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清晨,云华山下传来一阵马蹄声,打破了山间的宁静。青禾正在药田除草,抬头望去,只见一驾装饰雅致的马车缓缓驶上山来,车旁跟着几个身着官服的随从。
“来者何人?”青禾放下手中的锄头,迎了上去。
马车停下,车帘掀开,走下来一位身着锦袍、面容儒雅的中年男子。他看到青禾,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道:“请问,这里是宋听梧道长的药庐吗?”
“正是。不知阁下是?”青禾问道。
中年男子拱了拱手,说道:“在下沈砚,乃京城翰林院学士。多年前曾蒙宋道长救命之恩,今日特意前来拜访。”
青禾心中一动,沈砚这个名字,他曾听两位师尊提起过。当年沈砚在京城为官,因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被陷害入狱,身患重病。是宋听梧在宫中为皇后诊病时,偶然得知此事,暗中为他诊治,才救了他一命。
“原来是沈大人。”青禾连忙拱手行礼,“师尊和燕师兄正在药庐中,我这就去通报。”
青禾快步回到药庐,将沈砚来访的消息告诉了宋听梧和燕迟绪。
宋听梧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怀念:“沈砚?没想到他竟然还记得我。快,请他进来。”
燕迟绪点了点头,说道:“我去迎他。”
燕迟绪来到门口,见到沈砚,拱手笑道:“沈大人,久仰大名。我家师尊已在屋内等候。”
沈砚连忙回礼,说道:“燕公子客气了。当年若不是宋道长和燕公子,在下恐怕早已命丧黄泉。今日前来,一是为了道谢,二是为了探望两位。”
燕迟绪笑了笑,说道:“沈大人不必客气。请随我来。”
沈砚跟着燕迟绪走进药庐,见到宋听梧,立刻拱手行礼:“宋道长,多年未见,别来无恙?”
宋听梧站起身,笑着说道:“沈大人,别来无恙。快请坐。”
两人相对而坐,燕迟绪为他们倒上茶水。
沈砚看着药庐内的陈设,眼中满是感慨:“当年在京城,多亏了道长出手相救。这些年,我一直惦记着道长的恩情,今日终于有机会前来拜访。”
宋听梧笑了笑,说道:“沈大人不必挂怀。举手之劳而已。这些年,你在京城过得可好?”
沈砚叹了口气,说道:“托道长的福,还算安好。自从李贵妃倒台后,朝廷的风气好了许多。皇上也越发勤政爱民,百姓们的日子也渐渐好过了。”
他顿了顿,又说道:“不过,我总觉得,官场太过复杂,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早已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只想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安度余生。”
宋听梧点了点头,说道:“沈大人能有这样的想法,实属难得。云华山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若是沈大人不嫌弃,倒是可以在这里小住几日,感受一下山间的宁静。”
沈砚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说道:“真的吗?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接下来的几日,沈砚便在药庐里住了下来。他每日跟着宋听梧一起看书、品茶,听他讲医理道法;跟着燕迟绪一起巡视山林,看他练剑。他发现,这里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十分充实,没有官场的尔虞我诈,只有宁静和祥和。
期间,沈砚也听宋听梧和燕迟绪讲起了他们在云华山上的生活,以及这些年经历的事情。他对两人的感情,既敬佩又羡慕。
“宋道长,燕公子,”沈砚看着两人,真诚地说道,“你们能够放下世俗的偏见,相守在一起,历经生死,不离不弃,实在是令人敬佩。这样的感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宋听梧和燕迟绪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温柔。
燕迟绪说道:“沈大人过奖了。我们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彼此相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携手面对。”
沈砚点了点头,说道:“是啊。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几日之后,沈砚便要离开云华山,返回京城了。临走前,他再次向宋听梧和燕迟绪道谢。
“宋道长,燕公子,多谢你们这几日的款待。”沈砚拱了拱手,说道,“这次云华山之行,让我受益匪浅。我回去之后,便会向皇上请辞,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安度余生。”
宋听梧笑了笑,说道:“沈大人能想通,便是最好。以后若是有机会,欢迎再来云华山做客。”
燕迟绪也说道:“沈大人一路保重。”
沈砚点了点头,转身登上马车,向山下驶去。他回头望了望云华山,眼中满是不舍。他知道,这里将会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
沈砚离开后,药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宋听梧和燕迟绪依旧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青禾和弟子们也依旧在药庐里忙碌着。
只是,每当想起沈砚,他们都会感慨万千。人生短暂,能够找到一个相知相爱、相守一生的人,实在是一件幸事。他们会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彼此。