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花重锦官城 > 第3章 弱冠之年

花重锦官城 第3章 弱冠之年

作者:唐予赫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6 15:08:04 来源:文学城

不一会儿,何璟进了屋,看见他拿着簪子发呆,何牧四回神,忙把簪子放回去,握拳假咳了两声掩饰,何璟因冷笑道:“你单有本事在我面前逞威风,一根簪子要送就送,这会子又拿出来在这偷看算怎么回事儿?”

何牧四没理会他的冷嘲热讽,自己把磨石收了,故作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轻松道:“得了,我这情况,哪敢耽误人家。”

何璟眼神一厉,皱眉看他,斥道:“什么情况?好都好了,一个半吊子道士的话还念着,给自己找什么不痛快。”

这事儿有些年头了。

当年,何璟一家南下迁到这清水村,何牧四给何璟当马骑,在村口和村里其他孩子一起玩闹,一个癞子道士经过村里讨水喝,何璟娘好心提了壶茶倒给他喝。

岂知,道士坐树下喝茶喝到一半,蓦地站起来,环顾四面山水,又绕场走一圈,抚须大笑,道:“好个福泽之地,竟敢以身供养,与天为誓!”

没人知道他在说谁,只见他一番摇头顿足,然后准确的朝一群哄闹小孩中的何璟和何牧四走去,长叹一声,指着何牧四断定道:“可惜,此子必然活不过弱冠之年,多少前世因果既然入了轮回,岂是轻易可以偿还的。”

这道士说话没有厘头,东一句西一句,叫人听得云里雾里的,唯独那句“此子必然活不过弱冠之年”如惊雷劈下,骇得何璟和何牧四呆滞当场,何璟娘听完亦是大惊,立刻上前抱住两人,怒斥这道士。

回去后,何璟娘心慌,却没告诉其他人,暗中多有关照何牧四,但见他一年壮过一年,哪有什么短命之相,渐渐的也把道士的话当做疯言疯语,不作理会。

可她没想到自己没能等到何牧四长到弱冠之年,而癞头道士的话恍若谶语,事后应验。

没有任何预兆、没有任何缘由,何牧四在田里忙活时訇然倒下,昏迷不醒。

大夫把脉一概诊断不出异常,可何牧四气息却一日弱过一日,时常昏睡。

几乎是同时,何璟和当年也在场的叶榛榛都不得不想起癞头道士的话,所以才有了何璟上山采禾仙草的事。

眼看越过春月,收了今年早稻,何牧四就该到弱冠了,偏偏在这个时候如吊在头顶的洪钟陡然敲响,震得知情的几个人内心惶惶,由不得人不信。

何璟嘴上斥责,心里却也有烦忧,好在禾仙草的药效立竿见影,何牧四貌似已经痊愈。但到底是虚惊一场,还是果如担忧的那样,谁也不能给一个定论。

这像随时随地悬在头上的一把刀,时刻警醒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而何牧四急于撇清与叶榛榛的关系,打理好一切的举动也说明了他的态度,但此时面对何璟的斥责,既然是两兄弟,自怨自艾的话说了也没意思,这下换他也权当耳旁风,摆着手敷衍了事道:“知道了,知道了,哪儿那么容易死,天不早了,赶紧睡觉。”

说完便收拾好磨石镰刀,端着盆出去倒水了。

接下来的几天,何璟果然没有找到机会去山上找南月,何牧四守得紧,不仅同吃同眠,无事忙碌时,何璟闲在院中小憩,何牧四也会拿着板凳坐在一边,边喂鸡边看着他。

何璟心无旁骛地数着日子,安下心来,一头扎进了卷帙浩繁、晦涩难懂的医典古籍里。

以及《妖典录》和《锦官州志》的抄本之中。

《妖典录》是自缉妖司设立以来历朝历代所捉拿追捕过的妖的相关记录,里面详细地记载了各种各样妖的来历、道行深浅、所修之法以及持何特点,是供缉妖司下辖辨妖师学习的重要书册。

而《锦官州志》则是作为一个直属州——锦官城的记录总集,所涉范围极广,包括政吏、地理、文化等方面,一州重要政令以及历年发生过哪些影响重大的事都会记录在册,要想追溯几百年来,锦官城内发生过哪些事,读这个再合适不过。

在何璟埋入书山卷海的同时,南月屏气进入玄境,灵力不断周转,围绕着吸取的天地精华加以运转,化作自身修为,在丹田处汇聚,一颗金丹隐隐修炼成形。

这日,阴了半天的天,临近申时的时候终于下了场绵绵细雨,约莫大半个时辰,雨一停,天空便明朗了,像被水洗过一样的干净。

放眼望过去,青油油的水田里插着扎的稻草人,田埂上堆着寥寥几堆旧稻杆。李家二哥提着东西站在路口偏头朝里喊道:“喂,四儿,好了吗?一会儿得迟了。”

何牧四推开篱笆门,抽身出来,望了眼西屋支起的窗下何璟伏在书案前写字的背影,然后把门关上,赶上前去,拍了拍李家二哥的肩膀,道:“走吧。”

李家二哥看了看他家的小院儿,颇有些意外,边走边道:“你哥最近可以啊,跟变了个人似的。”

何牧四点点头,回应他:“他也就会读点书了。”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渐渐走远了。

同一时间,锦官城四大街小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行人你来我往,匆忙打着伞往家里赶,有了年头的青石踏板不平整,积起一个个水洼,踩一脚便溅起一溜水打湿衣角。

翻过一堵矮墙,二街好些摊子收了货,往前走几米,茶肆里头在说书,堂下坐了好些人,店家在外支了个棚子供人喝茶避雨。

台上说书人在讲与锦官城紧邻的歙县里有名清官刘老爷的故事,廉洁奉公,从一村之长升到了一县之官,歙县百姓无不爱戴,感念其功绩,在他死后为其修祠著书,名声大到连锦官城也有所耳闻。

不时,棚下挤进来一个汉子,看样子是个外乡人,大马金刀地坐了大半条长板凳,嗓音浑亮的让小二来壶茶。

邻桌的人听见熟悉的声音转过头来瞧他,顿时调笑道:“杜老二,你从北来,没去喝过白娘子酿的酒?喝口糙茶都叫得这么响亮。”

杜老二转眼望他,原是清水村的熟人,先叫了声李大哥,面对调笑很不当事儿地回道:“嗐,那白娘子四海为家,她的酒哪是轻易尝得到的。”

南不下渭河,北不上京城,五省白娘子素有远名,得她一壶酒,一醉解千愁。

“也是。”李大哥心有戚戚地点着头,又笑道:“我们锦官城也是一等一的好山好水好人家,热闹又繁华,她要是肯过渭河来我们锦官城走一遭,再是千般愁万般怨也消了,到时候还怕她离不得。”

杜老二闻言哈哈大笑,小二把茶上了,他一拍桌,仰头把茶灌了,附和道:“这倒是实话,但要说好山好水,还是你们清水村养人,再过几年怕是要变成县了。”

清水村原是知州府下最小的管辖地,几个村里人最少,后来慢慢壮大,现在已经是人丁最多的村了。李大哥听了,从邻桌移过来,坐在他对面,也倒了杯茶润口,颇有些说书人的姿态,道:“你是外乡人,还不知道我们村有个传说。”

杜老二来了兴致,凑近了些。李大哥徐徐道:“这事儿听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说的,讲清水村本就是块有灵气的好地方,但被妖的邪气所摄,才不显露,直到一百多年前有个和尚经过,收了这妖,我们村才有现在的福泽绵延。”

“嘶,还有这事儿?”杜老二稀奇道,“那你们村还真不简单啊。”

“嗯,那大妖就镇在我们村的迦南山上,现在都没人敢上去。”李大哥郑重其事的追加道。

杜老二直起身半信半疑,台上说书人忽然一拍惊堂木,眼里挤出点泪花,俨然一副戏到深处的样子,声音颤抖地讲述清官刘老爷尚任一村之长时,为修书院,累到呕血的戏本。

杜老二思绪被打断,另起一头,问李大哥:“欸,说来我还没问,你家老爷子都这个岁数了,你不在家里好生照料着,怎么还有闲心来茶肆闲坐?”

“嗐,这能怪我吗?”李大哥把下巴往堂里一扬,愁道,“老爷子脾气倔,耳朵都半聋了,也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来这茶肆听书,劝不动。”

展眼望去,穿过狭长的过道,说书人的声音在堂内盘桓,台下正中位置垂着一头花白的头发,风烛残年的老人静静坐在椅上,从褶皱不堪的一丝眼里流出一滴混浊的水,仿佛是自说自话,咝咝道:“村长……我们村的,南……月在……山上,小豆子……记起了。”

孱弱到自己也听不见,堂内喧闹依旧。

蒸笼盖一揭,热腾腾的香气溢出来,伙计将碗一一夹出来放进食盒,提起来平稳送到桌上,“客官,您的两碗糖蒸酥酪好了。”

茶肆旁边支着的窗檐一滴一滴落着雨,何璟支颐着头,听到声音,不见被惊扰的神色,将目光从那两人身上移开,掏了一锭碎银放桌角,然后提着食盒和一捆大包小包的东西走出了会食堂。

伙计送到门口,在檐下替他递了蓑衣穿上,连道着:“客官慢走。”

何璟经过茶肆门口,隔着蒙蒙细雨,有意无意地瞥见里面油尽灯枯的老人,心头掠过一丝异样的感觉。他压了压箬笠,加快脚步离了茶肆。

已经许久不见南月,那只妖可还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