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化龙池巷199号 > 第2章 第 2 章

化龙池巷199号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卫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10:13:12 来源:文学城

黄作粱回到他那间租在芙蓉中路某栋老居民楼里的小单间时,已是深夜。

楼道里的声控灯坏了有些时日,他用力跺了跺脚,灯光才不情不愿地亮起,昏黄的光线勉强照亮通往家门口的几步路。钥匙在锁孔里转动,发出干涩的摩擦声。推开门,一股混合着外卖余味和潮湿空气的气息扑面而来。

房间很小,陈设简单,唯一显得昂贵的,是窗边那套挂着好几套西装的简易衣柜,以及书桌上那台时刻保持待机状态的笔记本电脑。

他甩掉皮鞋,扯下那条勒了他一整天的领带,像挣脱某种枷锁。昂贵的西装外套被随意丢在唯一一张单人沙发上,那动作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泄愤意味。然后,他把自己重重摔进电脑前的椅子里。

电脑屏幕应声亮起,刺眼的白光在黑暗中格外醒目。

公司内部的OA系统自动登录,弹窗接连不断——未读邮件(37),待处理流程(12),部门群通知(99 )。最显眼的,还是屏幕一角那个不断闪烁、实时更新的业绩排行榜。他的名字,“黄作粱”,此刻正悬在榜单中游,一个不上不下、随时可能滑落的位置。

他盯着那名字,感觉有些陌生。白天在“乌有之乡”,那个叫别经年的老板似乎只称呼他“黄经理”,带着点疏离,却又奇异地精准。一个冰冷的、代表绩效的数字符号。

脑海里不受控制地回响起“乌有之乡”里那句轻描淡写的话:

“用我的‘乌有’,换你们的‘蓝图’?”

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精心打理的发型瞬间凌乱。端起桌上半杯凉掉的速溶咖啡灌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弥漫开来,却没能压下去心底那股莫名的虚火。

手机震动起来,是他设定的“每日复盘”提醒。他点开备忘录,里面记录着今天的工作:拜访客户(3位),其中两位意向不明,一位(指别经年)态度强硬,需重点攻坚。后面还跟着他自己加的备注:分析痛点,寻找突破口,必要时可申请上级支持。

“痛点?”黄作粱嗤笑一声,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自言自语,“他的痛点就是看我们这些人不顺眼。”

他手指在键盘上敲打,准备写下更详细的攻坚策略,打了几行字,却又猛地按下了删除键。那些标准化的销售话术、客户心理分析模型,在别经年那双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睛面前,显得无比苍白可笑。

他转而点开手机里某个知识付费APP,书架里塞满了《逆周期生存策略》、《存量时代的营销突围》、《认知破局:重塑你的财富思维》之类的电子书。他曾是这些理论的虔诚信徒,坚信只要参透里面的逻辑,就能在行业的寒冬里找到火种。可如今,这些标题在他眼里,却透着一股浓重的焦虑贩卖意味。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他低声重复着自己白天说过的话,嘴角扯出一个自嘲的弧度。他现在就像那逆水中的船,拼尽全力划桨,却发现水位在不断下降,搁浅的风险与日俱增。行业下行,公司收缩,每一个单子都变得至关重要,也无比艰难。

手机再次响起,这次是视频通话邀请,来自老家。

他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表情,确保脸上挂起轻松的笑容,才按下了接听键。

“妈。”他声音里的疲惫瞬间被刻意拔高的清亮所取代。

屏幕那头是母亲关切的脸庞,背景是家里熟悉的客厅。“粱粱,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吃饭了没有啊?看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又熬夜了?”

“吃了吃了,刚跟客户谈完事情,挺顺利的。”黄作粱熟练地撒着谎,镜头巧妙地避开了桌上那杯凉咖啡和凌乱的房间,“最近市场有点波动,正是我们表现专业能力的时候,忙点是好事。”

“那就好,那就好。”母亲絮叨着,“你一个人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隔壁王阿姨家的儿子,跟你同年,原来也在房地产公司,最近听说被优化了……”话语里带着担忧和后怕。

黄作粱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随即又加深:“妈,你放心,你儿子能力强着呢,公司要靠我们顶业绩的。”

他语气轻松,仿佛那悬在头顶的裁员铡刀只是别人的故事。

又应付了几句父母的关心和隐形的忧虑,挂断视频后,黄作粱脸上的笑容瞬间垮塌。他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上一小块潮湿的霉斑,感觉一种深切的无力感从四肢百骸蔓延开来。

业绩排名,父母的忧虑,行业的寒气,同龄人的遭遇……无数条无形的绳索捆缚着他,让他不敢停,不敢歇,甚至不敢流露出丝毫的脆弱。他必须永远精致,永远积极,永远像个上了发条的战斗者。

他闭上眼,脑海里却莫名闪过“乌有之乡”里那股混杂着烟酒和老旧木头的气息。那个空间,那个叫别经年的男人,似乎构筑了一个奇特的场域,在那里,他那种时刻备战的状态,显得格外可笑和疲惫。至少在那里,他紧绷的神经曾有过一丝极其短暂的、未被察觉的松动。

与此同时,“乌有之乡”也迎来了晚市最后的喧嚣。

几个附近的常客聚在角落的卡座里,烟雾缭绕。有穿着格子衫、头发稀疏的程序员阿斌,正对着手机吐槽公司的“福报”文化;有背着吉他、身上带着颜料痕迹的年轻画师小舟,和同伴争论着某个艺术流派的没落;还有穿着睡衣趿着拖鞋就下来的麻将馆老板娘红姐,一边嗑瓜子一边分享着巷子里的最新八卦。

别经年依旧在吧台后忙碌着,洗杯子,倒酒,偶尔搭一两句话。他话不多,但每个人似乎都愿意在他这里说上几句。他像一块沉默的磁石,吸引着这些在城市缝隙里寻找片刻喘息的人。

“别老板,今天来又来了个房产中介,啧啧,你是没瞧见,那身行头,头发梳得苍蝇站上去都打滑。”小舟灌了一口啤酒,笑着说道。

“一看就是来者不善。”阿斌推了推眼镜,“又要拆了?这片好不容易有点烟火气。”

别经年把一杯新调的威士忌推到阿斌面前,语气平淡:“拆不拆的,也不是他们说了就算。”

“那可说不准,这些大公司,手段多着呢。”红姐吐掉瓜子壳,压低声音,“听说隔壁街有几家,都被骚扰得不行了,天天有混混去门口转悠。”

别经年擦杯子的动作顿了顿,没说话,只是眼神微微沉了沉。

这时,门被推开,一个满头银发、身形佝偻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慢悠悠地挪了进来。是住在巷尾的刘奶奶,儿子早年出了意外,她一个人靠着微薄的退休金和捡点废品过活。

“小年啊,给我打二两散酒,最便宜的那种就行。”刘奶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洗得发白的手帕,一层层打开,里面是几张零碎的纸币。

别经年接过钱,却没去打散酒,而是转身倒了一小杯温热的黄酒,又从一个旧式搪瓷盆里夹了几块卤得入味的豆干和兰花干,放在一个小碟子里,一起推到刘奶奶面前。

“天潮,喝点黄酒暖暖身子。豆干是晚上刚卤的,卖不完,您帮着吃点。”他的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却比平时柔和了许多。

刘奶奶愣了一下,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一点光,她没说什么客气话,只是颤巍巍地坐下,小口抿着酒,吃着豆干。

旁边常客们对此习以为常,继续着之前的话题,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这小小的酒吧,就像一个微缩的市井江湖,有自己的规则和温度。

阿斌还在抱怨:“……天天画饼,说什么上市财务自由,我看是自由地加班到死。”

小舟接话:“都一样,我们搞艺术的,不也被市场逼着向‘钱’看?纯粹的创作?饿死街头谁管你。”

别经年听着,偶尔抬眼看看他们。当阿斌的视线无意间扫过来时,别经年朝他举了举手中的茶杯,淡淡地说:“都是如此。”

阿斌愣了一下,随即像是被戳中了某个开关,苦笑了一下,拿起酒杯猛灌一口:“对,都是如此!妈的,喝!”

这句话像一句咒语,瞬间消解了部分抱怨的沉重,变成了一种无奈的共鸣。他们继续喝酒,聊天,骂娘,在“乌有之乡”里,这一切都被允许,甚至被某种沉默的力量所支撑。

夜深了,客人们陆续散去。别经年收拾着狼藉的杯盘,动作缓慢而稳定。刘奶奶早已喝完酒,吃完了豆干,悄悄把碟子和杯子放在吧台边,对着别经年的背影说了声“我走了啊,小年”,便拄着拐杖消失在门外。

别经年洗着最后几个杯子,水流声哗哗。他想起黄作粱白天那副紧绷的、仿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样子,又想起刘奶奶那双布满老茧、数着零钱的手。

一个是拼命想抓住什么,却可能正在失去自我;一个是似乎没什么可失去,却固守着某种微末而坚韧的东西。

他关掉水龙头,用干净的棉布仔细擦干杯子上的水渍,然后将它们一个个倒扣在架子上,排列整齐。窗外,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但化龙池的深巷已渐渐沉入睡眠。

他知道,那个叫黄作粱的经纪人还会再来。那张精致的蓝图和这片自洽的乌有之间,必然还有一番纠缠。

而他,和他的“乌有之乡”,就在这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