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回到九零年代离婚前 > 第7章 第 7 章

回到九零年代离婚前 第7章 第 7 章

作者:谢开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01-06 12:51:04 来源:文学城

与周家人约好等周志强出来就办手续,陈秀玲带着打包好的行李和儿子就出来找了家旅店住下。

晚上她盘点了下自己现在手中的钱,穿过来三天了,这几天吃饭坐车花了些钱,还剩下1021.05元,再搭上已经拿到的三百块抚养费,也才1321.05元。

虽说三天后还能再拿到一千二,但加起来也才两千多。

可接下来要用钱的地方可太多了,首先就要租房子,其次星星也六岁了,但一直也没上过学,他这个情况正常学校不收,前世儿子后来虽然能说话了,也是因为智力发育迟缓被她一直带在身边。

这辈子她还是想让儿子能去正常学校上学的。

这上学也要钱,现在肚子里还揣了个小的,而后还要养胎,用钱的地方很多,她得想法子赶紧赚些才行。

将钱收好,陈秀玲便揽着儿子睡了,想着明天先去找房子。

第二日一早,陈秀玲跟儿子去旅店附近的包子店吃过早餐,便打包了一份肉包回到旅店直奔前台。

“王姐,不知附近有没有房子出租,麻烦您给问问。”陈秀玲将肉包递给前台大姐。

她住的这家旅店位于主城区的主道上,虽然小些但地段很好,因此价格也有点贵,她也是为了方便在附近找房,才住的这里。

昨天她来时跟前台聊了两句,知道这前台家就在附近,又在店里干了七八年。前台迎来送往,认识人多些,她也就找这人帮忙。

她也是没办法,前世虽然在这县城住了六七年,但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化肥厂所在的城东内附近,来主城区这边也就是去逛逛商场、去县医院什么的,对这边具体的就不了解了。

不过这世她却想租在这边。

也是因为清溪县这两年发展的越来越好,本身有好几家企业,其中还有两家拥有上千员工的大厂,前年上头将开发区建在了县里,招商政策也极好,吸引了好几家外资过来建厂。

因此清溪县经济越来越好,主城区这边当然也是最繁华的,相对的环境也是最好的,基础设施也是最齐备的。

王姐夜班还没下,早饭自然也还没吃,这会儿肚子正咕咕叫,见到递过来的包子就是眼前一亮,她赶紧不动声色的将包子拿起来放到柜台下面,笑容也更真诚几分问道:“找房子?那你想找什么样的房子?”

陈秀玲忙把要求说了,一就是要安全,二就是环境要好,附近最好有医院学校。

王姐闻言又问:“那你一个月准备出多少租金。”

陈秀玲道:“不要超过一百五吧,再高我就接受不了了。”

一百五倒是还可以,王姐想了想就答应帮她问问。

陈秀玲就说如果她能帮着找到房子,就给她二十块钱的中介费,她这前台作工每月工资也不到两百,动动嘴皮子不用几个小时就能拿工资的十分之一,王姐自然是十分乐意的。

于是更加积极的帮她找房子。

王姐下了班,就回去问了,下午还没到上班时间就过来了,跟陈秀玲说有两处,一处是隔壁街居民区的一处平房,房子有点破,院子也有点小,但胜在租金便宜,正房三间一个月只要一百块,不过就是要跟一家三口合租。

还有一处也是在隔壁街上的一处公寓楼,一室一厅的房子,面积三十平左右,就是临街的有点吵。

合租的那个陈秀玲不考虑,她不太想跟人合租,而且她更偏向于住楼房,相对也更安全些。

于是就让王姐帮着联系房主,她按着地址带着儿子过去看房子。

谁知满怀希望去了,却是失望而归。

那楼房临街确实有点吵,但晚上应该还好,要命的是那房子是商用房居然没有厕所,二层楼要跑楼下附近的厕所,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王姐听陈秀玲说了,也有些不好意思,她赶紧道歉,说她自己没问清楚,让陈秀玲白跑。

陈秀玲是挺郁闷,但还得指着她帮着找房子,她也就没计较。

于是这一天就过去了,王姐继续给她问,她第二天也带着孩子去附近居民区看看有没有哪家贴着小广告有租房信息,可惜逛了一上午除了一些牛皮癣广告,也没找到什么信息。

中午找了个地方吃了午饭,边吃还边想,三天内一定要找到房,这样起码也有个做饭的地方,不用都在外头吃。

其实外头真正做的好吃的也是少数,多数都是些学艺不精的厨子,偏这些半吊子厨子不但厨艺不精,还没什么心意。

吃过午饭,回了旅店,王姐没有新的消息。

第三天的时候,陈秀玲想着再找不到就找个地方先住着,谁知刚下楼到前台,就有个拿着蒲扇的老太太正跟王姐说话。

老太太说:“老王,我听说有人想租房?”

王姐看来人眼前一亮,赶忙应是,这时正好看到陈秀玲下来,就介绍彼此,说正是她在找房子。

经介绍,陈秀玲才知道这老太太是附近社区居委会主任,人家都叫她秦大妈,她也让陈秀玲这么叫她。

她从王姐亲戚那里得知这边有人租房子,她这时正好没什么事,就过来问问。

陈秀玲连忙问她是什么房子,秦大妈就指着店子往西的方向的一处居民楼。

陈秀玲一看这么近,就跟着过去看看。

一看才知道,这楼就在主道坤山道上医院的后身,是个有十几栋老楼的小区,名叫春晖里。

“这里以前是师范学校教师楼,后来师范学校搬走了,有的就添点钱买下来,有的就卖掉了名额,现在咱们小区住着一小部分是教师,还有一小部分县医院的医生,当然大多数都是自行车厂的工厂,风气还是挺不错的。”

秦大妈甩着大蒲扇,一边给她说着房子来历,一边带她来到进小区大门后的第三栋楼里,并介绍了房主。

房主也是一个老太太,就姓房,人家都叫她房奶奶,比秦大妈还在大上好几岁。

房奶奶说这房子一直是她住着,但最近儿子做生意需要帮手,她就搬到儿子那去住,这房子空着浪费所以就租出来。

陈秀玲心内吐槽,你儿子多大了,怎么做个生意还要六七十的老娘去帮什么忙?

不过这也不关她的事,她也就内心吐槽一下,专心看房子。

这一看不要紧,是越看越满意。

虽说这房子只有五十多平,但是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功能十分完备。

房子虽然地砖翘起、墙壁斑驳,但好歹弄一弄也是不错的。说起这房子跟化肥厂家属楼户型差不多,都是卧室相对大些,客厅比较小。

但这房子位置可好太多,不但是主城区,而且前头是医院,来时她也看了,小区对面就是一所小学校,再往西就是派出所,完全符合她的要求。

她当然没露出什么志在必得的情绪,漫不经心的问了价。

说起这个房奶奶就有些为难,她小心意意的伸出俩指头:“两百?”

这年头租房价钱不好说,主要是市场太小,但也是有参考的,像之前王姐给她找的旁边街的平房,三间屋要一百,就是差不多的价,不怎么高但也不便宜。

按理说这位置更好的楼房,又是两室一厅,应该更高些,但其实价格差不了多少。

于是陈秀玲理所当然的砍价,“一百。”

房奶奶可能也自知自己开价有点贵,见对方还价也主动降了一点,于是两人便讨价还价起来。

期间房奶奶将房子夸了一遍,秦大妈也在一边帮腔。

而陈秀玲也不示弱,两边人你来我往,终于把价格讲到了140元,陈秀玲看差不多了,再看看旁边的儿子一脸眨巴着大眼睛这看看那看看,一看就挺喜欢这里的样子。

她便满意的道:“那行,看在我家孩子喜欢这里,那就135吧,不然140也太不吉利了。”

房奶奶&秦大妈:“......。”

房奶奶:“行、行吧。”

这人也太能说了。

她们不知道的是,这嘴皮子却是陈秀玲前世慢慢练出来的,哪里是这个岁数就有的。

定下房子,两边就签了租房协议,这边租房普遍是押一付三,陈秀玲便也按规矩来,不过这时房奶奶欲言又止,仿佛有意见,不过陈秀玲装没看到。

没想到房奶奶什么也没说,这人还挺好说话的呀!

签好协议一式两份,房奶奶早就已经搬走了,如今房子空着,陈秀玲拿了钥匙便回去收收拾东西,当天便搬了过来。

临走前她按着约定给了王姐二十块钱,虽说这是人家主动找上门的,但没有王姐先打听消息,人家也不会听说,她这人向来童叟无欺,说给就一定会给。

王姐毫不客气的收了,还让陈秀玲以后有什么事可以找她。

陈秀玲应了。

到了新房子,陈秀玲把东西先放到客厅就开始收拾。

房子里除了两张木床和两个柜子以及几把椅子外,其他的就是几件破旧的生活用品,像断了木把的笤帚,布条快掉光的墩布,破了个窟窿的簸箕,反正都是些快不能用的。

想必房奶奶也是个节俭的人,东西不到实在不能用绝对不扔,她想或许这几件也是她儿子嫌太破,不肯让她带过去吧。

不过东西虽破,但稍微打扫下还是能凑合用的。

扫了地、擦拭了下家具,又把其他房间灰尘抹了,陈秀玲就把这些用不了的破工具能扔了就扔了。

将东西扔进院内大垃圾桶,看到秦大妈从外头进来,两人打过招呼,秦大妈就问她有没有办暂住证,陈秀玲这才知道不是城里户口的外人务工人员要想租房住在县城得先去派出所办暂住证。

她虽说嫁到县城,但户口一直在老家,因此也是要办的。

秦大妈便热心的带着她去派出所办,她也没有推辞。

她一直是个雷厉风行的,什么事只要能做就一定要赶在发前头先做了,以免后头有什么问题出岔子。

好在暂住证很好办,再搭上派出所离的也近,很快就拿着个小本子出来了。

出来后,回来的路上,秦大妈还给她指居委会在哪,让她有事可以去那找她,如果她出去了也可以她家。

陈秀玲记下她家地址,又看了秦大妈说说的居委会方向,那就是一个春晖里小区旁边的一个小院,上面也写着居委会的木牌子,很好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