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春风拂过,气候又比昨日温和几许,金陵城中男女老少纷纷换上春装,无论士庶,或宴请、或出游,都徜徉在这明媚春光中。
午时,桓清与先去西市月绣庄取提前订好的布匹,再往桃花扇拿数月前为潋娘订做的玉簪,回程路过黄金台稍两份百鲜烩、一只烤羊腿,给风竹苑的丫头们解解馋。
如往日一般行事,原无异常,可她每到一处,这些平日里觥筹交错的场合就会莫名安静下来,待她察觉,环视一周,人们又立即恢复正常,谈笑自若。
回到桓府,她先给潋娘送玉簪,一边吩咐侍从桓徵出去打听个究竟。
待和潋娘续话一番,回到自己的院子,桓徵已在偏厅等候。
原来,今日卯时武选初试结果公布,同时还传出两则消息:一是,昨日桓县主入宫面圣,向陛下陈情武场一事,盛赞萧将军武艺超群,决断机敏,于千钧一发之际救下陆家小公子,陛下今日下旨,恢复萧将军主考官之职。
二是,容二公子少年英雄,武场险些失手,陛下认为无心之失不必苛责,昨晚便让容氏接回家中。
对此,一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容景分明有心在武场上公报私仇,置陆峤于死地,就该让萧将军好好惩治;有人感慨桓县主影响力之深,前日大司徒容铉才进宫状告萧将军,县主一番陈情,竟为此事翻案,可见她在陛下心中的分量;也有人揣测,这或许是大魏士族的新一轮站队,局势正日渐明朗起来。
更有甚者,在这简短旨意中,嗅到了一丝别样的气息,“萧将军丰神俊秀,又是大魏百年一遇的将才,年少有为。桓县主正直妙龄,或是芳心暗许,借此事‘投之以木桃’,也未可知啊。”
最后一种揣测如春日花粉一般,在整个金陵城肆意流传,竟成了近日最大的一桩八卦——桓县主痴恋萧将军,为得萧将军青眼,不惜美救英雄。于是,才有午时桓清与在金陵城中遇到的一出出默剧。
不过就着春风睡了一个好觉,醒来,已是全城谈资。桓清与双目微怔,只觉恍然如梦,这令人羞耻的传闻怎么就落到了自己头上?
“属下还听到另一则消息。”桓徵说道,“武场上与县主比试的许氏旁支子弟许师,今晨被陛下钦点为大理寺从事,据说也是县主为陛下引荐。”
桓清与面上波澜不惊,心下却思绪万千,只颔首笑道,“好,辛苦桓徵了。”
“属下分内事。”桓徵汇报完便离开。
人刚走到院门口,连云手上提着一只精致木盒赶来,温声道:“小姐知道今日是荣婶过生辰,特地在黄金台多带了一份百鲜烩,给你们今晚添个菜。”又看了一眼木盒上的布袋,“这袋银钱也是小姐的一点心意。”
荣婶是北方流民,渡江时丈夫患疾去世,带着尚在襁褓的桓徵孤儿寡母来到豫州。当时桓安刚到豫州驻守,同行的萧漪清怀有身孕,在安顿流民时遇到这母子俩,遂留荣婶在府中做厨娘。
荣婶当年产子后碰上逃难,落下了病根,近几年身子不适已不在府中做事,桓徵自小在府中长大,跟在管家身后打杂,后来做了桓清与的近卫。
桓徵见状立即推拒,“连云帮替我谢过县主,她的好意桓徵心领了。我们一家被相爷和长公主收留,不用饿死街头,已是天大的幸事,不敢受县主如此优待。”
“小姐就是知道你会拒绝,才让我私下送过来,也免了你去谢礼。她这个人咱们还不了解吗,何曾拿我们当奴才下人看过?小姐一点心意,你就受着吧,何苦让她发愁如何来说服你呢?”连云像是看到了桓清与头疼的模样,不禁苦笑着摇头。
桓徵听罢也不再多言,收下木盒和银钱,谢过连云,向桓清与居室行一礼才离开。
方才桓徵所言,预示着日后桓清与的一言一行,将在金陵城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魏民风开放,关于萧迦叶的流言,只要她不自乱阵脚,纵使有心之人添油加醋,也无伤大雅,清者自清。
至于许师任职大理寺一事,是舅舅赠予她的一份人情,从那日交手来看,许师此人她乐意交好,并非坏事。
将如此种种在心里过了一遍,她又对今晚的宴会充满了期待。
本次武选初试,华莲、山凌和桓清与皆榜上有名,按照约定,她今晚将在缦阁宴请一众好友,也算借个由头光明正大在缦阁玩乐一场。
为赴宴,桓清与着一袭鹅黄轻衫,宽袖上绣有流云暗纹,高洁素雅,腰间系一只素色香囊和一块青玉环,玉环下缀碧色流苏,行走时如柳枝微漾,又似落叶随风;下着百褶长裙,白底青花,花枝娇俏,葳蕤生辉。
连云给她梳了一个精美发髻,云鬓堆鸦翠钿摇,耳后别上几朵淡粉色春花,衬得脸上的桃花妆更显娇艳。
是夜,曲江沿岸游人如织,缦阁、花萼楼各处鼓瑟吹笙,轻歌曼舞。
缦阁是金陵城首屈一指的歌舞坊,阁中乐师歌女技艺精湛,在三国之中享有盛名。对街的花萼楼则是金陵第一酒楼,十足十的销金窟。当今一世,三国皆民风豪放,各国自开国以来不乏女将军、女丞相,对女子的拘束比前代较少,因而不论男女老少,酒楼欢聚,并不鲜见。
桓清与在南楼订了雅间,南面开窗朝向缦阁中心的镜湖,湖边杨柳依依,花木扶疏,水榭楼台叠生,景观舒阔精巧。雅间内,浅色帷幔随风轻荡,幽灯素雅,与月色相照,别是一番春风如醉。
众人到达前,桓清与先到场安排人布置,席间花果不俗,一些是缦阁特设,一些则是桓府带过来的。看似简单的聚会,桓清与颇费了些心思,忽而闻见脚步声,未抬眼便展颜笑道:“华小公子如此准时?原以为你得精心打扮一番才姗姗来迟呢。”
“哼,半月前我就把衣裳备好了。”华莲说着凑上前来,潇洒转身,“快看看,我这身如何?”一袭淡紫色丝袍,腰间襟上金丝绣边,银线穿花,行走间金光隐现,低调中透着矜贵。
桓清与细细打量一番,沉吟道:“动如春江初醒,静若美玉生烟,宋玉潘安恐见之不如。”
“哈哈哈哈,桓清与你这张嘴啊,灌了蜜似的。”
“哪里哪里。”
“哎哟,我在门外就听见了啊。”山凌身着华服出现,其后跟着数名仆从手捧美酒佳肴涌进门来。“本公子今日也是盛装出席,还请桓县主品评一二?”
桓清与见他一袭蓝色锦袍,紫色镶玉腰带,头戴紫玉冠,长发半束,手持一白玉酒杯风流倜傥地走来,心想这俩家伙都似孔雀开屏一般,又在比美了,忍不住笑着赞美道:“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有你这位东家兼揽客招牌在,桃花扇的生意必大红大紫!”
山凌被夸到心坎里,笑得很有几分得意。桓清与请他入座,瞥见他腰侧配的一柄短剑,怪道:“怎么,武场一试,让你也改行做少年英雄啦?”
山凌连连摆手,看了眼雕工精巧的剑鞘说道:“非也非也,这短剑也就是为了配这衣裳。保家卫国、匡扶江山什么的,最是催人老,还是交给你们几个合适。”
他徐徐坐下,好奇地伸手摸摸华莲的衣服料子,略带惊诧的扬了扬眉,又接着说道:“我那点功夫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花拳绣腿上不得台面。子夜那日赚得满堂喝彩,我爹在家可劲地夸,看我的眼神又嫌弃了几分。”
这话说得似假非真,桓清与和华莲对视一眼,懒懒地“哦”了一声,尚未打趣他,门外便传来了悦耳的笑声。
“哈哈哈,休怪子夜哥哥,山伯伯恐怕是见明昭满室的水粉胭脂才给你脸色看的吧?”吏部尚书齐瞻之女齐谖与光禄大夫崔令的孙女崔菀相伴而来,齐谖人未到,语先发,惹得众人发笑。
山凌从小不爱舞刀弄枪,也不喜琴棋书画,最爱研究胭脂水粉、衣服饰品,因这爱好,从小闹出过不少笑话。在坐之人对他这一爱好的支持,也成为了彼此心中无言的默契。
至于刚到的两位女客,齐谖是金陵城有名的放浪子齐浔最宠爱的妹妹,虽较其他人小两岁,从小也和桓清与、崔菀、许蔚一起在国子监修学。
其母原为前朝宗室女,渡江前曾被宫妃养在宫中,经历过前朝动乱,渡江时下嫁齐瞻。魏帝即位后,她沦为皇室旁支,和皇室之人少有往来,只于家中相夫教子。
齐谖从小贪吃,七八岁时开始学厨艺,齐夫人也未阻止,甚至陪女儿一起琢磨菜品。众人于国子监学习课业时,每日最好奇的并非夫子们的八卦传闻,而是齐谖会带什么新鲜零食来。在这些小辈眼中,若能到齐家蹭一顿饭,可是天大的运气。
而作为博陵崔家长女的崔菀,为人娴静端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与如今任职国子监五经博士的山缨,是祭酒严道林最得意的两位女弟子。当年在国子监,她称得上是齐谖、华莲等人的半个授业恩师。大家凡有学的不明白的地方,去找崔菀,她必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