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混在三国当武将 > 第2章 第 2 章

混在三国当武将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30 20:46:36 来源:文学城

看着眼前这人缓缓倒下,虞临想到刚刚听到的“策”字,不禁犹豫了下。

会这么巧吗?

为了确定这一点,原本只是心血来潮下出手相助、准备一声不吭地离开的他,暂且留了下来。

方才对方非死撑着问他名字,顽强撑着直至昏迷才倒下,虞临的内心也始终毫无波澜,只以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姿态观察着这人的言行举止。

真要说有什么看法的话,他只觉得此人的形象包袱实在有点重——连身负重伤时都不愿形容狼狈。

虞临从灌木后走出,利落地为昏迷不醒的伤者卸甲拔箭,又用随身水囊和干净布条做了简单处理。

常年要为自己的伤口做处理的他,做起来可谓驾轻就熟,很快就做好了,还顺便用剩下的清水洗去了手上沾染的粘稠鲜血。

考虑到对方如此在意自己的形象,想着水囊里最后还剩下的几滴水,他也没浪费,直接拆下对方头上戴的巾帻,不轻不重地帮着擦了下对方脸上很是狰狞的血渍。

很快重新露出了一张干净的脸。

一切完成后,虞临便重新站起,靠到一边,安静等待骑士们赶来。

等那些惊慌失措的同伴找来时,做过急救处理的伤处,已经基本止血了。

虞临姿态放松地虚倚在树干上,微微歪头,目无喜怒地看向他们。

骑从们好不容易才找到喊有刺客的孙将军所在处,映入眼帘的,就是让他们目眦欲裂的可怖一幕:将军上身鲜血淋漓,躺在地上生死不明;三名着戎服、面孔陌生的兵卒则伏于血泊之中,已然气绝身亡;还有一身着玄衣无绶,但背负长剑强弓,腰配棕色皮鞬,神色慵懒地打量他们的生人。

就在虞临以为这一幕或许会引起误会、思索着要不要开口解释时,这几名骑兵的视线却在短暂地定格在他脸上后,做出了自己的结论。

那起初还明显紧绷的神经,稍稍松懈了下来。

为首一人更是说道:“吾等为孙讨逆将军麾下亲卫,虽不知足下尊姓大名,但施救之恩,吾等没齿难忘。”

虞临心下微讶。

也不知道他们是眼力过人,才不经询问就做出了准确判断,又或是太不谨慎了。

“不过举手之劳。你们先去看看他的情况吧。”

他微抬下颌,言简意赅道。

他们的确顾不上虞临太多,第一时间确定主公只是气息微弱、但还算平稳后,险些人仰马翻的骑士们仍然焦虑,至少不像刚才那般面无血色了。

这似乎更加帮助他们确定了眼前是出手相助之人,踌躇但慎重地向他行了一礼,与此同时,将伤者固定在了马上,火急火燎地往军驻地赶。

而留在最后的那人,则恭恭敬敬地向虞临又行了一礼,神色小心地询道:“不知足下可愿随鄙人还营?孙将军素轻财贵义,重才好士,此番蒙足下施救之恩,回头必有重谢。”

在他难掩紧张的注视下,对方神色淡淡地表示了同意:“谢倒不必。有劳带路。”

他如释重负:“请随鄙人来。”

“你们的将军,”在途中,他忽然听对方询问道:“也就是刚才那位,可是名策,表字伯符?”

大约是不曾料想沉默寡言的他会突然开口,且问得这么直截了当,对方神色一凛,垂首道:“正是我们将军。”

虞临微微颔首——心里已经基本将这位莽撞过头,只身犯险的年轻军阀从潜在的投靠人选里剔了出去。

不过,眼见未必为实。

他想看看孙策的这一举动是否有他未能看出的用意,也想顺道考察一番军营里的人是怎样应对这一紧急情况的。

对于他们口中的重谢,虞临毫不在乎:救助对方,只能说是他的一念之间,亦或是随心之举。

初到异世时见到久违的同类带来的喜悦心情,已经在这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淡化了许多。有时看着他们疆场上厮杀缠斗的麻木面孔,或是休战期的士兵对当地百姓的残酷做派,似乎与他过去二十多年来杀惯的丧尸嘴脸并没有多大区别。

因此,在确定自己的定位前,他出手干涉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这回算是少见的例外。

孙策的遇刺在驻地掀起了轩然大波,没想到那股不祥的预感成真的张昭更是气急攻心,差点当场昏倒过去。

他到底是艰难地稳住了,第一反应,就是下令将孙策受创的消息严密封锁。

好在附近的敌军刚被这位轻佻大意的主公彻底清扫干净,接着一边请来营中的几位孙家人,一边亲自守在了孙策疗伤的帐中,对进行救治的医工虎视眈眈。

众人关注的焦点无疑都落在了最关键的孙策身上,一时间并无人有暇顾及被带到客帐中等待的虞临。

虞临也并不在意,也没有碰士兵送上的食水,只隔着薄薄的帐幕打量外面的人群,又凝神倾听着兵士间惊慌的交流。

越听,他的眉头就蹙得越紧。

原本他还抱有一线希望,猜孙策是对自己身后事提早做了稳妥的安排,又或许是出于引蛇出洞的特殊需要才白龙鱼服,特意装出轻身犯险的莽撞模样。

没想到这份由对方呈现出的鲁莽直率,远比他想象的还表里如一。

明面上看起来要打猎,就真只是单纯地为了打猎。

可惜了。

这样看来,江表这位军阀确定不行。

虞临面无表情,任何人都看不出他心里难得感到了略微的失望。

毕竟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他从益州一路东行,已经面试过数位潜在的主公人选了。

遗憾的是,在他最看重的开拓、纳谏、心胸和稳定方面,总有着无法规避或矫正的巨大缺陷。

孙策个人能力即便再出类拔萃,在稳定性上却连刘璋与刘表都不如:热衷于轻出微行,从官不备,过于自傲、毫无风险备案,并屡谏不改。

虞临若有所思,轻抚怀中木谒的细腻纹路。

——既然这样,那就没必要再在这里待下去了。

等天色渐暗,经过一番紧急救治的孙策浑然不知自己错过了什么。

他终于清醒过来,医者擦着满脑门的汗,战战兢兢地表示伤情也进入稳定状态后,所有人才有闲暇长舒一口气。

张昭胡子一吹,率先板着脸对神色迷茫、还没完全缓过神来的孙策发难:“今四海殄瘁,众望未洽,危事所害者,非将军一人,而事关三军、亦关四方蒸庶!将军断不可再执迷不悟,沉迷猎乐,不听劝谏,使千金无端再暴于原野!”

“听张卿一席熟悉唠叨,倒是让策彻底活过来了。”

孙策面色仍惨白,话语于轻快间也还透着虚弱,到底还似往日那般神色爽朗,面容带笑——这也彻底让围在病榻边上的人们放下了暗暗悬着的那颗心。

经此生死劫难,孙策也下定了决心,说出了张昭最想听的承诺:“从今往后,策必遵大路,不行宽放之举。如若再犯,便辛苦张卿亲手燔翳捐褶,策绝无二话。”

闻言,张昭依旧板着张脸。

但任谁都看得出来,他的表情已经不复刚才的紧绷了。

他尊奉的这位主公素来对驰骋游猎之道甚是热衷,过往对他的劝谏亦是敷衍居多,但的确从未应承不再为此举,倒曾坦言是类裨谌草创之故。

凡是亲口承诺过的,孙策确实总能做到。

眼看着气氛有所缓和,被搀扶着坐起饮过水后,孙策立即就惦记起他昏迷前心心念念的那位壮士了。

他眼眸明亮,满怀期待地看向周边人:“不知出手相助的那位壮士何在?虽不知他以何物做利器,竟于混战中以千钧破势,直中箭身,此等眼力着实令人叹为观止,虽贲、育不过也!只恨我彼时伤势甚重,竟未来得及问出他尊姓大名……”

张昭刚纠正了主公好追逐猎物的作风,就直面了对方好壮士的迫切。

虽有些无奈,但对此也颇为赞同。

“将军伤势稳固得这般快,极大得益于那位先生做的医治,所用手法虽闻所未闻,却见效绝佳。”

在拆开包扎的布条、看清伤口模样的那一刻,医工面上的惊骇绝非作伪。

只可惜张昭因分身乏术,未能接见对方,也不愿仓促以对,徒增失礼。

索性先令人以礼相待,请对方等候一番,同时根据亲卫匆匆描述的形容气貌,得知对方绝非操持方技或凡俗之辈。

既非医者,那多半是曾经手且娴熟军中事务,才粗通此道了……更需慎重相待才是。

在将医者先前所言原封不动地转告后,张昭无可奈何地看着孙策那熠熠的眸光,哪里不知道主公这是完全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将对方收入麾下了。

他索性投其所好地询道:“随骑已将那位先生带回营中,只因先前将军伤势过重,不宜见外客,才未及见纳。将军可是现在便要见他?”

“正是如此。”孙策毫不犹豫地颔首:“那位先生于我有救命之恩,绝不可轻忽慢待,奈何我现不宜走动,唯有劳烦卿代劳,替我将他请来此帐,方足显郑重。”

张昭应下,并当场就在主公眼巴巴的注视下出去了。

就在孙策满怀期许地等待中,很快回返的张昭面色却很是微妙。

对方所带来的,是让他收敛了笑容,为之错愕不解的噩耗。

——帐中客早已离开。

而叫人不寒而栗的是,偌大军营虽曾有过短暂的喧喧嚷嚷,但仍在孙河等孙氏将的整顿下很快恢复了井然秩序。

把守更是外松内紧,营门处自始至终都是毫无松懈的森严。

可即便如此,竟无一人知晓此人离去之事。

注释:

1. 鞬:马上插弓的皮囊

2. 白龙鱼服:比喻尊贵的人穿平民的衣服。刘向《说苑·正谏》记一则故事,说天上的白色神龙下到深渊,化为鱼,被一个名叫豫目的打鱼人射伤眼睛。

3. 木谒:根据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墓出土的实物来看,当时的高级军事将领,在社交场合中, 已经使用了类似于现今名片的木谒、木刺。其中的木谒,尺寸较宽,上面书写了自己的特殊名号、常规军衔、封爵名称等,措词非常正规,身份内容齐全,应当使用在官方的正式场合,如上面图93所示。至于木刺,不仅尺寸较窄,而且所有头衔一概不写,只介绍自己的籍贯、名字,以及向对方的问候语,应当用在普通的社交场合。《一个成都学者的精彩三国》方北辰著,成都时代出版社,p476

4. 蒸庶:老百姓

5. 燔翳捐褶:燔翳:烧掉射猎飞禽时所用的伪装小棚。 子壮士翳是用茅草之类材料扎成的小棚,人可隐藏在内,等飞禽靠近时从□□箭。褶(xi第二声):即挎褶。作战或打猎时穿的衣服,便世深惟于驰骋射箭。

原词出自《三国志·魏书·崔琰传》,崔琰劝谏曹丕不要再沉迷田猎的话:“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6. 裨谌草创:裨谌(pi chen):春秋时郑国的大夫。善谋划,但是只有到野外思考,他的谋划才有所获,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原用处出自《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虞翻劝谏孙策不要再打猎时,孙策的回复。

策曰: “君言是也!然时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谌草创之计。是以行耳。 ”

7. 虽贲、育不过也:贲(ben)、育:即孟贲、夏育。二人都是战国秦武王手下最勇猛的壮士。

《三国志》里以贲、育之勇形容过曹休,袁涣,程昱等人,以下只列举几例

“《傅子》曰: “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如也。张辽,其次焉”

“又帝闻涣昔拒吕布之事,问涣从弟敏: “涣勇怯何如? ”敏对曰: “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 “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