慢慢回过神来,垂下眼眸,看向辛辞时,其中含着后怕和因忧而起的怒意。

辛辞越发觉得,这样的姿势太过危险,她再次动动身子,嘟哝道:“能放我下去吗?”

许是想到早上的不欢而散,商挽萧终是松了手。

脚下恢复实感,辛辞整整衣服,而后朝商挽萧抬手一拱,“多谢司主出手相救。”

商挽萧的眼眸漆如点墨,落在辛辞手臂的视线带着几分莫测,似是在思索,该用个什么链子将这双纤臂给锁住。

许久没得到商挽萧的回复,辛辞慢慢抬手,欲放下手臂。

谁知,商挽萧的声音却随之而来,淡漠冰冷:“举着。”

闻言,辛辞忙又低下头去,双臂齐眉没敢再动。

一开始,辛辞以为商挽萧是在以这种方式惩罚她,直到手臂微痒的触感袭来,她才知道,这人应该是另有目的。

商挽萧骨节分明的手指抓着辛辞的衣袖,一圈一圈地将之卷起,直至将辛辞的旧伤全部露出才停住。

片刻,许是确认了伤口没有再崩开,商挽萧才终于罢手,手搭在辛辞的手背轻轻一压,像是施了一道释放的命令。

回去路上,见商挽萧的面色始终不佳,辛辞不敢同这人并行而走,便故意落后些。

没成想,商挽萧却停步驻足,回头望来,目光幽静。

如此无声相对,比急言厉斥还具威慑力,辛辞不敢犹豫,加快步子赶紧追上去。

两人的影子一长一短,铺落在地上,时而与摇曳的枝影相汇,时而被坐落的房屋埋没。但伴着一路向前,这些都似过客般,皆慢慢远去。

走到路的尽头,留下的,还是两人的身影。一左一右,中间隔着一臂的距离,不远,但也不近。

回到靖庭司,商挽萧没再多说什么,径直回了他的内院。

辛辞原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直到翌日她用过早膳,看到院中那齐刷刷跪了一排的靖吏,辛辞才知此事没完。

靖吏们各个身穿单衣,手拿荆条,见到辛辞回来,皆齐声大喊:“请王妃赐罚!”

别说是这些靖吏没错,就算他们真犯了错,也轮不到辛辞来惩罚。

“各位不曾冒犯于我,辛辞无权责罚。”说罢,辛辞便欲转身离去。

可靖吏们却好似想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皆以膝作足,跪着前行拦住辛辞的去路。

又是一声:“请王妃赐罚!”

见靖吏如此执着,辛辞不用多想也知是商挽萧的意思。

“我已说过,你们在我这并未犯错,我不会无缘无故罚谁。若你们真要领罚,便去寻你们司主吧。”

说完,辛辞便要绕路而行。

谁知,靖吏却皆以头抢地,如临大祸,哀求道:“望王妃饶命!”

想到初入靖庭司时,她见到的那位惨死的靖吏,辛辞不敢大意,毕竟人命关天。

只见她从靖吏手中拿过一把荆条,后利落转身直奔商挽萧的内院而去。

被晾在身后的靖吏们面面相觑,这下谁也不敢再去阻拦了。

进到内院,此时的商挽萧正坐在凉亭下,悠闲地擦着长剑。

辛辞大步走到商挽萧身前,将荆条往前一晾,语气不多友善:“商司主这是何意?”

商挽萧揭起眸子扫了眼,施施然道:“本王以为,本王的意思已经十分明确了。”

见商挽萧是这番态度,一股无名火涌上辛辞的心头,“昨日,我是翻墙出的靖庭司,并非走的大门,与他们根本没有干系,你作何要惩罚他们?”

噔!

一声清脆的响声传来,辛辞看着商挽萧的指节一弯一伸,在剑身上弹了一下,感觉没多用力,长剑就直直地从中断开了!

而余下的那半,还在剧烈地打着颤。

紧接着,又是“咣啷”一声,只见商挽萧悠悠地张开五指,这剩下的半截,也像垃圾一样被丢在地上。

“辛小姐怕不是搞混了,是你要惩罚他们,并非是本王。”商挽萧淡淡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从未有过的距离感。

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重回辛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