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回到七零开饭馆[古穿今] > 第34章 第 34 章

回到七零开饭馆[古穿今] 第34章 第 34 章

作者:临江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7:58:05 来源:文学城

几场寒霜过后,天气彻底冷了下来。

地里最后一点绿色也被收割殆尽,村庄进入了万物萧瑟的农闲时节。

人们开始缩在屋里,守着灶火,计算着如何熬过漫长的冬天。

苏家的小院,却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别家的、内敛的生机。

屋檐下,整齐地挂着一串串晾晒的萝卜干、芥菜条和马齿苋干菜,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屋角新挖的地窖里,妥善存放着白菜、萝卜以及一小袋珍贵的白面和剩下的粗粮。

那坛子腌芥菜头正在安静地发酵,偶尔飘出一丝咸涩的味道。

苏婉音用新买的厚实布料,给窗户加了内衬,堵住了漏风的缝隙。

晚上,油灯点亮的时间比往常长了些,灯芯也挑得亮些,温暖的光晕下,小宝趴在炕桌上写字读书的身影显得格外认真。

生活似乎步入了一种忙碌过后的平静期。

但苏婉音并没有真正闲下来。

大规模的酱料生产暂时停止了,风险太大,而且也是处在年关下厂子里备年货又想吃点儿回扣才会有这么大的单子。

不过做那么一次已经够让她提心吊胆的了,在开放之前,这可不是什么好财路。

不过坐吃山空,光靠那一条路指定是不行的,她必须为来年开春可能到来的机会做准备,开辟新的、更稳妥的财路。

“姐,我们还要做那个香香的酱吗?”小宝写完字,凑过来问。

他似乎对那次惊险的上门搜查记忆犹新,但又对之后用酱换来的好日子念念不忘。

苏婉音摇摇头,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暂时不做了,天冷,蘑菇也不好找,咱们想点别的法子。”

一旁的宋潮生欲言又止,想说自己有很多钱,但直觉告诉他婉音不会喜欢他说这样的话。

苏婉音没察觉身旁他的犹豫纠结,她的目光落在那些晾晒的干菜和那坛咸菜上。

这些东西成本低,做法简单,味道却扎实,是冬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滋味。

虽然谁家都会做这玩意儿,但是每家的味道又各不相同,或许她可以试着把这些变成钱?

说干就干,苏婉音开始忙碌起来。

将萝卜干用热水泡发,切碎,加入一点点珍贵的辣椒面和花椒粉,用烧热的油猛地一泼,刺啦一声,激发出的咸香麻辣味道瞬间充满了灶房,呛得小宝直咳嗽,却又忍不住吸着鼻子说“好香!”

她又捞出一小碗腌得恰到好处的芥菜头,切成细丝,淋上几滴香油拌匀。

爽脆咸鲜,极其下饭。

“小宝,宋哥,尝尝哪个好吃?”她将两小碟菜推到两人面前。

宋潮生挨个尝了,眼睛发亮:“都好吃!萝卜干香辣有嚼头,咸菜丝脆生生的!婉音,咱们晚上就吃这个吧!”

一旁的小宝听了连忙点头,嘴里的都还来不及咽下去就开口说道:“好吃!都好吃!”

苏婉音笑了。

味道得到了最忠实食客的认可,让她多了几分信心。

她将这些东西仔细包好,去了大队长家一趟。

坐在里屋炕上的大队长:……

现在真是既希望他这个侄女来又希望她不来。

上次分得的一小部分辛苦费,老婆子给他说了个大概,说得他都眼热,要不是前几年接触的打击投机倒把的惨样儿多,恐怕他都得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干!

这回来他算是摸着了窍门儿,这侄女不是赚钱的生意她不会上门来!

现在他也是既喜又忧。

索性翻过身去闭上眼睛,就当什么也不知道。

灶房里。

“大伯娘,这是我新琢磨的两种小菜,您和四哥尝尝看?冬天缺菜,看能不能就个粥、下个饭。”她送过去一小碗油泼萝卜干和一小碟拌咸菜丝。

丁翠兰尝了之后,连连称赞:“婉音,你这手艺真是没得说!这萝卜干香辣开胃,这咸菜丝也爽口,村里谁家都没你这手艺,比供销社卖的都好吃。”

“大伯娘,您说,这样的小菜,要是拿到厂里,会有人愿意换点零钱或者票吗?量不用大,就偶尔做一点。”苏婉音试探着问。

丁翠兰立马明白了她的意思,上次虽然出了点小插曲,但好歹有惊无险,想了想那叠票子的厚度温度,不假思索道:“我看行!这东西耐放,味道足,正是冬天缺的。”

“让继业拿去,就说是家里自己做的,吃不完分给工友换点东西,不打眼,量小,也不会惹人注意。”

这正合苏婉音的心意!小批量,低风险,细水长流。

于是,每隔几天,苏婉音就会做一些油泼萝卜干或拌咸菜丝,量不多,用小罐子装好,由苏继业带去厂里。

果然很受欢迎,很快就能换回一些零钱、鸡蛋、或者肥皂、火柴之类的日用品。

虽然每次收入不多,但贵在稳定、安全。

这点滴的进项,如同涓涓细流,持续地补充着家计,偶尔也让苏婉音得知了一些外面的情况。

她了解到,公社榨油坊年后可能会进一批新油料;县里的副食品厂一直在寻找味道好的酱菜供应商……

最重要的是听说开春后,公社可能要鼓励社员搞点家庭副业……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被她仔细地记在心里,反复琢磨。

夜晚,油灯下。

小宝已经睡着,发出均匀的呼吸声。

苏婉音则拿出一个小本子和铅笔头,在上面写写画画。

记录着近期小菜的收支,列着来年开春可能需要准备的物资清单,甚至画着简易的鸡舍搭建草图……

窗外的寒风呼啸着,屋里却暖意融融。

藏好的粮食,持续的小收入,收集的信息,和对未来的初步规划,这一切都让苏婉音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主动。

她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农夫,在严寒的冬季,并未停止劳作,一边小心翼翼地收藏好已有的收获,一边默默积攒力量,筛选种子,规划着来年春天的播种。

冬藏,是为了更好的萌芽。

现在的每一分积累和准备,都是在为未来那个不确定但充满希望的春天,积蓄破土而出的力量。

她合上本子,吹熄油灯,在黑暗中睁着眼睛,听着窗外风声,心里却是一片澄明和平静。

她知道,当春风再次吹拂这个小村庄时,她一定会比任何人,都更早地做好准备。

没有人会比她更相信未来的繁荣,也不会有人比她更相信政策的变化……

寒风刮了几天,终于带来了今冬的第一场小雪。

细碎的雪沫子悄无声息地落下,给屋顶、柴垛和枯黄的菜畦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白。

天寒地冻,村里愈发寂静,人们猫冬的意味更浓了。

苏婉音却盯上了村里杀年猪后分来的那一大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以及几根剃得干净的大棒骨。

这么好的肉,除了包饺子炖酸菜,还能做啥呢?

一个念头在她脑海里闪过,腊肉腊肠!

在御膳房时,每到冬季,她都要主持做大量的腊味贡品,对这套流程熟悉得很。

如今虽然材料工具简陋,但基本原理相通。

说干就干。

她将五花肉切成粗长条,用粗盐、花椒、以及一点点舍不得用的白糖细细揉搓均匀,确保每一处都涂抹到位。

然后将码好味的肉条层层码进一个小缸里,压上重石,置于阴凉处腌制。

这个过程需要好几天,让味道慢慢渗透。

接着,她将另外一小块偏瘦的肉剁成肉馅,同样加入盐、花椒粉、少许白酒调味。

没有肠衣,她就用清洗得极其干净、刮薄了内壁的猪小肠衣来代替,这还是大队长家杀猪时特意给她留的,乡下土法,虽粗糙但能用。

将调好的肉馅一点点灌进肠衣,分段扎紧,再用针在肠衣上扎些小孔排气。

这个过程繁琐又需要耐心,小宝好奇地在一旁看着,帮姐姐递绳子。

做好的肉条和香肠半成品,被她小心地挂在灶房里通风但烟熏不到的地方,借助灶房日常烧火产生的微弱的、持续的热气和烟火气,慢慢风干熏制。

“姐,这个挂起来就能变成好吃的吗?”小宝仰着头,看着那一条条肉和一串串肠,吸着鼻子问。

“嗯,要等些日子,等它们变得干干的、硬硬的,吃起来才香呢。”苏婉音笑着解释,“到时候蒸一片,能下一大碗饭!”

接下来的日子,苏家灶房里除了日常的饭菜香,又隐隐多了一丝淡淡的、咸香浓郁的腊味气息。

这味道并不张扬,混合在烟火气里,倒也不引人注意。

苏婉音每天都会去看看她的腊味,用手摸摸干燥的程度,心里充满了期待。

这是时间的馈赠,是冬日里缓慢滋长的美味。

除了忙碌这些,她还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识字课本。

她用换来的钱,又去了一次公社供销社的文化用品柜台,买了两本崭新的小学一年级课本,语文和算术,两支带橡皮头的铅笔,和一个厚厚的田字格本子。

晚上,油灯下。

她将新课本和本子推到小宝面前。

“小宝,看,这是你的新书和新本子,从今天起,咱们正式上课。”

“姐姐每天教你认五个新字,学五道算术题,你要好好学,知道吗?”

“开春了就送你去学校跟狗蛋儿他们一块儿上学哦。”

狗蛋儿他们已经开始上一年级了,但是小宝对于学习这件事还处于一个懵懂的概念中,趁着这个冬天她给小宝好好补补,争取上学了不会落后太多。

小宝看着那簇新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课本,眼睛瞪得大大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光滑的封面,重重点头:“嗯!姐,我一定好好学!”

于是,每天固定的时间,苏家小屋的炕桌就成了临时的课堂。

苏婉音将自己识得的字,掰开揉碎地教给弟弟。

从最简单的“人、口、手”,到“山、水、田、地”。

算术则从数数开始,到简单的加减。

她教得认真,小宝学得更是刻苦。

小家伙似乎知道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握着铅笔的小手使劲极了,一笔一划地在田字格里描摹,小眉头紧紧皱着,嘴里还念念有词。

朗朗的读书声和稚嫩的算术声,常常从窗户缝里溜出去,飘散在冬日的寒风里。

偶尔有路过的社民听到,都会露出诧异又略带羡慕的神情。

“听,苏家那傻丫头在教弟弟认字呢!”

“啧,还真像那么回事……这姐弟俩,日子好像真过得不一样了。”

这些议论,或多或少也传到了王秀芬耳朵里。

她心里更是酸得冒泡。

那死丫头,不但吃穿上改善了,居然还学起文化人那一套了?

肯定是手里有了几个骚钱,烧的!

她越发坚信苏婉音之前肯定捞了一大笔偏门,看她的眼神更加怨毒,暗地里琢磨着怎么再找点麻烦。

苏婉音对此有所察觉,但并未太过担心。

教弟弟认字,是天经地义的事,任谁也挑不出大错。她甚至有时会故意开着点窗户,让读书声传得更远些。

她不仅要让小宝学到知识,也要让村里人慢慢习惯和接受她们姐弟俩正在“变好”这个事实。

腊味在悄然风干,知识在一点点灌输。

冬天的日子,就在这看似平静的储备和积累中,一天天流过。

苏婉音像一位耐心的农人,在寒冷的季节里,一边精心腌制着过冬的肉食,一边小心翼翼地培育着一株名为“希望”和“未来”的幼苗。

她不知道的是,她这番“识字教学”的举动,除了引来王秀芬的嫉妒,还意外地落入了另一个人的眼中。

这天下午,公社小学唯一的老师,一个姓林的年轻知青,因为家访路过苏家院子,恰好听到了里面传来的、清晰稚嫩的读书声。

他停下脚步,脸上露出惊讶和好奇的神情。

在这个很多适龄孩子都未必能安心读书的愚昧无知乡下,居然有人在家如此认真地学习读书?

他透过稀疏的篱笆缝隙,看到了油灯下,那个面容沉静、眼神专注的姑娘,正握着一个小男孩的手,一笔一划地写着字。

那场景,莫名地让人动容。

林老师扶了扶眼镜,没有打扰,默默地记下了这家人的位置,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可以来做个家访看看情况。

也许,这山里还藏着个好苗子,或者,一个不一样的姑娘?

新的机遇,似乎正伴随着朗朗书声,悄然向着这个小小的院落靠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第 3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