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回到七零开饭馆[古穿今] > 第39章 第 39 章

回到七零开饭馆[古穿今] 第39章 第 39 章

作者:临江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7:58:05 来源:文学城

被称作小张的青年干部赶紧汇报:“李主任,这位槐花村的女同志想问个体经营摆摊的事。”

李主任走出来,目光锐利地看向苏婉音。

他身材不高,但自有一股威严,显然是这里的领导。

苏婉音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她知道,这一刻的反应至关重要。

“主任好。”她微微鞠躬,态度恭敬但不卑微,“我叫苏婉音,父母都不在了,带着一个弟弟生活。”

“听说政策放宽了,想办个正规的小吃摊,挣口饭吃,也给公社经济发展做点贡献。”

她特意强调“父母都不在了”和“正规”两个字,语气诚恳而坚定。

李主任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忽然问:“你念过书?”

苏婉音一愣,随即想起原主确实上过几年小学,后来因为家里困难辍学了:“念过几年,后来没继续了。”

李主任点点头,没再多问,反而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你听了有什么感想?”

试探?

还是想听听人民的意见?

苏婉音深吸一口气,谨慎地回答:“我觉得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很及时,很正确,老百姓日子过好了,国家才能强大,我虽然只是个农村姑娘,但也想为建设四个现代化出份力。”

人民的意见自然是跟着政策大方向走,好听话她也会说几句。

李主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了起来:“好,有想法!不过具体政策怎么落实,我们还需要研究,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我们有具体方案了再说。”

这就是委婉地拒绝了?

也或许是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指示,所以不想往前多走一步。

苏婉音心里明白,但她没有放弃:“主任,那我能不能先写个申请?等政策明确了,我也能先占个位置?”

小张在一旁插话:“你会写字?”

“会的。”苏婉音点头。

原主识字不多,但她两世经历,基本的读书写字是会的。

李主任似乎被她的坚持打动了,对小张说:“带她去办公室,给她纸笔。”

公社办公室里,苏婉音坐在木头椅子上,拿起钢笔。

小张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似乎想看看这个农村姑娘到底能写出什么来。

笔尖落在纸上,苏婉音略一思索,开始书写。

现代的九年义务教育以及她在那个朝代经常写采购清单和宴席菜单,现在她也能写出工整秀丽的字了。

为了不与她现在的身份产生冲突,她还特意往现代时候的字迹靠拢。

只是写惯了毛笔字的她,不管怎么遮掩都盖不住字的风骨。

识人先看字。

在李主任和小张看来,就是这个农村姑娘不得了,这一手字就能看出这姑娘是个有气节能成大事的人。

“尊敬的公社领导,”她写道,“我是槐花村社民苏婉音,现申请办理个体小吃摊经营许可...”

她简单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强调会遵守卫生规定、依法纳税,并附上了计划经营的项目:早餐包子和豆浆。

她没有写糖油饼,因为耗油耗糖,太扎眼。

写完后,她双手将申请书递给小张。

小张接过来,看到工整的字迹,明显吃了一惊。

“这字写得真不错。”他忍不住称赞。

李主任也走过来看了看,点点头:“先放我这吧,有消息会通知你们大队。”

苏婉音知道这是她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

她鞠躬道谢,退出办公室。

走出公社大院,阳光依旧明媚,但她心里却蒙上一层阴影。

政策虽好,落实却需要时间,而她等不起。

回村的路上,苏婉音心事重重。

经过供销社门口,她想起小宝也许久没吃糖了,又走进去用两毛钱买了一小包水果糖。

刚走出供销社,就听见一阵喧哗。

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正围着一个卖鸡蛋的老农,推推搡搡。

“老东西,在这里摆摊经过谁允许了?”为首的那个高个子青年嚣张地说。

苏婉音认出那是公社有名的二流子赵四,去年就是他带头欺负原主,导致原主受惊发烧。

老农瑟瑟发抖,护着篮子里不多的鸡蛋:“我就卖几个鸡蛋,换点盐钱……”

“资本主义尾巴!全部没收!”赵四伸手就要抢篮子。

苏婉音握紧了拳头。

在另一个朝代,她见过太多仗势欺人的场面,每次都只能忍气吞声。

但在这里,现在,她不想再忍了。

“住手!”她上前一步,声音清亮,“你们凭什么没收老人的东西?”

赵四回头看见是她,先是一愣,随即露出讥笑:“我当是谁,原来是苏家的傻姑娘。怎么,病好了就敢多管闲事了?”

他的同伙们哄笑起来。

苏婉音面不改色:“广播里刚说了要经济建设为中心,老人家自产自销,怎么就不行了?你们比公社领导还懂政策?”

赵四被问住了,一时语塞。

周围渐渐聚拢了些看热闹的人,对着他们指指点点。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怎么回事?”

苏婉音回头,看见公社那个小张干部正推着自行车走过来,显然是下班回宿舍。

赵四等人顿时怂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苏婉音抢先开口:“张干部,这位老人家卖自己家的鸡蛋,这几位同志说要没收,说是资本主义尾巴。”

小张皱起眉头,对赵四说:“你们又不是公社工作人员,凭什么没收人家东西?赶紧散了!”

赵四狠狠瞪了苏婉音一眼,带着同伙灰溜溜地走了。

老农连声道谢,挎着篮子快步离开。

围观人群也渐渐散去。

小推着自行车,对苏婉音说:“你倒是挺勇敢。”

苏婉音苦笑:“只是看不过去。”

她顿了顿,试探着问,“张干部,像刚才那种情况,如果有个正规的市场,是不是就能避免了?”

小张若有所思:“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改革需要时间。”

他推了推眼镜,“不过你的申请书,我会帮忙催催的。”

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苏婉音连忙道谢。

回村的路上,她剥开一颗水果糖放进嘴里。

甜味在舌尖化开,冲淡了心中的苦涩。

虽然前路漫漫,但至少今天,她迈出了第一步。

春风拂过田野,带来新翻泥土的气息。

苏婉音加快脚步,就算没申请下来,但现在她也可以开始准备起来了,反正在公社领导那里挂了号。

比起这个年代的人,她多了一种优势——对政策未来走向的敏锐度。

或许她不知道具体的政策是如何落实的,但至少大方向上她不会错,这个国家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她也会的。

……

清晨五点半,天还只是蒙蒙亮,薄雾像一层轻纱笼罩着宋家村。

苏婉音已经在小院里忙碌开了。

新砌的灶台里,柴火噼啪作响,烧得正旺。

一口大铁锅里,翻滚着乳白色的豆浆,浓郁的豆香混合着蒸汽,弥漫在清冷的空气里,驱散了深秋的寒意。

旁边的小案板上,一排排包得胖嘟嘟、褶子均匀的包子整装待发,一半是油汪汪的肉馅,一半是翠绿的野菜混合着零星油渣的素馅。

面团是昨晚就发上的,此刻蓬松柔软。

“姐,油条面醒好了吗?”小宝揉着惺忪的睡眼从屋里出来,身上穿着虽然旧但洗得干干净净的棉袄,小脸上不再是菜色,而是透出点红润。

“好了,就等最后一道工序了。”苏婉音回头冲弟弟笑了笑,手上动作不停,将醒好的面条拉长,两根叠在一起,用筷子在中间压一下,动作流畅。

今天,是“苏记”小吃摊开张的日子。

几天前,她从公社回来,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盖着红印的、允许个体经营的薄纸收好时,手心都是汗。

这不仅是一张纸,更是她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养活自己和弟弟的希望所在。

选址就在自家院门外靠近村道的那棵大槐树下。

地方宽敞,又能遮点阴凉。

苏婉音借了邻居王奶奶家一张废弃的旧木板,用两条长凳一架,就成了简易的案板。

炉子则直接搬到了外面。

一块用木炭写了“苏记早点”四个还算工整大字的木板,斜靠在树下。

“小宝,帮姐姐把碗筷再清一遍,用开水烫过。”苏婉音吩咐道。

“好!”小宝响亮地应着,干劲十足。

他知道,今天开始,姐姐要干一件大事,他得当好这个“小伙计”。

六点刚过,一切准备就绪。

大蒸笼上了灶,白色的蒸汽带着面食的甜香袅袅升起。

油锅也热了,苏婉音用筷子试了试油温,然后将扭好的油条面胚滑入锅中。

“刺啦”一声,白色的面胚瞬间在热油中膨胀、翻滚,变得金黄酥脆。

这诱人的声音和香气,像无形的钩子,开始勾动寂静的清晨。

第一个被勾来的,是早起拾粪的老孙头。

他抽着鼻子,循着香味踱步过来,惊讶地看着槐树下的阵仗:“苏家丫头,你这是……搞啥名堂呢?”

苏婉音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一丝紧张,脸上绽开一个明朗的笑容:“孙大爷,我摆个早点摊,卖包子豆浆油条,刚出锅的油条,您尝尝?第一根,算我请您!”

老孙头看着笊篱里那根色泽金黄、个头饱满的油条,咽了口唾沫,摆摆手:“那咋好意思……”

眼睛却没离开油锅。

“您别客气,给我开个张嘛!”苏婉音利索地用油纸包了根油条,又舀了半碗热豆浆,一起递过去,“趁热吃!”

老孙头推辞不过,接过来,咬了一口油条。

“咔嚓”一声轻响,外皮酥脆,内里软韧,带着恰到好处的咸香和油香。

再喝一口滚烫的豆浆,豆香醇厚,没有半点豆腥味,只有一股天然的清甜。

“唔!好!真好!”老孙头眼睛一亮,含糊不清地称赞,“比公社食堂炸的那个空心玩意儿强多了!丫头,你这手艺,绝了!”

他三下五除二吃完,意犹未尽,掏出皱巴巴的毛票:“不能白吃你的,再给我来俩肉包,带给我家老婆子尝尝!”

“好嘞!肉包五分一个,豆浆两分一碗,油条四分一根。”苏婉音声音清脆地报出价格,这是她根据成本和村民承受能力仔细核算过的。

“开张生意,给您算便宜点!”她麻利地包好两个热气腾腾的肉包。

老孙头付了钱,乐呵呵地走了,边走边念叨:“苏家傻姑娘不傻了,还变能人了……”

这第一笔买卖,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涟漪。

赶早去公社或县里办事的村民、准备下地的劳力、去上学的小孩,陆续被香气和老孙头的宣传吸引过来。

“这包子馅真足!一口流油!”

“豆浆咋这么浓?自家磨的?”

“给我来四根油条,带回去给娃吃!”

苏婉音手脚麻利地夹包子、舀豆浆、捞油条,收钱找零。

小宝则在一旁帮忙递油纸、看管钱盒子,小脸兴奋得通红。

起初,还有人低声议论“个体户”、“投机倒把”,但很快就被美食的香气和苏婉音坦荡热情的笑容冲散了。

更何况,这味道实在诱人,价格也公道。

槐树下渐渐热闹起来,成了清晨槐花村最有人气的地方。

蒸汽氤氲中,苏婉音忙碌的身影,和食物散发出的腾腾热气,交织成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

她擦了下额角的细汗,看着渐渐变浅的钱盒子和减少的食材,心里那块大石头,终于缓缓落地。

这第一步,总算稳稳地迈出去了。

太阳渐渐升高,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和槐树的枝叶,洒在小小的摊位上,也洒在苏婉音和小宝的身上,暖洋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