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回到七零开饭馆[古穿今] > 第11章 第 11 章

回到七零开饭馆[古穿今] 第11章 第 11 章

作者:临江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7:58:05 来源:文学城

小宝领了“秘密任务”,第二天一早就像只出笼的小鸟,迫不及待地溜出去找他的小伙伴了。

苏婉音在家一边收拾,一边有些忐忑地等待着,她不知道小宝能不能办好这件事,也不知道那些孩子会不会对榆钱儿感兴趣。

快到中午时,院外传来一阵窸窸窣窣和孩子们压低的嬉笑声。

苏婉音心头一动,走到门边悄悄往外看。

只见小宝走在最前面,挺着小胸脯,一副“带头大哥”的模样,后面跟着三四个年纪相仿、同样面黄肌瘦的孩子,有狗蛋、二妞,还有两个别家的娃。

每个孩子手里都攥着一把或一小兜嫩绿的榆钱儿,脸上带着好奇和兴奋。

“就在这儿!我姐会变戏法!”小宝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对伙伴们说,然后推开院门,“姐!我们回来了!”

苏婉音赶紧迎出去,脸上带着温和的笑:“都来了?快进来。”

孩子们有些怯生生地挤进院子,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传说中的“傻姑娘”家,发现和自家一样破旧,甚至更空荡些,眼神里的戒备才稍稍放下。

“榆钱儿都带来了?”苏婉音柔声问。

孩子们纷纷举起手里的“战利品”,七嘴八舌地说:

“嗯!树上好多呢!”

“我摘的都是最嫩的!”

“小宝说这个能吃,真的吗?”

“当然能吃,而且很好吃,”苏婉音笑着接过他们手里的榆钱儿,汇集到一起,竟然有小半盆!

“你们等着,姐这就给你们变个好吃的!”

她让小宝陪着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自己则立刻行动起来。

将榆钱儿仔细清洗干净,控水。

她没有再磨浆,那样太慢,也供不上这么多孩子,想了想,决定做最简单的榆钱儿饭团。

家里没有米饭,但她有上次磨米浆剩下的一点细腻的米糠粉,现在粮食多精贵啊,就这点米糠粉苏婉音都舍不得扔掉,至于喂鸡?

别傻了,先不说队里的鸡都是合在一块儿养的,那是公家的,再说自个儿家,粮食多了没处扔?现在都还愁没吃的呢!苏婉音恨不得直接去她二叔家抢!

又掺了点杂粮粉,将粉末加水调成略粘稠的糊状,然后放入大量榆钱儿,撒上一点点盐,搅拌均匀。

锅里烧开水,她没有油,只能干蒸。

将混合好的榆钱儿面糊团成几个小儿拳头大小的团子,放在刷了水的箅子上,盖盖大火蒸。

孩子们在院子里玩闹,心思却早已飘进了厨房,小鼻子不停地吸着气,眼巴巴地望着灶房的方向。

现在谁家也不富裕,孩子又多,青黄不接的时候是最难熬的,干活儿的大人们一天还能吃上点干的,但这些不能干活的小萝卜头们就没什么可吃的了,既抢不过年纪大的哥哥们,也不被允许吃大人们的,所以才会一听小宝说有吃的就那么积极,实在是饿得狠了,一个个都快成了大头娃娃。

很快,一股混合着粮食蒸熟和榆钱儿清香的独特气味飘散出来,不同于炒菜的油香,却同样勾人食欲。

“好香啊……”二妞吸着鼻子小声说。

狗蛋已经忍不住跑到厨房门口探头探脑了。

苏婉音看着时间,估摸着熟了,掀开锅盖。

热气蒸腾中,几个深绿色、胖乎乎、看着油光水滑但其实是水蒸气氤氲的饭团躺在箅子上,看着就喜人。

她将饭团捡到碗里,稍微晾了晾,不那么烫手了,才端出去。

“来,尝尝姐做的榆钱儿团团。”

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看着那从来没见过的绿色饭团,既好奇又渴望。

苏婉音给每个孩子分了一个。

小家伙们也顾不得烫,小心翼翼地咬下去。

饭团口感扎实,外皮因为蒸制而略带韧性,内里却软和,榆钱儿的清新微甜完美中和了杂粮粉的粗糙感,盐味点睛,越嚼越香。

对于常年吃不饱、更没什么零嘴的孩子们来说,这简直是无上的美味!

“唔!好吃!”

“甜甜的!香香的!”

“比我娘做的窝头好吃一百倍!”

孩子们吃得眼睛发亮,狼吞虎咽,腮帮子塞得鼓鼓的,嘴角都沾着绿色的碎屑。

小宝看着伙伴们吃得香,比自己吃了还高兴,骄傲地说:“我没骗你们吧!我姐做的饭最好吃了!”

很快,几个饭团就被消灭光了。

孩子们意犹未尽地舔着手指,看苏婉音的眼神完全变了,充满了崇拜和信任。

“婉音姐,明天我们还去摘榆钱儿!还能换团团吃吗?”狗蛋胆子大些,期待地问。

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

苏婉音心中暗喜,面上却为难道:“姐家也没多少粮食了……这样吧,你们以后摘来的榆钱儿,姐帮你们做成好吃的,但你们得留一半给姐当工钱,行不行?”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觉得用一半自己摘的、不能直接吃的“绿钱钱”换一个好吃的团团,简直太划算了!纷纷点头答应。

“那说好了,这是我们的秘密,不能告诉大人哦!”苏婉音再次强调。

“嗯!秘密!”孩子们用力点头,带着刚分享过秘密的兴奋和满足,欢天喜地地跑了。

小宝送走朋友,跑回来,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姐姐:“姐,我任务完成得好吗?”

“完成得特别好!小宝真棒!”苏婉音毫不吝啬地夸奖。

下午,苏婉音用孩子们“上缴”的第一批榆钱儿,再次蒸了一锅饭团。

这次她多做了几个,拣出品相最好的两个,用叶子包好,给隔壁王奶奶送了过去。

“奶奶,孩子们瞎闹腾,摘了些榆钱儿,我胡乱做了点吃的,您尝尝鲜。”

王奶奶接过还温热的饭团,看着那油绿可爱的样子,闻着那股清香味,很是惊讶:“哟,这榆钱儿还能这么吃?闻着真不赖!”

她咬了一口,细细咀嚼,脸上露出赞叹的神色,“嗯!好吃!清爽又不拉嗓子,婉音丫头,你这手真是巧了!”

王奶奶年纪大,经历的多些,早年闹饥荒的时候,这榆钱儿哪还能等着苏婉音发现?一冒出头就被摘了,自然也知道这东西能吃,只是现在村里人都想办法挖空心思躲开纠察多种些粮食,小娃们又不知道,也就没人摘这东西。

她老了,想摘也摘不动,没想到这苏家的傻姑娘还惦记着她,给她送来口吃的,既然如此,提点下她又如何?

她吃完一个,意犹未尽,看着苏婉音,像是随口说道:“这榆钱儿啊,也就这十来天最嫩,过了时候就老了吃不得了,可惜了……这东西要是晒干了,或者想办法存存,冬天也能当个菜吃就好了,咱们这儿冬天除了萝卜白菜,就没啥绿叶子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倒是提醒了她,苏婉音盘算着,这榆钱儿可是个好东西,若是能晒干磨成粉?是不是也能当干粮吃?

王奶奶这随口一句话,仿佛一道光,劈开了她眼前的迷雾。

“奶奶您说得对!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苏婉音眼睛发亮,真心实意地道谢。

王奶奶看她一点就透的样子,笑眯眯地点点头:“你这孩子,脑子是真活泛了,好好琢磨琢磨,日子总能过下去的。”

送走王奶奶,苏婉音看着院子里剩下的榆钱儿,心思飞速转动。

晒干?做成干菜?还是像磨米浆一样,磨成粉?

无数个念头在她脑海中碰撞,最终还是选定了晒干磨成粉,一来不需要添加其他调料,二来大家接受度也会更高。

正当苏婉音挽起衣袖准备大干一场之时,门口传来大队长苏国福的声音,“婉音丫头在吗?”

她连忙将铺在草席上的榆钱儿收起来,只留一两个榆钱团团在碗里,走出去正好迎面撞上大队长。

说来到了这里这么久还没见过大队长呢,苏国福和她家是本家,论起辈分来她是要喊大伯的,所以才会纵容她和小宝不用上工。

那天在村口帮她说话的婶子,她事后回想起来应当是大队长媳妇儿,她得叫大伯娘的。

大队长这段时间一直在镇上公社开会没回来,她手里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不好意思上门拜访,再加上她打心眼里不想下地干活,所以一直耽搁了下来。

只是不知道大队长这次来是叫她上工的还是队里给她分粮食的事?

带着满腹疑惑,她装着原主往常的样子,微微低着头,声音小小地打招呼:“大伯好。”

看着这个傻侄女虽还是不敢见人,但能认得人还知道跟他问好,苏国福有些称奇,背着手皱着眉头,声音低沉:“婉音呐,听说你傻病好了?”

苏婉音学着原主低头搅着手指,点了点头,声若蚊讷,“好了,大伯,他们都跟我说了,这两天我就去上工。”

谁知苏国福却是一挥手,“这个先不急,大伯就是来看看你,你一个姑娘家带着幼小的弟弟,日子也不容易,爹妈又是为咱们队里牺牲的,说破天去也没有非叫你们下地的道理,甭听你那……”

说到这儿他顿了下,似乎意识到疏不间亲,再怎么说那也是孩子亲二婶,但也就是因为是亲的,所以他才更生气!

只是想了想还是委婉了些,“别听你偏心眼儿二婶的,安安心心先把身体养好,要实在闲不住就上山给队里割点儿猪草,我让你三哥给你一天记五分儿。”

说完又想到了这几天的开会内容,苏国福长长叹了口气,嘴里嘟囔着“也不知道这集体劳动能干到啥时候?”

听了个大概的苏婉音:?

她是记得有改革开放这件历史大事的,只是原主家里也没个日历啥的,所以她也不知道现在的时间点,听大队长这口气,是要搞家庭联产了?

这可是改革开放的初始啊!

因此她小心翼翼试探着:“大伯,是上面有什么变动吗?”

闻言苏国福哈哈大笑,“你个小孩子还知道什么上面什么变动?安心在家修养吧!有事儿就去家里啊,都是你亲人,别怕麻烦。”

苏婉音有些郁闷,但也知道不好多问什么,只能默默点头应下。

将割猪草纳入每天的任务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