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荒山有间女医馆(种田) > 第17章 端午

荒山有间女医馆(种田) 第17章 端午

作者:陌上采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16:28:48 来源:文学城

端午节,临津镇外的望津河畔人潮涌动,热闹非凡。观礼台上,身着锦袍的老者正提笔蘸取朱砂,为三艘龙舟“点睛”。

河边,人群已挤得里三层外三层,摩肩接踵,此时谁也顾不得男女大防。不少孩童骑坐在大人肩头,小脑袋转来转去,脸上满是好奇与兴奋。

观礼台不远处的大树下,一溜儿小摊热热闹闹吆喝着。

卖杂货的小贩边摇着手里的拨浪鼓揽客,边朝观礼台张望,笑着和旁边卖粽子的夫妻搭话:“那点睛之人是谢员外吧?”

谢员外是临津镇的名人,多年前致仕回乡后,联合镇上几位富商和地主,在镇郊建了一所学堂。难得是是,学堂允许村户子女就读,且束脩较低。

宋茜茸远远看了一眼,谢员外大概五六十岁,一把花白的胡须梳理得一丝不苟。她想,愿意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量,大概是位善人。

往常逢五逢十,这边都会有大集,平素素向来会挑着豆腐担子来卖,今天这样的大日子自然也在。她的摊位与宋茜茸相邻,笑着说:“你这车好,改日我也找喻木匠打一辆去。”

宋茜茸的小餐车上,泥炉的火未熄,陶罐里煨着热水。一排瓦罐摆放得整整齐齐,前头插着签子,上头的纸条写着“乌梅饮,八文”之类的字样。

车身上贴了不少画,有冒着热气儿的茶杯,有咕嘟咕嘟沸腾的陶壶,有祖孙三代围坐喝饮子的场景……

最有趣的一幅画,寥寥数笔勾勒出个小人,正扭头拉着一位罗裙女娘,手急切地指向饮子摊。那小人的两条八字耷拉着,眼珠子几欲跳出眼眶,夸张又诙谐。

顶棚上书写“宋氏香饮”四个大字,旁边还挂了只艾虎。这是用艾叶编的老虎,青翠的小虎头上,有个用黄色丝线绣成的“王”字。

宋茜茸边整理瓦罐,边笑着应道:“阿婶尽管去,到时我帮阿婶装饰车子。”

“哎,好。”平素素说着,递来一个豆渣饼,“早起都没来得及吃朝食,赶紧垫垫肚子。”

她顺手又端过来一碗软豆腐,也就是豆腐脑,催促宋茜茸:“快些就着饼子吃了,待会儿客人来了,可没时间吃。”

宋茜茸也不客气,与张瑶一道,就着豆腐脑啃完了一个金黄酥脆的豆渣饼。

“锵锵!”一声锣响,三条龙舟奋力往前。围观的人群里爆发出“喔”的叫好声,宋茜茸疑惑地问:“那是怎了?”

平素素笑着解释:“那是在抢红。起点处有只猪尿泡,里头装着铜钱呢,抢到的龙舟被视作大吉。”

宋茜茸失笑:“着实有趣。”

宽阔的水面上,三条龙舟你追我赶。鼓手坐在船头,面朝划手,鼓声震天,气势骇人。

十二名划手穿着褡护,敞着怀,分列龙舟两侧,随着鼓声喊起号子。裸露在外的胳膊上肌肉贲张,彰显着绝对力量。

舵手站在船尾,掌着长长的舵橹,把控龙舟的航向。

“得胜!得胜!一出必得胜!得胜舟速速,我可是买了你胜!”

“头彩头彩,好运自来!头彩舟,必能拔得头筹!”

“占鳌!占鳌!占鳌舟,独占鳌头!”

宋茜茸听着那边不绝于耳的呐喊助威声,不由会心一笑。这三艘龙舟各有粉丝,不知最后的赢家是谁。

“敢问宋娘子,这乌梅饮是何滋味?”一道温润的嗓音传来,把宋茜茸的视线从龙舟上拉了回来,原来是个青衫书生。

宋茜茸笑着拿竹夹从木桶里夹出个约莫寸高的竹筒放到托盘中,用酒提子舀了酸梅汤注入筒中,伸手示意:“郎君可先试饮。”

书生眉梢微扬,笑道:“宋娘子讲究人!”便端起竹筒,斯斯文文地饮下。

“滋味甚美。”书生放下小竹筒,“烦与某备上两份。”

宋茜茸笑道:“这乌梅饮用山溪浸过,本是沁凉解渴的。只是今日暑气尤重,郎君若想更清爽些,加付一文可添冰。”

书生瞥了眼签子上的字,掏出十四文钱放到案上,说:“添冰。”

宋茜茸从一旁的小罐中舀出碎冰,分别在两个竹筒中各放入三粒,再倒入乌梅汤。一套动作行云流水,速度虽快,却给人一种悠然自得之感。

冰在此时价格高昂,一般人想买还不一定买得到。因此一文钱只买三颗冰,书生并无异议。

陆续又有不少人来买,有选平价又常见的紫苏饮和茅根饮,也有图新鲜喝乌梅饮的,爱喝麦门冬熟水的也不少。

唯独无人问津的是连翘茶。虽然众人对黄金茶的名号好奇,但这大热天,谁也不愿意为碗热茶出一身汗。

平素素的豆腐摊也很热闹,煎豆腐香气十足,豆腐脑嫩白软滑,不用试吃,就有不少人争相来买。

到了豆腐摊前,自然就看到了旁边的宋氏香饮,便有不少人也顺手买了一筒饮子。有人自备竹筒,便问:“宋娘子,我自带了竹筒,价钱可能便宜些许?”

宋茜茸笑吟吟地说:“那便多与娘子半提饮子。”

又有人问:“宋娘子这车造得别致,上头的画可是亲手所绘?”

宋茜茸手上不停,脸上带笑:“是呢,粗陋画技,博诸位一笑罢了。”

天气热,不少人在人堆里挤出一身汗,便过来买凉饮。没多久,宋茜茸摊子上的东西就卖的差不多了,她开始擦拭小餐车,收拢物什。

“宋娘子,乌梅饮可还有?”

宋茜茸抬起头,是个小厮打扮的少年,十四五岁的样子,手里满满当当提着不少东西。

“有的,约莫还有四筒,小郎君要多少?”

“全要了,烦娘子添些冰,我家郎主苦夏呢。”小厮说着递上一只青釉刻花执壶,“还请装入壶中。”

宋茜茸笑着应好,又解释道:“一筒饮子有四提子,自备容器添半提,我便给小郎君盛十八提。”

小厮掰着手指算了算,咧开嘴笑:“成。”

付过钱后,小厮提着东西往观礼台而去。宋茜茸留神看着,发现他走到了谢员外的桌案前,将食盒与执壶依次摆好。

谢员外正与几位华服老人相谈甚欢,小厮倒了乌梅饮后,他执起杯盏喝了一口,脸上神色看不大清。

宋茜茸收回目光,继续收拾摊子。试饮的小竹筒须得用开水烫过再收进木桶,空了的瓦罐擦干外层的水后,得小心放进塞满稻草的筐里。

待龙舟赛结束,宋茜茸接待完最后一波顾客后,便要熄灭炉火,与平素素一道回家。不曾想,谢员外带着小厮亲自过来了。

宋茜茸含笑问:“员外爷万福,今日日头毒,您可要尝尝麦门冬熟水,正好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谢员外捋须微笑道:“小娘子有心了。今日在你这买的乌梅饮甚合我意,近日家中老妻身子不大爽利,心中烦闷,口中乏味,便想问问小娘子可否能再熬煮一壶?”

宋茜茸点头道:“原是为老夫人寻饮子,员外爷真是体贴。却不知老夫人除了心烦口淡,可还有别的症候?”

谢员外面上浮起讶然,颔首笑道:“小娘子问的仔细,莫非深谙岐黄之道?老妻确实喉咙干痛,周身微热。昨日还请了大夫诊脉开方。”

宋茜茸略一思忖,说:“听员外爷这般说,老夫人似是心火上炎,有些许风热。儿家这摊上正有一味黄金茶,最是对症。”

“黄金茶?愿闻其详。”

宋茜茸说:“这黄金茶由精心挑选的最嫩的连翘芽尖所制,最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老夫人服之,正好清心火,利咽喉。且冲泡时若佐以少许糖霜,滋味甘甜,定叫老夫人喜爱。”

谢员外捋了捋须,赞许道:“小娘子这话颇合医理,那便劳烦包上些许。”

宋茜茸朝边上卖鸡蛋的小贩借了秤,称了一斤,旁边的小厮立刻展开一块锦缎,示意她将连翘茶倒入。

“您收好,”宋茜茸心下感慨这有钱人家的包装袋都比她的茶叶值钱,面上笑容不变,“三十五文。”

临走前,小厮问:“宋娘子,下回大集还来设摊么?”

宋茜茸笑着说:“自然来的,但愿员外爷得暇时常来光顾。”

偌大的地方只剩下各小贩在收拾东西,平素素那头也收了摊,和宋茜茸说了声,便带着张瑶去了卖杂货的小摊处。

那小贩原本密密麻麻挂满玩具的木架空了大半,张瑶双眼发亮,兴致盎然地观赏那些纸风车、木偶等,最后挑了个造型憨态可掬的泥人。

她举着小泥人跑到宋茜茸面前,献宝似的说:“阿姐,这个磨合罗漂亮吧?!”

平素素也买了支钗头符插在发髻上,宋茜茸看着母女俩,夸道:“好看。”

三人一路说笑着回家,张瑶帮着宋茜茸将小餐车费力地推上山,平素素挑着担子跟在后头。虽然累,但赚了钱,三人眉眼间都带着笑意。

到家顾不得收拾,宋茜茸先跑进卧房,将笸箩里的钱全倒了出来,十个铜钱叠作一摞,竟有三百多文。刨去成本,净赚一百三十五文。

她心满意足地收好钱,从大陶盆里取出盛冰的小瓦罐,再将大陶盆搬到院中曝晒。盆地残余的硝石经日晒会析出结晶,下次还能用。

她终究还是买了硝石,只是改了主意,不再将所有饮子全部冰镇,而是制了碎冰看顾客需求添加。另外,她将糖霜换成了更便宜的饴糖,也就是现代人说的麦芽糖。

这样就省下一大笔成本。

昨天黄昏她开始熬煮饮子,封入瓦罐后,趁夜放入山溪浸着。等今日清早带到望津河畔,饮子还沁着丝丝凉意。

将一应物事归置整齐,宋茜茸简单吃了几块米糕,便一头扎进床上陷入酣睡。昨儿睡得晚,今早天未亮就起身,拢共只睡四个小时,早困得睁不开眼了。

山中的樱桃熟了,宋茜茸一早起来后便进了山。十七和蜜豆自然跟着,身上的毛发旺盛,油光水滑。

两只这些天在林子里野得不行,浑身脏兮兮的。昨天睡醒后,宋茜茸看到它俩那埋汰样,立即趁着日头好,拉它们到溪边用皂角好好搓洗了一番。

今日两只干干净净的,跑起来更得劲儿了。

这个时空还没引进欧洲大樱桃,山中多是本地小樱桃,偏橙红色,皮薄汁多,酸中带甜。无人打理的果树不如自家的果子繁盛,不少好果还被鸟啄了。

宋茜茸挑着好的摘了一筐,又砍了健壮的枝条带回家,泡过柳树汁后,插扦到自家山地里。

望着两垄苗,她不由畅想日后拥有樱桃自由的快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端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