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慕言被送走后,药庐彻底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宋听梧的身体日渐康健,鬓角的白发虽未褪去,眉宇间的沧桑却被温柔取代;燕迟绪的内力也在悉心调养下慢慢恢复,只是胸口那道疤痕,成了两人心中彼此珍视的印记——那是他为他舍命的证明,也是他们情比金坚的见证。
日子如同云华山间的溪水,平缓而温暖地流淌。宋听梧依旧每日清晨起身,在药田劳作,午后坐在海棠树下为百姓诊病,傍晚则与燕迟绪一同做饭、品茶,闲话家常。燕迟绪不再提及朝堂旧事,只是守在宋听梧身边,为他劈柴、挑水,在他诊病时默默站在一旁护法,在他看书时静静陪在身边研磨。情蛊的羁绊让他们心意相通,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知彼此所想,那份默契,如同多年的老友,又似相守一生的伴侣。
转眼便到了年关。云华山下的村落早已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在筹备年货,空气中弥漫着腊肉、春联和鞭炮的气息。宋听梧看着山下热闹的景象,眼中闪过一丝怀念:“记得以前在京城,每到春节,玄机子师尊总会带着我们贴春联、放爆竹,还要煮一大锅饺子,说是吃了饺子,来年就会平安顺遂。”
燕迟绪坐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轻声说道:“那我们今年,也好好过个年。”
接下来的几日,两人一同下山采购年货。燕迟绪买了红纸、笔墨,还有几串鞭炮;宋听梧则买了面粉、猪肉、白菜,打算亲手包饺子。回到药庐,燕迟绪便学着宋听梧的样子,笨拙地裁纸、研墨,想要写一副春联。可他常年握剑的手,握起毛笔来却不听使唤,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引得宋听梧忍不住发笑。
“还是我来吧。”宋听梧接过毛笔,笑着摇了摇头。他凝神静气,手腕轻扬,“平安喜乐”四个大字便跃然纸上,笔锋流畅,力道适中。燕迟绪站在一旁,看着他认真的模样,眼中满是温柔,伸手轻轻拂去他鼻尖沾上的墨点:“师尊的字,还是这么好看。”
宋听梧脸颊微红,避开他的目光,将写好的春联晾干,然后与燕迟绪一同贴在药庐的门上。红色的春联映着白雪,格外喜庆,为清冷的药庐增添了几分年味。
除夕夜,两人一同包饺子。宋听梧负责擀皮、调馅,燕迟绪则负责包。起初,燕迟绪包的饺子不是露馅,就是形状怪异,可他学得认真,渐渐也有了模样。两人一边包饺子,一边聊着过去的趣事,从京城的庙会,到云华山的雪景,从玄机子师尊的教诲,到北境的风沙,话题不断,笑声不止。
饺子煮好后,两人坐在桌前,围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举杯共饮。窗外,山下的村落传来阵阵爆竹声,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绚烂夺目。宋听梧看着窗外的烟花,又看了看身边的燕迟绪,心中满是安宁与幸福。他知道,这便是他想要的生活——有爱人在侧,有烟火相伴,远离纷争,平安喜乐。
“迟绪,”宋听梧轻声说道,“谢谢你。”
燕迟绪抬起头,看着他的眼睛,问道:“谢我什么?”
“谢谢你回来,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宋听梧的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谢谢你,没有放弃我。”
燕迟绪放下酒杯,握住他的手,认真地说道:“师尊,该说谢谢的人是我。谢谢你等了我三年,谢谢你在我最迷茫的时候,一直陪在我身边。能遇到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情蛊的暖流在两人之间涌动,传递着彼此的心意。窗外的爆竹声越来越响,烟花也越来越绚烂,照亮了两人的脸庞。燕迟绪看着宋听梧眼中闪烁的泪光,心中一动,缓缓凑近他。
宋听梧的心跳渐渐加快,他能感受到燕迟绪温热的气息,也能感受到他心中那份浓烈的爱意。他没有避开,只是闭上眼,静静等待着。
终于,在一声响亮的爆竹声中,燕迟绪的唇覆了上来。
这个吻,温柔而缠绵,带着饺子的香气和酒的醇香,也带着彼此三年来的思念、等待和珍视。情蛊的羁绊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彼此心中的悸动与幸福,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两人,只剩下窗外的爆竹声和怀中的爱人。
不知过了多久,两人才缓缓分开,额头相抵,呼吸交织。燕迟绪的眼中满是深情,轻声说道:“师尊,我爱你。”
宋听梧睁开眼,看着他的眼睛,眼中满是泪水,却笑得格外灿烂:“我也爱你,迟绪。”
窗外的爆竹声依旧在响,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最美的模样。药庐里,烛火摇曳,映着两人相拥的身影。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不再是师徒,不再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而是相守一生的伴侣。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在爆竹声中,他们跨越了师徒的界限,跨越了世俗的偏见,将彼此的心意,深深镌刻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