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京城,已是暖意融融。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烟火气息。宋听梧和燕迟绪并肩走在街道上,穿着一身普通的布衣,如同寻常百姓一般,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热闹。
他们此次来京城,一是为了祭拜玄机子师尊,二是想故地重游,看看那些承载着他们青春记忆的地方。
“还记得这里吗?”燕迟绪指着前方一家卖糖葫芦的小摊,笑着说道,“当年你最喜欢吃这家的糖葫芦,每次来京城,都要拉着我来买。”
宋听梧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小摊前围了不少人,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熟练地裹着糖稀。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当年的画面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时的他,还带着几分青涩,燕迟绪则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两人拿着糖葫芦,一边走一边吃,甜丝丝的味道在口中弥漫,如同那时纯粹的时光。
“当然记得,”宋听梧眼中满是感慨,“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家小摊还在。”
燕迟绪笑着走上前,买了两串糖葫芦,递给宋听梧一串:“尝尝,还是当年的味道吗?”
宋听梧接过糖葫芦,咬了一口,甜而不腻的糖稀包裹着酸甜的山楂,熟悉的味道在口中散开,瞬间勾起了无数回忆。他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是当年的味道,一点都没变。”
两人拿着糖葫芦,沿着街道慢慢前行,路过当年玄机子师尊带他们去的书坊,书坊的门面依旧,只是里面的书籍换了不少。他们走进去,老板是一位中年男子,看到他们,热情地打招呼。宋听梧拿起一本医书,翻看着,指尖拂过书页,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气息。
“当年你在这里买了一本《本草纲目》,回去后研究了好几个月,连饭都忘了吃。”燕迟绪站在他身边,轻声说道,眼中带着笑意。
宋听梧抬起头,笑着说道:“那时候年轻,对医术充满了好奇,总想多学点东西。”
从书坊出来,两人又去了当年玄机子师尊在京城的居所,如今那里已经变成了一家茶馆。他们走进去,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清茶。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温暖而柔和,茶馆里传来悠扬的琴声,让人身心放松。
“师尊当年,就是在这里教我们读书识字,讲解医理的。”宋听梧看着窗外的景象,轻声说道,“那时候,我总觉得师尊很严厉,现在想来,都是为了我们好。”
燕迟绪握住他的手,说道:“是啊,师尊对我们的恩情,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若不是师尊,我们也不会有今天。”
两人聊着当年的趣事,从玄机子师尊的严厉教诲,到两人一起偷偷下山买零食,从第一次为病人诊病的紧张,到一起应对江湖风波的默契,话题不断,眼中满是怀念。
傍晚时分,两人来到京城郊外的山上,玄机子师尊的墓地依旧清幽,草木葱茏。他们跪在墓前,献上鲜花和祭品,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师尊,我们来看你了。”宋听梧的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京城还是老样子,只是我们都已不再年轻。我们在云华山上过得很好,彼此相守,从未分开,你放心吧。”
燕迟绪也说道:“师尊,我们一直记得你的教诲,行医救人,坚守初心。我们会一直好好过日子,不辜负你的期望。”
祭拜完玄机子师尊,两人坐在山上,看着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京城的上空,将这座城市染成了温暖的颜色。
“回去吧。”燕迟绪站起身,扶着宋听梧。
宋听梧点了点头,最后看了一眼京城的方向,眼中满是释然。这座城市承载着他们太多的记忆,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坚守。如今故地重游,心中感慨万千,却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回到云华山时,已是深夜。药庐里的烛火依旧亮着,温暖而明亮。宋听梧靠在燕迟绪的怀里,听着他沉稳的心跳,感受着他温热的怀抱,心中满是安宁。
“京城虽好,”宋听梧轻声说道,“但还是云华山最安心。”
“是啊,”燕迟绪低头,在他额头上印下一个轻柔的吻,“有你的地方,才是家。”
情蛊的暖流在彼此心中涌动,跨越了岁月的阻隔,连接着两颗相守一生的心。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们都会坚守初心,彼此陪伴,在云华山上,守着这药庐,守着这海棠树,守着这份跨越了一生的爱意,岁岁年年,永不分离。
晚风拂过老城墙,他执伞并肩同往。
琐碎日常皆温柔,余生漫漫共徜徉。
暮春的雨丝飘进窗,燕迟绪在灯下研墨,宋听梧趴在旁看话本。
偶尔抬眼,撞进他含笑的眸,两人都没说话,只静静听着雨声。
墨香绕着纸页的气息,
是独属于他们的,岁月静好……
——全文完——
木栀莞/著
完结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翻外二 旧地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